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一家創業公司

2020-12-27 i黑馬

我就是一家創業公司

2016-05-16 18:12 創業公司 運營 自己

把自己當成一家創業公司來領導和管理,從零開始一點點建立出品牌、夯實各方面的能力,聽起來是不是很酷?

黑馬說

我們每個人每天都在自我更替、反省與進步,一個公司每天也在進行著戰略、業務、財務、人才、品牌等各方面的運營與維持,二者在成長中都經歷著相似的不斷犯錯與不斷修正的過程。

如果把你這個人當成一個創業公司來運營與管理,不斷建立自己的品牌與領導力,聽起來是不是很酷?下面是李奕關於《The Startup of You》的讀後感,或許她的感悟對正準備或正在創業中的你有所幫助。

文|李奕

都說創業不易,但實際上,我們每天都在自我更替、創新、進步。縱向梳理一下自己的發展脈絡,將自己當做一套解決方案、一個產品來看待,花5分鐘時間,給你發現有趣的事兒。

我記得幾年前看過一本書,叫做《The Startup of You》,作者是Reid Hoffman,LinkedIn創始人。

書中的具體內容我記不得了,但是全書最重要的概念卻給我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

一句話來說,就是:把你自己當成一個創業公司來運營和管理。

大部分人都想在自我成長的路上走得更遠,但擁有一套完整的成長思維體系的人並不多。

我很喜歡Reid Hoffman的比喻,原因是把個人成長比喻為創業公司的成長,其實是一個非常好記並且容易理解的思維模式。

這年頭不管做啥都說需要領導力。實際上培養領導力的第一步,在我看來應該是領導自己。

把自己當成一家創業公司來領導和管理,從零開始一點點建立出品牌、夯實各方面的能力,聽起來是不是很酷?

那麼問題來了:這間由你組成的創業公司裡,到底有哪些部分呢?

1、CEO — 負責戰略和目標制定

CEO (Chief Executive Officer)執行長

一個創業公司在最初的階段,最需要明確自己要做的是什麼。CEO的職責就是制定目標並作出相應的戰略安排。

換到個人發展上,道理也是一樣。

你的目標是什麼?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分別是什麼?

舉例:

我自己來說,超長期目標 (以人生為長度的話) 是做一個對社會有價值的人,最大化自己的幸福感和快樂。短期目標是在畢業後度過一個有意義的暑假。

再舉例:

你的長期目標可能是成為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短期目標可能是堅持健身。

無論是實現長期目標還是短期目標,我們都需要戰略和計劃。

還是用例子來說話:

短期目標是健身瘦十斤,計劃就是每天的鍛鍊和食譜。

長期目標是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戰略就是讓自己被優秀的人環繞,計劃就是主動去結識這些人。

根據你的每一個不同的目標,你都可以制定相應的戰略和計劃,這就是創業公司裡CEO的工作。

2、CTO — 負責培養技能和實力

CTO (Chief Technology Officer)首席技術官

創業圈有一句笑話「萬事俱備,只差個CTO了」,意思是創業公司往往有很好的想法,卻缺乏能真正把想法付諸實施的技術人才(比如會開發app的程式設計師)。

擺到個人身上這句話也是適用的:你往往空有遠大志向(CEO的工作),卻沒有能夠實現這些理想的具體技能(CTO的工作)。

把自己當作一個CTO,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我需要哪些技能,如何去培養?

這裡有正反兩種思維方式,都用得著。

1)正面是目標在前,技能在後。

 舉例:

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建築師,那你需要培養建築和設計的才能。你的目標是成為一名會計師,那你可能需要考到會計從業資格證書。

大部分創業公司就是這樣,先有一個目標(比如開一家有風格的咖啡廳)然後再去尋找各方面的人才(咖啡廳需要一個收錢的,一個會做咖啡的,一個懂裝修的,等等)。

2)反面則是技能在前,目標在後。

也就是說,先考慮一下你已經有了哪些方面的技能,然後找到最適合你的技能的職業和人生目標。

比如你會西班牙語,又特別喜歡旅行,擅長與人溝通,那你可以考慮當一名西語口譯,在不同的國家工作。如果你善於寫作,又懂一些設計,可以去當一名編輯。

其實很多公司就是這樣開始的。一夥好兄弟,畢業之後想聚在一起幹點啥,那就想想每個人能貢獻點啥唄。你有錢,你可以投資;你會燒飯,你可以做廚子;你會吹牛,你來可以做市場營銷——嘿,我們可以一起開個火鍋店哎!(怎麼想到了火鍋英雄…)

