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金要聞速遞
1. 一周8隻「日光基」,7隻認購規模超百億
1月4日,新年第一個交易日,10隻主動偏股型基金齊發,廣發基金、中歐基金、景順長城基金、富國基金旗下4隻基金「一日售罄」。
1月5日,銀華基金李曉星管理的銀華心佳兩年持有期混合基金首發,全天認購金額超135億元,當日就結束募集,認購份額全部確認。
1月6日,市場再次誕生兩隻爆款基金,當天發售的興全和興兩年期封閉混合基金和前海開源優質企業六個月持有期混合基金均吸金超200億元。
1月7日,廣發均衡優選首發,公告顯示,當天有效認購申請金額超過募集規模上限150億元,並啟動比例配售,有效認購申請確認比例為50.264958%。
點評:在「房住不炒」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投資者認識到優質權益類資產的吸引力增強。境內的大類資產向A股轉移只是剛剛開始,未來權益資產將成為投資新趨勢。
2. 私募監管新規發布
1月8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加強私募投資基金監管的若干規定》。《規定》共十四條,主要內容包括:一是規範私募基金管理人名稱、經營範圍,並實行新老劃斷。二是優化對集團化私募基金管理人監管,實現扶優限劣。三是重申私募基金應當向合格投資者非公開募集。四是明確私募基金財產投資要求。五是強化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從業人員等主體規範要求,規範開展關聯交易。六是明確法律責任和過渡期安排。
點評:私募新規進一步優化了對集團私募基金的監管要求,有助於防範集團內部變相自融、利益輸送等侵害基金投資者利益的巨大風險,切實保護投資者及相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對於優化私募基金行業具有積極意義。
3. 管理費大面積下調 主動權益基金出現降費潮
2020年12月份以來,北信瑞豐豐利、新華積極價值等多隻主動權益類基金髮布降低管理費公告,年管理費率多降至1%、0.8%、0.6%。據統計,目前機構佔比超過50%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中,多數的管理費率低於1.5%,0.6%、0.8%的費率結構佔多數。
點評:繼機構定製債基密集降低管理費之後,機構佔比較高、定製或部分新發的主動權益類基金也開始大面積下調管理費率,傳統費率結構受到「降費潮」的猛烈衝擊。
4. 認購私募基金出現大額虧損
中來股份去年初斥資2億元認購的四隻私募產品先後爆雷。四隻產品均重倉濟民製藥,並持股博濟醫藥、榮科科技和奇信股份。中來股份的購買的四隻私募基金產品在2020年12月當月虧損1.579億元,虧損幅度為86.96%。
點評:由於投資收益不理想,中來股份先後向基金管理人遞交基金份額贖回申請,基金管理人並未執行。此次事件展現了私募行業對投資者權益的侵犯,更需要投資者對私募行業加強監督和管理,以此來確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5. 新能源主題基金收益大漲
截至2021年1月6日,近一年新能源主題基金的平均漲幅達到99.7%。
點評:新能源板塊表現備受矚目,產業鏈中不少個股漲幅巨大,布局相關板塊的公募基金也賺得盆盈缽滿。從估值的角度看,新能源車行業存在階段性泡沫的可能。但拉長時間來看,更多要關注新能源板塊成長空間的確定性和在各個細分鏈條中龍頭企業競爭力的確定性。
6. 公募發行周一再爆發:僅上午首募已超600億 南方阿爾法210億最爆
1月11日,多隻基金首募規模已超過600億。截至上午12點,南方阿爾法首募規模已經超過210億,而其募集上限為80億,據渠道透露該基金預計配售比為20%-30%;富國價值創造首募規模超180億,已超過90億募集上限;此外,博時匯興回報一年持有、工銀圓豐三年和易方達戰略新興首募規模也分別超過100億、80億和55億。
7. 富國價值創造基金半日大賣90億元
1月11日,由富國基金「大消費女神」王園園管理的富國價值創造基金正式發行。富國價值創造基金認購踴躍,一個多小時就已超過90億元募集金額的限額。
點評:在消費升級大趨勢下,該基金為關注大消費、科技和醫藥等投資方向的投資者提供了新的資產配置工具。
8. 國內首隻智能製造ETF1月11日開售
1月11日,「國內首隻智能製造ETF」——華寶中證智能製造主題ETF正式開售。
點評:智能製造ETF跟蹤的是「中證智能製造主題指數」,也是國內首隻跟蹤該指數的ETF產品,為廣大投資者捕獲未來十年的「智能製造」產業機遇提供了利器。
二、基金視點
1. 國聯安基金劉斌:用好價格去買好公司
在劉斌看來,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合理估值的優質資產。另外,身處公募基金行業,還需要為自己的投資找到合理的收益預期,並且為投資找到匹配的久期,即投資者能用多久的時間等待優質機會的「開花結果」。
用好價格買好公司,最根本的點,還是在於對個股公司的精研,通過對個股公司的挖掘,才能確定公司是不是好,才能為價格是不是好提供標準。
2. 前海聯合基金:市場後續走勢將相對均衡
