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者看世界(恒生資管集團 副總裁 何伏)
每個人心中都有夢想,都有一團火。
夢想、願望再大,實現卻是每天必須做好單純、甚至枯燥的工作。
在昨天的基礎上前進一毫米、一釐米都要揮灑汗水,把橫亙在面前的問題一個一個地解決。
人生就是「今天」的不斷積累,就是「現在」這一刻的延續,如此而已。
人心裡都有一套價值判斷體系和指導法則,只是有些方面不那麼明確而已。
碰到新問題時,因為自己的標準沒有涉及,就習慣性地去借鑑別人的標準,當別人的標準互相矛盾的時候,自己就沒有判斷力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和經營哲學,別人的那一套,終究是別人的,誰也學不來。
張三可以搞實業,李四可以搞投資,都是他們的造化,他們有自己獨有的經營哲學,二者永遠不了互換!因為李四沒有張三的江湖,張三也沒有李四的豁達。
別人的人生,沒有好和更好之分。他們篤定的人生哲學,也許適合你,也許不適合。
就像每把鎖都有一把鑰匙,能對號入座才是最好的人生哲學。
況且,把別人的人生智慧挪用到自己的身上,如果不是你想要的,又有什麼意義,人要貼近自己的天性去生活和工作。(生存、生意、生活)
所以說,別人的人生永遠是別人的,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去了解,但終究要回到自己的人生。所以,還是努力去經營自己的人生吧,這才是最真的人生哲學!
人生的意義在於磨練靈魂,人來到世界上的目的就是提升心性,涵養精神,帶著比降生時跟高層次的靈魂離開。
人的精神可以變得高尚也可以變得卑微,這取決於我們人生的態度,就是我們準備怎樣度過自己的人生。
時下的城市文明和商業文明,大多以盈利為目的,功利性很強。在這種文化的薰陶下,一些城裡人不可避免地帶有相對強烈的功利色彩。
當這種功利心膨脹到一定程度時,就會變成勢利。
這一點,已滲入了城市的民眾心態、日常生活,成為我們的集體無意識,進而異化我們的靈魂。
當代那些所謂的成功者們,在用術和造勢上可能達到了極致,但在道的厚度上不足。
因為,功利心籠罩著他們的思想和行為,局限了他們的目光和胸襟。
因此,企業家行善時,總被一些人指責成「偽善」。
那善行體現出的,不一定是人格本身的大善氣息,有可能是顯而易見的商業圖謀。這時,就難免倒了民眾的胃口。
功利心既成全了他們,讓他們能及時捕捉到商機,也限制了他們,讓他們缺少大的追求,故而不可能有大的事業。
無論在哪個領域,初期的成功靠機遇,真正的大成功則取決於人格。
我們的社會,充滿了憤怒、不安、焦躁、混亂、迷惑。因此,必須有另一種聲音告訴人們:世界上流行的,並不是每個人都必須遵循的真理;世界上還有另一種成功、另一種幸福,跟流行價值體系不太一樣。
當企業家擁有大師的胸襟時,他的事業必然有大的格局。
思想是畫筆,人生是畫布,人的思想不同,人生的畫卷也不同。改變你的心態,你的人生的色彩可以絢爛奪目。
所以,雖然表面看來,心靈的改變不能帶來短期效益,但事實上,它是最有用的改變,也是真正徹底的改變。
只有堅信自己可能性的人,才能開創新的視野。
所謂可能性就是指未來的能力。只憑現有的能力來判斷行還是不行,就永遠無法成就新的視野,完成高難度的工作。衡量自己的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
可惜,功利和勢利的人與群體,往往看不到這一點。他們汲取和吸納文化滋養的標準,總是以實用為主。
因此,他們經常會忽略一些不一定馬上奏效,但對其人格、人生有大滋養的文化養分。有時,他們甚至會拒絕這種文化,比如國學文化等等。
所以,有人說欲望能帶來進步與成功時,我告訴他,剛開始或許是這樣,但到了一定程度,就不是這樣了。
功利心能讓我們取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也會局限我們的人生格局。
能幫助我們構築大格局的是什麼呢?是博大的胸懷,高遠的眼光,無我、無私、能破除執著的大智慧,是毫無貪慾的大功利。這個東西,就是「道」。
道的厚度不足,讓我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整個人類都在以一種非常可怕的速度墮落著。
最可怕的是,我們的孩子,一些非常純潔的小生命,在形成獨立價值觀前,就被貪婪的大人們汙染了。
他們是社會的未來,那麼,我們的社會將會走向何處呢?
