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林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中醫科主任
擅長:腫瘤,消化系統疾病,小兒呼吸、消化系統疾病,風溼免疫疾病等疾病的中醫診治
出診時間:周一、周三上午(西城院區),周四全天(通州院區)
(健康時報記者 李桂蘭 實習記者 周學津)「請張陽(化名)到中醫科診室就診。」候診室的喇叭聲音剛落下,健康時報記者就聽到背後一個蒼老的聲音和旁邊的人說道:「我兒子可算給我掛上林醫生的號了,我得讓林醫生給我好好瞧瞧。」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門診樓三樓,不到八點,各候診室門前就擠滿了人。等待就醫的人們仰著頭,口罩上那雙眼睛緊緊盯著牆上的電子屏,生怕漏看自己的名字。
從候診室到門診室不過幾步路,老人張陽又在嘴裡反覆念叨著即將見面的「林醫生」。跟隨老人蹣跚的腳步,記者見到了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中醫科主任林海。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中醫科主任林海正在出診。
脾氣急躁或跟睡眠不好有關
中醫不只是解「燃眉之急」,整體調理去根兒
在街道辦工作的王芳(化名)最近脾氣不好,衝動易怒,經常因為一點小事就跟家人大動幹戈。剛開始她並未在意,只知道丈夫和兒子這兒做得不對,那兒做得不好,時間一長才發現問題可能出在自己身上。
「林主任,我想讓您給開服中藥調理調理身體,別讓我這麼急躁。」
林海給王芳號完脈以後,並不著急開方子,而是問了一句:「睡眠是不是不太好?」王芳愣了愣:「林醫生,我最近確實睡眠不太好,但這和我脾氣急,易怒衝動有什麼關係?您就給我開幾副中藥調理氣血就行了。」
「中醫看病不是『就事論事』而是看整體。你最近之所以衝動易怒,脾氣急躁是因為睡眠不好,導致你整個人的狀態失衡。我給你開調理氣血的藥只能解你『燃眉之急』,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王芳告訴林海,最近社區狠抓垃圾分類,早晚倒班,休息不好,經常是輾轉反側到凌晨。好不容易進入睡眠狀態,因為一點響動就醒了。她從未想過睡不好覺會跟脾氣急躁會有聯繫。
林海告訴健康時報記者,中醫診治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這種「就事論事」的思維模式而是著眼人整體的狀態,是一種系統化的診療思維。中醫講究調理整個身體,其基點是人而非疾病。
號脈不是「男左女右」
中醫也講究專業,莫用一知半解貽誤病情
「林醫生,我這都半個多月了,一直胃口不好,吃不進東西去。」趙超(化名)一臉愁容,皺著眉,時不時摸摸自己的肚子,「您給號號脈吧。」說罷伸出了自己的左手。
林海給趙超號完左手的脈象後示意他伸出右手。「中醫號脈不是講究『男左女右』麼?我雖是第一次看中醫,但也多少知道些常識。」趙超一臉詫異,自言自語道,「以前看的影視劇裡不都這樣麼?」
林海笑了笑:「左右手的脈象對應人體不同的臟腑器官。通過左手脈象可知心肝腎的情況,肺脾命門狀態如何則是通過右手的脈象反映出來。你胃口不佳,可能是脾胃虛弱,我自然要根據你右手的脈象進行診治判斷。」
趙超若有所思地點點頭:「原來我腦子裡對某些中醫知識的固有認知還是錯誤的,真不能看了幾部電視劇、讀了幾篇公眾號的中醫文章就在這裝『大明白』啊!」
平日裡有患者來就診,總有幾個會跟林海聊幾句他們心中自認為正確的中醫知識。大多數情況下患者們「篤定」的眼神和口氣都會變成「恍然大悟」的一聲「哦」。
林海提醒,願意了解和學習中醫是一件好事,但決不能憑著自己一知半解的認識去給別人提建議、下判斷,貽誤了病情是一件很嚴重的事情,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
「看到你,我心裡就踏實了」
給老年人看病,「聊聊天」很重要
今年63歲的劉麗珍(化名)血壓一直很高,有時低壓到130、高壓能到160。老伴兒和女兒都很擔心,一直勸她看醫生。每次家裡給劉麗珍在網上掛上號,她都說算了算了,過兩天說不定就好了。
女兒拗不過她,百般詢問下才得知,母親從小有個頭疼腦熱就看中醫,到現在60多歲的年紀了很少看西醫。用劉麗珍自己的話說就是「我一見西醫那些大機器就發怵」。在同事的推薦下,女兒給媽媽在網上掛了林海的號。
「我第一次見林醫生的時候感覺很親切。他話不多,但是跟我有很多眼神的交流。我說話聲音小又有點耳背,他總是湊過來聽我說,貼著耳朵問。」林海聽後,臉上的口罩向上動了動,眼神裡都是關切。
「我媽第一次來的時候,愁眉苦臉的。林醫生每次給她開完藥都會跟她聊聊天,回到家感覺老太太精氣神都變好了。這次來還跟林醫生說『自己要多找點樂呵』呢。」
林海給劉麗珍號完脈後囑咐她按時吃藥,注意飲食,平日裡多走動走動。劉麗珍直點頭:「林醫生,看到你,我心裡就踏實了。」
(責任編輯:韋川南)
【來源:健康時報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