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先進位造業做強做優、產業集群上規模上水平……這背後正是廣州製造業站在新起點上從「製造」邁向「智造」的新徵程,這也為廣州在數字經濟賦能先進位造業「出新出彩」、實現老城市新活力提出新的目標和挑戰。
不管是傳統支柱產業還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廣州的製造業在新賽道上跑出了廣州速度,在培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效果凸顯,目前已形成4個產值超千億元的集群和100多個百億級骨幹企業。到2021年,廣州市先進位造業增加值將超3000億元,力爭實現先進位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製造業增加值比重達70%左右。
新起點:數位化智能化助力「製造」邁向「智造」
雲平臺上每個製造環節的生產狀況和質量監控信息,不僅實時更新還可視化監控……位於廣州開發區的明珞裝備公司展示車間內,裝備製造業的智能化操作,刷新了人們對傳統製造業的認知。
實際上,廣州的製造業正在向數位化、智能化加速邁進,按照廣州市中小企業智能化數位化賦能三年行動方案的目標,到2022年,結合廣州市中小企業發展特點,將培育不少於100家智能化數位化賦能標杆中小企業,示範帶動智能化數位化轉型。
乘勢而上,起而行之。在把握產業數位化、數字產業化新機遇,發揮信息產業等數字經濟先發優勢等方面,廣州出臺「打造數字經濟創新引領型城市22條」等政策措施,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數據顯示,2019年先進位造業佔規上製造業增加值比重64.5%,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佔GDP比重約17%。其中產業轉型升級就是鮮活的印證,也讓產業站上了新起點。廣電運通黨委書記、執行總經理陳建良此前就曾向記者透露:「以前我們是做傳統銀行經營設備,而今布局AIoT人工智慧萬物互聯戰略後,開發了面向金融、交通、便民、安防等領域的33個大類410餘種智能終端,算力提升後讓企業打開了全新的發展空間。」
實際上,類似的案例不少,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發展中,數字經濟底座支撐的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與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和海洋經濟加快壯大成為新支柱,「5G+北鬥」產業競爭力國際領先,戰略性新興產業佔GDP比重從2017年不足20%提高至2019年的24%。
在廣州經濟發展中,值得一提的還有近年來廣州國資規模顯著增長、產業布局結構不斷優化、國企競爭力持續增強。廣州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陳浩鈿接受廣州日報專訪時表示,「十四五」期間廣州國資系統將通過重點優勢產業板塊的培育和支持,形成更多世界500強的企業,提高國資國企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競爭力、影響力、帶動力。「雖然目前只有廣汽集團一家世界500強企業,但我認為在優勢產業、基礎產業、戰略產業都有新星輩出的潛能。」
建集群: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效果凸顯
當前,廣州正在統籌重大生產力項目的布局建設,以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為主攻方向和戰略工程,「引、建、儲」滾動推進重大項目攻城拔寨。其中,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樂金顯示、百濟神州、粵芯晶片等一大批好項目投產,廣汽豐田四期、華為「鯤鵬+昇騰」生態創新中心、百度阿波羅自動駕駛基地、維信諾、小鵬汽車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加快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廣州正在培育的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效果凸顯。從目前實施的廣州製造結構優化、技術創新、主體壯大、基礎升級、布局優化、融合深化、品質品牌、發展環境「八大提質工程」看,新型顯示、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軌道交通等全產業鏈不斷完善,而且還精心打造了十大價值創新園區,形成4個產值超千億元的集群和100多個百億級骨幹企業,汽車整車產量達到300萬輛、全國第一,生物醫藥產業集聚3800家上下遊企業、產值超5000億元。
其中,汽車是廣州的支柱產業,廣州則是全國三大汽車生產基地之一,將重點推動傳統汽車企業轉型發展、推進新能源汽車實現高質量發展、推進整車關鍵零部件和智能網聯汽車電子集成系統實現突破、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和產業化、把握汽車產業變革趨勢。
從傳統車企的轉型到新興車企的入局,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呈現多元發展格局。如今,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了三大集聚區的布局正在發展快速,整車企業為龍頭,延伸帶動產業鏈上下遊的集聚。南部有廣汽豐田新能源、廣汽蔚來、小馬智行、恆大;東部有北汽新能源、廣本混合動力、寶能汽車產業園;北部有東風日產新能源。他們共同構成了廣州新能源汽車的三大產業集群。
數據顯示,2019年,廣州市汽車製造業總產值實現5461億元,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28.4%,整車產量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一。今年廣州市審議通過《廣州市促進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廣州市汽車產業加快發展初見成效,汽車產能突破500萬輛,規模以上汽車製造業產值力爭達到1萬億元,基本形成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
新速度:12單位合作加快新冠疫苗研發生產
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廣州的傳統產業優化升級正在加速。目前,依託全球領先的國家級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頂級節點、通用軟硬體適配中心,實施「智造、定製、上雲、賦能」計劃,提升汽車、電子、石化、電力等傳統支柱產業,推動紡織服裝、食品飲料、日用化工、皮具家具等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工業技改投資持續高位增長,近兩年均在11%以上。
生物醫藥行業的迅猛發展亦是今年廣州經濟發展的亮點之一。2020年是「疫情大考」的一年,廣州市生物醫藥行業積極應對,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復工達產、加大研發力度、促進協同發展,借「疫」發力實現逆勢增長。不僅如此,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還讓廣州的生物醫藥行業產生了新的變化——伴隨核酸檢測試劑盒、新冠疫苗等生物醫藥產品進入大眾視野,本土龍頭企業保供應、忙研發同時不斷夯實行業地位。
在核酸檢測方面,市發改委有關人士透露,此前廣東省公布的5家新冠肺炎第三方檢測診斷機構中,廣州金域、達安、華銀、凱普4家企業榜上有名。「隨著我們掌握的樣本和數據資源越來越豐富,以數據為基礎,可以大大回饋上遊企業並用於藥物開發應用以及臨床研究。」金域醫學方面表示。
在新冠疫苗方面,廣州也是不遑多讓,廣州恩寶生物、達博生物、銳博生物、千揚生物、廣東華南疫苗、派真生物等企業正在開展新冠病毒疫苗研發,其中,恩寶生物獲得國內首個腺病毒載體新冠疫苗專利授權。而就在今年8月,由生物島實驗室徐濤院士發起,廣藥集團牽頭,廣州市生物產業聯盟組織推動12家單位達成了新冠肺炎疫苗產學研戰略合作,為的就是專注技術攻關並加快疫苗研發生產。
「廣州現有生物醫藥企業3800多家,數量僅次於北京和上海,位居全國第三,已經形成了以現代中藥、化學藥、醫療器械為主導,以再生醫學、精準醫療、醫學檢驗等一大批專、精、特、新骨幹企業集群式發展局面。」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
「今年初,廣州市政府出臺了2020年1號文件《關於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修訂)》,在扶持資金上更為大手筆了。」廣藥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楚源告訴記者,生物醫藥是廣藥集團重點發展五大特色產業之一,去年廣藥研究總院「國家犬類實驗動物資源庫」成功入選國家科技資源共享服務平臺名單,是入選的全國唯一犬類實驗動物資源庫;此外,廣藥集團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是廣州本土銷售最大的生物製品且技術領先,成為2010版《國家藥典》標準制定者;廣藥集團與鍾南山院士團隊合作開展的白雲山板藍根二次開發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已經籤訂備忘錄且將在澳門進行產業化。
記者獲悉,廣州目前在研藥品達340多個,其中不乏創世界首例、填國內空白者。陳麗莉、塗端玉、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