快不快樂,由你的心決定,跟外界沒有絕對的關係。你的心少了欲望,少了計較,自然就會變得圓滿。你看到的世界,也便不同了。
所以,不要把負面情緒發洩到別人身上。這樣只會傷害一些無辜的人,尤其是那些愛你的人。而且,這種行為的作用力,最終仍會回到你的身上,它改變不了你的命運。
現在,好多行業都打破了自己的道德底線,瘋狂地追逐利益。
雞蛋、蘋果、大米、食用油、牛奶等等,生活的各方各面,為逐利,充分利用人性感官的弱點,都充滿了醜陋的騙局。
科技在進步著,人類文明卻在墮落著。於是,進步的科技,就成了墮落的幫兇。
人類退化為盲目追逐欲望的動物,真正進步的人類精神,真正優秀的人類文化,反而被束之高閣,得不到大部分人的理解,甚至被很多人排斥。這樣的社會現實是多麼的可怕!
所以,好多古代先賢都非常強調道。比如,老子在《道德經》中,就專門解釋了什麼是道,但這個社會的人們卻不願意聽他說話。
人們關注的不是如何幸福生活,而是如何成功。或者說,他們心中的幸福也罷,成功也罷,都建立在滿足欲望、爭奪金錢權勢的基礎上。
他們不相信毫無條件的幸福、自由與快樂,也不相信人格的成功。失去人格追求,人類的道德底線必然會不斷淪喪,社會必然會變得越來越墮落,越來越骯髒。
因此,我們每個人都要在埋怨世道之前,反思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到底是利益,還是人的善良、大愛和尊嚴。
一定要明白,讓術達到極致也許很重要,但我們不能一味地依靠術來解決問題。術的有效,必然建立在道的基礎上。換句話說,道是無用之大用。
對現代企業而言,道,或許就是一種企業文化。
我認為,企業家可分為兩種:
一種單純追求私慾,一味追求經濟效益第一,不關心社會責任與人生價值,無休止地追求金錢和物質。
其實,這樣的人,我心底裡不稱他為「家」,他辦的企業,也肯定無法形成足以傳承的文化。
他或許能為社會帶來一定效益,比如貢獻稅收、提供就業崗位等等,但這種價值,是伴隨著資源消耗、環境汙染等負面影響產生的。
從社會整體效益來看,正反兩方面一合計,很難評價。而且,他的企業也很容易被別人替換。
另一種企業家,通過創辦實體企業,追求一種形而上的精神價值、文化價值,我覺得,這樣的人才能稱為「家」。
一個人、一個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就會超越其個體本身,成為一個精神符號、一個文化載體。
這個符號,這個載體,就是其所處社會的主流發展方向,是先進文化的代表。當他們的行為被很多人認可時,社會就會倡導這種行為。
人們對這種行為、這個人、這個企業的支持,實質上就是對他們承載的精神、文化的肯定和支持。
創造的瞬間,都是人們在忘我的、反覆深入的研究中,在片刻的休息時,甚至是做夢中獲得,有如神助。
傾注燃燒般的熱情、持續付出真摯的努力就能這般打開「智慧寶庫」,並從中獲取智慧和技能,靈感是創造力的源泉。
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成功,一個企業的成功,也是他們代表的那種精神、那種文化的成功。
企業家為了做強做大,絕不恪守形式,甚至可以不要自尊,而必須擁有特殊的戰鬥力。
與一般人想像的不同,這種特殊戰鬥力表現為一次次「回歸零」的能力,表現為與自己和企業的每一個新發生接觸的能力。
不管先前何等成功,什麼時候他不能回歸零了,開始脫離傾注熱情的專業了,也就到了他向下滑行的時候了。
現在有很多外國企業,在中國佔據了很大的市場,其優勢不僅僅在於產品,也在於文化。人們在消費其產品時,也是在認可和實踐著它們的企業文化。
在這一點上,國內企業遠遠沒有達到外國企業的水平,文化沒有跟上經濟的腳步,不少企業甚至不重視文化,只重視眼前的利益。
所以,企業想要形成大的格局,想要長遠發展,就要建立自己獨有的文化。而且,這個文化必須與人類的時代需要相吻合。
只要心中有夢,並持續熱切期盼夢想實現的人能獲得神靈的啟示。
認真確立基於原理的哲學,按照哲學辦事,就能促使事業成功,但依哲學行事需要律己,需要約束和規範自己的行為。
例如,你的經營哲學是什麼?
