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大金融數學到CMU MSCF:我的非大牛成長之路

2021-02-20 MissRUC

我的背景

↓↓↓

✦中國人民大學:

財政金融學院,金融與數學雙學位,GPA 3.50

✦Duke University

MS in Economics and Computation, GPA 3.93

✦GRE:324 (V154, Q170) + 3.0

✦TOEFL: 108

✦實習:一段券商研究部,一段券商衍生品量化研究

✦Accepted: CMU MSCF NY

2018年3月5日。來自Gwen的一封郵件,為我歷時兩年的申請之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興奮激動過後,是認真的回憶與總結。回首過去,從步入大學校園到現在,自己走了不少彎路。因此,我想借著這個難得的機會,把自己的經驗記錄下來,以供之後的學弟學妹們參考。(以下所有觀點均基於個人經歷,僅適用於Master申請。各路大神、PhD勿噴。)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

2012年考入人大金融數學實驗班,我初識金融工程。從那時起,腦海中就始終保有一個疑問:到底什麼是量化金融?六年的時間過去了,我一直在努力尋找答案。在我看來,想明白這個問題,是申請中最重要,也最有價值的部分。本著授人以漁的態度,我想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些文章與書籍,希望能夠幫助大家形成自己獨特的對量化金融的理解。

❐ Meucci Attilio, 'P' Versus 'Q': Differences and Commonalities between the Two Areas of Quantitative Finance (January 22, 2011). GARP Risk Professional, pp. 47-50, February 2011. Available at SSRN: https://ssrn.com/abstract=1717163

❐ Brett Jiu, Starting Your Career as a Wall Street Quant: A Practical, No-BS Guide to Getting a Job in Quantitative Finance

❐ Alex Kuznetsov, The Complete Guide to Capital Markets for Quantitative Professionals

選擇世畢盟,最直接的原因是:這裡歷年來優秀的金融工程申請結果。在我看來,申請本質上來說是一個營銷自己的過程。每個項目有著各自不同的偏好。作為申請者的我們,若想在激烈競爭中制勝,就需要清楚了解:各個招生小組想要看到的profile到底是什麼樣的。正所謂蛇打七寸。世畢盟以龔老師為代表的指導老師,有著豐富的申請經驗,在過去幾年中帶過大批的學生,積累了豐富的樣本。這能幫助同學們,根據各個項目的要求,明確定位,找到自己的短板,併集中力量一一攻破。

具體而言,世畢盟對我最大的幫助↓↓↓

1、對過往成功案例的仔細分析。在世畢盟的內部培訓課程中,龔老師會針對金融工程申請向同學們展示以往成功的申請者所寫的簡歷、文書以及推薦信,並幫助同學們整理歸納有效的行文框架。這為我節省了申請中寶貴的時間,避免了大量無用功。

2、面試準備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面試指導(面經 + 模擬面試)。在成功獲得面試邀請後,Kevin老師會發來詳細的面經,並安排所面項目的在讀校友進行模擬面試。這對之後正式面試中的穩定發揮,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對於金融工程來說,數學是基礎,編程是手段,二者缺一不可。如果你正處於大一大二,那麼請盡你所能學好Multivariate Calculus, Linear Algebra, Probability Theory 和 C Programming。功利地說,這些課程的成績,是金融工程項目招生官對學生「能力」的重要衡量標準。從長遠來看,它們是一系列進階課程的內核。如果你已經身處大三,那麼很「不幸」,沒有時間可以用來揮霍了。在這個階段,結果至上,效率是王道。

就人大而言,很多專業課程開設在大三,如計量經濟學,金融工程,金融衍生品等。如果有能力,我建議大家在這些課程中使用英文原版教材,其中尤其推薦↓↓↓

❐ John Hull, Options, Futures, and Other Derivatives

❐ Dan Stefanica, A Primer For The Mathematics Of Financial Engineering

第一本是衍生品的Bible。其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第二本書,在申請的過程中,對我的幫助最大(沒有之一)。由Baruch MFE的Director編寫,其內容簡明扼要,直奔終點,並且涵蓋了大部分金融工程Technical面試的要點。建議大家能夠把對這兩本書的學習融入到日程課程中,從而更好的掌握其中的重要知識點,事半功倍。

至於,對所學知識到底,到底要掌握到一個什麼樣的程度呢?在此,我想引用引用綠書 (A Practical Guide To Quantitative Finance Interviews) 作者Xinfeng Zhou 的一句話: 「Know the basics very well」。 量化金融涉及的知識浩瀚如海。與其蜻蜓點水地去了解各項知識,我認為還不如踏踏實實的掌握好已經學過的每項技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多對自己進行追問,為什麼這個定理是對的?背後的邏輯或intuition到底是什麼?它常常用來解決那一類問題?直白的來說:相比於面試中被面試官問到啞口無言,自己把自己問倒(並在之後找到相應的答案)來的更舒服一些。

