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北京7月7日新媒體專電(記者王陽、鄒明仲)在今年的夏季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即「高中會考」)中,山東、甘肅等地出現洩題、作弊等亂象。「中國網事」記者調查了解到,多年來,學校、教師、學生對高中會考有著不同程度的輕視、應付心理,有些地區甚至默認老師幫助學生作弊。
個別地區高中會考的形式化、「走過場」,已成為公開的秘密。這不禁讓人思考,是什麼讓高中會考這般「食之無味」,今後高中會考又該向何處去,應該如何推進改革,高中會考「棄之可惜」嗎?
在今年剛剛結束的各地高中會考中,媒體曝光個別地區發生了洩題、作弊等種種亂象。
在山東,發生疑似會考洩題事件,化學科目開考半小時,網上就出現了試題答案;思想政治科目開考僅20分鐘後,網上就有了試題圖片。
無獨有偶。在甘肅會考第二天的考試期間,網絡上也出現了疑似傳播作弊信息的帖子。記者在QQ群搜索欄中輸入「甘肅會考」等字眼後,發現多個QQ群介紹標有「發送會考答案」「會考答案穩發」「開考15分鐘出答案」等內容。
擁有二十餘年教齡的山東省萊州一中教師王世琴介紹,萊州市高中實行會考監考問責制之前,經常出現教師「低頭監考」,甚至幫忙作弊的現象,由於會考科目包括全部高中科目,許多學生直接以小抄應對。
記者了解到,高中會考成績通常分為四個等級,最後一個等級為不及格,按照有關規定,不及格的學生將拿不到高中畢業證。此外,會考成績還是開具轉學、出國留學成績、升學、就業、應徵入伍等證明的主要依據,不可謂不重要。
既然如此,高中會考作弊、洩題等亂象層出不窮,「走過場」成為潛規則的緣由究竟何在?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認為,「高考是高中教育的指揮棒」是根本原因。他認為,高考的強勢地位壓縮了會考的空間,會考的有些科目並不是高考中的內容,會考往往在高中文理分科後舉行,高中生往往不願意在那些重新「撿起來」的會考科目上再下功夫,這就使得會考往往流於形式。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認為,會考考察內容包括高中階段學習的所有科目,其中有些科目並不是高考的內容,這是考試成了「走過場」的重要原因。
北京某重點高中的老師李昌盛說,由於會考一般定於高二下學期末進行,過多時間準備會考就會牽扯備戰高考的精力,「簡單應付」會考的心理普遍存在。
某種程度上,認真複習會考會進一步加重學生負擔。很多老師們認為會考再加上高考,考察的科目太多,高中會考已成了高考的「幹擾項」,因此主張簡化考試,甚至廢止高中會考制度。
而從高中校方的角度來看,會考成績作為衡量普通高中辦學水平的指標,涉及到各個高中在全市的排名,也必須應付過去。有很多地方的監考放鬆,監考老師往往「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考生們也就應付了事,造成會考成績水分較多。
在高中畢業後就步入社會的學生眼裡,會考也是「混混就行」。「對於我們這些成績不好的學生,學校總不能收了學費不給我們畢業證吧。」一名高中畢業準備工作的河南考生這樣說道。
其實,近年來高中會考作弊現象一直層出不窮,引來大量爭議的同時,也讓人們思考會考制度究竟如何更好地發揮效力。
有教師認為充分發揮會考成績的實際評價效力是解決之道。新疆喀什的一名高中教師劉秋聲說:「會考是關係到畢業證的考試,成績與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結果一起記入畢業生檔案。但是,由於等級積分制和監考鬆弛,會考成績作為高考錄取時的參考依據,其價值很難體現。」
「高二會考,高三高考,是對全國所有高中都一樣;各省組織高中會考,決定高中生能否畢業,這也都是公平的。現實中之所以亂象頻發,不是會考制度本身出現了問題,而是有人在自己跑道守規矩跑步,有的人卻『搶跑道』。如果各省教育部門都監管到位,全國高中都按規矩進行會考,會考自然恢復其意義」,劉堅說。
王世琴介紹,每年在萊州市大約有7000名高中生畢業,其中約有4000人直接就業,而就業離不開會考取得的畢業證,「儘管很多聲音認為會考只是折騰人,但其實會考仍然非常重要,畢竟參加高考進入大學的學生只是少數。」
儲朝暉等專家不同意取消會考,認為要發揮好會考的高中成績評價功能,更重要的是推進高考制度的改革,讓高中會考真正成為高等院校招生的一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