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 | 商業犯罪小說《網中人》:大數據時代,科技與人性的終極對決

2021-02-18 杭州圖書館

1999年,美國矽谷網際網路行業大爆發,大量資金湧入舊金山灣區那一小方土地。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裡,包括永城在內的一群來自全球各地的研究生們,喋喋不休地爭論一個問題:科技在給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終將把人類帶向何方?一群血氣方剛的學霸們,到畢業也沒有討論出任何結果。

二十年後,中國成了全世界網際網路技術應用最發達的地方,吃飯、購物、娛樂、看病、運動,人人都在這個大數據時代貢獻著屬於自己的那份「數據」,網際網路以難以想像的速度改變了每一個人的生活常態。

微信取代了電話,淘寶取代了商超,自媒體取代了紙媒,外賣平臺取代了實體餐廳,共享經濟煙花般炸開後,又極速消散。大眾在充分享受數據時代給生活帶來的巨大便利之後,又開始默默擔心,長此以往,會不會出現更嚴重的問題。

於是,所有媒體矛頭一致開始批判抖音、快手產生的即時快感摧毀了年輕的一代,網絡社交的發展讓大眾不知道如何面對面溝通,鍵盤俠們利用輿論開始作惡。似乎,大家始終都糾結在這矛盾之中,用現狀中最糟糕的情況去預測將來。

可是,真的有出路麼?每一個人都在提問,卻鮮有作答。

於是,二十年前,斯坦福實驗室裡那個始終懸而未決的問題——科技在給人類提供便利的同時,終將把人類帶向何方?

又再次被提出,而參與當年那場大辯論的學霸永城,在體會了各樣的生活與歷練後,也終於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科技掌握不了人類,也並不想要掌握人類。永遠掌握著人類命運的,是那些好的壞的永不磨滅的人性。

作為國內第一本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網際網路創業為故事背景創作的商業犯罪間諜小說,永城在《網中人》中勾勒出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跌宕半生,從默默無聞的窮留學生到閃耀矽谷、獲得千萬風投的編程天才,名利與愛情同時降臨,卻在人生的最高峰跌落,變為當局追捕的詐騙犯,在暗無天日的逃亡生活中輾轉十二年。最終卻發現,這一切都只是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只因他當年敲下的一串被認為可以改變世界的代碼。

從矽谷到北京,從青春年少的留學時光到深不可測的暗網黑產,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愛情、欺騙、罪惡,科技的蓬勃發展背後終是人性的光輝與黑暗,當考驗降臨,我們又該何去何從。

永城緊扣當下的網際網路、AI、大數據時代背景,其豐富的理工科知識儲備和對時代的細膩觀察為小說構建了寫實的時代舞臺。

書中的網際網路商業公司,通過跨平臺的數據收集整合、機器學習、大數據分析,在用戶不知情、未授權的情況下,監控使用者的生活細節。使用戶的一切活動都在預測之中、控制之下,以此謀求商業利益甚至是政治利益。

《網中人》以一個天才程式設計師陳闖在矽谷網際網路泡沫爆發時的創業為起點,以其妄圖隱藏網絡巨頭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窺伺的北京為終點,涉及到非常多現代網際網路科技對信息安全造成的危機。

例如,陳闖作為一名曾經的網際網路編程天才,精心將自己在網絡世界裡「隱形」,卻還是被經驗豐富的調查師發現行蹤,調查師就是根據網絡用戶活動習慣,將廣告(誘餌)推送給特定人群,最終將陳闖在人海中找出。

而另一方面,處心積慮想要找出陳闖的幕後黑手,無非是想要利用陳闖的編程技能,通過各類手機APP暗中搜集用戶數據,盜取億萬用戶的秘密隱私,甚至企圖通過陳闖掌握的人臉識別技術,捕捉用戶細微的表情變化,通過機器學習算法,窺探用戶的內心。