不得不說,一個好的實習經歷(名企相關 > 名企不相關,非名企相關 > 非名企不相關),已經成為了金融工程申請的必要條件。在此,我能給大家的建議是:早行動,別害羞。就像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實習機會也同樣需要積累和鋪墊。第一份實習來的越早越好。不必過於糾結Big Name 或者工作內容,因為職業生涯的初期,經歷重於實質(關係黨請忽略)。在之後的每份實習,爭取一步上一個臺階:小券商,四大,基金公司等等。請不要輕易放棄任何潛在實習機會,因為每一份經歷都是你在未來區別於其他申請者的資本。

大三暑假,是對金融工程申請來說至關重要的一段時間。這份實習將構成你未來文書的主體,在你的簡歷中充當閃光點。為了找到一份分量十足的實習,請不要害羞(俗話說:別好面子)。親戚,導師,同學,學長學姐,以及上述所有人的朋友都在我們的「涉獵」範圍之內。與他們多溝通,多交流,並明確表示出自己實習機會的渴望。努力外加一點運氣,相信結果不會太差。

我的選校可以說是簡單粗暴:QuantNet排名從上往下捋,排除絕對不想去和絕對去不了的幾個項目,其他全投。單純對於金融工程的申請來說,我想大家也可以借鑑這種方式。不必在這個事情上花太多的時間。原因很簡單:在這個時候,作為申請者的我們是被選擇者,還沒有資本去挑剔學校。糾結所浪費的時間遠貴與80刀。芝加哥金數好還是哥大金數好?嗯,兩個都好,只要它們願意給我offer。(對於金融工程項目的排名,還可參考TFE Times。它沒有QuantNet權威,但也不失為一個好的備胎。)

我感覺自己的文書寫作過程,就是在回答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到哪兒去?在此我想感謝世畢盟,龔老師和Kevin老師給予我的幫助。龔老師給的反饋,簡潔,有效,直擊痛處。有問題他會毫不猶豫的指出來,寫得好的地方他也會讚揚。無論大家在未來的申請過程中是否選擇中介,我都建議大家自己進行文書寫作,因為沒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語言可以找GGU Native Speaker Team幫忙修改,但內容、框架一定要出自自己之手,一舉三得↓↓↓

1、對自己的申請最大化的負責;

2、反思、歸納、總結的過程能幫助自己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3、文書中的內容會常常在Behavioral面試中被問到(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

具體而言,我在寫文書的時候主要參考了:(1)之前學長學姐所寫的的文書、簡歷、推薦信(來自世畢盟);(2)65 Successful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Application Essays。

金融工程的面試,近些年,越變越靈活。各大項目招收的中國學生很多,項目主任們深諳同學們的「面經」之道。這就要求作為申請者的我們,一方面提升自身的硬實力,另一方面更加高效、有針對性的準備面試。總體策略與找實習相似:越早準備越好。

就Behavioral面試而言,我面過Cornell和CMU。Cornell的問題很隨機,但很多與投行Behavioral面試題類似。多看面經,熟悉套路,要說的自信。CMU近些年面試題比較固定。世畢盟會為每一位拿到面試的同學準備詳細的面經題目。仔細針對上面的每一道題進行準備(回答框架參照STAR原則),相信問題不大。

準備Technical面試,我想可以主要針對兩個項目:Baruch和Berkeley。刷面經,刷面試書:綠書 + 紅書 + 150 Most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Quant Interviews 慢慢已經成了必要動作。但是,在我看來若想從容的應對Technical面,更多的還是需要依靠平時的知識積累。面經固然重要,但絕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投機取巧上。面經資源:世畢盟,一畝三分地,ChaseDream

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在此想真誠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人,感謝我的父母願意支持我再讀兩年書。很多人質疑過我讀兩個Master的這個選擇,但是我心裡清楚:This is EXACTLY what I plan to do. Let’s see what will happen.

希望我以上的分享能對大家有幫助,也希望在Quant這個圈子「混」的每一位國人朋友能越來越好。大家精誠團結,互幫互助。

4月15日,學長我也會把我的出國申請經分享給師弟師妹。歡迎大家來參加。

- 報名方式 -

掃描下方二維碼,發送驗證消息

「4.15RUC 姓名+專業+年級」

即可報名!

