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川,
祖國北疆的一個小鎮,
鄂託克前旗的東南端,
無定河載著這片土地千年流淌。
一幢幢灰色小樓映掩在綠樹叢中,南北十字路恰似小鎮的坐標系,「隆起」在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南角。作為保衛陝甘寧邊區的北部屏障,這裡是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最早建立的紅色政權、革命年代黨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的搖籃、黨的民族政策的發源地、民族統戰工作的橋頭堡……血染的家國情懷在新時代更加激蕩,爆發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深挖「紅色礦藏」
聯動陣地滿足多元化需求
穿過一條兩邊柳枝低垂、濃綠滴翠的公路,一片正在施工的場所在柳林間豁然眼前,綜合研學實踐區、素質拓展實訓區、野外訓練戰鬥區、生態科技科普區都在加緊施工,剛下過雨的場地裡還有些泥濘,但五六個工人正在安插木樁建造迷宮,旁邊的挖掘機也在轟隆隆地作業……
「看,拓展訓練的器材正在安裝,我們要依託當地柳林、溼地、水庫等自然資源,打造一個集黨性教育、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應急救援培訓、體能素質提升及旅遊觀光等為一體的紅色研學、遊學基地。」負責人馬誌慶介紹說。
這不過是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的一個點。
一輩輩各族革命先烈在這裡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的誕生而篳路藍縷、賡續奮鬥。
紅色,是這片土地最閃亮、最深沉、最令人動容的顏色。鄂託克前旗深入發掘「紅色礦藏」,變紅色資源為基地優勢。
今天,以延安民族學院城川紀念館為核心,以三段地革命歷史紀念館、陽早寒春三邊牧場陳列館、城川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站陳列館、王震井紀念園、馬良誠顧壽山烈士紀念陵園、滴哨溝戰場紀念園和城川紅色拓展基地為補充,以城川紅色拓展基地、國防教育展廳、場景式教學館為延伸……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猶如一塊歷史的「展板」,讓一段段被時光封藏的紅色歲月「復活」,從烽火連天中走向國泰民安的新時代。
三段地革命歷史紀念館
王震井紀念園
陽早寒春三邊牧場陳列館
城川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站陳列館
馬良誠顧壽山烈士紀念陵園
為進一步突出紅色培訓教育的創新性、實訓性、實踐性,鄂託克前旗深入挖掘紅色培訓和紅色研學潛力,在各鎮打造紅色培訓教學體驗戶30多戶,並規劃建設了一批紅色延伸項目。2019年,新建了城川紅色拓展基地,包括黨員幹部拓展培訓基地、青少年素質拓展基地、應急救護實訓基地、民兵預備役訓練基地。同時,在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城川拓展訓練基地、國防教育展廳、場景式教學館、體驗教學點、實踐教學點、紅色研學戶等各個陣地之間成功探索出「資源共享」模式,形成了「旗紅色教育培訓中心承接,旗紅色文化教育培訓有限公司服務,旗委黨校、紅色教育集訓中心、青少年紅色研學中心聯動」的教學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城川民族幹部學院為主體,以鄂託克前旗委黨校、紅色教育培訓中心、紅色教育集訓中心、青少年紅色研學中心為延伸和拓展的多元培訓服務架構。
「基地統一調度培訓班次日程安排,統一提供培訓後勤服務,分批次疏導學員進館參觀,使學員培訓與場館使用合理銜接,既提升了基地培訓承載力,又拓寬了培訓受眾面,為同時滿足多個研學團體的多元化需求夯實了基礎。」鄂託克前旗紅色培訓中心主任薛照幸仔細描述了互動陣地的作用和意義。
鄂前旗還藉助大數據的東風,在「i前旗」智慧移動平臺上開設了紅色研學專題模塊,實現研學報名、課時設置、課程分類、線路安排、研學培訓、服務保障全程「線上」運行,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務平臺受到學員們的廣泛點讚。
目前,一個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連面成體、多點聯動、資源共享、相互協作、一體運行的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已經成為中國西部紅色教育的一張新名片。
豐富「紅色食糧」
創意教學彰顯特色化理念
「我要成為這世界最美的種子,讓世界因我而美麗……」在一首動聽的歌曲中,來自東勝區兩所中學10個班的孩子開啟了一段紅色研學之旅。在青少年活動中心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為期3天的集訓中,他們會在體驗、拓展、感恩教育中理解什麼是愛國主義這個宏大的命題。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始終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出發,開設了感恩時代、智力闖關等500餘項青少年紅色研學項目,寓教於樂、寓教於行,增強了紅色研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為青少年兒童擦亮人生底色,用紅色資源培養一代代「紅色傳人」。
在其他研學點,一些學員正在自給自足製作紅軍餐,一些學員正在革命歷史展廳認真聆聽來自歷史的回音,一些學員在「徒步拉練」的體驗式教學中深刻體會到什麼叫「團結就是力量」……在這塊毛澤東、周恩來、習仲勳、烏蘭夫等老一輩革命家最早探索黨的民族理論的「試驗田」,「紅色食糧」正在通過一堂堂創意教學課轉化為少年成長、青年成才、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的強大動力。
「要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黨的優良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紅色教育事業的殷殷囑託,正在萬裡之外的鄂託克前旗開出最美的花。
基地形成了不同培訓時長、不同課程類別、形式多樣的紅色研學菜單,探索形成了集培訓、體驗、實踐於一體,以理想信念、民族團結、政策理論等為主題的「四段式」培訓體系,讓紅色教育入腦、入心、入行。
