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蔣超 劉珂君 實習生 李瀚林
成都,往前看,3000多年城址未變,城名未改,「錦官城」、「天府之國」是它優雅的別號,魚鳧、金沙是它厚重的標籤。往後看,成都發展潛力巨大,它是全國第三個擁有雙機場的城市,也是國內首個實現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達2000列的城市,它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森林公園,也有著世界上規劃最長的綠道……
細數成都的發展脈絡,「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始終是伴隨這座城市進化的主線,也是激發這座城市向上生長的內生動力。
城市要發展,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至關重要,生於此長於此的成都孩子,無疑是完成這項重要任務的主力軍,而培養具備天府文化底蘊的新時代天府學子,也就成為了每一所學校所必須肩負起的城市使命。
2019年末,由中共成都市委宣傳部、成都市文明辦、成都市教育局聯合主辦,成都商報·成都兒童團承辦的「傳校園薪火·續天府文脈——2019天府文化特色學校評選活動」正式舉行。經過多輪評選角逐,72所天府文化校脫穎而出,集中呈現出天府文化與校園創建的創新融合與實踐探索。
2019年深秋,2019「傳校園薪火·續天府文脈」天府文化特色學校評選活動正式啟動,迅速引發全城共鳴,形成全民參與之勢,讓整個成都都為之側目。
短短數天間,來自成都22個區市(縣)的中小學及高校積極參與,遞交了上百份申請材料,通過對「天府文化特色定位與組織管理」、「天府文化特色環境打造與宣傳」、「天府文化特色活動與課程建設」、「天府文化特色隊伍建設」等版塊的綜合審核,全市共有82所學校通過初選。無論是營造詩禮校園,浸潤優雅時尚精神的成都市錦官驛小學;還是傳承川劇藝術,感受天府魅力的成都市龍泉驛實驗小學,或是五育並舉,開拓創新的金堂中學……
一個個斑斕繽紛、自成風格的文化校園,不僅各自呈現著天府文化紛呈多樣的底色與肌理,更組成了天府文化校園傳承的多彩風貌。
▲部分參選學校風採
活動還吸引到著名教育學者紀大海、著名三國文化學者譚良嘯和天府文化研究院城市社會史研究室主任馬英傑擔任評委,紀大海稱,「我毫不猶豫就答應了。因為不論對個人成長還是城市發展而言,天府文化的傳承都至關重要。在孩子們求知慾望旺盛的時段,將獨具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融入課堂,寓教於樂,以此培養孩子們的文化自信、人文情懷、愛國素養,堪稱一樁意義非凡的壯舉。我認為本次評選活動,為天府文化傳播的火種撒播到每一個家庭乃至整個城市開了一個好頭!」
譚良嘯
成都市諸葛亮研究會副會長、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學術委員會委員、研究員、著名三國文化學者
紀大海
中國教育學術會學術委員、教育專家
馬英傑
天府文化研究院城市社會史研究室主任、博士
在評選過程中,譚良嘯坦言,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獨特印記,也是一座城市的根與魂。他希望,天府文化能夠滋養更多成都學子,在未來的天府文化傳承與學習中汲取更多知識與養分,成長為一個具有世界胸襟、中國氣質、成都情懷的天府少年。
在評委們展開緊鑼密鼓的評選工作時,天府文化特色學校評選專項網絡呈現及網絡點讚專區也正式開通。廣大成都市民應邀參與,紛紛為自己心中認為最具天府文化特點的學校點讚。
據了解,自點讚通道12月9日開啟以來,這82所呈現著天府文化教育特色的學校迅速點燃了全民的參與熱情,持續吸引著廣大市民積極點讚。記者注意到,截至點讚通道關閉,訪問人數累計超過1000萬 ,累計投票高達1894623票,網絡點讚頁面訪問次數更突破千萬。
▲千萬市民參與「天府文化特色學校」網絡評選活動
最終,72所天府文化特色學校脫穎而出,其中包括2019天府文化特色學校(綜合類)28所,2019天府文化特色學校(創新創造類)20所,2019天府文化特色學校(優雅時尚類)11所、2019天府文化特色學校(樂觀包容類)4所、2019天府文化特色學校(友善公益類)9所。
據介紹,獲選的72所學校都秉承著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學生發展為中心、師德建設為重點的教育理念,培育和踐行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教育中傳承和發展著「創新創造」「優雅時尚」「樂觀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擔起了以文化人、以德潤心的重任。
2020年6月,72所天府文化特色學校經過遴選,共有22所學校對外亮相,向全國講述天府文化特色學校的故事,多元化展示天府文化建設成果,根植於成都大地的天府文化以其獨特的魅力再次吸引了來自各地的目光。
龍江路小學分校、簡陽中學、都江堰李冰中學、成都大學等20餘所學校在微博話題裡留言互動,吸引了包括《成都商報》、微成都、成都發布在內的本地媒體和金牛、成華、雙流、大邑等10餘個區(市)縣官方帳號為天府文化特色學校全力打call,北京、上海、江蘇等外地媒體紛紛被圈粉,微博話題閱讀量近300萬,引發全網網友強烈關注,多所天府文化特色學校也成功出圈。
▲微博話題引發全網強烈關注
如何因地制宜建設天府文化特色學校?成都市金沙小學獨創「兒童金沙劇」,崇州市七一實驗小學校開展「旗娃品格特色教育」;如何將天府文化融入校園?邛崍市平樂九年制義務教育學校、蒲江縣北街小學分別結合當地資源開展主題課程《瓷胎竹編》《蒲硯》;如何宣傳熊貓文化?弘揚紅色精神?成都市熊貓路小學校、大邑縣三岔鎮小學整合當地文化進行空間打造熊貓文化、紅色文化……72所中小學校因勢利導、創新創造,為如何建設天府文化特色學校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
四十裡城牆芙蓉花開,數千年文化連綿不絕。從文翁興學的文明之郡,到唐宋時期文豪聚集的詩歌之都,再到如今歷史名勝遍布的文化之城,時間在走,稱謂在變,不變的是天府之國的深厚文脈。
▲22所學校對外亮相
天府文化特色學校的評選不僅僅是一次校園的評比,更是天府文化在教育陣地生根發芽的重要體現。文化的傳承與發揚至關重要,生於此長於此的天府少年是完成這項重要任務的主力軍。而培養具備天府文化底蘊的新時代天府學子,也是每一所成都學校所必須肩負起的城市使命,第一批天府文化特色學校在這樣的契機之下應運而生。
自項目啟動以來,近240個日夜,82所參評學校,吸引189萬份來自市民的線上點讚,新華網、四川新聞網、紅星新聞、今日頭條等20餘家媒體對活動進行的重點報導,2300餘條網友微博評論與互動,還有市民們的電話、留言,這些支持的聲音都是一粒粒微小的種子,天府文化特色學校的故事也將帶著這些種子培育延續下去。
▲天府文化特色學校故事將帶著各方支持延續下去
排版丨bei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