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陝西西安永興坊美食街的「摔碗酒」爆紅網絡。每天有上萬名遊客慕名而來,排成長隊等候喝酒摔碗。現場男女老少爭相喝酒、摔碗,摔碗聲、吵鬧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這種豪邁的喝酒方式與我們平時生活中的飲酒方式不同,三口喝完一碗酒之後,把碗當場摔碎,以求得「碎碎平安」的寓意。」摔碗酒「爆紅的同時,也引發了眾人的一片質疑,這樣的「摔碗酒」真的好嗎?」摔碗酒「為什麼這麼受追捧?
摔碗酒之所以如此受追捧,依我看來,一是迷信摔碗可以」碎碎平安「,二來人云亦云的從眾心理在作怪。那麼真實的」摔碗酒「來歷是什麼呢?
相傳「摔碗酒」起源於周朝,土家族的英雄先人巴蔓子,因國家有難去楚國搬救兵,楚國卻提出割讓三座城的條件。巴蔓子無奈暫時答應,待楚國出兵幫其解圍後,巴蔓子不忍割讓國家城池,毅然割下自己的頭顱換取城池。「將吾頭往謝之,城不可得也!」在割頭之前,巴蔓子飲酒後摔碎碗,拔劍自刎。後人為紀念他,流傳下來了喝「摔碗酒」的習俗。對比「摔碗酒「的來歷,眾人質疑,現在的「摔碗酒」商業氣氛濃厚,已經失去了紀念的意義。大肆豪飲摔碗,摔掉的恐怕不是碗,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和品位。
據悉,這種「摔碗酒」5元一碗,每天大約能摔掉近2萬隻碗。這些碗都是陶製品,摔碎的碗不易回收,屬於不可回收垃圾。這些垃圾最終都運往哪裡去了呢?商家都未能給出答覆。難怪網友質疑:那些碎碗都去哪了?這些不可回收的碎碗,將對當地的生態環境產生破壞。同時,這些動輒一天摔碎2萬隻的碗,又是產自哪裡呢?生產陶製碗具需要用大量土燒制,土從何而來,燒制方式合不合環保要求,對大氣的汙染又是如何?5塊錢一碗看似不貴,但是這些背後的生態帳才著實驚人!
」摔碗酒「的爆紅,引來全國各地的眾多遊客,當然也包括未成年的孩子。有人質疑,景區現場不論男女老人皆來飲酒摔碗,這種嘈雜沒有文化內涵的場面,將會對孩子產生怎樣的影響?跟大人學豪飲還是摔碗?沒有文化內涵的積澱和理解,」摔碗酒「只會帶給孩子一種浮躁的心理,不正確的價值觀。」摔碗酒「這一摔是出名了,一個只會摔碗的地方。
」摔碗酒「摔掉了一座城市的名片。汙染嚴重、垃圾成堆,丟掉了生態名片;大肆飲酒、摔碗成風,丟掉了文化名片。一個沒有生態、沒有文化的城市,就算發展了旅遊、提升了經濟,也不會長久,也必然將為之付出慘痛的代價。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根本,在全國降產能去汙染的大環境下,」摔碗酒「還是別急著摔,或者就別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