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聞網成都9月10日訊(記者陳淋)9月10日,西華大學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舉行。今年,西華大學迎接了來自祖國各地的9494名新生,他們將為這所58年歷史的學府注入新鮮的血液。新生大數據顯示:9494名新鮮血液分別來自33個省市自治區,匯聚了25個民族。其中有53%是2000年後出生的「00」後,年齡最大的29歲,年齡最小的僅14歲,男女比例為1:1.71。
    面對這群大學新鮮人,在開學典禮這堂大學第一課上,西華大學校長劉清友以「求是 明德卓越」的西華校訓為主題,與學子們交流,希望對初入大學校園的學生有所啟示。
    「要求真求是,以奮鬥之姿成為未來的人才」。劉清友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華大學79級校友王華明紮根科研的事跡為例,倡議大家以奮鬥之姿,以求真求是的科學精神,做求真求是的西華人,贏得屬於自己的機會。
    「要明德修身,以赤子之心擁抱未來的世界。」劉清友從西華大學原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93級校友、抗震救災先進個人肖代全奉獻和回饋社會的事跡出發,希望每一位西華學子可以守住初心,明德修身,做正直的人,做知感恩懂回報的人。
    「要追求卓越,以青春之我迎接未來的挑戰。」劉清友號召新生要學習為三峽大壩裝上「中國心」的水輪機專家、西華大學流體機械專業79級校友石清華的奮鬥精神,追求卓越,不斷突破「小我」,在與國家共奮進的道路上,成就真正的「大我」。
    最後,劉清友語重心長地對學生們說到,從今天開始,你們將翻開人生嶄新的一頁,西華因為你們的到來擁有生生不息的活力,西華精神也會因為你們的傳承將歷久彌新。希望大家牢記「求是明德 卓越」的校訓,在寶貴的西華歲月中活得有價值,有意義。
    附:西華大學校長劉清友在2018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尊敬的各位領導、來賓、家長,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在這裡隆重舉行開學典禮,迎接來自祖國各地的9494名2018級新同學,你們將為這所58年歷史的學府注入新鮮的血液。在此,我謹代表西華大學向你們表示最衷心的祝賀和最熱烈的歡迎!向多年來培養、支持和幫助你們的父母、師長和朋友們表示誠摯的謝意!
    同學們,開學季的到來吸引了社會對大家的關注,新生大數據告訴我,你們分別來自33個省市自治區,匯聚了25個民族。你們中53%是2000年後出生的「00」後,你們中年齡最大的29歲,年齡最小的僅14歲,男女比例為1:1.71……新生之中,年齡最大的姚鵬同學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來自農村,求學之路格外曲折,高二時中斷學業外出打工,體驗過農民的艱辛,也嘗試過在城市打工的不易,但他卻從未放棄過大學夢。今年,他參加高考,終於圓了大學夢,在追尋夢想的道路上,他成就了更好的自己!今天,他就和大家一同站在這裡,參加西華大學開學典禮!讓我們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他,也送給在場的每一位新同學!西華大學歡迎你們的加入!