既然已經在講技能了,索性多扯兩句。

在我看來,各種技能可以分成兩類:硬技能 (hard skills)和軟技能(soft skills)。

硬技能包括:會說某種外語,能熟練運用幾門程式語言,能Photoshop,能設計網頁,有會計師資格證,廚藝高超,會拍照…等等

軟技能則沒有那麼容易被第一眼認出來,往往是需要你自己發掘的。

比如:你是不是特別擅於跟人溝通,和誰都能第一時間成為朋友?你是不是對細節特別執著,文章裡錯了一個標點符合都能挑出來?你是不是一個特別棒的聆聽者?

做一個出色的CTO,你必須能夠:

認清你現有的硬技能和軟技能;

意識到你還需要哪些硬技能和軟技能,並開始有意識地培養自己。

3、CFO — 負責創造和打理財富

CFO (Chief Financial Officer)財務長

二十歲以前錢都是伸手向爸媽要,二十歲以後經濟獨立。邁入成人世界的第一步就是管理好自己的收支,並且開始有意識地儲蓄和投資。

就如同創業公司需要一個CFO來拉投資和理財,為了生活,你也需要把錢放在一個未必首要,但是重要的位置。

如果你還沒有這些習慣,建議你

① 下載一個記帳app,養成記帳習慣

② 管理好名下所有信用卡,定時還款

③ 每月收入中劃出固定的一部分用於儲蓄,不做月光族

同時,如果錢真的是一個問題,作為CFO你的任務之一就是去開源節流,想一想:

我還有哪些賺錢的機會?(做兼職、做代購?給人寫稿?)

我還有哪些地方可以省錢?(少出門聚餐、少買買買?)

雖然錢是身外之物,但是我們都知道沒有錢萬萬不行。我個人的理念是開源要大於節流,畢竟你不可能一直壓縮生活質量,但是如何去創造更多財富,應該是大部分人一輩子都會有的追求。

就如一個創業公司的CFO,首要任務也是去拉更多的投資,創造更多利潤,萬不得已的時候才會通過裁員來減少開支。

所以讓你的CFO配合好CTO,多思考:如何用我已有的技能來創造更多的財富?說不定生活中有很多機會都是被你忽略的!

4、CPO — 負責擴寬和管理人脈

CPO (Chief People Officer)首席人才官

在一個創業公司裡,CPO或者人力資源總監當然是那個管員工的。但對你來說,CPO也是管人,只不過管理的是你的人脈。

找工作的時候總是被強調要建立人際網絡,和校友聊,和教授聊,才能找到各種機會。其實生活也差不多,你的人際網絡決定了你每天得到的信息,決定了你如何利用休閒時間,甚至決定了你的下一份工作。

有一句話叫做「你是身邊五個人的平均值」,說的就是朋友圈的重要性。如果你身邊的朋友個個才華橫溢(我覺得我的朋友們都是,哈哈)有各自擅長的領域和專業,對你也是一種激勵。我是深深相信要讓自己被正能量包圍的!

人脈管理的另一點是,主動去結識優秀的人。這一點我在開始寫微信公眾號之後深有體會,遇到其他好的作者,我也常常很想去認識,有時候一條留言就成了一段友誼的開始。

社交網絡給我們提供了如此便捷的平臺,還在潛水的你,趕緊去搭訕你的男神/女神吧!

當然了,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一點,我覺得是主動為他人提供幫助。沒有人喜歡伸手黨,如果一段關係中你只索取而不回報,這段關係也無法長久。

我會經常把看到的好文章推薦給感興趣的朋友,或者主動介紹實習機會給正在找工作的學弟學妹。舉手之勞,對他人的意義卻可能是非凡的。

所以從今天開始吧,「予人玫瑰,手有餘香」!

