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公益活動「第四屆京城榜樣教師」頒獎典禮將於2020年11月7日舉辦,該活動由《教育頭條》主辦,將推選近200名堅守在首都基礎教育一線的榜樣教師,通過視頻、文字、圖片的方式展現新時代首都教師的教育故事、教育思想,傳播教育好聲音。從10月9日起,《教育頭條》官方微信「北京教育頭條」將連續刊發榜樣教師事跡故事。
(展示教師排名不分先後)
北京市海澱區五一小學
陳萍
肩負學生發展,心繫祖國未來
推薦理由:
陳萍,從教三十年,現任教於北京市海澱區五一小學。2020年初,市教委號召停課不停學。她考慮到學生第一次居家學習,沒有經驗,就利用視頻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引導學生互相學習。對於特殊學生:寫不對字的、不認識字不會讀文的、家長疏於管理學習能力差又不自覺的、就是學不明白的,疫情期間她一直關注他們,針對他們各自的問題進行分別指導,每天溝通交流,一天不落。為了幫助學生進步,她經常與家長溝通,指導家長多關注孩子的狀態,想辦法做出調整。缺少規則的,重塑家庭規則意識。缺少陪伴的,多進行有效的溝通。作為學科帶頭人,她還考慮應該讓書籍成為孩子們潛在能量和情緒的出口,塑造良好的品性。於是,她帶領五一小學五年級教研組的老師們利用微信分階段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三國演義》。一時間,漫畫演繹版、木偶表演版、評書連載版、動畫配音版、主持播音版、真人脫口秀等如雨後春筍誕生,學生講的「三國」故事視頻輪番轟炸著年級微信群,為疫情下學生平淡的學習生活帶來了勃勃生機。
獲得主要榮譽:
多年來,陳萍老師所教的班級被多次評為「海澱區優秀班集體」,她所負責的教研組,多次被評為學校的先進教研組,她本人也多次被評為市區先進工作者。
從教感悟:
她時常想:教育,一個肩膀挑著學生的現在,一個肩膀挑著祖國的未來。教在今天,要想到明天。因此無論教哪個年級,哪一個班,她都能做到發自內心地去愛每一個孩子,儘自己最大努力,把孩子們培養成為懂規矩、守紀律、會學習的棟梁之材。
學大教育
張坤
用心上好每一節課
推薦理由:
張坤,學大教育高三化學教研負責人,連續多年負責高考化學試卷分析。從教12年一直不忘初心,上好每一節課。根據每一個孩子的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教學成果突出。
獲得主要榮譽:
因教研突出,連續三年成為學大教育「文曲星」獲得者;學大教育名師團成員;全國骨幹教師。
參加《同步課程》、《模擬試卷》、《分類彙編》等多種教輔資料編寫。
從教感悟:
有人把教師說成陽光下最光輝的職業。我不想這麼偉大,但我需要無愧於我的職業。每次上課我都需要備2份教案,一份緊跟學校步伐,串講基礎知識點,查漏補缺。一份拔高,更強調綜合運用。作為個性化教育工作者,需要從孩子每節課的情緒、上課狀態、前一階段知識的接受效果及課前與孩子的溝通交流等來隨時做課程調整,讓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所獲。
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商務中心區實驗小學
韓笑
育人貴在靜心,寧靜方能致遠
推薦理由:
韓笑,男,中國共產黨黨員,一級教師。現任清華大學附屬小學商務中心區實驗小學語文教師、班主任,語文學科組組長。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韓笑老師帶領學校語文組的老師們利用直播課、在線教育等手段為學生輸送優質的教育資源,讓學生們在居家學習過程中也能感受到老師們精心的上課,默默地陪伴!韓老師將疫情的危機轉化為團隊建設的契機,藉助中國教育電視臺直播課的歷練成為老師們專業發展的關鍵事件。一體化平臺的引領下,在韓笑老師的陪伴教研中,朝陽校區語文組共承擔中國教育電視臺直播課31節、其中語文課28節,跨學科課程3節。共有20位教師參與直播課,佔語文教師總數的44.45%。35歲以下青年教師承擔了90%的直播任務。這些80後、90後的老師們成為了這直播課中奔湧的後浪!而韓笑老師就像這後浪中的潮頭,一人承擔了4節直播課的重任。
韓笑老師在疫情中勇擔重任,戰「疫」,抗「疫」!
獲得主要榮譽:
北京市朝陽區「陽光杯」班主任,朝陽區優秀青年教師,青年教師拔尖人才,所帶班級被評為朝陽區「優秀班集體」。多節研究課《只有一個地球》《祖父的園子》《狼王夢》等30餘節課先後獲得市、區級一、二等獎,其中《花的學校》《工具撬動 整體「立人」——「親近魯迅」課程群》等10篇教學案例、教後記發表在《小學語文》《北京教育教學研究》等國家級、市級刊物上。先後編寫及參與編寫了《好好說 好好做》《原創中國繪本童年》《向著朝陽走去》《小學生全閱讀讀本》《經典誦讀》等叢書共計22本。《團隊心理輔導 助力親子溝通》《淺論班級微信公眾號對班級文化建設的促進與挑戰》等15篇論文獲北京市、朝陽區一、二等獎,並且主持1項區級課題,參與3項區級課題的研究,《小學語文整體教學理論與實踐體系研究》榮獲2017年北京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所教學生在國家級、市級作文、書法、朗誦比賽中多人獲一等獎。
從教感悟:
「育人貴在靜心,寧靜方能致遠」是韓老師追求的教育境界。他秉承著「兒童站立在學校正中央」的教育哲學,用敬業、博愛、儒雅讓學生們成為健康、陽光、樂學的成志少年。嚴謹務實與自覺研究是他向上的職業追求,悅納尊重和因材施教是他教育的智慧源泉,敏而好學和泰而不驕是他恆久的師者風範!