在這套哲學背後,有沒有一個能令社會受益的使命?假如有,你的企業就會形成一種能讓別人認可、值得被傳播的文化;如果沒有,你的企業就沒有自己的文化。
因為,對社會而言,你的企業沒有真正的價值,當然也就沒有被推崇、被傳播的理由。所以,營利無可厚非,但那「利」的走向,卻是我們必須追問的。
當然,世界上沒有永恆的企業,沒有永恆的帝國,只有相對永恆的文化。
不要期望文化能讓某個企業永恆,一定要明白,有盛必有衰,我們只能盡力而為,然後諸事隨緣,不計結果。
不過,只要我們能改變自己的態度,形成一種有真正價值、能滿足時代需要的文化,我們的企業就會留下一些不會被歲月毀壞、不會被他人置換的價值,這才是一個企業真正的生命力和存在意義。
比如在李書福看來,一切似乎又都沒有改變,他仍然用著那個老式的茶杯,臉上依舊掛著憨厚又略帶狡黠的笑容,仍舊是敢想、敢幹、敢說,也始終信守著「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的諾言。
在變與不變中,李書福有了一套自己的沃爾沃經營哲學,他放權不放鬆;坦誠不短淺;創新而又不丟執行力;開放但又有原則。
或許今天的沃爾沃汽車還沒有發展到最好的時刻,但李書福明白,沃爾沃和他自己都在變與不變中尋找更好的自己。
例如,你的投資哲學是什麼?
曾有人說,財富是一個人的思考能力的產物。在變化萬千的交易世界,若想不被他人左右,必須用心發展自己的投資哲學,堅守正確的投資理念。
當然,一種核心的投資哲學不可能簡單地複製,我們只能用我們自己的時間和心血來得到它。
投資哲學是一種境界,是一種高度的凝結,是對交易世界的解釋,是源於對市場認識所要採取交易行為的理由,是我們思想的盾牌,是我們免受市場情緒躁動影響的定心劑。
它在解釋中使我們理解交易世界,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有效的,什麼是無效的;它指引我們做出選擇,完成決策並採取行動,使交易世界在我們的意識中合理化。
投資哲學本身是一種完善自己精神修養,它的特徵在於追問本質,不斷反思。
交易哲學必須是經過了長期大量的實戰成敗之後,並在反覆的總結、學習與深思中形成的對市場高度的認知,並將自己不斷總結提高的認知反覆地指導實戰並在實戰中不斷加以充實完善。
在長期反覆不斷輪迴的之後形成的相對固化的能夠指導交易生存並發展的核心交易準則的概括和總結。
儘管很多人察覺不到,但是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一套投資哲學,只不過大多數人的投資哲學形成不是通過對市場正確理智的理解,而是一大堆從他們的環境中吸收來的雜七雜八且常常相互矛盾的理念。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投資哲學,只不過很多交易者的投資哲學還不能上升到「哲學」的高度,還只是停留在一些簡單的理念匯集和總結的程度,並且極有可能還參雜著很多不成熟的和相互矛盾的東西。
擁有投資哲學並不在於它能對於所提出的問題提供任何確定的答案,而是在於這些問題本身。
因為這些問題可以擴充我們對於交易中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豐富我們心靈方面的想像力,並且降低教條式的自信。
時間是好投資者的朋友,是壞投資者的敵人。
投資必須是理性的,如果你不能了解它,就不要投資;堅守自己最熟悉的領域。
市場總是錯的;我們的世界觀都是有缺陷或扭曲的;我們所要對付的市場並不是理性的,是一個無效(準確地說是無序)市場;通過對市場預期與內在運行規律的偏差之糾正的過程來達到投資獲利的目的。
