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榆林市和子洲縣、綏德縣遭遇了特大暴雨襲擊,局地降雨量達到200毫米以上,導致市區和兩個縣城大面積被淹,損失慘重。7月26日,我市也出現了分散性短時強降雨,局部降雨強度較大。7月27日至28日,連續兩天又出現大範圍強降雨過程。強降雨極易引發局地城鄉積澇、小流域山洪及山體滑坡等次生災害,這也給我市的防汛工作帶來了嚴峻的考驗。我市各級領導和防汛部門都對防汛工作高度重視。7月26日下午市長薛佔海帶領水務局、交通局、城管局等相關部門對延安城區防汛工作進行檢查,要求各級部門認真落實省市防汛抗洪工作要求,加強隱患排查,做到未雨綢繆,確保全市安全度汛。目前,我市防汛準備工作進行的怎樣,應對突發情況的處置能力如何?本周視點,我們一起來關注防汛工作。
內澇災害,嚴重影響城市的正常生活秩序。雨期到來,內澇監測和防範工作到位是城市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障。為了做到提前防範,最近一段時間,市內澇防治辦公室的工作人員每天都忙碌在城市的各條道路上。7月26日至27日,我市城區持續性降雨長達48小時。降雨導致城區部分路段形成積水和淤泥覆蓋區。7月28日上午,記者在聖明宮水果批發市場路段看到,幾臺清淤機械和一些工作人員正在對該路段的積水和淤泥進行清理。
市內澇防治辦公室業務科科長 白冰:這次降雨我市內澇情況基本沒有,就是全市部分地段有些積水,今天早上我們檢查到高峁灣水果市場這,發現這裡淤泥堆積的比較嚴重,我們現在及時聯繫了橋溝鄉政府和周邊的企業施工單位,現在調集了20餘人,聯繫了三臺鏟車現在進行清理。
據市內澇防治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我市城區共有七個易發生內澇的區域,分別是雙擁大道電大至龍昌園路段,橋溝魯藝文化園區至橋溝小學路段,棗園路唐樂宮路段,馬家灣後勤處至七里舖小學路段,文化溝三岔路口地段,黃蒿窪小區低洼區。為了確保第一時間處置這些重點區域的內澇情況,每逢雨期來臨,他們都會提前進行逐一排查。
市內澇防治辦公室業務科科長 白冰:咱們這些內澇點主要就是在咱城區內地段比較低,如果遇到短時間的強降雨,或者是集中性的降雨容易發生內澇,我們全局統組建了7支搶險隊,再加上鄉鎮的8支搶險隊,如果遇到內澇,我們將第一時間進行安排,及時趕到現場進行清理。
強降雨不僅容易導致城市內澇的發生,也容易誘發山體、高陡邊坡的滑坡和垮塌。我市是以黃土高原為特點的地質災害多發地區,為了有效預防雨期滑坡垮塌造成安全事故的發生,市國土局地質環境監測站和一些重點防治區域的社區建立了聯合防治工作機制,並抽調社區管理員負責重點區域的監測工作。左路是南市街道辦市場溝社區的一名幹部,也是市場溝銀行渠不穩定斜坡地段的安全監測員。最近一段時間,為了保證這裡51戶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每天都要進行排查和走訪。
南市街道辦市場溝社區幹部 左路:按照上級要求,咱們逢五監測,就是每個月的五號、十五號、二十五號,再就是下雨期間天天監測,起步從山的這一頭到山的終點,這一片(巡查)不間斷,來回走一圈。從家戶的山頂上,第一是先觀察,看山上有沒有明顯的裂縫,或是掉土、掉塊,有沒有落石。發現緊急情況咱就吶喊,第一時間要把群眾撤離出來。引領到咱們銀行、廣場的安全地帶。
截止2016年底,我市範圍內共有各類地質災害隱患點737處,受威脅人數1.8萬人。近幾年,為了有效應對地質災害,我市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工作機制,健全了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網絡;制定了《延安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明確了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主要區域,並對隱患點的穩定性進行預測評估,形成科學合理的預防、搶險、撤離方案。
延安市國土局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 羅庭榮:咱們組織相關部門和有關專家人員,對全市737個隱患點進行了多次的巡查排查和核查,一共下發整改通知書是八份,提出相應的應急措施和防治措施建議。就是咱們組織受威脅的當地群眾開展了110次應急地質災害的演練,參與應急演練的人數有10萬多人。咱們成立了延安市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支隊,組織23名專業技術人員派駐到每個縣區,隨時待命,配合地方政府開展搶險救災和應急調查。
據了解,為了從根源上治理地質災害問題的發生,目前我市先後投資4億元,對寶塔山、棉土溝、小砭溝、丁家溝等滑坡區域進行了治理搬遷。未來幾年,還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實施棚戶區改造,對受威脅的周圍群眾逐步的分批進行搬遷。當前,還沒有實施改造區域的群眾仍然面臨地質災害的威脅,對此市地質災害監測站也給出了溫馨提示。