5、CMO — 負責建立和推廣個人品牌

CMO (Chief Marketing Officer)首席營銷官

要聊的最後一個職位,就是CMO,管市場營銷的頭頭。

一個初創公司,只有建立起強有力的品牌,再通過市場營銷推廣出去,才能被更多人知道,才會有更多客戶為他的產品和服務買單。

微信的口號是「再小的個體,也有自己的品牌」,這句話點出了一句真理:作為個人,你也是有品牌的。

雖然我們都不愛給自己和別人打標籤,但沒辦法,很多時候別人記住你,就是因為那些標籤。

比如我可能是那個「特別愛旅行的姑娘」,我的阿根廷朋友是「睡遍全球特別牛的沙發客」。我身邊還有各種「天才程式設計師」「時尚達人」「廚神」。

建立個人品牌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通過你的朋友圈。翻翻你的朋友圈,你是沒事就發兩條自怨自艾的抱怨,還是會轉發有意思的文章然後寫上幾句有價值的評論?你是經常宅在家裡打遊戲,還是會經常嘗試新鮮事物?

在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的情況下,我們隔三差五發布的朋友圈就成了自己的代言人。除了那些每天能見到你的同事朋友,你的社交網絡中大部分的人或許都是透過朋友圈了解你的動向。

想一想你希望別人眼中的你的標籤是什麼,從現在開始建立一個良好的個人品牌吧。畢竟無論是找工作還是交朋友,某種意義上都是一種自我營銷。而只有有強大品牌支持的自我營銷,才能不廉價。

最後,就像一間創業公司裡,所有在這些CXO職位上的人都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讓公司成功發展,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你也必須同時兼顧以上所述的各方面。

簡單總結一下:

當好CEO,設定目標;

當好CTO,培養能力;

當然CFO,負責理財;

當好CPO,管理人脈;

當好CMO,建立品牌。

最後,祝你的「我.com」蒸蒸日上!

[本文作者李奕,轉自李奕在哪兒 (ID:whereisyi)。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注i黑馬訂閱號(ID:iheima)。題圖來自123RF圖庫。]