相關焦點

  • GGU的強推,讓我上了夢校—CMU MSCF
    之後大二的暑假,通過其他朋友的介紹,我有幸和一位就讀於CMU MSCF的世畢盟導師有過交流,也是從那次對話中我了解到了金融工程這個專業方向。儘管當時的我意識到了金融工程可能是最適合我的未來規劃,也是和我目前專業結合度相對較高的研究生方向之一。但擺在我面前的殘酷現實便是:當時的我申請tier 1 的金工學校可以說是毫無勝算。沒有GPA,沒有相關課程,沒有實習。
  • 從清華電子到CMU MSCF,我的2018申請之路!
    機緣巧合之下了解到了金融工程這個方向,並有意識地通過學長姐以及一些前輩進一步了解了金工碩士的職業發展路徑和需求的技能點。周圍的同學們逐漸進入實驗室做一些科研的嘗試,紛紛在確定自己下一階段的方向。而即將升入大三的我,對於未來不確定的發展有很深的焦慮。了解到金工申請對實習經歷的要求,我決定先做一份相關的實習來試試看。第一份實習對於沒有任何雙學位和輔修的我來說,實屬來之不易。
  • GGU的強推,讓我轉正CMU MSCF夢校!
    之後大二的暑假,通過其他朋友的介紹,我有幸和一位就讀於CMU MSCF的世畢盟導師有過交流,也是從那次對話中我了解到了金融工程這個專業方向。儘管當時的我意識到了金融工程可能是最適合我的未來規劃,也是和我目前專業結合度相對較高的研究生方向之一。但擺在我面前的殘酷現實便是:當時的我申請tier 1 的金工學校可以說是毫無勝算。沒有GPA,沒有相關課程,沒有實習。
  • 從清華經管到CMU MSCF – 聽學霸解讀全美NO.1金融工程項目
    我產生讀金工的想法是在大三下學期,當時我在加州大學伯克利交換,讀的是經濟學,成績不錯,有四位教授都願意給我寫推薦信。其實我一直都比較學術,所以雖然是金融專業,本科期間我學了很多數學、統計、以及一些博士生的經濟學課,可以說是陰差陽錯地為申金工做好了準備。
  • 從北大經院到CMU MSCF,我的2018申請總結
    從北大經院到CMU MSCF,我的2018申請總結(世畢盟教育)學·生·背·景金融專業數學與應用數學(雙學位)TOEFL:107(S24)GRE:158+170+3.0實習:一段私募的量化實習,一段券商研究部實習,一段諮詢實習AD:CMU MSCF
  • 學長學姐說 | 我為什麼PICK人大金融專碩?
    我在大二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在研究生階段在名校學習金融,是因為我以後的職業規劃是從事金融監管工作,一個名校的title基本算是入職金融監管部門的敲門磚了。於是,我的選擇範圍就包括北大光華、清華五道口、人大財金、上交高金等等。雖然我的成績是有機會保研的,但是我本科學校保研北大光華、清華五道口的難度真的很大很大,所以我就放棄保研了。
  • 名校推薦之 金融工程
    MFE喜歡理工背景的學生(當然每年也有金融經濟背景的學生被錄取,但都是很優秀的,或者選過很多數學課),申請者最好有非常高的GPA,GRE, TOEF 成績,並且有金融方面的實習經歷和出色的個人陳述等等。特徵3:MFE是非常數量化的學科項目,之所以喜歡理工背景的學生是因為這些學生的數量基礎好一些。
  • CMU MSCF紐約校區就讀體驗
    作者@SherryQiu_123發布在一畝三分地歡迎大家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到原帖與作者交流討論哦!我是16Fall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的Master,自費AD MFE/Fin/FinMath生活的諸多方面,有什麼是你一度感覺很不適應、很不習慣的嗎?現在適應的如何了?有什麼方面是你希望自己能早點知道的,可以提醒新人注意嗎?:項目紐約校區在曼哈頓downtown,所以在新澤西和同學一起租房。
  • 全美最熱門學位MFE--金融工程碩士
    金融工程在不同的大學有不同的名稱:Financial Engineering,FinancialMathematics,Mathematical Finance,Computational Finance,然而無論是叫金融工程,金融數學,數學金融還是計算金融,它們的實質都是一樣的it represents theemergingdiscipline wherein mathematical
  • 從清華經管到卡內基梅隆MSCF – 聽學霸解讀全美NO.1金融工程項目!
    我產生讀金工的想法是在大三下學期,當時我在加州大學伯克利交換,讀的是經濟學,成績不錯,有四位教授都願意給我寫推薦信。其實我一直都比較學術,所以雖然是金融專業,本科期間我學了很多數學、統計、以及一些博士生的經濟學課,可以說是陰差陽錯地為申金工做好了準備。
