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出北疆——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走向品牌化

2020-12-12 鄂爾多斯發布

城川,

祖國北疆的一個小鎮,

鄂託克前旗的東南端,

無定河載著這片土地千年流淌。

一幢幢灰色小樓映掩在綠樹叢中,南北十字路恰似小鎮的坐標系,「隆起」在鄂爾多斯高原的西南角。作為保衛陝甘寧邊區的北部屏障,這裡是中國共產黨在內蒙古最早建立的紅色政權、革命年代黨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的搖籃、黨的民族政策的發源地、民族統戰工作的橋頭堡……血染的家國情懷在新時代更加激蕩,爆發出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深挖「紅色礦藏」

聯動陣地滿足多元化需求

穿過一條兩邊柳枝低垂、濃綠滴翠的公路,一片正在施工的場所在柳林間豁然眼前,綜合研學實踐區、素質拓展實訓區、野外訓練戰鬥區、生態科技科普區都在加緊施工,剛下過雨的場地裡還有些泥濘,但五六個工人正在安插木樁建造迷宮,旁邊的挖掘機也在轟隆隆地作業……

「看,拓展訓練的器材正在安裝,我們要依託當地柳林、溼地、水庫等自然資源,打造一個集黨性教育、國防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應急救援培訓、體能素質提升及旅遊觀光等為一體的紅色研學、遊學基地。」負責人馬誌慶介紹說。

這不過是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的一個點。

一輩輩各族革命先烈在這裡拋頭顱、灑熱血,為新中國的誕生而篳路藍縷、賡續奮鬥。

紅色,是這片土地最閃亮、最深沉、最令人動容的顏色。鄂託克前旗深入發掘「紅色礦藏」,變紅色資源為基地優勢。

今天,以延安民族學院城川紀念館為核心,以三段地革命歷史紀念館、陽早寒春三邊牧場陳列館、城川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站陳列館、王震井紀念園、馬良誠顧壽山烈士紀念陵園、滴哨溝戰場紀念園和城川紅色拓展基地為補充,以城川紅色拓展基地、國防教育展廳、場景式教學館為延伸……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猶如一塊歷史的「展板」,讓一段段被時光封藏的紅色歲月「復活」,從烽火連天中走向國泰民安的新時代。

三段地革命歷史紀念館

王震井紀念園

陽早寒春三邊牧場陳列館

城川紅色國際秘密交通站陳列館

馬良誠顧壽山烈士紀念陵園

為進一步突出紅色培訓教育的創新性、實訓性、實踐性,鄂託克前旗深入挖掘紅色培訓和紅色研學潛力,在各鎮打造紅色培訓教學體驗戶30多戶,並規劃建設了一批紅色延伸項目。2019年,新建了城川紅色拓展基地,包括黨員幹部拓展培訓基地、青少年素質拓展基地、應急救護實訓基地、民兵預備役訓練基地。同時,在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城川拓展訓練基地、國防教育展廳、場景式教學館、體驗教學點、實踐教學點、紅色研學戶等各個陣地之間成功探索出「資源共享」模式,形成了「旗紅色教育培訓中心承接,旗紅色文化教育培訓有限公司服務,旗委黨校、紅色教育集訓中心、青少年紅色研學中心聯動」的教學管理模式,建立了以城川民族幹部學院為主體,以鄂託克前旗委黨校、紅色教育培訓中心、紅色教育集訓中心、青少年紅色研學中心為延伸和拓展的多元培訓服務架構。

「基地統一調度培訓班次日程安排,統一提供培訓後勤服務,分批次疏導學員進館參觀,使學員培訓與場館使用合理銜接,既提升了基地培訓承載力,又拓寬了培訓受眾面,為同時滿足多個研學團體的多元化需求夯實了基礎。」鄂託克前旗紅色培訓中心主任薛照幸仔細描述了互動陣地的作用和意義。

鄂前旗還藉助大數據的東風,在「i前旗」智慧移動平臺上開設了紅色研學專題模塊,實現研學報名、課時設置、課程分類、線路安排、研學培訓、服務保障全程「線上」運行,便捷、高效的信息化服務平臺受到學員們的廣泛點讚。

目前,一個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連面成體、多點聯動、資源共享、相互協作、一體運行的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已經成為中國西部紅色教育的一張新名片。

