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Google宣布分手之後,華為的備胎系統「鴻蒙」很快曝光。
在餘承東的描述裡,新系統絕不止步於手機。鴻蒙將完全打通手機,電腦,平板,智能穿戴,電視,甚至汽車等等消費電子產品。從牆一樣大到表一樣小,全員大一統。
而這張緊接著被傳出的PPT,則讓陳海波第一次走入了大眾視野。在之後的報導裡,他是上海交通大學的教授,華為鴻蒙系統的幕後人,內核實驗室的主管……
教授、帶頭人、華為,是不是眼前出現了一個五六十歲,臉色疲憊,接近謝頂的老教授?
錯了。
據陳教授自述,他2004年本科剛畢業。如果我們忽略一些特殊情況,他今年應該才38歲,是個不折不扣的學霸。
(一位仍然有頭髮的)80後神級學霸。
神級學霸,有多神?
學術成果理解起來實在太晦澀,咱們得先做點鋪墊工作。
假設現在有個天下比武大會,兩年才開一次。每次只有二三十個全球最頂尖的高手,才有資格上臺比武切磋。這些人都是江湖上武學研究的高手,切磋出來的招式心得,會在接下來的幾年甚至幾十年裡,影響整個武林的流派走向。
有畫面了嗎?好,現在我們把比武換掉。換成全球各地的研究者,坐在一起研究對方的論文。這個作業系統領域頂級的學術交流會,就是Symposium on Operating Systems Principles。作業系統研討會,簡稱SOSP。
▲開了27屆了,官網還是這麼古樸……
這個會有多難中呢?剛才我們說了,全世界這麼多搞作業系統的研究員,每年只精選20-30篇成果最頂尖的文章。而且作業系統研究內部還分方向,打拳的也好耍棍的也好,每個方向平均下來,能登臺解說的也就三四個人。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中國在這個會議裡幾乎沒有存在感:第一屆SOSP 1967年召開,前22屆裡別說中國,整個亞洲甚至沒有一個人投中過。如果有誰能中一篇SOSP,那絕對不只是「萬裡挑一」這麼簡單。
OK,那在「武林大會」裡,陳教授是個什麼水平呢?SOSP這種地獄級難度的學術會議,他在2011年投中了全亞洲第一篇。然後在接下來的5年裡,陸續又中了2篇。
實際上不光是SOSP,作業系統領域的各種頂級學術會議,什麼OSDI、EuroSys、FAST……幾乎被他刷了個遍。據陳教授主頁上公開的數據,這些年光是教授本人認為值得分享出來的論文就有63篇,江湖人稱「頂會隨便發」。
▲參見https://ipads.se.sjtu.edu.cn/zh/pub/members/haibo_chen/ ,一屏根本裝不下,這裡只是很小一部分……
有些人可能會發覺一個事實:這些論文很少由陳海波擔任第一作者。但這恰恰證明了陳教授會帶人。這一點,他現在所在的上海交通大學,應該最有發言權。
2011年底,留校任教的陳海波決定離開復旦,來到了上海交大。這之後,陳教授拉著從沒排進過前20的交大,在作業系統研究的國際榜單上一路狂奔。csranking的數據顯示,交大在11年-19年之間從籍籍無名,一路衝到了全球第6。而在交大校內,陳海波團隊的論文數量,跟第2、3、4名團隊的論文數之和一樣多。
就這麼恐怖的成績,陳教授還在PPT上表示「要爭取儘快進入前五」……
更刺激的還在後面。2017年,SOSP破天荒地挪到了上海。陳教授則坐上東道主的位子,從當年投稿的研究員,變成了SOSP2017的兩位聯合主席之一。
巧合的是,這場會議唯一的鉑金(aka.掏錢最多)贊助商正是華為。而SOSP 2011那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張逢喆,畢業之後同樣被華為吸引,跑去當了一名系統架構師。
後來的事兒大家都知道了,陳海波教授也去了華為。
華為鴻蒙「主理人」
有時候真的不得不佩服華為的運氣:陳教授接下華為的offer是在2017年初。照此推算,華為準備打造自己的作業系統,至少在16年冬天甚至更早。那時候一切風平浪靜,在一般人眼中,事情絲毫沒有要起變化的跡象。
而進了企業的陳教授,仍然繼續著轉基因級別的高產節奏:加入華為前的2016年,陳海波教授共發表署名論文15篇。入職華為後的17、18年,這個數字分別是18和16篇。
作為一個簡單的對比,我們還查了查OS全球百人名人堂裡,排名比陳海波更高的Eric A. Brewer。單就論文數量而言,他16、17、18三年的署名論文數量分別為8、5、1篇,遠遠沒有陳教授這麼「玩命」。
這個節奏現在也還在繼續。這才剛6月底,陳教授的署名論文,光在谷歌學術能搜到的,就已經有9篇。
而且這裡頭還不都是「虛的」東西。如果你現在用的是華為手機,跑的是最新的EMUI系統(9.1以上),那你手機裡就已經有了陳教授參與的研究成果:
就這個,EROFS,華為給系統分區新換的只讀文件系統。新文件系統有啥好處呢?
系統文件無法被第三方軟體篡改,更加安全;
讀盤速度更快,日常使用更流暢;
最關鍵的是,系統佔用的存儲空間還變小了。
哪怕你買的是低配版,也能再騰出點地方多裝一個大遊戲。
除此之外,陳教授今年還發表了一篇關於ARM晶片中硬體安全部分的研究評論,和一篇關於手機安全環境虛擬化的研究論文。如果沒意外,教授PPT上所指的「安全部分」,應該就是這一塊的工作。也就是說大家手上的華為手機,早已經悄悄植入了鴻蒙系統的一部分。
而且陳教授署名的這些論文,研究跨度極廣。從大數據圖計算,到雲端虛擬化安全解決方案,再到Java的全垃圾回收機制,再再到手機上,ARM硬體安全晶片的用法……餘承東說鴻蒙系統是一個橫跨可穿戴、手機、IOT、電腦和電視的龐大體系,看來所言非虛。
傳奇繼續
如果不是當年的一個意外,亞洲首篇SOSP的殊榮,陳教授可能碩士畢業那年就拿下了。
2007年,陳海波同學就寫過一篇關於虛擬機系統安全的論文,投給了當屆的SOSP。但無巧不成書,VMware和史丹福大學聯名遞交了另一份論文,想法和陳的文章類似。組委會覺得不能同時接受兩篇想法相近的文章,於是乾脆就把他倆都給拒了。
不過最牛x的還要數陳教授知道這個內情的方式:論文被拒的細節,並不是組委會寫郵件給他說明的,而是過了一段時間,陳同學得到機會,自己跑去VMware的矽谷總部實習的時候知道的……
有這種開掛級別的選手在,鴻蒙的亮相更讓人期待了。
但是我們必須清醒一點講,開發作業系統並不是一個大牛坐鎮,就能徹底翻盤的事兒。論文的每一個作者,相關的每一位工程師,都是鴻蒙共同的基石。不過不管怎麼說,餘承東已經給出了鴻蒙上市的時間點。最快今年底,最晚明年初。陳教授的作品就會正式跟我們見面。
祝華為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