  • 北大英才少年培養之路:從人大附中到北大英語系
    其中,北京4位中學校長推薦的16名學生,有15名被北大錄取,另外1名學生的高考成績沒到降分後的錄取線。     同時京華時報以《英才少年》為題,刊登了6位北大新生的故事和訪談,除了李敖的兒子,5位是校長推薦生,其中兩位是人大附中的學生。
  • CMU深度學習秋季課程開課了(附PPT 、視頻)
    課程的主講老師是深度學習大牛、CMU計算機學院的Bhiksha Raj,課程內容涵蓋了深度學習的基礎內容,以及較新的強化學習、GAN等。在深度學習研究領域CMU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其課程幾乎是入門首選材料,課程的slides和video將隨著課程進度陸續公開,想要系統地學習並掌握深度學習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
  • VH留學|從中財到CMU MSCF再到Citadel申請重點
    金工即是金融工程,這是一門以數學工具來建立金融市場模型和解決金融問題的新興學科,其本質是利用各種衍生金融工具,如期權,期貨,以及互換等,對金融領域中的各種風險進行管理。
  • Github近5萬贊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從小白到大牛的學習之路
    最近,在 Github 上有一個自學計算機科學的教程,總結了從零開始成為計算機大牛的學習之路。當然,學習者只需要有高中數學基礎即可開始。考慮到計算機科學本身的難度,項目作者提到,參與學習的人需要每周拿出 18 到 22 小時的時間,花大約兩年完成這項課程。當然,有一些課程因為需要為作業項目打分而收取費用(基本上是後期高級課程),項目作者也強調說學習者可以通過申請補助或選擇性跳過的方式來自主決定。
  • 保研,就是抓住每一次計劃,看我是如何層層突破從西大保研到人大
    本人從大三寒假到整個下學期,直到暑假期間人大通過,中間都在陸陸續續地複習和準備材料。我主要複習的科目是:宏微觀(高鴻業、範裡安與曼昆)、金融學綜合(金融學、公司金融、投資學)、計量、政經、數學三(高數、線代、概率論)。
  • 乾貨 | 拿了Citadal offer的PH導師帶你領略 CMU INI項目
    MSIN和MSIS是在cmu本部上兩年學。MSIT的兩個是第一年在匹茲堡第二年在個矽谷。這是curriculum的連結: https://www.cmu.edu/ini/academics/msin/index.html 一共144分,相當於12門課,加上實習要求。因為課業CMU比較重所以基本上都要四學期畢業就是兩年。
  • 人大附中ICC黃佳音、王序書:成長·長成
    家長幫第一屆教育節剛剛結束,就有不少家長在問我關於現場講座有沒有錄像錄音,因為一些學校的信息保密性,我們沒有進行類似的安排,但是我們有本次講座嘉賓的文字稿留存,在此也分享給關注我們教育節的家長們。第三篇,人大附中ICC的兩位學生黃佳音和王序書帶來的分享——成長·成長。
  • 我在CMU上的課(大二到大三)
    12分的independent study可以算coverage :D我認為找到一個真正關心自己的研究導師特別重要。我很幸運碰到了john(直接負責我的博士),他很關心我的成長,總是鼓勵我去更勇敢、更有野心地做高質量的研究。
  • 與學姐互動 她為何會獲得16Fall上海地區金工申請最優結果:MIT MFin大陸最高獎學金,哥大MFE,CMU MSCF!
    scholarshipCMU MSCF, Columbia MFE整個申請季我和 Sophie 都不曾謀面,我們在電話中第一次相互了解,在電話中分享最終的錄取,其間不計其數的郵件與微信勾勒出我們努力的痕跡與成長的道路。
  • 拿到CMU MSCF的offer,得益於GGU獨家面經
    本科:國內某財經大學專業:應用數學GPA:88/100託福:WaviedGRE:327申請結果:CMU MSCF,NYU MFE(8000$獎學金)我認為背景提升主要還是在課程背景+相關量化經歷方面。我當初籤約世畢盟的時候是已經交換去 Baruch(巴魯克)學院了,當時我的mentor很快幫我確定了我需要補充的數學和編程背景。因此,我也有了清晰的規劃,比如除了在財大上的基本數學課(線代,高數,概率論)以外,在 Baruch 的兩年時間還修了數理統計,隨機過程,隨機微積分,數值分析,常微分方程等高級數學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