豐富「紅色食糧」

創意教學彰顯特色化理念

「我要成為這世界最美的種子,讓世界因我而美麗……」在一首動聽的歌曲中,來自東勝區兩所中學10個班的孩子開啟了一段紅色研學之旅。在青少年活動中心紅色教育實踐基地為期3天的集訓中,他們會在體驗、拓展、感恩教育中理解什麼是愛國主義這個宏大的命題。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始終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出發,開設了感恩時代、智力闖關等500餘項青少年紅色研學項目,寓教於樂、寓教於行,增強了紅色研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為青少年兒童擦亮人生底色,用紅色資源培養一代代「紅色傳人」。

在其他研學點,一些學員正在自給自足製作紅軍餐,一些學員正在革命歷史展廳認真聆聽來自歷史的回音,一些學員在「徒步拉練」的體驗式教學中深刻體會到什麼叫「團結就是力量」……在這塊毛澤東、周恩來、習仲勳、烏蘭夫等老一輩革命家最早探索黨的民族理論的「試驗田」,「紅色食糧」正在通過一堂堂創意教學課轉化為少年成長、青年成才、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的強大動力。

「要充分利用紅色資源,開展黨的優良傳統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紅色教育事業的殷殷囑託,正在萬裡之外的鄂託克前旗開出最美的花。

基地形成了不同培訓時長、不同課程類別、形式多樣的紅色研學菜單,探索形成了集培訓、體驗、實踐於一體,以理想信念、民族團結、政策理論等為主題的「四段式」培訓體系,讓紅色教育入腦、入心、入行。

第一段課堂教學打牢理論基礎,把紅色主題「突」出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等理論課程和民族團結進步等特色課程為主題,形成了《習仲勳民族工作思想》《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內蒙古的成功實踐》《中國共產黨少數民族幹部培養歷程》等30堂精品課程。

第二段現場教學堅定時代信仰,讓紅色基因「承」下去。圍繞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各教學點和紅色遺址遺蹟的不同史實內涵,提煉了愛國、奉獻、忠誠、擔當、信仰、團結、服務7個教學主題,設置了「延安民院師生的民族理論政策探索」「草原深處的統戰記憶」「信仰的力量」等現場教學課程。

第三段體驗教學激活內生動力,讓紅色資源「活」起來。突出課程的多樣性、豐富性和民族性,通過搭建紅色課堂、開展紅色體驗、組織紅色活動,進行自製紅軍餐、騎兵拉練、徒步行軍、戰地營救、激情教學、情景教學、素質拓展等體驗類教學。

第四段實踐教學提升專業能力,把紅色精神「融」進去。以「集體經濟示範點、紅色研學戶、民族團結戶」等「實踐教學點+紅色研學戶」為載體,研發了「農民老師、幹部學員」田間課堂、「扶貧濟困」愛心課堂、「矛盾調解」實操課堂、「碧草藍天」生態課堂等10個課堂,引導學員支援革命老區建設,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

「四段式」培訓體系不斷豐滿著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的血肉肌理,首次較為系統地闡述了革命戰爭時期黨在蒙古族地區開展民族政策理論研究和民族統戰工作初期的實踐歷程,展示了城川紅色老區革命精神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為培訓學員展現了最生動直觀立體的實踐成果,使黨員幹部在與歷史事件、革命人物、紅色精神的對話中,不斷引燃「頭腦風暴」,化作紅色實踐的強大動力。

打響「紅色品牌」

文旅融合實現鏈條式發展

「你看我們這環境多好,根本不像個小鎮嘛,而且自從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建設以來,我們的生意就好了,一年收入個10多萬元不是問題。」在城川鎮經營著一家日用品商店的王彩霞樂呵呵地說。

而相隔百米遠的聚興閣大酒店,老闆趙國正忙前忙後地為研學班準備6桌的晚飯。「從3月份開始就接待了1000多人了,旺季才開始了,除了團體餐,散客也很多。收入肯定是比以前翻番了。」趙國毫不掩飾對這個小鎮變化的褒揚。

「環境好了,人氣聚起來了,財氣更旺了」。這是人們對城川鎮最直觀的感受。

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如一張「王牌」,一「落地」,既帶動了環境的優化,也盤活了當地的文旅產業。

