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真宗趙恆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一生做了兩件很有名的事情。一是與遼國籤訂「澶淵之盟」,二是自唐玄宗之後封禪於泰山。
不過,這兩件事情似乎都不那麼光彩?
宋真宗執政25年,當然還是幹了不少的實事。他本人受過良好的皇家教育,愛好詩歌文學,書法水平頗高。他注重發展教育事業,廣招知識分子,鼓勵天下讀書人積極參加科舉考試。為此,他還親自寫了一首詩《勵學篇》:
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
出門莫恨無人隨,書中車馬多如簇。
娶妻莫恨無良媒,書中自有顏如玉。
宋真宗趙恆御筆親作《勵學篇》,傳布天下,這首短短的篇章,迷醉天下士子者,幾近千年。無數少年郎在這首詩的激勵下,勤奮讀書,成就了自己的「小目標」。「千鍾粟」「黃金屋」都好理解,分別代指保證溫飽的糧食、成就富貴的金錢,「顏如玉」又是誰呢?
顏如玉出自《昭明文選》收錄的一組漢朝五言詩歌《古詩十九首》。《古詩十九首》有19首詩歌,其中第12首《東城高且長》提到了顏如玉: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迴風動地起,秋草萋已綠。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晨風懷苦心,蟋蟀傷侷促。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束!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馳情整巾帶,沈吟聊躑躅。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詩歌寫到了一名遊子在洛陽的東城門外遊覽,因為心情不爽,導致所聞所見都一幅悽涼景象。後來,他夢見了一位叫顏如玉的佳人,正坐在自己家裡。當然,這一切都是幻夢,都是泡影。遊子從幻夢和泡影中醒來,更覺悽愴和痛苦。
顯而易見,顏如玉並不是某個具體女子的名字,而是世間年輕美麗女子的泛指。宋真宗將顏如玉寫到《勵學篇》裡,表示讀書的重要和功效——只要勤奮讀書,便能發現和擁有美好。
宋真宗的這首《勵學篇》讓顏如玉更加有名。清朝文學家蒲松齡在創作《聊齋志異》時,就根據「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展開豐富的想像,寫了一篇題目為《書痴》的短篇小說。
郎玉柱,彭城人。他的父親曾做過太守,為官清廉,得到俸祿後,不置田產,酷愛買書,積攢了滿滿一屋子。
到了玉柱,尤其痴:家裡非常貧困,東西都賣光了,只有父親的藏書,一本也不忍賣掉。父親在時,曾抄錄《勸學篇》貼在郎玉柱書桌的右邊。玉柱每天都要讀上幾遍,還罩上層白紗,恐怕磨壞了。
玉柱讀書倒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真的相信書中自有「千鍾粟」「黃金屋」,因此晝夜苦讀,四季不斷。
二十多歲了,也不知娶妻,盼望著書中那「顏如玉」的美人自己會來找他。有時親戚朋友來到家裡,他也不知問寒道暖。略說幾句話,便又旁若無人地高聲讀起書來。客人無味,自己坐一會兒就走了。每次科考,學使總是首先選他參加,但卻一直考不中。
一天,玉柱又在讀書,忽然一陣大風吹來,將書刮跑了。玉柱急忙追趕,一腳踏空,雙腳陷進地裡。低頭一看,見是一個坑,上頭蓋著層爛草。往下挖了挖,才知原來是古人窖藏糧食的地窖,裡面的糧食已經腐爛成糞土了。雖然糧食沒法吃,但玉柱更加相信「書中自有千鍾粟」的說法確實不錯。因此,讀書也更加用功。
又一天,玉柱爬梯子上書架高處找書,在一堆亂書中發現一個尺把長的小金車,驚喜萬分,以為「書中自有黃金屋」的話又應驗了。拿出去給人家看了看,原來是鍍金的,並不是真金。過了幾天,有個跟父親同榜考中的人,做了本道的觀察,此人信佛。有人便勸玉柱將金車獻給他作佛龕。觀察非常高興,賜給玉柱三百兩銀子、兩匹馬。玉柱大喜,以為「書中車馬多如簇、書中自有黃金屋」都應驗了,越發刻苦攻讀。
