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052D穿越到二戰,與大和級戰列艦較量誰會贏?大概率打平

2020-12-18 騰訊網

大家都知道現代海上戰爭中,航空母艦算是最為強大的武器裝備了,同時航空母艦出行還會有許多的護衛艦隨性,可以說是十足的海上戰爭堡壘,目前無論是從火力還是從防禦力上來說都沒有能夠超越航空母艦的戰艦。而在航空母艦出現之前,各國最為強大的戰艦就是戰列艦了,說起戰列艦就不得不說說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候,日本擁有的大和級戰列艦,其排水量達到了7.3萬噸,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比現在很多的航母都要大,雖然美國有過想要製造更為強力的戰列艦心思,但是最終沒有成功。

而戰列艦在當時的主要作戰方式就是火炮,大和級戰列艦由於其龐大的排水量和體積,裝備了9門460毫米大口徑主炮、12門155毫米副炮和156門25毫米高射炮,這樣的火力可以說是當時的超級軍火庫也不為過,對小型戰艦來說,其460毫米口徑的火炮一旦集中,就有沉沒的危險,當然其口徑和威力雖然大,但是精度卻是差了許多,按照其曾經的目中標準來看,只能打到百分之五左右的命中率。

而有好事者將其拿來我和我國的052D飛彈驅逐艦相比,認為052D在技術和裝備上都要領先於大和級戰艦,如果052D穿越回二戰,和大和級戰艦進行一場實戰052D飛彈驅逐艦能夠取得勝利。我們先來看一下052D飛彈驅逐艦的火力,其上配備的火力裝備有艦炮、機槍、飛彈以及水雷,在這種戰鬥中能夠對大和級戰列艦造成傷害的幾乎就只有飛鷹飛彈了。

一旦打起來,052D肯定是承受不住大和級戰列艦的460毫米艦炮的直接攻擊,但是052D飛彈驅逐艦可以憑藉其先進的雷達設備和飛彈系統對其進行遊擊戰,畢竟052D飛彈驅逐艦在靈活性上來說還是比較有優勢的,並且大和級戰列艦一旦將距離拉開,其火炮的命中率可以說是低的可憐。但是就算是052D驅逐艦將所有的飛彈打光,能對大和級戰列艦造成的傷害都還是很有限,因此052D飛彈驅逐艦雖然能夠取得優勢,但是並不能取得直接的勝利。

因此從上面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是一對一的情況下,052D很大概率只能對大和級戰列艦造成傷害,但是並不能擊沉,但如果052D能夠補充彈藥的話,就肯定能夠取得勝利,當然如果大和級戰列艦的運氣夠好,一旦大口徑火炮集中了我們的052D飛彈驅逐艦,就會產生一錘定音的效果,但是由於其命中率太低,在面對052D驅逐艦這種現代動力艦艇的時候,更是不容易打到,因此單獨作戰的情況下多半都是平手。