相關焦點

  • 我是如何投資一家公司的?
    但是現在又不一樣了,我明顯感覺到了,從今年第二季度開始到現在,我們自己投資節奏慢了,整個投資環境也慢了,對我來講喜憂參半,憂的是我投了那麼多家公司,接盤俠在哪裡?所以我現在很大一份工作,就是帶著我的同事一家基金一家基金的拜訪和對接,中國主流的大的VC,管他大的小的只要有錢的VC我都談過,把我投的公司都推薦過,很多項目對外一推就是40家基金排一片,一直見到說感興趣給投資意向書的。
  • 從這四點看出一家創業公司還能存活多久
    2010—2011年,有一群主要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的研究人員,聚集在一起對超過3200家創業公司進行了縱向數據分析,雄心勃勃地將這個研究稱為「創業公司基因工程」。他們將一家創業公司的發展歷程分為6個階段,並用機器學習算法對其進行評估,以確定他們研究中所涉及的公司在產品、團隊、金融和商業模式方面的發展是否與客戶的反饋一致。
  • 創業公司員工的自白:我簡直像老闆的救火員
    在過去的五年間,我加入過兩家創業公司:其中一家還在創業中,另外一家已經被跨國巨頭買下,最近剛剛開始盈利。儘管兩家公司有著千差萬別,它們無疑都屬於後一種創業公司。創業之初,公司的快速發展迫使創始人急著僱人。在一般的公司,人力資源部會依公司政策規定組織招聘;而在創業之初,公司人少,HR這一職位根本不存在。
  • 我為什麼放棄了開一家"在線教育超市「的創業計劃
    19個月前,我曾有一個開一家"在線教育超市「的創業想法,那個時候市面上幾乎還沒有什麼有影響力的類似平臺,BP寫好了,關鍵崗位的人瞄好了,金主爸爸也點頭了,再三測算後,還是最終放棄了這個創業計劃,原因也簡單:客戶不那麼傻了,而錢又不夠燒到第二個融資點。
  • 郭浩:創業就是我的人生信仰 (電院創業先鋒)
    別人眼中有想法、有目標、有能力,創業於他來講就是人生信仰郭浩的同學兼一起實習的同伴徐璐瑤對他評價頗高:「郭浩是很有想法的一個人,很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為自己的目標持續不斷的努力。作為他的同班同學和實習時的夥伴,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郭浩為了自己的創業理想奮鬥的過程。
  • 四年融資燒盡,一家「遠程」無人駕駛創業公司的末路
    然而 2020 年僅過去不到三個月,這家公司倒閉了。不到一年內,發生了什麼?在 CEO Stefan 看來,天時、地利、人和這三點,都不具備。「即使公司已經倒閉,我仍然堅信 Starsky 的解決方案是正確的,但核心問題在於時機不對。」
  • 創業開公司就是一張營業執照那麼簡單?千萬別這樣想
    昨天收到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的諮詢,問我新手創業要注意什麼問題?這是一個說來話長的問題。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知道的是,你為什麼要創業?目前就業形勢不好,有些朋友就想自主創業,那麼在開始之前,建議大家先用經典的黃金圈法則來問問自己,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準備好了?
  • 石墨文檔成為「2016我最喜愛的科技創業公司」唯一入選的SaaS公司
    由Xtecher發起的大眾評選《2016我最喜愛的科技創業公司》。近期榜單揭曉,前十名中石墨文檔成為唯一入選的SaaS公司。  Xtecher成立於2015年4月,是一家深度科技創業媒體、科技企業服務平臺。
  • 開心農場創始人再創業:做一家「線下媒體公司」
    而記者還在港股上市遊戲公司博雅互動的資料中看到,郜韶飛曾任博雅互動的獨立董事、審核委員會委員和薪酬委員會委員等職,於2016年7月14日辭任。  這一次,郜韶飛為自己的新公司「道音傳媒」站臺。名片顯示,道音傳媒的地址是:上海楊浦區軍工路100號楊浦創想家創業社區,這意味著郜韶飛依然走在創業的路上。此時,距郜韶飛當年創業推出的一代人的爆款記憶——開心農場,過去了整整10年。
  • 早期創業公司應該招多少人才對?
    當我問那些來找我談融資的項目,到拿錢了做啥?百分之百會有一個理由, 就是招人,增加人數, 擴展業務。這個理由無可厚非, 公司要發展, 員工就得增加。 但是每個階段需要多少人, 自己能管多少人, 這個問題可能需要非常認真的思考下。你到底應該招多少人呢?
  • 當獨角獸滅絕,就是早期創業公司的天下了
    萬一經濟危機長期持續下去,越是早期創業公司,盈利潛力就越大,就越容易獲得關注,獲得資金。非傳統資本投資金額巨大的原因有很多,不過就不是本篇重點所在了,如果一定要歸結一個原因,應該就是相對較低的利率。這一點不僅適用於中國,美國、英國和其他很多地方也都如此。利率一低,借款成本也就下降了,結果就是大量的新資本流入。很多後期投資人,都把相當一部分的財富投入像Uber 、Snapchat、聯合辦公場地WeWork這樣的科技公司。