首都師範大學金澤小學
馬儷芳
教育,要培養一個幸福的人,
一個完整的人,一個更好的自己
推薦理由:
馬儷芳老師,畢業於北京聯合大學,是首都師範大學金澤小學2020年新入職教師,是一名優秀的共青團員。擔任學校美術教師、大隊輔導員職務,同時負責學校部分宣傳工作。首師大金澤小學剛剛落成,對於新教師來講意味著很多可能性和挑戰。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在自己的學科教學上,虛心向老教師學習,同時自己也認真鑽研,精益求精。對於輔導員工作更是嚴格要求自己,為學生做好榜樣的同時,配合學校完成好每一個主題活動,不斷地優化時間管理,在有限時間裡做最高效的事。對於學校宣傳工作所涉及的專業領域,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的同時也保障了學校的宣傳工作穩步運行。全情投入工作,潛心鑽研教學,從實幹中踐行生命如金,教育潤澤的育人理念,與美麗的金澤園同經歷,共成長。
從教感悟:
她深知美術教師是陪伴者,在陪伴的過程中,啟發、引導和幫助孩子,實現其想法,是我們應該做的事。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也是如此。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前提、基石。在教學中引領學生體驗合作,感受和諧的重要性,陶冶善和美的情操,鍛鍊耐心、恆心及創造力是尤為關鍵的。一堂好課從引入到新授再到展示總結,每一個環節設置都應該是緊密聯繫的,每一個小細節對於孩子們都可能產生深遠的影響。她始終相信,固然年輕教師經驗不足,但年輕教師有充沛精力,學習能力強,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不忘初心,爭取每堂課都能得出新的經驗,悟出新的道理;爭取每學期,都能在專業上有所進步,在教學上有所收穫。這些都是她正在努力做的,也是今後要一直努力的方向。
北京市豐臺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
薛燕
敢與e時代爭先 勇做創新型教師
推薦理由:
薛燕,女,中共黨員,高級教師,現任北京市豐臺區師範學校附屬小學德育副校長、四年級傳統文化學科教師。薛燕老師作為豐師附小青年教師中的領頭雁,不僅在工作中注重個人修養,積極要求進步,而且善於發現,善於研究,積極發揮了先鋒模範作用。作為80後一代新型教師她敢於將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應用到自己的工作實踐,並進行相關研究。在教育教學各項工作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尤其在學校數位化德育工作進程中,曾作為學校少先隊輔導員的她,把自己的工作領域視為進行德育科研的廣闊天地。她在工作中一邊抓組織改革,一邊抓活動創新。她率先構建學校師生檔案「虛擬化工程」,設計實現了「附小紅領巾網站」進而實現師生的自我教育。
近年還實現組織了網絡地區級 「遠程手拉手」活動,先後與新疆貧困地區兒童、香港地區師生進行了遠程視頻互動教育交流和愛心奉獻活動。作為豐臺區優秀青年教師代表積極加入到赴農村支教行列中,在支教期間,她將豐師附小先進的教學理念應用到農村校的英語教學工作中去。在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中發揮了引領、指導和參與的作用。薛燕老師就是這樣用她那一顆年輕熱情的心帶動學校的青年教師為祖國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為了創新基礎教育發展做出了扎紮實實的貢獻。
獲得主要榮譽:
先後榮獲北京市「青年榜樣」—北京市優秀輔導員、豐臺區先進教育工作者、豐臺區優秀青年教師、豐臺區教育創新標兵、豐臺區優秀團隊幹部、豐臺區德育、科研、語文學科骨幹教師等榮譽稱號。
幾年間撰寫的60餘篇教學論文在全國課題組、北京市基教研、北京市優秀課改、北京市三優評選、豐臺區教育學會等主辦的論文評選中分獲一、二、三等獎。教學設計、錄像課也都在全國市區比賽中獲得一、二等獎。
薛燕先後參與了北京市十五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學生的學習過程》,國家級「十一五」重點課題及北京市十二五課題區級重點課題《在數字校園建設中學生數位化學習模式的研究》,論文《巧生成,秒預設的數字課堂最精彩》榮獲全國互動反饋教學應用大賽一等獎,論文《讓少先隊員走進社會大課堂》北京市少先隊工作優秀論文評比一等獎;《數字校園 智慧文化》榮獲北京市第四屆智慧教師研究成果一等獎;《網絡環境下少先隊工作研究》獲豐臺區少先隊論文評選一等獎;品德課程創新實踐活動榮獲北京市第三屆中小學專題教育與三級課程整體推薦創新一等獎;《社會大課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榮獲第二屆智慧教師徵文二等獎;《科學發展引新路 數字德育開新篇》被評為豐臺區學校德育幹部徵文二等獎;《讓少先隊活動搭乘現代化教育信息技術快車》獲第七屆年會「三優」評選二等獎,《網絡與少先隊時間的研究》特色活動發表在全國第五次少代會《為了孩子的全面發展》一書,《數字校園 智慧文化》刊登在豐臺教育雜誌,論文《現代環境下的校園文化建設》發表在中國新聞聯合出版社《學校課程改革理論與實踐》下冊,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並發行了《智慧文化 數字德育》一書,擔任副主編。
從教感悟:
用實際行動體現當代優秀青年教師的先進品質,在平凡而偉大的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業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