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倩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曾說:「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而第二次生命,常常從40歲開始。」
有的人沒挺過40歲就垮掉了,而有的人卻可以迎接光明,開始另一種鬆弛人生。
今年40歲的蔡依林就是第二種人。
對她的印象一直停留在「拼命三娘」,直到看到她近期的演唱會視頻,她站在舞臺上說:「我今年出道21年,也滿40歲,我覺得40歲是很棒的年紀。如果你現在還沒到,我跟你講40歲真的 feel damn good!」,讓人眼前一亮。
出道21年,蔡依林除了依舊很賣命也終於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今年她給自己放了長假,得到很好的休息,去運動、做蛋糕或者其他想要做的事情,她坦言道:「太習慣忙碌的狀態,人總是容易緊繃」,不得不承認有時候放棄比堅持更難。
沒有中年危機和生育壓力、擁有財富自由,一身金獅子blingbling舞臺造型的她是當晚真正的女王。
但沒有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她自出道的運氣似乎就不是很好。
1998年,蔡依林在MTV音樂臺舉辦的「新生卡位戰」歌唱比賽中,打敗3000多個選手,拿到冠軍。
出道後的第一張專輯《Jolin 1019》就火了,超過6W張的預售量,不僅登上亞洲唱片等銷售榜冠軍,也受到日本傳媒專訪,她清新的氣質更收穫學生歌迷們的關注,成為當年炙手可熱的新人。
這個世界上有人喜歡你,就會有人討厭你。那一年,蔡依林雖成名但也遭受質疑。
19歲的她,如果沒有參加選秀,可能也會成為一名在校大學生。不會被嫌棄「厚嘴唇、唱功不佳、皮膚黑、整容隆胸……」,甚至是與周杰倫的緋聞,都不會放過,寫為媒體的娛樂頭版。
據說當時她改名為蔡依林,也是公司想要她努力工作換得「億」林。
那個年代被網曝,似乎也只能反思自己,她也很少正面表達自己的情緒,「就如同你們想測試我崩潰的極限一樣,我也在探索自己的極限」,這是10年前她與自己抗衡、較勁的一段話。
10年後,她走出來了。不再那麼在乎外面的聲音與詆毀,她也靠自己的實力一步步進階輕鬆的人生賽道。
很喜歡蔡依林在《玫瑰少年》中的一句歌詞:哪朵玫瑰沒有荊棘,最好的報復是美麗,最美的盛開是反擊。而她的性格也正如此。
她從小被母親嚴格要求,如果沒有考到班級前幾名,就會被母親拿東西打罵。長大後,她一直也沒有放棄對自己的要求。
「我知道我自己不是資優生,但是我還是不會放過自己。」
「100個人裡面,就算有99個人喜歡我,只有1個人討厭我,我都會為了這一個人努力。」
別人說她不會跳舞,她就去學鋼管舞、瑜伽、藝術體操,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她對自己的狠勁。
練一次不行,那就兩次三次直到學會。
唱功遭到質疑,她就進行創作,《說愛你》、《布拉格廣場》、《我知道你很難過》成為我們那個年代的回憶金曲。
2007年,她憑藉《舞娘》一首歌曲打敗張惠妹、林憶蓮,拿下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
但她在舞臺上「過度用力」的模樣,卻引來無數嘲諷。
在面對質疑時,有些人靠「脾氣」和「眼淚」抗住,而有些人只用實力說話。
堅持與努力,是她在這個時代獲得正向支持的兩點。
努力的意義是在那些被看不起的時光,激勵我們一點點鼓起勇氣,一步步重塑新的自己。
堅持,不是一天兩天,而是只要沒達到自己的目標,都不會回頭,更不會給自己留後路。
「Jolin不是天才,Jolin是地才」,她昂著頭,身帶一份執著,更精彩地活自己。
有沒有發現人一旦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容易活得開掛?
不在於目標有多遠,你何時出發才最關鍵。
身邊有寫文章的朋友,她的夢想是在老家開一個甜品店。今天上半年,她暫停寫文,回到家做功課,從選址、進貨、談商鋪到招聘員工、制定營業額、學做甜品等一系列工作,她全部一個人完成。
在今年很多實體店倒下的情況下,沒有任何做生意經驗的她,開炸雞店算是為自己的夢想拼了一回。
5月中旬開店,不到一個月,網上訂單有2000多單,線上線下營業額加起來有4萬多,純利潤快趕上她哼哧哼哧寫文兩個月。並且她的店在老家4線縣城,排名前10,本地甜品類第3。
不管你之前起點有多低,出身有多差,只要你守住自己的目標,並為了它狠下心、放下身段,豁得出去,也不要害怕失敗,終將會實現它。
前段時間馬伊琍談到:「女性在不停地自我成功、自我進步,自我審視、自我改變,同時在做這樣的進步的男性太少了」。
雖然這句話缺少數據支撐,以我身邊的女性為例,她們確實一直在不斷反思、進步。
這與女性的心智比男性更早熟無關。她們不管學習或是經營事業,還是在家當全職媽媽,都會一直鑽研,以達到自己最佳的生活狀態。
而在這提升自己的過程中,身邊的伴侶如果沒跟隨同頻率步伐,就會落下,造成差距。
不管在40歲越來越灑脫的蔡依林,還是棄文開甜品店的朋友,她們一直都保持清醒和理智,經過那麼多努力,才看起來雲淡風輕。
人生不過3萬天,願你我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共勉。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