相關焦點

  • 穿越二戰:大和級戰列艦和052D驅逐艦,誰更勝一籌?
    作為具備大口徑攻擊火力和強裝甲防護性能的水上艦艇,戰列艦曾經是海戰中的一款重要武器。在二戰結束之前,戰列艦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許多國家的主力艦型,可以執行遠洋作戰的任務。可是由於航母的發展,二戰之後這種艦艇逐漸被淘汰,美蘇兩國當時還有處在研製中的戰列艦項目,最後也還是沒能繼續下去。據了解,美軍研製的最後一款戰列艦是蒙大拿級戰列艦,從設計之初這款艦艇就被賦予了重要的意義,美方計劃打造一款巨型的艦艇,火炮口徑提高到406mm,長度方面達到了280m,同時在防護方面,這款艦艇的裝甲設備也進行了一定的提升。
  • 詳解二戰日軍大和級戰列艦及其戰史
    球狀艦首內裝有水下聽音器,與今天的艦首聲納頗有些相似之處。「大和」號因採用了這種新穎的艦首,水線處約減少3米的長度,排水量節省30噸左右。那時,除日海軍的「翔鶴」型航母、「阿賀野」型輕巡洋艦採用了些種艦首外,德國海軍的「俾斯麥」號、美國海軍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也採用了這樣的艦首。艦首內藏零號水聲偵聽器
  • 二戰後航母稱霸海洋,衣阿華級戰列艦最終淪為博物館!
    二戰中、後期航母作為制海利器的優勢逐漸發揮了出來,即便是「大和」級戰列艦這樣的巨獸也無法擋住艦載機的攻擊,從這時開始就註定了航母在未來海戰中的地位。日本投降之時停泊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戰列艦作為籤字的場地見證了歷史性的一刻,這也是戰列艦最後的光輝時刻。
  • 如果超級戰艦大和參加瓜島夜戰,能否一舉擊沉美軍兩艘戰列艦?
    對於此次海戰驚心動魄的過程,軍迷們一直津津樂道,甚至提出如果日軍出戰的不是老舊的"霧島"號,而是號稱史上最強戰列艦的"大和"號,那麼交手結果會完全不同,2艘美軍戰列艦恐怕無法全身而退,那麼這個假設是否成立,不妨分析一二。
  • 雷霆海戰十級戰艦即將出港 大和戰列艦率先亮相
    雷霆海戰十級戰艦即將出港 大和戰列艦率先亮相。遙想初到軍港,萌新艦長第一艘鋼鐵巨艦下海的場景記憶猶新,今時破浪風暴再起,十級重艦或使風雲聚集。據悉,《雷霆海戰》全新重器,十級戰艦將與眾多艦長大大不期而遇。眾望所歸的大和級戰列艦、中途島級航空母艦等世界名艦都將集體登場。
  • 蒙大拿級戰列艦:在座的各位都是垃圾!大和:你敢說你比我還強?
    兩者性能如此相近,自然而然地會產生這樣的印象:美國海軍就是按照「大和殺手」的目標對蒙大拿級進行針對性的設計,而在蒙大拿級的設計階段美國海軍也的確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日本最新戰列艦的情報,但問題是直到蒙大拿級設計完成,美國人也沒有搞清楚大和級的真實面貌。遲至太平洋戰爭後期,美國海軍才真正了解到日本超級戰艦的驚人實力。
  • 從「科羅拉多」級到「衣阿華」級,二戰中美國海軍主力戰列艦盤點
    珍珠港事件中的美軍戰列艦 除去部分一戰前後設計建造的老舊戰列艦,從華盛頓海軍條約開始到二戰結束,美國海軍戰列艦編隊中,從BB-45到BB-64這13艘較新的戰列艦
  • 《二戰世界》進階篇 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
    導 讀 ​北卡羅來納級是美國海軍建造的第一種快速戰列艦,不管是在二戰後,還是在遊戲內,北卡羅來納級戰列艦一直具有超高的人氣
  • 它是第一級純日本血統戰列艦 被周密保護,直到二戰結束仍有留存
    根據以往海戰的經驗,日本海軍決定建造高航速重火力的戰列艦,以與美國海軍造艦競爭中以質量來補充數量的不足。長門級戰列艦,裝備了8門45倍徑410毫米主炮(在大和級的460毫米主炮出現之前,長門級的主炮口徑,是全世界最大的),四座主炮塔在艦艏與艦尾採用背負式布置。主炮仰角達到30度,射程達到30公裡。
  • 老當益壯:二戰中「爺爺」級戰艦火力硬拼,金剛級戰列艦
    【話說軍世】二戰中,英法美日等國都擁有艦齡非常老的戰列艦,其中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以及日本金剛級戰列艦都是一戰前就開始建造的,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堪稱「爺爺」級戰艦。二戰中火力硬拼吃大虧的金剛級戰列艦雖然金剛級戰列艦最終結局都很悲催,但是,在太平洋戰場早期,金剛級戰列艦利用當時戰爭局勢的優勢,還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戰績,金剛級戰列艦共有四艘,分別是金剛號、比睿號、榛名號、霧島號。
  • 超級戰列艦「大和」,是如何淪為人畜無害的「大和飯店」的?