信念會改變現實。
製造利潤和損失的是自己,不是市場或某些外部力量。
在其他人跟風之前布置好自己的陣地。
人性是最重要的;只求做好但不貪婪。
任何時候都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事件,因此必須記住,投資永遠有風險。
此外,尤其在於通過哲學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靈會變得偉大起來,因而就能夠和那成其為至善的宇宙結合在一起。
萬法唯心造。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善者見善。在尋常中發現詩意,在平凡中感受美好,深入生活,品味人生,那麼,再大的苦,都是過眼雲煙。
所有苦難,都在幫助我們成長,沒有苦難,就沒有超越。它還認為,變化每時每刻都在,就看你的心是否足夠強大、明白、清涼。
苦難出現時,你會不會怨天尤人?欲望降臨時,你會不會隨它而去?超越了苦難的人,會非常安詳,非常安靜,非常快樂。
心想事成是宇宙法則, 你心中想是好事,是善念,你的人生就將是完美的。
要時刻不忘用正面的思維方式,發揮自己的天賦的能力,傾注全部的熱情,這就是人生獲得巨大成功的秘訣,這種態度符合宇宙法則。
把事情做好需要很大的能量,而這種能量要靠自我激發、自我燃燒才能產生,自我燃燒最好的辦法就是喜歡自己的工作。
如果不喜歡拼命投入工作再說。誠實地、認真地、拼命地工作,平凡的語言中隱藏著人生巨大的真理。
總之,引導人們走上正確的道路的單純原則,就是我們稱之為的人生哲學。
當我們迷惑、煩勞、痛苦的時候,這些原理原則就會成為我們抉擇和行動的判斷基準。
人生中我們要被迫地做出選擇和決斷。可以說人生就是判斷的積累,就是抉擇的延續。
過去判斷積累的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的人生,今後如何選擇,將取決於我們今後的人生,有每一個明確、正確的判斷基準,我們人生的結果將完全不同。
數字經濟時代,我們每天接收到各種各樣的指教,不能聽到什麼就全盤接受。要選擇性地吸收,構建自己的認知和判斷體系,推演出適合自己的那個幸福「公式」。在隨後的歲月裡,反覆求證和完善,不同於旁人又自成體系。
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調心的道具,順緣也罷,逆緣也罷,都不要緊。
只要我們能自省,明白自己在做什麼,方向在哪裡,世界上的紛紛擾擾就不能擊敗我們,更不能摧毀我們,只能讓我們不斷成長。
最終,擁有一顆非常強大、非常明白、非常清涼、非常自由的心。
最後你會發現,你不再為困境與苦難怨天尤人,不再因一時的順境忘乎所以,你的心,也不會隨著欲望跌宕起伏、飄忽不定,更不會尾隨欲望隨波逐流、逐塵而去。
那麼,你就會明白,什麼才是自由。這時,你自然不會壓迫自己的孩子,不會壓迫你身邊的每一個人,包括你的父母、朋友、伴侶等等。
因為,無論這個世界怎麼樣,你的生活都已經非常圓滿。
要明白,人人生而不同。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一套人生智慧,不盲從,不偏激,不虛偽,不妄自菲薄。然後,用它來指導眼前的人生,對自己的內心真誠,才是靠近幸福的捷徑。
2020年4月18日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