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莉: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節目主持人。20世紀60年代末出生於臺灣,1988年從臺灣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畢業進入臺灣中華電視公司。1993年,加盟衛視中文臺(鳳凰衛視前身),主持多檔不同風格節目。2001年,出任鳳凰衛視資訊臺副臺長。
她的新欄目《問答神州》定位於訪問兩岸高層,北京的高層人士最集中,所以她這一段時間頻繁地往返於京港兩地,幾乎是個空中飛人。
吳小莉承認,她是那種天生具有新聞夢想的人,她在一次次重大事件的報導中獲得滿足,從採訪對象身上學到很多人生的智慧。看得出,她也喜歡把她日漸成熟接近智慧的內心敞開,和人分享她所有新鮮的發現與內心的喜悅。這也許就是吳小莉臉上總是帶著甜蜜笑容的內在原因吧。
我是一個好奇寶寶
記者:聽說你看資料看到凌晨1點鐘啊?
吳小莉:對,我的習慣就是要看資料。
比如我想訪問水利部,工作人員給了我提綱,但是提綱是不能完全看懂的,我一定要把所有的資料看完了。看了資料以後感覺會很不同。採訪的時候對方經常問我:"你有內線嗎?你怎麼知道得這麼細呢?"
其實,採訪前臺裡領導常常已經說,這樣的思路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行,我說如果你給我看到全面的東西,而不要給他定像,等我跟他交流完以後,可能發覺他其實是一條龍呢,超乎想像。我是一個好奇寶寶,就是想要全盤地看到。也許我不懂他的專業,但至少他跟我說話時我們的頻率是一樣的。這樣他就會把頻率調高,那大家聽著就會更過癮。
記者:那你採訪中有沒有不懂裝懂的時候?
吳小莉:從來不會。因為看了那麼多資料,如果我不懂的我的觀眾很可能也不懂,我就要直接問出來。
不許女性採訪的地方我都去了
記者:你覺得在新聞工作中自己的性別有什麼優勢和缺陷?
吳小莉:優勢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大部分人對女士還是比較體諒和照顧的。劣勢就是有的地方去不了,比如不讓女士下礦坑,不讓女士上船,或者像小黑哥(柯受良)在飛越黃河的時候,本來我要在跑道上採訪他飛之前的心情的,結果他不讓女士上跑道。我上了一下,旁邊很多人嚇壞了,說千萬不能上,他有忌諱的。我就跟他們說千萬不要告訴小黑哥,免得他心裡有壓力。所以本來應該是我去跑道上採訪他的,結果讓朱軍去採了。
記者:這個時候會感覺性別帶給你的妨礙。
吳小莉:對,但是其實跑道我也上了,只是小黑哥他不知道而已。後來礦坑我也在採訪于幼軍的時候跟著下去了,船也早就上過了。
找一點時間,讓自己歸零
記者:新聞總是不斷在發生,又是那麼易碎,你對新聞的熱情這麼多年似乎一點沒有減少,而且總是精力十分旺盛的樣子。你是怎麼做到的?
吳小莉:我從小就比較活潑,精力旺盛。現在想想,磨鍊十多年了還能夠保持很不容易。我事情很多,有時候上司都擔心我撐不住了,等著我去跟他說做不了了,可是這種事從來沒有發生在我身上。相反,倒是我把事情做在前面了。比如香港回歸的時候需要訪問各方官員,在領導想到讓我去約的時候,我說這些官員已經答應接受採訪了。我工作很多但還能抽身參加不少社會活動,比如北京奧運倒計時的活動、香港的奧運系列活動等,領導就說:"吳小莉分身有術。"
記者:那你有沒有覺得自己到了分身無術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