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一個話題很火,名叫「有哪些你覺得是常識,但大部分人好像並不知道的事」,在所有的高贊回答中,各行各業的人都在努力輸出屬於各自領域的一些不為人知的常識。
那麼,結合上海本地,左老師也來科普一下上海的升學常識,總共20條,能知道15條以上的,說明你確實很懂行~
01
不管有用沒用,凡是上海寶媽,都會優先加個微信群,常言道,報團取暖,求個心裡安慰。
02
上海的高考看似簡單,但其實上海的入學競爭尤為激烈,從幼兒園開始,升學之戰就已經打響了,直至孩子高中畢業。
03
上海的教育資源是極其不平衡的,教育強區,比如徐匯、楊浦等,坐擁了整個上海大部分的優質生源和學校;而教育窪地,比如嘉定、松江、寶山等,成了所謂的菜小、菜中的發源地。
04
在上海,買了對口學區並不一定能上到對口的公辦小學,因為錄取順位的問題,往往剛剛入戶或入戶不久的孩子,都很可能會被統籌,尤其是像徐匯、楊浦的一梯隊公辦學校。
05
在上海,民辦學校也並不是想上就能上,尤其是對於曾經的熱門民辦來說,因為2020年上海ZF出臺了新政——民辦搖號,凡是計劃招生數小於實際報名人數的,全部實行電腦派位,也就是搖號。
06
如果對口的公辦小學或對口初中不是很理想,博民辦也失敗,並不是說明孩子再也沒有機會上好的學校了,因為上海的部分民辦還有一年一度的插班考,這個對孩子的學習成績、家庭背景等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當然了,有沒有插班名額是關鍵。
07
上海的小學學制是5年,初中學制是4年,因為六年級是預初,屬於初中範疇。
08
上海的學區房房價遠比大多數人想像的還要高,尤其是在市中心12w+/米的學區房不再少數,而且還有價無市,最為關鍵的是,這樣的學區往往還是個老破小,也就是上世紀的老建築。
09
以前,也可能包括現在,某些學校是存在TZ生的,所謂TZ,就是花錢買孩子的入學名額。
10
上海最有錢的不是年輕人或中年人,而是老年人,也就是那些老爺爺、老奶奶,因為往往這些老爺爺、老奶奶名下房產有多個,以如今上海的租房房價,光是收房租都能收到手抽筋,而如果其中還有學區房的,那就是妥妥的「千萬級」隱形富豪了。
所以,在上海路邊,如果看到老爺爺、老奶奶過馬路,有必要的話,記得扶一下,說不定有意外之喜。
11
浦東新區不僅地大物博,而且學校還超多,沒有之一,高中和初中加起來就有200多所。
12
上海小學和初中整體的趨勢是,民辦實力大於公辦,而且還是遠大於,這主要還是因為以前民辦一直都在掐尖錄取生源。
13
尤其是上海家長,對於孩子的升學,都普遍表現的很焦慮,之前,遇到一個家長,當得知自家孩子被統籌到菜小,瞬間眼睛就哭紅了。
14
上海孩子的一周安排,遠比大多數人想像得還要滿,不是在去補習班的路上,就是在去興趣班的路上,中間再穿插一些父母的雞娃心得。
15
永遠不要低估上海家長內心的小宇宙,惹毛了,甚至會直接去教育局聯名舉報某些「不規範入學操作」,比如之前的六師附小事件、某些TZ生。
16
在上海當保姆真的賺錢,尤其是那種手把手帶小孩的,月入過萬真的很輕鬆。
17
在上海朋友圈當中,地位最高的不是家裡腰纏萬貫,而是家裡的孩子在市重點小學或初中讀書,因為能讀得起這些學校的孩子,家庭整體實力已經完全不能用錢來衡量了。
18
永遠不要低估上海家長的決心,真的有為了孩子的一個入學名額,不惜一擲千金,這裡的千金指的是6位數,乃至7位數。
19
在上海,那些所謂的名校託管,其實很多都只是個噱頭而已,真正實力強勁的學校,哪怕沒有名校BUFF,也可以在上海取得優異的辦學成績和爆棚的口碑。
20
很多人都說,上海人愛排外,其實,這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別人土生土長的上海土著,相比於非滬籍,難道連對口的學校都上不了?這如果換成是自己,自己是什麼感受?
這就好比,你的銀行卡裡存著1000萬,因為某些原因,貨幣貶值,這1000萬的實際使用價值大大下降,甚至連一半都不到,就問,這令人抓狂不抓狂?
我是左老師,10年+從教經驗,一個專注於上海本地升學解讀的女漢子。
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中間略懂一點人情世故!喜歡的話,就私信來找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