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滬所在的長三角地區,雖然與珠三角並列,被譽為中國三大都市區之一,但單單就城建而言,似乎只有上海的陸家嘴可以勉強登上檯面。
而作為長三角民營經濟典範的浙江,人均收入常年排名全國前三。但就是這個富裕的省份,已建成的200米+的高樓,僅有14個。
其中浙江的最高樓位於溫州解放南路,這棟建築與911事件中被撞毀的紐約摩天大樓同名,作為溫州人遍布全球做生意的圖騰,它至今依然讓人回憶著溫州精神在90年代的輝煌。
浙江省200米以上高樓的榜單第2至第14名依次為,紹興世茂天際中心、湖州東吳國際廣場、杭州博地中心、浙江財富金融中心、寧波環球航運廣場、蕭山新世界財富中心、杭州來福士中心、海寧開元名都大酒店、中國銀行寧波分行大樓、杭州開元名都大酒店、紹興上虞百官廣場、義烏世貿中心、嘉興中成大廈。
而金華、台州、衢州、麗水等地甚至沒有一棟超過200米的高樓。
反觀珠三角,摩天大樓的密度令人乍舌。珠江流域僅4萬平方千米的土地內,就擁有近3成的全國TOP100摩天大樓。
而作為新晉的一線城市的深圳,這個曾經的「小漁村」,經濟之強勁,城市之繁華,是常人所難以想像的。
特別是深圳的城建景觀,已經完全達到了國際水準,即使與紐約曼哈頓相比,似乎也不甚遜色。
深圳單單300米以上的高樓,就已經超過15棟,而200米以上的高樓數量接近100棟,是浙江全省總數的7倍。592米高的平安國際金融中心,僅次於上海中心大廈,成為全國第二高樓。
深圳高樓第2名至第15名依次為京基金融中心、中國華潤大廈、深業上城、地王大廈、大百匯中心、漢京中心、賽格廣場、深圳灣壹號廣場、漢國城市商業中心、寶能中心、東海國際中心、長富金茂大廈、中洲控股金融中心、華僑城大廈。
這個吊打一切的摩天之城,到底是什麼原因促使它聚集了如此龐大的摩天大樓隊伍呢?
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橋頭堡,經濟狂奔38年,在山與海之間創造了各種奇蹟。1982年11月~1985年12月的短短37個月的時間裡,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以每三天長一層的速度,創下了全國歷史記錄,被大家稱為「深圳速度」。而深圳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則是90年代末期深圳的最高樓,成為深圳高度標誌。
繁榮的深圳與香港一樣,在城市建設條件上有先天不足,然而這種曾經的先天不足,卻轉化為了如今的高度優勢。山嶺間相對較少的平地,遇上空前膨脹的經濟與人口,深圳城市發展的方向,只能選擇向天空突破。而「房價中期看土地」的名言,也進一步見證了深圳房價的攀升。
「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這個摩天之城,儘管在高樓數量上吊打江浙滬地區城市,無論從房價看還是從競爭激烈程度看,似乎都不如它口號說的這麼輕鬆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