玉柱到了三十多歲,有人勸他該娶妻子了。玉柱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我還愁沒有漂亮的妻子嗎?」又過了兩三年,書裡仍沒出來個美女找他,大家都嘲諷他。
這時,民間謠傳天上的織女星私奔到了人間。有人和玉柱開玩笑:「織女私逃,大概是為了你吧?」玉柱知道他們是在戲弄自己,也不答理。
一晚,讀《漢書》讀到第八卷,剛到一半的時候,見一個用紗剪成的美人夾在書頁中。玉柱大驚道:「書中自有顏如玉,難道就是這個嗎?」心裡悵然若失。他再細看看那紗剪的美人,眼睛眉毛栩栩如生,脊背上隱隱約約有行小字:「織女。」玉柱十分驚異,天天把美人放到書上,反覆觀賞,至於廢寢忘食。
一天,正在凝視著那紗美人,美人忽然彎彎腰起來了,坐在書上向他微笑。玉柱驚駭萬分,忙拜倒在桌下。美人坐起身,已變得有一尺多高。玉柱更加驚疑,連連叩頭。美人走下桌子,亭亭玉立,真是豔美無雙。玉柱邊拜邊問:「你是什麼神仙?」美人笑著說:「我姓顏,叫如玉,你早就知道我了。承蒙你天天盼著我,我如不來一次,恐怕千年之後沒人再相信古人的話了!」玉柱十分高興,就和她結為夫妻。
此後,玉柱每讀書,一定要那女子坐在一邊陪著。女子勸他不要再讀了,玉柱不聽。女子說:「你所以不能飛黃騰達,就是因為只會死讀書罷了!試看那些科考中榜的人,有幾個是像你這樣讀書的?你不聽我的話,我就走了!」玉柱只得暫時聽她的。剛過一會兒,又忘了,照讀如舊。過了一霎,再找女子,已經不見。
玉柱喪魂失魄,忙跪下祈禱,還是沒有蹤影。忽然想起女子隱藏的地方,忙拿過《漢書》仔細翻檢,果然在原來的地方找到了她。叫也叫不動,便跪下懇求,女子才下來說:「你若再不聽,我就永不和你來往了!」於是,讓玉柱買來棋盤、紙牌,天天和他遊戲。但玉柱的心思一點也不在玩上,瞧見女子不在,就偷來書趕緊瀏覽幾頁。恐怕她發覺後再走了,暗將她藏身的《漢書》第八卷混雜在其它書中,讓她迷失歸路。
一天,玉柱又讀入了迷,女子進來,他竟一點也沒發覺。忽抬頭看見她,急忙合上書,女子已消失了。玉柱大為恐慌,搜遍了藏書,也沒找到她。最後,還是從《漢書》第八卷中找了出來,連頁數都絲毫不錯。於是,玉柱再次哀求,發誓決不再讀了,女子才從書上下來,跟他下棋,說:「三天內棋還下得不好,我還走!」
到了第三天,二人下棋時,玉柱竟然贏了兩子,女子才高興起來。又給他一架琴,限五天彈會一支曲子。玉柱手裡彈著,眼睛看著,再也顧不上別的。時間一長,竟也彈得得心應手,自己不覺也興奮起來。女子天天跟他喝酒、玩耍,玉柱高興地忘了讀書。女子又讓他走出家門,多交朋友,從此郎玉柱風流瀟灑、多才多藝的名聲就遠遠傳開了。女子說:「這下你可以去考試了!」
一天,女子突然對玉柱說:「我跟了你兩年,已經生了兒子,我們可以分手了。耽擱時間久了,恐怕會給你招禍,那時後悔就晚了!」玉柱聽說,流著淚拜倒在地上:「你就不念我們的孩子嗎?」女子也十分悽傷。過了很久,說:「你一定要我留下來,就把書架上這些書全扔了。」玉柱不肯,說:「這些書是你的故鄉,我的生命,怎麼說這種話!」女子不再勉強,說:「我也知道一切都是運數,不得不預先告訴你罷了!」
先前,玉柱的親屬中有人發現了女子,無不驚駭萬分。但又沒聽說他和哪家姑娘結婚,便一起詢問他。玉柱不會說假話,只是默默不語,大家更加懷疑。結果這事傳遍了各地,也傳到了縣令史某的耳朵裡。
史某,是福建人,少年時就考中了進士。聽到玉柱家有個美人的消息,動了壞念頭,想瞧瞧那女子是什麼模樣,立即派衙役去捉拿玉柱和女子。女子聽說,逃得無影無蹤。
史縣令大怒,將玉柱逮捕下獄,革去功名,嚴刑拷打,定要他交待出女子的去向。玉柱被打得死去活來,還是不說。縣令又拷打丫鬟,丫鬟知道得不多,只說了個大概。史縣令便認為那女子是妖怪,騎著馬親自趕到玉柱家捉拿。見滿屋子都是書,多得無法搜查,縣令便命放火燒書。濃煙滾滾,凝聚在院子上方,像烏雲一樣,久久不散。
玉柱被釋放後,到遠方去求了一個父親的門人幫忙,才得以恢復了功名。這年考中了舉人,第二年又中了進士。玉柱對史縣令恨入骨髓,立起了顏如玉的牌位,天天禱告說:「你如有靈,就保佑我到福建做官!」
後來他果然被朝廷任命為巡按,到福建視察。過了三個月,訪查到史縣令在老家的劣跡,便抄了他全家,報了一箭之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