    1940年8月8日,被後世稱為「昭和三大馬鹿」之一的「大和」號戰列艦在日本吳海軍工廠的一片讚嘆聲中下水。這艘史上最強大的戰列艦,成為舊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的新旗艦,帶著無限的寄託,更是精神圖騰。可歷史開了個玩笑,排水量6.4萬噸,有9門460毫米巨炮的超級戰艦,居然寸功未立便沉沒在冰冷的太平洋海底。
  • 艦娘殺卡牌介紹之賭國運之艦-大和號戰列艦
    ,而是大和號戰列艦尷尬一生的最好註腳。為什麼會給予這樣的臺詞,這還得從大和號戰列艦本身的設計方針與實際戰績說起。1936年6月,日本修改國防方針明確提出對美截擊戰略,但日本在工業產能上根本不可能與基礎雄厚、資源豐富的美國競爭,更無法在戰艦的數量方面同美國海軍抗衡。因此日本按照其明治時代以來「數量不足,質量彌補」的方針,確立以單艘戰列艦的威力優勢來抵消對方的數量優勢的發展戰略。
  • 未出世的戰列艦之王:65000噸,12門406毫米巨炮,10級戰艦蒙大拿
    二戰後期乃至於冷戰初期,美國海軍服役的排水量最大也是最為先進的一級戰列艦就是大名鼎鼎的「衣阿華」級戰列艦,就連日本投降的籤字儀式都在其三號艦「密蘇裡」的甲板上完成。但事實上,衣阿華實際上無力抗衡日本海軍最為先進的「大和」級戰列艦,這也就催生了美國下一代戰列艦——「蒙大拿」的誕生。
  • 二戰日本戰列艦艦長:是什麼級別海軍軍官擔任的
    【話說軍世】二戰時代的戰列艦最然已經不再是決戰的主力艦,不過作為大炮巨艦的威風尤在,其艦員一般都在2000人左右,而二戰中,損失了絕大多數戰列艦的舊日本海軍,其戰列艦艦長一般都是什麼級別的軍官呢?
  • 全球最著名的五艘戰列艦
    「廚房戰」和「排成一列的主力艦」和「用海軍炮兵轟擊」是完全不同的事情。比較船舶的技術特性是一項不可避免的任務。最近一篇關於「戰爭」的文章令人厭煩地重溫了戰艦和二戰愛好者之間的一場老爭論。也就是說,在美國海軍愛荷華級無畏艦和日本帝國海軍大和艦之間,誰會佔上風?
  • 二戰日本榛名號戰列艦雷伊泰灣海戰成為肉盾奇蹟般返回了日本港口
    說到二戰時期日本的金剛級戰列艦榛名號戰列艦,算是日本二戰中金剛四傻中唯一艘比較聰明的戰列艦,1941年12月日本南下戰役期間的主力戰艦之一,在太平洋戰爭開始時,被編入三川艦隊,支援馬來半島,菲律賓登陸作戰,並在此期間多次迎擊威爾斯親王號和反擊號組成的遠東艦隊的核心,一度成為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旗艦之一
  • 遠程「狙擊」:戰列艦對決的超遠炮擊
    【話說戰史】超遠炮擊:超級戰列艦射程有多大作為火炮戰艦的集大成製作,戰列艦在軍艦的歷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曾經作為艦隊決戰的核心,利炮厚甲是其的生存之本,二戰時期的戰列艦基本都達到了其發展頂峰,那麼戰列艦射程有多大呢?
  • 二戰日本真正意義上永不沉沒戰列艦長門號戰列艦
    說到日本的戰列艦,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是曾經世界上噸位最大,火力最強的戰列艦,但卻不是日本民眾心目中的永不沉沒的戰列艦,因為當時日本大和級戰列艦從建造到下水服役一直都是保密進行的,所以日本民眾當時幾乎不知道日本在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噸位的戰列艦,1936年,日本拒絕在新的倫敦海軍條約上簽字
  • 二戰結束後,日本戰列艦長門號遭受了兩枚原子彈的轟炸
    ——阿倫·尼文斯(美)文章分類|歷史奇文文章字數|2025字,閱讀約5分鐘日本戰艦長門號(())二戰期間不僅開啟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輝煌時代,也見證了舊日本帝國海軍的徹底覆滅。太平洋假想戰"一號艦"長門號是日本第一艘脫離英國影響而自行設計的戰列艦。20世紀20年代前後,日本逐漸將美國視為未來最大的敵人,出於爭奪太平洋的考慮,日本從1915年開始模仿英國的"無畏"級和"無敵"級,先後引進和模仿了"金剛"、"扶桑"、"伊勢"等戰列艦。
  • 揭秘二戰日軍為何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3月18日刊發肯塔基大學帕特森外交和國際商業學院高級講師羅伯特·法利的文章《為什麼日本當年會害怕「華盛頓」號戰列艦》稱,1936年籤訂的「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旨在將戰列艦的體量限制在排水量3.5萬噸以內,並將主炮的口徑限制在14英寸以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