按照全國特色小鎮的標準,全面改造城川紅色小鎮,形成了各項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完善的智慧化、立體化服務能力。創建了全國縣級文明城市、國家衛生旗、全國科普示範旗、全國園林旗,榮膺「首批全國社會治理創新優秀地區」稱號。貫通了鄂託克前旗至銀川高速公路、S216線敖勒召其至掌高圖、烏審旗通史至城川二級公路3條連接城川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的主幹道。為紅色教育培訓提供了環境優美、交通便利、民族團結、社會穩定的研學環境。

4月26日下午,鄂託克前旗通用機場試飛儀式舉行,標誌著鄂爾多斯市首個通用機場建成並具備通航條件。開通了鄂託克前旗敖鎮通用機場至呼和浩特白塔機場、延安二十裡堡機場、鄂爾多斯伊金霍洛機場3條航線。這為保障和運行紅色培訓、紅色研學、紅色旅遊事業架起了重要的空中運輸橋梁,真正使鄂託克前旗成為內蒙古西南出口的重要支點和關鍵樞紐。

環境先行,發展亦步亦趨,以「紅色」為內涵的全域旅遊快馬加鞭。

圍繞夯實全域旅遊紅色底蘊,凸顯紅色旅遊教育功能,進一步放大紅色旅遊的品牌效應,鄂託克前旗構架起以城川為核心、輻射周邊的紅色文旅產業體系。在各紅色培訓教育基地配套建設了旅遊綜合服務中心,並同步推進民族博覽園、城川寨子民俗園、水洞溝(北區)等景區建設,城川紅色文化旅遊區成功申報國家4A級旅遊景區。紅色旅遊的「品牌力」正在轉化為生產力,紅色研學遊的知名度、影響力不斷提升,2018年接待遊客量達110多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6億元。同時,積極構建「研學+旅遊+商貿」的鏈條式產業格局,以農畜產品、民族手工藝品、紅色文化產品為主的「城川寨子」旅遊產品,進行線上線下配送,實現地方特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並通過打造集文化展示、產品製作、旅遊休閒、購物娛樂為一體的文化產業示範基地,配套發展吃、住、遊、購、娛等業態,推動紅色文化與蒙元民俗文化體驗、農畜產品生產銷售、工礦企業參觀調研等各類資源的互融、互動、互進,實現地方特色產品就地轉化增值,帶動第三產業全面提質增效。

一條紅色文化與三次產業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從鄂託克前旗「起步」,不斷延伸出新裡程。

截至目前,累計承接了來自北京、新疆、廣西、寧夏、陝西、內蒙古等9個省市區的黨員幹部職工培訓班和青少年紅色研學班等主體班次618期,接待研學團隊5400餘個,培訓學員31萬餘人次,吸引各地遊客30多萬人。

唯有江河伏大地。來自鄂託克前旗的紅色記憶、紅色精神、紅色文化,在歷史的風煙中交織成河,奔流到溫暖而明媚的今天,便積澱、升華成為紅色品牌的海拔高度。時代引流,這一抹「紅」正在洶湧奔流——出北疆,向遠方!