  • 「國際天使」鄭博仁:矽谷創業團隊是如何成就一家偉大公司的
    運動員生涯給他的最大財富,就是現在做投資時體力充沛,輕易不覺得累。他投資了一款與運動相關的項目叫Zepp,是目前賣得很好的一款手持設備,A輪投資人是君聯資本,B輪投資人是紀源資本和貝塔斯曼。2000年,鄭博仁大學畢業後創業,做了款防止企業機密資料外洩的軟體。4年後,他感覺已經很難再規模化,於是選擇退出。
  • 「我」的求職經歷:創業公司更適合剛畢業的90後年輕人
    但是到了這家公司之後第一個難題就是公司要搬家,裝修,什麼除甲醛啊,開荒保潔啊,找搬家公司啊,這些事情在剛剛畢業,初入職場的我簡直是一竅不通,不知道該怎麼做,後來還是自己一家一家打電話進行對比,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公司進行合作。還有招標啊,投標啊這些事情都有接觸過,總體來說在這家公司學到的東西還挺多,最基本的行政,人力的知識都會有涉及到。
  • 將4家公司送上市的「創業教父」自述:我的創業反思和感悟
    作為華住集團背後的掌舵人,連續將4家公司送上市的「創業教父」,季琦的人生可以說非常傳奇,但他卻在自己寫的書《一輩子的事業》中表示,他的創業並非傳奇。對於成功的秘密,他認為秘密不在於自己,而是在於中國巨大消費市場的崛起。 今天這篇文章,給大家分享季琦創業路上的心得和感悟,關於對創業的認知和理解、管理經驗,相信一定能給你啟發。
  • 如何通過網上了解一家公司?
    ,創始人背景等等,讀書深造的我,對公司的了解,能夠初步全面的分析一家公司的潛力,不僅僅是站在自己角度去考慮,而且也會站在財務的角度去分析。按這個邏輯順著推,社會變得更加透明,那麼創業成功率就會低到一個值,然後趨於平衡,這個時候,很多人的職場道路,應該是職業經理人路線,而不是像90年代那樣,下海創業成功率那麼高,因為越到將來,信息差的機會不多,加上創業又比較辛苦,大部分人還是選擇打工,同時那個時候,大公司職業經理人的收入不會低於小老闆的收入,當然收入的高低,都離不開公司平臺。
  • 什麼是好生意,從一家烘焙材料創業公司看怎麼把好生意做好
    痛點背後就對應著創業機會,很多創業者都看到機會,為烘焙愛好者提供食材和工具。這一聽就是個好生意,因為烘焙材料是消耗品,需要定期購買,這意味著客戶的復購率會很高。好生意要怎麼做呢,有家臺灣創業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鑑。臺灣有兩位烘焙愛好者,深知找烘焙材料的麻煩,於是他們有了創業的想法。他們並沒有直接創業,而是先進行市場調研來測試想法的可行性。
  • 「人生就是一場創業」
    按照中金公司對360回歸A股後的估值,周鴻禕身價甚至有望令他成為中國IT首富。 「我獨愛顛覆者,尤其是在今天的中國網際網路環境裡,敢於顛覆尤為可貴。」周鴻禕如是說。 「我一直喜歡計算機。」周鴻禕回憶說,在接到錄取通知書的時候,我眼前浮現的是我看過的一篇文章:幾個大學生畢業後被分配到政府部門工作,但是他們不喜歡枯燥乏味的機關生活,最後集體辭職,創立了一家軟體公司,編程+度假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我看到那篇文章時就知道,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一直希望成為自由世界的、屬於計算機王國裡的那些年輕人。」周鴻禕說。
  • 如何3分鐘算出一家創業公司的估值 | 獵雲網
    估值也就是公司的價值。有一些人就是靠預測價值謀生的。因為大部分情況下,你是對某些可能發生也可能不發生的事情進行估值,所以合理的假設和基於經驗的猜測是必不可少的。 總之,它的意思就是創業公司現在進展的情況,比如有多少用戶,有多少收入,有哪些名人在幫你忽悠,諸如此類)。所有可以向投資者展示的東西中,牽引力是對他們最有說服力的。公司存在的重點是獲得用戶,如果投資者看到你已經有用戶,那麼牽引力的證據就很充分了。(三)那麼,有多少用戶?
  • 創業為什麼要成立公司?能用別人名義開公司嗎
    為了讓自己和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很多人都選擇創業、做點生意。如果做大一點的生意,為什麼需要註冊成立一家公司?做生意的話,多數情況下,需要有一個正式的法律身份。比如註冊一家「個體工商戶」,或者註冊一家「有限責任公司」。絕大多數的人選擇的是註冊個體工商戶,因為手續簡單、方便,納稅少。
  • 員工人數是創業公司的天敵!如何效率提高3倍
    (清科集團CEO 倪正東)看完這條微博作為創業者的我深有感觸,這讓我回想了幾個比較欣賞的公司1. 唱吧陳華在離開阿里之後再次創業剛開始做的是最淘,雖然拿了上百萬美金的融資,但是人數也就是30多個人,最淘沒做成,重整團隊開始做了我們現在知道的唱吧。我想大家都會在某種程度上認為唱吧是一款雖然很簡單,但是不得不說是很nb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