延安市國土局地質環境監測站站長 羅庭榮:受威脅的老百姓一定要認真閱讀咱們鄉鎮、社區發放的防災避險明白卡,這裡面的內容比較全面,一定要明白髮生地質災害前的預警信號,撤離路線和避難場所。咱們老百姓要在降雨期間,密切關注當地天氣預報,特別是在收到當地極端天氣預報以後,都要及時注意自己房屋和窯洞周圍的變形、變化情況,一旦發現有變形變化的跡象,要及時向當地政府或監測員反映,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儘快組織撤離。
多年來,淤地壩防汛也是我市防汛工作的重點之一。到2016年底,我市累計建設淤地壩11402座,目前也制定了較為完善的淤地壩防汛預案。
延安市水保工作隊隊長 魏國治:一是強化建設管理。2016年市水務局聯合市發改、財政、國土、農業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淤地壩工程建設管理工作的通知》。規範淤地壩的建設程序,提高淤地壩的建設質量與管理水平。二是夯實防汛責任,將淤地壩防汛納入全市的防汛責任體系,統一安排、統一部署,明確了1109座重點淤地壩的行政責任人,技術責任人和具體每一座壩的管戶人,同時將全市56座百萬方以上淤地壩納入了全省庫壩信息報送系統。三是加強預警,制定完善重點壩的防汛預案。
為切實做好近期防汛工作,市防汛指揮部也再次作出全面部署。要求各縣區、部門、鄉鎮(街道)要進一步落實好各項防汛責任制,各類防汛責任人要按預案迅速上崗到位,紮實做好當前防汛工作。嚴格執行汛期24小時值班和領導帶班制度,加強天氣和雨情、水情實時監測,及時發布預警信息,並按預案進行處置。加強涉水工程運行安全管理,嚴防小流域山洪和地質災害,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防禦山洪和地質災害預案,特別是要落實好人員避險轉移方案,確保人員安全。
防汛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十二五」以來,我市防汛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快,實施中小河流治理項目398個和重要支流項目10個,治理河道208公裡,新建提防118公裡、護岸36公裡,加固堤防7公裡,完成水庫除險加固31座。延安新城區段和延川、志丹等8個縣城達到30年一遇防洪標準。建成各類自動雨量站、雨量水位一體戰247處,簡易雨量站2338處、河道視頻監控站37處,建成了中、省、市、縣、鄉五級聯網的可視會商系統,全市防汛能力顯著提升。
市防汛辦高級工程師 葉小剛:王瑤和紅莊水庫這個視頻監控系統主要是監測王瑤和紅莊兩個水源地,一個是大壩的安全,然後還有庫區的水源情況,然後是洪水的入庫情況,第一時間能看到水情的發展情況。第二個是延安市防汛視頻監控系統,這個是監控富縣橋、延長雷家堡,延安的西川河交匯處這個地方,還有嘉陵橋,富縣的雙翼大橋,宜川的壺口瀑布,這幾個重點區域,人流比較密集的地方,如果我們發現洪水較大或者是發生異常,可以及時的疏散群眾。這個系統很直觀、很及時,能為我們防汛決策,比如說是疏散了什麼,做出有效的判斷。
市防汛辦水情通訊科科長 王雪峰:防汛信息化建設,可以大大提高雨情、水情、工情、旱情和災情信息監測和傳輸的及時性和準確性,有利於對洪澇乾旱災害的發展趨勢做出及時、準確的預測和預報。為迅速制定和量化防洪方案、指揮防洪搶險救災提供依據。
防汛物資儲備方面,目前全市累計儲備2500餘萬元防汛物資,投入600多萬元建成了市級防汛物資儲備庫,併購置了挖掘機、裝載機、搬運車、船舶以及帳篷、發電機等常規物資,專庫專人管理,確保出現險情能夠及時調運。
市防汛辦政秘科科長 趙學軍:全市累計儲備2500餘萬元防汛物資,其中市級1400餘萬元,縣級1100餘萬元。在原有的防汛物資基礎上,市級投入600多萬元建成了市級防汛物資庫。防汛物資儲備充足,全市共組建搶險隊伍260多支、1.5萬餘人。這些人中大部分經過防汛搶險應急知識和技術培訓,為今後全市的防汛搶險工作做好準備。
防汛預案的編制、修訂、完善是一項基礎性工作,也是一項系統性工作,與防汛抗旱的其他各項工作密切相關,是歷年各級防汛部門提前部署、狠抓落實的重點之一。今年三月份市防汛辦就開始著手修編市級各項防汛預案,為提高預案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奠定了基礎。
市防汛辦副主任 白福林:汛前,按照省市要求,市上認真落實氣象水文聯署辦公機制,以氣象、水文負責人(汛期)兼任市防汛辦副主任,同時13個縣區也建立了聯動辦公機制,進一步強化了會商研判能力和時效性。市防汛指揮部制定印發了《延安市重要雨水情會商辦法》,由防汛氣象、水文和水務部門領導及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會商小組,對主要的汛前雨情、洪澇災害和重大工程險情進行會商,同時對突發事件或預警信息進行研判、分析,制訂搶險方案和經濟處置措施,為搶險提供技術指導,為市防指提供決策諮詢和技術保障。
市水務局副局長 馬建民:現在正值防汛七上八下的關鍵時期,我們各級防指要高度重視嚴陣以待,密切關注雨情水情變化,加強會商,嚴密組織、科學指揮、有效處置各種險情、災情,確保全市安全度汛。
當前,我市正處於主汛期,防汛既是一項重要工作,也是一項民生工程。在這裡我們也希望各地、各有關部門要深刻認識防汛工作的嚴峻性和重要性,牢固樹立「防汛抗災、預防為主」的思想認識,精心做好近期迎接強降雨的各項準備,主動應對、堅決打贏防汛攻堅硬仗,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