《網中人》雖是一部虛構的小說,卻又是現實的寫照,書中提及的很多手段,在技術上是完全可以實現的,甚至正在發生。現實生活中,從商業公司對客戶利用「大數據殺熟」,危害消費者個人權益,到利用網際網路技術竊取個人信息,以至於國家涉密信息,危害國家安全的新聞,也屢見不鮮。

當我們提起「上網」這個詞,可能大部分普通人首先會想到上網跟陌生人社交,但其實「網絡」對我們的影響早不只這些。

現在只要是在有人煙的地方生活,任何電子設備都會把你網羅進這個『網』中,你的手機信號、手機上的每個APP、你的行車記錄儀、街上天眼攝像頭,甚至是別人的手機、攝像頭、麥克風,都會不可避免地把你網羅進去。這在無形之中製造了很多危險的可能,而我們每天都陷在這些危險裡無法自拔,這是人人都應該充分了解並且保有警惕意識的事情。

最近,網際網路企業竊取用戶數據的新聞屢見不鮮,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企業和數據公司,都試圖建立更完備的用戶信息數據,用以勾畫用戶,來完成它的商業布局。實際上在動的心思,只能比小說裡寫的更多也更危險。然而技術發展的速度往往領先於監管機構的知識儲備,科技黑洞,也就這樣產生了。

作為國際註冊反欺詐調查師,永城曾參與調查過許多針對高科技創業企業的投資及反欺詐調查,通常會發現當資本市場熱捧一些科技概念時,往往關注的不是技術本身,而是這種技術被熱炒之後,能不能引起社會大眾的關注,能不能引來更多的投資。

因此社會上看到的有關新技術的很多宣傳和渲染並不客觀,或者把技術大肆誇大,又或者把技術妖魔化、擬人化,以求博取眼球和傳播,並不能客觀地把技術現狀和未來描述給大眾,更不會客觀地探討技術存在的漏洞和風險。

《網中人》作為網際網路商業犯罪小說,便集中刻畫了高科技與商業資本之間的關聯。作為天才程式設計師,書中男主人公陳闖掌握著或者被誤以為掌握著非常先進的編程技術,而他又因為網際網路創業的緣故,走進了資本主導的商業社會。於是,他的才華也就決定了他跌宕的半生。

無論是前矽谷時代,他因人臉預測程序被各大風險投資追捧,在一夜之間由貧困潦倒的社會底層一躍變為獲得千萬風投的網際網路新貴。還是在大數據時代的北京,本已隱匿人群,四處逃亡的他,卻依舊被資本市場抓出,威逼利誘他利用人臉識別和大數據算法去猜測人的內心,拓展更宏大的商業版圖。

在這個過程中,他所代表的技術,是否能實現,或者實現以後是否會對社會產生不利的影響,在金錢的面前已無足輕重,科技已完全淪為商業世界資本擴張的藉口與工具,喪失了它本身追尋的價值。

而當今社會對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概念,討論更多的是未來人類會不會被人工智慧所控制(其實真正從事技術的專家基本會告訴你這就是科幻小說),但往往故意忽略在大肆發展數據技術時有可能會產生的對個人隱私、財產和安全,以及對於人類個性和多元化保護等方面存在的巨大風險,比如許多手機APP悄悄入侵個人私密空間,搜集個人信息,甚至是採用逼迫或者欺騙的手段刻意盜取信息、語音,甚至視頻等。

大數據算法的發展趨勢,除了要獲得每個人的喜好、習慣等,也在試圖獲得挖掘每個人思想甚至是對每個人洗腦的可能性。在永城看來,這種趨勢(或者說是創業者、投資界的努力方向),對於整個人類社會是具有毀滅性的。然而在各種網際網路創業大會上,當網際網路領軍人物或者投資家們發表熱血演講時,極少提及這方面潛在的危險。

