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年幾歲了?我今年二十七八歲。
你今年幾歲了?我今年二十七八九歲。
你今年幾歲了?我今年二十七八九,三十歲。
----題記
有人說,三十歲是孤獨的第一個峰值,面對生活從各方面拋來的壓力,像是坐在一個教室裡的閉卷考試,家庭、事業和愛情,每一個就像一門科目,儘管每個人的分數值不一樣,但都改變不了要經歷這次考試的宿命。雖然沒有監考老師,但那個閱卷的卻是生活。
一直想寫一篇關於三十歲的文章,結果從五月蔚藍的天,到冬日白色的雪,硬是拖到現在,時間被秋天的風掠過,帶下了一片落葉,上面寫著:原來所謂的感同身受,是要經歷過了才算數。
1
今年上半年,朋友迎來了步入三十歲的焦慮,那時候我意識到了自己今年也將步入這個階段,於是在備忘裡寫到:三十歲的難,在於跨過這條線時的心境,和線那邊的未知的路徑。你可以選擇背對它沉醉在來時的風景,也可以選擇直視它,拿起手中的畫筆,畫出屬於自己新的風景!
可後來一直是懸筆於空,未續半字。直到我來到這條線的面前,也迎來了同樣的焦慮,真的,感同身受的含義是,只有經歷過才算數。
回顧過往,匆匆忙忙,像是一個找不到方向的旅行者,歷經河流山川,卻依舊無法明白出發的意義,只是匆匆跟著人潮就選擇了出發。
今年收到身邊朋友的喜帖越來越多,買房,結婚,喜得貴子,喜迎二胎…一個接一個的喜訊,一張又一張的請帖,它堆在那裡越來越高,而我因此心裡也愈發的焦慮,並不是不替他們感到高興,只是在這請帖上多了家人對我的期待和失望。大家都在往前走,我卻還在希望身無旁貸。
「很多人講在這個年紀裡,怎麼還是混成這樣,理想這種事本身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儘是堅持一些無謂的東西,還不如專心上班相親結婚來的實在一些,也相對穩定一些,難道這不是在這個年紀該做的事嗎?」
前段時間在B站上看到一句話:如果所有人的理解你,那你,將平凡成什麼樣?
這樣看來,自己還是蠻不一樣的。
按照自己的理想方式生活,並努力堅持做的更好,不會隨波逐流,做與自己不違心的事,才是在當下最應該做的事。
2
好在今年愛情觀和價值觀,有了自己新的理解,如果硬是在人潮中,固執己見的話,這或許是我為數不多的優點吧!
我曾經以為不會再有這種熱烈的觸動,可它就是不期而至的來了,半年下來有增無減,我想,那就是我要找的太陽吧!是種一見讓你心甘情願的成為夸父的魅力。也許在別人眼裡只是個橙子,卻是我唯一的太陽!
3
三座大山,移走了一大半,每天背著鑿下的石子往山下運,雖舉步維艱,可身後的山卻越來越小,眼前也變得明亮了起來。不再像之前的那樣衝動與迷茫,取而代之的是信念與自己抗爭的決然。畢竟到了奔三的年紀,除了奮鬥,好像什麼都做不了。
每天都是連軸轉,超市、店內、糧食局三個點,組成了一個三角形,在生活的框架下構建了一個最穩固的區域,多一點也進不來,真叫人欣喜與無奈。
人們總是常常忘了偃苗助長的故事,卻習慣性的在一些場合中給理想往上拔,而不在乎它真正需要什麼?前些日子接受了邊城日報的採訪,當看到報紙時,才意識到自己並沒有文中的那樣優秀,在經歷內心短暫的掙扎後,我乘著滿天亮紅色的天空,在遠處那一片沒有人發現的雲朵上寫了一段,當你足夠優秀時,才能讓這一切看起來不費吹灰之力。以警醒自己。
最近也跟麵包槓上了,每一次的創新研究,耳邊依舊會響起七年前餅房主管的責罵,儘管依舊如雷貫耳,但沒有了對我的那種壓迫感與惶恐。反倒感到欣慰,像是那時初進職場時對結果的執拗的牛犢,又回來了。
4
三十歲,不會焦慮,才是真的該焦慮。應對,永遠比迴避更加需要勇氣和實際。
每個人都會或早或晚的跨過這一條線,都是滾滾人潮中的一員,都有屬於自己的方向和前程,既然已經出發了,何不迎風飛翔。
至於孤獨峰值的來臨,與它和解,我想這才是最讓它無力反抗的軟肋。偶爾總會有些許的不安,但也只是一片掉落湖裡的樹葉,掀不起太大的漣漪。
希望你在跨過這條線時,可以帶著18歲時的無畏與嚮往,乘風破浪!
祝自己生日快樂,
祝家人身體健康,
祝祖國國泰民安。
願自己早日得到那個YES,
願早日能與組織取得聯繫。
也願你所有的堅持都能得到「YES」。
作者:奧特曼與小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