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學校重要還是專業重要?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在我看來,因人而異,因學校專業而異。在這我不能具體下結論,就以我自己為例。2011年高考志願,我的分數很尷尬,在江蘇一流的大學比如南大,勉強進檔但是專業那肯定是最差的專業了,但如果我選擇的是吉林大學,同樣也是一所985211中國排名十名左右的大學,專業可以任選,我可以選擇讀最強勢的車輛工程(這個專業在全國不是第一就是第二)。現在反思,當初的選擇是正確的,聽起來吉大確實名氣比南大差很多,但是以後的人力資源經理可不是吃素的,他們是在你所學的專業中橫向比較大學。當然,如果你以後的就業並不需要專業對口,那一個相對較有名氣的大學是合適的。
2.當雞頭還是當鳳尾的問題?
所謂當雞頭還是當鳳尾就是說選一個很牛的大學在其中墊底還是選一個相對較差的大學在其中出類拔萃。不得不承認,經過高考的篩選,確實篩選出了學習能力在不同層次的同學,到了一個大學你的能力處於一個什麼層次也是很現實的問題。舉一個我哥的例子,他的高考成績並不算非常理想(按照他的實力),選報了蘇大的日語系。進入大學後顯露出他的正常或者說是真實實力,成績一直在學院名列前茅,大三就被選拔公費留學日本了,現在回來做對日外貿生意,不管是從財富還是社交圈,朋友幾個方面來看,我都覺得他是成功的。這就是我想說的,當雞頭你能享受到一個學校最豐富的教學資源。這是我的觀點,歡迎討論。
3.城市重要還是學校重要?
這個我去年也糾結了很久,吉林大學坐落於長春,一座北方的二線省會城市。我的很多同學都是報考的南京的大學。經過在大學一年的觀察和思考,我發現,在東北讓我最難以接受的就是信息滯後!!很多北京,南京的同學反映,在大一就開始準備雅思GRE的人太多了,而反觀我們學校,大一很多人甚至不知雅思為何物,對事物的看法也和南方相差太大。在這,有意願出國的人很少,而在南京,甚至在江陰(我的家鄉,江蘇小縣城江陰_百度百科),出國似乎已經是很多人的未來規劃了。信息的滯後還表現在最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最市場發展趨勢判斷的滯後,這些在未來不管是工作還是考研中都是很重要的,現在不是資訊時代了嘛。
4.如何分析今年的高考錄取線
2013年,江蘇高考是先出分數,然後填志願,但是填志願的時候是不知道每個大學的當年錄取分數線的,如何估計這個大學的分數線是一個技術活。我的方法是,按照你的全江蘇省排名,對比往年排名估計。打個比方我378分是江蘇3000名,看一下南大去年錄取的最低分數對應的排名是3200名,那我就可以估計今年南大在江蘇的錄取分數線也應該在380分左右。每個分數段對應的每一分相差的人數是不一樣的,這些可以參考到時候江蘇省考試院發布的分數段排名。最最重要的一個方法是,查詢近幾年高校錄取分數線的時候用excel表格,能按照自己的需要各種排列,可以劃定分數段看在這個分數段內有什麼大學。
5.985、211有什麼作用?
和我一樣,很多同學在判斷一所學校的綜合實力的時候第一個方法就是看他是否是985或者是211高校。關於985和211的含義請移步百度。985的層次要比211更高一點。但是很多同學不明白,上985高校和普通高校到底有什麼優勢呢?(除了聽起來名氣更響之外)對於我來說,最直接的優勢就是985高校出國留學和訪問交流的機會更多,更方便。我剛進大學的時候,學院就有一批學生被選拔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和國立大學公費留學了,這種機會在普通大學是相對較少的(2+2辦學的除外)。還是拿我自己舉例,由於我讀的工科專業,正在準備留學德國。在申請國外大學的時候,國外高校是直接認可大陸985學校的學歷和成績的。申請德國大學普通學校要提供四個學期的平均成績,而985大學的學生只要提供一個學期的成績單,也就是你可以選擇成績最優秀的一個成績。當然,這只是一方面,985這個平臺上和國外的接觸更多,認可度更高,如果有導師推薦往往能直接申請到國外大學的研究生。所以,如果你有大學本科四年讀完去國外深造的打算,985是一個不錯的平臺。
最簡單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像我上文所說的看他是否是985或者211,但是這是完全不夠的。推薦一個網站:新浪高考站,輸入學校名稱就能了解他的主要概況,同時您還需要點擊學校的官方網站,看感興趣的專業是否是國家重點學科,有多少博士點,碩士點,有多少院士。這些看起來和自己沒多少關係,但是實實在在的反應了一個學院的實力。
7.真正了解你的專業
很多同學包括家長對專業知之甚少,只聽說過數、理、化某些專業名稱,對於諸如土木工程、機械工程、材料工程、精密儀器等簡直是聞所未聞。因此,就出現了在填報專業的時候,都是一片迷茫,不知所措,也出現了許多誤區。就像車輛工程,裡面又分很多類,有汽車服務,車身製造,車底盤製造,發動機設計等等,分的很細。我當時了解的還不夠,現在說實話還是有一點點小小的後悔的。所以填報專業的時候必須要細緻了解每一個專業到底是幹什麼的。結合自己的興趣,就業形勢作出選擇。
接下來說幾個我所體會到的誤區:1.僅參考專業名稱選擇專業2.考生在選擇專業時盲目擠「熱門專業」3.緊盯學校「好」專業4.家長代替孩子選專業具體就不展開了,相信大家看了這幾個標題都明白我說的是什麼問題了。
8.填志願只是兩三天的事情嗎?不是!