4.  前沿科技織就天羅地網,大眾如何避免科技黑箱

讓普通用戶成為技術專家,透徹了解自己的智能設備在做什麼,以及怎麼全面規避可能產生的危機,這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但依舊還有一些可以注意的事項。首先是對可能存在的危險抱有警惕之心,對於已知的風險,儘量去避免。例如:

同時,我們要有一些心理建設,每當你下載和使用一種新功能時,就要提醒自己,也許我的手機會丟失,如果一但和這種功能相關的個人信息被盜取之後,我們如何補救。不要等到手機丟了再驚慌失措。

另外,我們要努力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以及小貪心,牢記天上不會掉餡餅,這樣,無論是電信欺詐、網絡欺詐或者其他所有形式的詐騙,都會至少離我們遠一些。

科技出身,始終對科技保有很大的好奇心和熱愛的永城,並沒有也不想宣揚『反科技』的世界觀,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便利和許多的快樂都是科技帶來的。但他也從來不想否認,科技一定是一把雙刃劍。就像炸藥可以用來修路,也可以用來殺人,只看在誰手裡而已。所以根本並不在於技術,而是在於人性。

【鈦媒體作者介紹:本文內容來源於《網中人》作者,永城。中國商業犯罪間諜小說第一人。懸疑小說作家、斯坦福工程碩士、機器人工程師,曾出版長篇小說《國貿三十八層》《復甦人》《丟失的謊言》和《秘密調查師》系列。】

