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未來有志於從事科研相關工作的大學生來說,本科學習期間積累的科研經驗對其後續深造大有益處。近年來,廣州大學實施教學設施開放共享,實驗室和科研平臺等面向本科生開放,大力拓展本科生參與科研的渠道和方式,鼓勵本科生積極參與開放實驗教學、參加科學研究和自選實驗課題的研究,培養本科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今年上半年,學校本科生在科研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創新成果。
廣州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2016級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專業本科生李錦韜同學在曾衍瀚副教授的指導下以第一作者在《IEEE ACCESS》(IF 4.098)期刊上發表題為&34;的研究。
該課題研究利用進化算法實現模擬集成電路參數的智能優化和拓撲結構的自動生成,通過引入OOR函數以及改進算法,解決優化電路中出現的約束問題。所提出的方法提高了算法收斂速度以及優化能力,減少優化過程中的欠擬合以及過擬合的現象。目前已在基準源電路以及LDO電路中實現電路參數智能優化,其中在基準源電路中可同時實現自動生成電路拓撲結構和電路參數智能優化,所生成電路性能與人工調製電路相比有較大提升。
日前,廣州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拔尖創新人才實驗班2016級本科生張新彤、梁靖暉相關學術科研成果,先後被多個國際SSCI期刊錄用。
張新彤同學參與了相關課題的研究,開發出簡潔高效的大五人格測量問卷簡版,助力研究者和工作者進行高效率的人格測評,並在《PLOS ONE》(IF=2.776)上發表論文。張新彤還對多個青少年精神病態測量工具在司法環境下進行了效能驗證,在《Frontiers in Psychology》(IF= 2.129)發表兩篇論文。
梁靖暉則對反社會人格測量工具在中國的測量效能進行了全面驗證,並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urrent Psychology》(IF= 1.468)發表學術論文。這些成果為中國心理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保障工作提供了測量學上的視角和理論依據。
廣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網絡工程學院2018級創新班本科生陳煜、羅芳、邢慈湃、陳卓容和陳樂昕同學在區塊鏈與聯邦學習的研究領域各有1篇創新成果被知名SCI期刊錄用。
區塊鏈作為點對點網絡、密碼學、共識機制、智能合約等多種技術的集成創新,提供了一種在不可信網絡中進行信息與價值傳遞交換的可信通道。然而,一旦發布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存在漏洞,合約將無法撤回修改,因此智能合約的漏洞檢測就顯得十分重要。邢慈湃、陳卓容、陳樂昕等同學在論文&34;提出了&34;通過實驗結果證明了他們的方案相比於已有方案檢測效果有顯著提升,該成果成功發表在中國計算機學會推薦重點SCI期刊《Mobile Networks and Applications》(IF= 2.39)上。
隨著大數據的進一步發展,數據隱私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同時,大多數行業數據呈現數據孤島現象。2018級創新班陳煜、羅芳同學在李同博士後的指導下,提出了一種可信執行環境下的解決方案,這是國際上第一個提出了在隱私保護性和訓練可靠性同時得到實現的聯邦學習方案,該成果近日成功發表在期刊《Information Sciences》(IF=5.3)上。
日前,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在仿生神經突觸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一區頂級期刊Nanoscale(IF=9.927)。該研究成果由葛軍博士、秦傑利博士和潘書生教授等共同合作完成,參與者還有2017級光電專業本科生馬澤霖、陳威龍、曹栩誠、顏健鋒和房華恆。葛軍博士和潘書生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
神經形態計算具有與人類大腦類似的信息處理機制,因此被認為是解決摩爾定律逐漸失效及突破馮諾伊曼瓶頸限制的新技術。神經形態計算系統的基本組成單元是仿生神經突觸,二埠的憶阻器具有結構簡單、集成度好等優勢因此被看作是仿生神經突觸的理想載體。本項研究以非鈣鈦礦相CsPbI3為基礎的高穩定性人工神經突觸器件,這使得製作低成本、高密度的實用型突觸陣列器件成為了可能。
一直以來,廣州大學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本科人才培養中心地位,以&34;為人才培養目標,設立&34;四個公共素質教育中心,尤其注重追求學術卓越,致力於培養具有廣大底色的創新型人才,不少本科生同學在科研領域取得一系列優異成果。如今正值志願填報季,歡迎廣大學子報考廣州大學,金秋九月,期待與你一起在雲山珠水邊探索科學奧秘!
更多精彩資訊,歡迎關注頭條號:廣州大學招生辦
註:文章部分素材來自廣州大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