    同學們,學校建於1960年,是在毛主席「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的指示下誕生的。半個多世紀以來,一代代西華人前赴後繼,薪火相傳,才築就了今日的西華。「求是、明德、卓越」的西華校訓,影響了一代又一代西華學子,他們已將「知難而進,自強不息」的西華精神融入在人生追求中,又用紮實的業績為社會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同學們,初入大學校園,在新鮮感和興奮期過了以後,作為新時代的西華人,我們下一步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如何踐行校訓,傳承西華精神?如何有價值地度過自己的大學生活?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在為了實現大學夢而努力奮鬥的高中階段,你們或許都聽過那句著名的善意謊言:「現在辛苦點,以後上了大學就輕鬆了。」但我要鄭重地告訴大家,想要輕鬆快樂地「玩」過四年就從西華大學畢業,這是不可能的!今天是開學典禮,是你們開學的第一課,我以「求是明德 卓越」的西華校訓為主題,和大家交流,希望對初入校園的你們有所啟示。
    第一,求真求是,以奮鬥之姿成為未來的人才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華明是我們鑄造專業的校友,他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和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被稱為「中國3D列印帶頭人」,翻看他的大學成績單:工程力學100分、機械原理99分、造型材料98分、冶金原理98分、鑄造有色合金及其熔煉96分、英語優秀……同學們,王華明校友令人羨慕的成績單不是輕輕鬆鬆就能取得的,多少日日夜夜,他在燈光下埋頭苦讀;四年寒來暑往,他在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的路上腳步匆匆。畢業後,「求真求是」的科學精神給予了王華明校友巨大的精神力量,支撐著他在實驗室熬過一個又一個的大年三十,最終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科研成果。「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大學是求學之道,我們需要在「求真求是」的科學精神指引下,全力以赴。學習沒有捷徑可走,勤奮努力必不可少!在大學階段,希望大家不要滿足於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識,一旦選定專業,就要在實幹中培養興趣,在興趣的引領下不斷鑽研,我們會發現,人的潛力是無限的!在未來,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穩定的能力。面對未來,坐而論道不行,坐享其成更不可能,唯有以奮鬥之姿,以求真求是的科學精神,做求真求是的西華人,才能贏得屬於自己的機會!第二,明德修身,以赤子之心擁抱未來的世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先「修身」,方可「齊家治國平天下」。5·12地震後,綿陽有一所名叫「天香悅」的酒樓,地處重災區卻未停一天業,總經理和員工們堅持一個多月為上萬災民免費供應熱騰騰的飯菜。這家酒樓的總經理就是我校原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93級校友、抗震救災先進個人肖代全。肖代全入學時家庭貧困,學校為他提供了勤工助學的崗位,工作就是清掃現在檔案館前的道路。他視這段掃地的經歷,為心靈歷練的過程,把母校對他的關心和教導,轉化為對社會的責任與奉獻,在回饋社會時也實現生命的價值與意義。同學們,家境富裕還是貧困,不是我們驕傲或妄自菲薄的緣由,更不應該沉湎和糾結,我們要認真關注的是,要度過怎樣的大學時光,成為怎樣的社會人。在大學階段,你們可能偶爾也會感到迷茫,但不要停止對「意義」與「價值」的探尋。在這個千變萬化的時代,我希望每一位西華學子可以守住初心,明德修身,做正直的人,做知感恩懂回報的人。
    第三,追求卓越,以青春之我迎接未來的挑戰國際水力研究協會(IAHR)水力機械分會唯一的中國執行委員和首席專家石清華是流體機械專業79級校友,他由一句「中國水力資源居世界第一」的話激發夢想,努力學習,畢業後投身於「東方電機」的轉輪水力研究中,立志追趕與國外的差距,他不斷學習、總結、提高,終於實現了多個突破,填補了國內空白,成功地為三峽大壩裝上了「中國心」!受到國內外同行的讚譽和尊敬,並在國際水力機械學術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贏得了良好的聲譽。石清華校友用親身經歷為我們詮釋了何為追求卓越,成就不凡人生。同學們,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績,這是由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學子奉獻青春、奉獻學識、努力拼搏而來的,現在,這接力棒交到了你們的手上。我了解,作為「00」前後的你們,具有獨特的氣質,既希望有自己的世界,也期待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在當下,網際網路科技日新月異,經濟全球化進程波瀾壯闊,面對這充滿夢想和創新的時代,大家更應追求卓越,勇敢地迎接未來的挑戰,不斷突破「小我」,在與國家共奮進的道路上,成就真正的「大我」。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你們將翻開人生嶄新的一頁,西華因為你們的到來擁有生生不息的活力,西華精神也會因為你們的傳承將歷久彌新!希望大家牢記「求是明德 卓越」的校訓,在寶貴的西華歲月中活得有價值,有意義!
    (圖片來自西華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