相關焦點

  • 永城推出最新長篇小說《網中人》理工學霸寫小說燃燒你的腦細胞
    一盤老磁帶,一個無人通緝的「逃犯」,一段潦倒的青春往事,編程天才在數據網絡和陰謀羅網中艱難掙扎,步步揭開科技巨頭的黑色發家史……作家出版社推出永城的最新長篇小說《網中人》,聚焦大數據時代網際網路商業犯罪題材,小說呈現一場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時代的貓鼠遊戲,引人入勝。
  • 《明星大偵探》編劇張小貓首部小說重磅出版
    重複經歷同一天5次的設定,好玩又燒腦《逆時偵查組》講述一個由精英刑警、優秀科學家、犯罪學家、網絡專家組成的偵查組,與反偵查能力超強,掌握時間逆行、人工智慧、基因編輯、大數據信息等尖端科技的超級犯罪集團之間的殊死較量。
  • 大數據時代犯罪治理如何升級?法學專家齊聚上海探討這個話題!
    2020年10月24日,由上海市犯罪學學會、華東政法大學主辦,江蘇網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華東政法大學中國犯罪治理研究院協辦的「上海市犯罪學學會第九次會員代表大會暨第一屆大數據人工智慧時代的犯罪治理高峰論壇」在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成功召開。來自上海、浙江、安徽等地科研院校、政法機關和阿里巴巴集團、國藥控股等企業的共150餘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 《終極教師》開啟網絡圖文小說新模式 真人拍劇照
    知名網絡作家柳下揮的《終極教師》正在百度文學旗下縱橫中文網連載。不過再過一個月,這部小說就不再以純文字形式出現,而是有劇照搭配劇情的「網絡小說真人秀」了。這些照片預計八九月份將會穿插在小說中與網友見面。等到小說出版紙質圖書時,這些劇照也會同文字一起用類似「四格漫畫」的形式一同出版。  「其實這也相當於網絡小說的一次真人秀。」該負責人表示,《終極教師》選角是業內一次全新嘗試——通過選秀、劇照拍攝等方式來吸引讀者。  這次新嘗試效果堪稱立竿見影。
  • 贈書活動 | 遇到犯罪怎麼保護自己?《犯罪心理分析》有答案
    實際上,出於這樣或那樣的原因,很多人會選擇不報警,自己認倒黴。那麼,這個時候就會出現記錄在案的盜竊案和真實發生的盜竊案之間數據上的差異。一個比較嚴重的例子,就是性犯罪。在性犯罪中,有相當一部分的受害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會在事情發生一段時間之後才說出來,或者乾脆不說,這是為什麼?可能有社會道德觀念的原因;有擔心被貼負面的標籤,甚至被汙名化的原因;還有可能是擔心於受害人責任論。
  • 大數據時代的科技利弊與人性善惡
    同樣都是「90後」,差距為何會這麼大呢?答案很簡單,每個年齡段都有積極向上的,也有不思進取的,人生的路需要腳踏實地一步一步走,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看清自己的不足,不斷成長。今天與大家分享夏予川著的《大數據時代:信息圍城》,夏予川也是「90後」,在深圳經營一間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多年投身於民生大數據和開放數據應用領域,曾主導搭建多個智能生活項目,通過這個介紹能夠看出她是非常出色的科技人才,然而她並沒有局限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而是利用業餘時間,將自身的工作經歷及所思所想寫成長篇小說《大數據時代》。能人就是能人,不得不讓人敬佩。
  • 3部科技懸疑小說,講述高科技新型罪案,偵探力破科技懸案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家居等等以往束之高閣的概念紛紛落地,走入尋常百姓家,利用科技犯罪的案件也逐漸增多,比如時不時就上熱門的某快遞公司洩露用戶隱私、某公司的註冊信息被盜在暗網銷售……科技懸疑小說,也逐漸成為小說家比較關注的熱點創作題材
  • 大數據研究常用軟體工具與應用場景 - 大數據_CIO時代網 - CIO時代...
    然而,現實情況的複雜性決定了並不存在解決一切問題的終極工具。實際研究過程中,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最合適的工具(甚至多種工具組合使用),才能更好的完成研究探索。其缺點在於功能單一,且可處理數據規模小(這一點讓很多研究人員尤為頭疼)。這兩年Excel在大數據方面(如地理可視化和網絡關係分析)上也作出了一些增強,但應用能力有限。  SPSS(SPSS Statistics)和SAS作為商業統計軟體,提供研究常用的經典統計分析(如回歸、方差、因子、多變量分析等)處理。
  • 《懸戰》5月8日上映焦恩俊連凱對決 四方勢力鬥智鬥勇