前海聯合基金髮表市場觀點指出,展望後市,在開年配置資金完成倉位切換後,預計市場後續走勢將相對均衡,結構上各個板塊都有輪動機會。
短期內建議均衡配置高景氣成長板塊。順周期和低估值行業,如新能源、軍工等板塊的景氣度預計仍有持續上行空間;同時,估值相對合理且顯著受益經濟修復的有色、金融、汽車、機械、化工等行業龍頭也值得持續關注。
3. 景順長城基金崔俊傑:看好中證科技傳媒通信150指數投資前景
崔俊傑表示,從電子行業看,隨著全球已經逐漸受控,國內電子企業整體已基本恢復至正常狀態,下遊需求亦快速復甦。隨著我國步入數位化時代,信息化、數位化程度不斷加深,軟體重要度日益凸顯,同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度重視科技創新,紮實推動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在「政策驅動+數位化時代」雙重驅動下,計算機行業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傳媒領域,受教育程度更高、生活水平更高的數字原住民「95後」人口將撬動5萬億消費市場,符合「95後」消費習慣的網際網路平臺型遊戲、視頻與社交公司值得重視。綜合來看,電子、計算機、傳媒行業正在迎來良好的發展機遇。
4. 華夏基金李一梅: ESG投資策略有效性有望繼續增強
李一梅表示,華夏基金將ESG投資歸結為三個關鍵性的原因,即價值觀、控風險、求收益,三者並沒有優先級順序。
李一梅表示,ESG投資在中國的發展仍然面臨挑戰。國內真正運用ESG篩選、ESG整合等與國際接軌的策略的基金屈指可數,ESG基金產品佔整個市場的份額與發達市場也存在較大差距。ESG投資不應該只是營銷策略、對市場熱點的追捧,更應該是融入血液的投資理念, ESG投資策略有效性有望繼續增強。
5. 國金基金張航:看好一季度市場表現 對下半年保持謹慎觀望
張航認為,從成長與估值價格比來看,2020年下半年開始市場進入估值均衡回歸區間,很多賣方策略總結為「估值下沉」。從2020年下半年開始,市場風格開始偏向價值股。面對2021年投資機會,張航表示看好2021年上半年,尤其是一季度的市場表現,但是對下半年保持謹慎觀望。
從行業配置看,張航認為,參照2015年的行業周期表現,後周期和成長股值得關注,包括金融、交通運輸、汽車、家電、軍工、計算機、電子、傳媒、旅遊、農業後周期等。需要關注美國貨幣政策退出、國內地產銷量的主要風險。
三、基民學院
1. 買新基金還是加碼老基金?
近期股市欣欣向榮也造就了基金市場行情向上,不僅新基發行火熱,業績優異的老基金也展現出了強大發吸金效應。不少想要投資基金的人就會產生一個疑問:買新基金還是加碼老基金?
基金圈裡一直都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牛市買老基,熊市買新基。意思是說,如果後市大盤上漲,老基金倉位重,上漲也快,因此在股市大幅上漲階段,老基金業績會超過新發基金業績。反之,如果大盤下跌,老基金受到的影響也最大,在熊市中表現往往不如新基金。
市場春季行情躁動,優質老基金倉位較重,能夠最大程度的享受股價上漲帶來的收益。
新基金在募集過程中是需要一段時間封閉建倉,倉位一般不會一下子就提升太高,因此上漲空間相對較慢。新基金是在股市上漲期間建倉,部分新基可能會出現建倉完畢股價卻暴跌,甚至幾年內無法贖回。
其次,老基金可以提供過往業績、定期報告等資料,通過這些可以分析基金經理的持倉理念、投資風格。而新基金的投資風格只能通過發行材料和擬任基金經理管理的其他產品來了解,不夠直接充分,未來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
總體來看,基金購買還是要看行情的,並不是單純的買新好或是加碼老基好。
2. 什麼是定投?
通俗來講,定投就是在固定的時間,用固定的金額去購買固定的基金產品。你在基金公司的網站、網上銀行或者券商的交易平臺上設定好這三個參數後,只要保證每期扣款日,帳戶裡面有足夠的錢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用管。
3. 為什麼我們需要定投?
「人算不如天算」,即使對自己投資擇時的能力有信心,也不妨每個月拿出點小錢留給「天算」。那麼定投的好處是什麼?因為你的每期購買金額是固定的,所以淨值高的時候,你當期買到的份額就少,而淨值低時,你當期買到的份額就多。長此以往,你會發現你手中所持有的份額成本會遠遠低於同期市場的平均成本,這樣賺錢的機率就會大了很多。
4. 定投好還是一次性投資好?
這個問題本身就問錯了。定投和一次性投資有差別,但不衝突:兩者錢的來源、理財目標、投資紀律是不同的。但定投終將變成另外一份一次性投資,要記得止盈;而一次性投資可借用定投方式,分期、分批投入,解決擇時難題,提高賺錢概率。適合大多數人的基金投資方式是:「基金定投+一次性投資」。將定投作為一項長期財務安排,用一次性投資去博取高收益。
5. 每月定投多少錢合適?
雖然定投金額因人而異,但都能通過兩步找到合適自己的定投金額:
第一步:確定一個合適的「基準金額」。定投貴在堅持,因此每期的定投金額應該「就低不就高」,不影響日常生活為宜。每月固定收入的10%至20%做定投即可。 第二步:動態調整定投金額,敢在熊市加碼可以主動增加定投金額或選擇智能定投。
四、新發熱門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