第一段課堂教學打牢理論基礎,把紅色主題「突」出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課程和民族團結進步等特色課程為主題,形成了《習仲勳民族工作思想》《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內蒙古的成功實踐》《中國共產黨少數民族幹部培養歷程》等30堂精品課程。
第二段現場教學堅定時代信仰,讓紅色基因「承」下去。圍繞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各教學點和紅色遺址遺蹟的不同史實內涵,提煉了愛國、奉獻、忠誠、擔當、信仰、團結、服務7個教學主題,設置了「延安民院師生的民族理論政策探索」「草原深處的統戰記憶」「信仰的力量」等現場教學課程。
第三段體驗教學激活內生動力,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突出課程的多樣性、豐富性和民族性,通過搭建紅色課堂、開展紅色體驗、組織紅色活動,進行自製紅軍餐、騎兵拉練、徒步行軍、戰地營救、激情教學、情景教學、素質拓展等體驗類教學。
第四段實踐教學提升專業能力,把紅色精神「融」進去。以「集體經濟示範點、紅色研學戶、民族團結戶」等「實踐教學點+紅色研學戶」為載體,研發了「農民老師、幹部學員」田間課堂、「扶貧濟困」愛心課堂、「矛盾調解」實操課堂、「碧草藍天」生態課堂等10個課堂,引導學員支援革命老區建設,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四段式」培訓體系不斷豐滿著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的血肉肌理,首次較為系統地闡述了革命戰爭時期黨在蒙古族地區開展民族政策理論研究和民族統戰工作初期的實踐歷程,展示了城川紅色老區革命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為培訓學員展現了最生動直觀立體的實踐成果,使黨員幹部在與歷史事件、革命人物、紅色精神的對話中,不斷引燃「頭腦風暴」,化作紅色實踐的強大動力。
打響「紅色品牌」
文旅融合實現鏈條式發展
「你看我們這環境多好,根本不像個小鎮嘛,而且自從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建設以來,我們的生意就好了,一年收入個10多萬元不是問題。」在城川鎮經營著一家日用品商店的王彩霞樂呵呵地說。
而相隔百米遠的聚興閣大酒店,老闆趙國正忙前忙後地為研學班準備6桌的晚飯。「從3月份開始就接待了1000多人了,旺季才開始了,除了團體餐,散客也很多。收入肯定是比以前翻番了。」趙國毫不掩飾對這個小鎮變化的褒揚。
「環境好了,人氣聚起來了,財氣更旺了」。這是人們對城川鎮最直觀的感受。
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如一張「王牌」,一「落地」,既帶動了環境的優化,也盤活了當地的文旅產業。
按照全國特色小鎮的標準,全面改造城川紅色小鎮,形成了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的智慧化、立體化服務能力。創建了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國家衛生旗、全國科普示範旗、全國園林旗,榮膺「首批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優秀地區」稱號。貫通了鄂託克前旗至銀川高速公路、S216線敖勒召其至掌高圖、烏審旗通史至城川二級公路3條連接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的主幹道。為紅色教育培訓提供了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研學環境。
4月26日下午,鄂託克前旗通用機場試飛儀式舉行,標誌著鄂爾多斯市首個通用機場建成並具備通航條件。開通了鄂託克前旗敖鎮通用機場至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延安二十裡堡機場、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機場3條航線。這為保障和運行紅色培訓、紅色研學、紅色旅遊事業架起了重要的空中運輸橋梁,真正使鄂託克前旗成為內蒙古西南出口的重要支點和關鍵樞紐。
環境先行,發展亦步亦趨,以「紅色」為內涵的全域旅遊快馬加鞭。
圍繞夯實全域旅遊紅色底蘊,凸顯紅色旅遊教育功能,進一步放大紅色旅遊的品牌效應,鄂託克前旗構架起以城川為核心、輻射周邊的紅色文旅產業體系。在各紅色培訓教育基地配套建設了旅遊綜合服務中心,並同步推進民族博覽園、城川寨子民俗園、水洞溝(北區)等景區建設,城川紅色文化旅遊區成功申報國家4A級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的「品牌力」正在轉化為生產力,紅色研學遊的知名度、影響力不斷提升,2018年接待遊客量達11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6億元。同時,積極構建「研學+旅遊+商貿」的鏈條式產業格局,以農畜產品、民族手工藝品、紅色文化產品為主的「城川寨子」旅遊產品,進行線上線下配送,實現地方特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並通過打造集文化展示、產品製作、旅遊休閒、購物娛樂為一體的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配套發展吃、住、遊、購、娛等業態,推動紅色文化與蒙元民俗文化體驗、農畜產品生產銷售、工礦企業參觀調研等各類資源的互融、互動、互進,實現地方特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帶動第三產業全面提質增效。
一條紅色文化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從鄂託克前旗「起步」,不斷延伸出新裡程。
截至目前,累計承接了來自北京、新疆、廣西、寧夏、陝西、內蒙古等9個省市區的黨員幹部職工培訓班和青少年紅色研學班等主體班次618期,接待研學團隊5400餘個,培訓學員31萬餘人次,吸引各地遊客30多萬人。
唯有江河伏大地。來自鄂託克前旗的紅色記憶、紅色精神、紅色文化,在歷史的風煙中交織成河,奔流到溫暖而明媚的今天,便積澱、升華成為紅色品牌的海拔高度。時代引流,這一抹「紅」正在洶湧奔流——出北疆,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