去年高考完後,我的父母就開始根據我的估分在這一個分數段內挑選大學了。當時我光顧著放鬆了,後來看到父母為我挑選大學做筆記就做了整整一本軟面抄,對學校,專業等等各個方面都做了詳細的了解。據他們說,一個下午也就能初步了解兩三所大學,所以想靠高考成績出來之後到填草表這短短幾天是完全不夠的。功課沒做足,就有可能出現上文我所提到的種種問題,所以一定要早作打算。剛高考完,考生都忙著放鬆呢,這些工作可以由更有經驗的父母來完成。
9.就業率高就一定是好專業嗎?
昨天看到一篇關於我所學的專業的評論,不作判斷,之作摘錄:「高的就業率並不意味著高的薪金回報。恰恰相反,調查同時顯示:從本科專業大類來看,就業率最高的依次是工學、管理學、經濟學,但工學在畢業半年後平均月收入上遠低於經濟學專業大類。」確實,我們專業的就業率一直穩定在99%以上,很多企業應屆畢業生訂不到要託關係和學校預訂大三的學生,但是這麼高的就業率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學生選擇考研或者考公務員呢?畢業薪金就是一個問題。這也是為什麼我選擇去德國的原因。中國工程院之前有一個對全國5000名工程科技人員的調查顯示:超過80%的被調查者認為目前工程師職業的社會地位「一般」或「偏低」,對個人收入的滿意度僅為53.75%。這是由於國內還沒有建立起一種尊重工程師職業的社會文化造成(相比於德國)。另外,薪金低是一方面,升職慢又是另一方面。還是以我們專業舉例,就業率很高,由於專業人才缺乏這幾年我們專業畢業生的起薪還是非常高的,我有很多學長畢業就被一汽大眾十萬一年要走了。但是據他們反映,從事這個行業就是靠技術吃飯,而技術知識大家都會,其實就是拼經驗,經驗又是由時間堆積起來的,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才能由現在這個平臺跳上更高的平臺。可能幾年後,薪金還是十萬,而學別的專業的同學畢業三萬一年,五年後就是十幾萬,幾十萬了……當然,以上說的這些是功利的話了,但又是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最後,送上前幾天去聽的央視主持人芮成鋼的講座中的一句話:「.國家最聰明的人不應該都去搞經濟(像美國一樣)而應該去做老師,做科研,這樣國家才有未來」算是對以上言論的反思吧。
10.你了解平行志願嗎?
何為平行志願,我也不知道怎麼給下一個定義。通俗的說,計算機先是按分數將所有的學生進行排序,然後再看其志願。首先考慮第一志願,符合第一志願分數就直接被錄取了,第一志願沒有被錄取就依次為第二,第三志願。打個比方,如果一個學生排名在全省是第3000名,好比一個蘋果,A、B、C三個平行志願好比3個筐子,省招辦先把這個學生扔到A筐裡,如果A筐裡的蘋果已經裝滿了(前3000名中填報那所學校的人數已經達到計劃數),就會再把這個學生扔到B筐裡,如果B筐也滿了,就再扔到C筐裡。如果還是不行,這個學生就只有被扔到這3個筐子以外,參加「徵求平行志願院校」的填報了。
在填報平行志願時,A、B、C三所學校的順序需要注意嗎?答案是肯定的。計算機在檢索時是按照A、B、C三所學校的順序進行檢索,儘管志願是平行的,但是順序也是有先後的,所以考生在填報時還是要注意學校的順序。平行志願能降低我們填報志願的風險(個人感覺江蘇的志願方案比很多省份好多了)但錄取是按照分數來的,同時會發現一個學校裡的學生分數都很接近,也就是說每個專業的分差變小了,這樣我們選學校是方便很多,但是選專業的難度就會增加,更需要我們提前做好細緻的工作了。說到這,就想到了專業級差。現在填學校是平行志願,第一志願沒有被錄取到是不會影響第二志願的,但是當你投檔進入一所學校,學校在給你分配專業的時候,有些學校就會產生專業級差。比如你高考分數370,第一志願是車輛工程,第二志願是機械製造,車輛工程的錄取分是371,你沒有取到,這樣投第二專業志願機械製造的時候會把你的高考分扣掉3分,也就是368分再看你能否錄取機械製造專業。當然這裡我只是舉個例子,吉大是不存在專業級差這一說的,但是在選報學校的時候要了解清楚它有沒有這一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