7月27日,北京新增境外輸入病例1例、大連市疫情關聯病例1例。多日「零新增」後確診病例的再度出現,無疑警示我們,新冠病毒並未徹底遠去,越是形勢向好,越要嚴加防範個別病例新增,越要嚴防死守外部病例的輸入。
還是那句話,大考未到交卷時。自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北京抗疫已歷時半年有餘,特別是經過新發地聚集性疫情的「戰時考驗」,全市上下對疫情的複雜性、嚴峻性、長期性,都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真切的認識。當前,境外疫情仍在加速擴散蔓延,境內個別地方仍不斷有病例和聚集性疫情報告,首都疫情風險隨時隨地存在。隨著全市應急響應級別由二級下調為三級,生產生活秩序加快回歸正軌,經濟活動強度大幅上升,人員流動交互顯著增加,加之低風險地區的跨市地面公交、省際長途、旅遊包車、出租汽車出京客運逐步恢復,「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壓力同步增長。風險面前,更要求我們始終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時刻保持戒備狀態,防鬆勁兒、防漏洞、防反彈。
「及時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著眼當前疫情防控形勢,除針對確診病例及其所在地區進行針對性迅速處置外,進一步嚴格入境進京人員和國內中高風險地區人員進京管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北京防控的重點工作。一方面要繼續嚴格落實相關進京人員醫學觀察措施,不折不扣做到閉環管理。另一方面要繼續強化不前往疫情嚴重的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內發生病例的中高風險地區的社會自覺。加強分析研判,明確底線紅線,力戒麻痺鬆勁兒,各方都要積極行動起來,共同織密首都疫情常態化防控這張大網,絕不能因一人大意、一例輸入,影響和幹擾北京全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這條主線、這個大局。
經過艱苦抗疫,北京已形成一整套科學防控機制,鞏固戰果、鎖定勝局,惟有堅持不懈壓實「四方責任」,做到「三防」「四早」「九嚴格」,把各項防控措施一抓到底。各行各業各類主體都要在嚴格防疫前提下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遵循相關防控指引,落實限流、佩戴口罩、通風消毒等措施,防止聚集性風險,做到安全、謹慎、有序。
繼續加強進口冷鏈食品監管,相關食品加工企業要按規送檢,有情況第一時間向疾控部門報告。運輸運營單位特別是進出京客運經營單位要全面落實防控責任,做好工作人員健康監測全覆蓋。作為居民健康和城市安全的「守門人」,社區防控一刻也不能放鬆,要堅持核酸檢測常態化,嚴格做好聯防聯控工作,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不斷提升精細化治理水平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只有充分評估各種困難和風險,查漏補缺、做好預案,才能防患於未然。
常態化防控,個人是基礎。作為自身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廣大市民要堅持從我做起,守規矩、講責任。日常生活中,規範做好個人防護,積極配合防控管理,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不扎堆。如確有出行需要,出發前要及時通過權威渠道了解目的地疫情狀況,旅途中自覺遵守防疫要求,佩戴口罩、注意清潔,保持社交距離,在當地活動時注意錯峰預約出遊,避免或減少多人聚集場合。如身體不適要及時就醫,有發燒或呼吸道症狀人員,或近期與呼吸道傳染病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員,儘量不搭乘公共運輸,不做長途旅行。廣大市民嚴格自律、保持清醒,個人健康、城市健康就有了最大的保障。
「慎終如始,則無敗事。」疫情防控是攻堅戰,也是持久戰。保持戰時警惕,拿出耐性韌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不給病毒可乘之機,鬥爭的主動權就一定在我們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