    由李凱執導,實力派演員焦恩俊、連凱領銜主演的現代黑色懸疑犯罪電影《懸戰》,正式於今日(5月8日)全國公映。影片以一筆巨款遭遇搶劫為整部電影的線索,全景展現了身份不同的幾類人在這起巨款懸疑失蹤案中起到的作用,用以小見大的方式折射出了人性中的不可避免的矛盾點。影片劇情撲朔迷離、情節緊湊,最後的真相大逆轉更是直抵人心。
  • 街覓智慧商圈-大數據時代的商業變革
    談到智慧城市,大多數人的觀念都還停留在城市的智能化基礎改造上,如城市Wi-Fi覆蓋、智能監控等,而現如今,隨著大數據產業的發展,「網際網路+產業」時代的來臨,傳統商業也進入到了一輪新的變革中。  說起大數據,就不得不提起貴陽,作為國內「大數據之都」、「世界眾籌之都」,貴陽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更強調數據的採集、應用和分析,在居民服務、城市生活體驗的基礎上,以點帶面,以商業連接城市服務,將日常生活作為抓手,讓居民真正享受「智慧」帶來的樂趣。  擁有百年商業文化的市西路,作為貴陽市的商業名片,將成為貴陽大數據應用下的首個智慧商圈示範區。
  • 蘭韻文化中心:鳳凰浴火,終極對決
    萬磁王、暴風女、鐳射眼等令人耳熟能詳的經典超能力極盡華麗以外,鳳凰女琴·葛蕾的bug級超能力——鳳凰之力也最為亮眼,令觀眾大呼過癮。整場電影下來,電影中熟悉的角色特性都讓人無法忘卻,蘭韻文化中心仿佛與開掛的超級英雄們,共同浴火奮戰,巔峰對決。
  • 經濟與社會 | 蔣文榮 | 大數據時代新型犯罪的特徵、成因及應對策略
    蔣文榮(浙江警察學院 大數據與網絡安全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0053)在大數據時代,社會數位化造就新型社會,新型社會催生數字經濟的同時,也滋生了「數字犯罪」,並帶來巨大的社會危害。通過對大數據時代犯罪的研究,分析了在新型社會中面臨的挑戰,剖析了應對新型犯罪所處的困境,提出了利用技術預防應對新型犯罪的總體構思及對策。
  • 劉宇昆:用科幻小說放大人性
    小說行文中明顯的數學功底和理性思考讓人驚嘆,儘管這些故事多是從單個人的視角進行敘述,但故事中無論發生什麼,文字的「情緒」都始終穩定,即使有大喜大悲的事情發生,也只是一筆帶過,點到為止。劉宇昆反感「華人作家」的標籤,因為「那太過狹隘」。
  • 麥肯錫 | 數據分析時代:大數據環境下的商業競爭
    Elaine廖遠舒 大數據的潛力在不斷增長。充分利用這項優勢意味著公司將他們的戰略視角與大數據結合分析,做出更好的、更快的決策。 大數據只是炒作麼?恰恰相反:早期的研究可能只對最終結果產生了部分影響。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以下簡稱MGI)的新報告,『數據分析的時代:大數據環境下的商業競爭,表明大數據的應用範圍和機遇仍在擴展。
  • 《特警隊》終極海報預告雙發 燃力爆表蓄勢一擊
    《特警隊》曝「巔峰對決」版終極預告 時長:01:51 來源:電影網 《特警隊》終極海報濃鬱的色彩對撞,正與邪針鋒相對、氣勢逼人的終極海報,和危險重重、燃力爆表、矛盾升級的終極預告
  • 《絕密生涯》跨年獻映 黃志忠吳剛終極對決
    黃志忠「韓山」槍指吳剛「方坤」網易娛樂2月6日報導 由著名導演董志強執導,實力演員黃志忠、吳剛、左小青、米學東、公磊等演繹,以歷史真實人物經歷為藍本的情感諜戰大戲《我的絕密生涯》將登陸黑龍江電視臺影視頻道,這部投資過億的諜戰大劇
  • 動漫中十大終極殺手
    動漫中十大終極殺手動漫中也有許多強大的殺手,接下來,小編將盤點十大殺手,看誰是你心目中的終極殺手,一起來看吧!夜神月配音:宮野真守夜神月,是日本動漫《死亡筆記》中的虛擬角色,主角。在作品中,他容姿端麗,智力超群,體育全能,演技優秀,心理素質極強。對世界的"無聊"感到窒息,認為世界正在腐朽,希望創造一個沒有犯罪的新世界。無意中撿到了死亡筆記,並利用筆記殺死罪犯,由此和L展開對決,最後被L的繼承者擊敗。
  • 讓數據中臺進入數智化時代|明略科技的「中臺」論道
    12月4日,明略科技舉辦了「讓數據中臺進入數智化時代」的媒體交流會,騰訊雲大數據產品中心總經理徐曉敏、Forrester 首席分析師穆飛受邀出席,與明略科技創始合伙人兼總裁姜平、數據中臺負責人劉國棟、高級副總裁Elva Liu,和在場的媒體朋友交流探討了關於「中臺」的實際價值,碰撞出新的火花,向業界傳遞了不一樣的「中臺聲音」。
  • 慕課網:數據為王的時代,搶佔大數據新高地
    根據中國商業聯合會數據分析專業委員會統計,未來中國基礎性數據分析人才缺口將達到1400萬。可見,無論在政策層面、企業發展及用人需求層面,大數據行業前景持續看好。這對於IT技術從業者,以及想要從事大數據行業的人們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而慕課網作為專業的IT技能在線學習平臺,以超過2000+的自製原創內容,可供大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