相關焦點

  • 紅旗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河南紅色傳承教育培訓
    安陽黨性教育學習現場教學點最為著名的要數紅旗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紅旗渠是一個人工修建的灌渠,在修建紅旗渠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種「紅旗渠精神」。每年來自全國各地團隊及單位來學習「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那麼來紅旗渠紅色基地有哪些現場教學點可供參訓單位參考。
  • 南陽紅色教育培訓基地——河南紅色傳承教育培訓
    提及南陽紅色資源,想起南陽的鎮平縣彭雪楓紀念館入選河南首批紅色教育培訓基地。要是不提上榜河南首批紅色教育基地的話,很多朋友說淅川的南水北調移民基地和桐柏基地比較有名氣。南陽的紅色資源豐富,不僅僅局限於上述兩個,只能說朋友們去的基地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今天河南紅色傳承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南陽現場教學點。
  • 洛陽紅色教育基地名單——河南紅色傳承教育培訓
    2020年,河南省委組織部下發的《關於命名第一批河南省紅色教育基地的通知》中,洛陽的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和「中共洛陽組」誕生地紀念館成為第一批河南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名單之列。除了入圍河南首批紅色教育基地的洛陽名單外,還有哪些紅色教育基地呢。
  • 南陽紅色教育培訓基地(下)
    南陽是一個紅色資源豐富的城市,其中鎮平縣彭雪楓紀念館入選河南首批紅色教育培訓基地,而桐柏革命紀念館入選第五批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除此之外,南陽有名的是南水北調移民精神和桐柏精神。由於篇幅有限,河南紅色傳承小編分上下兩篇為大家做介紹,此為下篇。
  • 打卡鄂託克旗桃力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感受紅色文化
    作為革命老區,鄂託克旗充分整合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全力打造鄂託克旗桃力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讓紅色文化「熱」起來,「活」起來,深深紮根在這片紅色沃土裡。鄂託克旗委、政府按照「一址、一館、一中心」的建設思路,全面落實自治區「參照城川紅色教育基地建設管理模式,努力把桃力民革命根據地建設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指示要求,建設了涵蓋研學教育、文化旅遊、遺址現場教學、住宿餐飲於一體的桃力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桃力民愛國主義教育培訓中心已正式試運營。
  • 信陽大別山紅色教育基地
    信陽大別山紅色教育基地培訓課程內容:聽一堂大別山革命精神專題課、參觀各紅色教育基地、學唱一首大別山革命歌曲、吃一餐紅軍飯、走一段紅軍路、重溫一次入黨誓詞。信陽大別山紅色教育基地通過豐富的紅色課程,使培訓學員能夠近距離的感受大別山革命史和大別山精神,提高黨性修養,為在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提升精神動力。
  • 邯鄲市邯山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教師健步走向紅色基地
    「重溫紅色情,快樂健步走」活動。  7月30號早上7點半,邯山區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的老師們穿著整齊的服裝叢南湖公園出發,以健步走的形式,前往邯鄲往事「劉村」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進行參觀學習。在這裡,大家不僅參觀了邯鄲往事中的「裕興煙館、隆昌典當、永泰洋行、亨達利鐘錶行、大華車行、新民書店」等在邯鄲歷史中有著標誌性意義的商館展覽,了解了更多的經濟發展與變遷的歷史,更是追尋著紅色的足跡,先後參觀了「侵華歷史館」,走進了太行浩氣、民族脊梁的「抗日英雄館」,了解了左權將軍和本土戰役的具體歷史,更在「走向復興」的單元展覽中看到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英雄史詩。
  • 全國紅色培訓協作工作會議在京舉行
    (範紅英 攝)會議由張思德幹部學院承辦,全國紅色教育培訓基地聯盟成員單位協辦。組織骨幹師資,會同朱德故居管理局、張思德紀念館和中國老區建設促進會的鄉土專家和文化愛好者,深入儀南戰役長坪山紅軍戰鹽鄉遺址、馬鞍紅軍街、老縣城金城山、立山紅軍寨、嘉陵江紅軍渡、新政大東山、龍神埡碉堡梁、土門將軍山、二道魏家山等紅軍戰鬥過的地方,挖掘紅色文化資源,探究紅色人文史實,充實和豐富了紅色教育培訓內容。建設川陝蘇區紅色教育培訓基地網格平臺。
  • 彭生智調研夜宿梨山黨性教育培訓基地建設工作 加快紅色基地建設...
    今天上午(10月19日),縣委書記彭生智深入位於正和鎮燕山村的夜宿梨山黨性教育培訓基地施工現場,調研相關項目建設進展情況,幫助解決具體困難和問題。彭生智強調,要強化各項措施,完善要素保障,依法依規妥善處理好拆遷補償安置等問題,調動村民積極性,加快紅色基地建設,助推鄉村振興。
  • 汕尾市首個融合紅色文化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揭牌
    8月13日,「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紅海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揭牌暨紅色文化公益夏令營」開營儀式在汕尾市紅海灣開發區遮浪街道田寮校區舉辦。該紅色文化基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將通過夏令營、主題課等引導青少年學習革命光榮傳統,繼承海陸豐地區敢為人先、無私奉獻、堅韌不拔的革命精神,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揭牌儀式後,汕尾市教育學會負責人作了《莫負韶華尋真理滿腔熱血灑疆場——戰鬥在大革命戰爭時期的海陸豐青少年》的專題報告,講述了海陸豐兒女在大革命時期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英雄氣概及汕尾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
  • 秦巴山水間的紅色往事——走進川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
    漢中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擁有著豐富的紅色資源,在這秀美靈動的秦巴山水之間,崢嶸歲月裡激蕩出無數閃亮的星火,承載著眾多仁人志士英勇奮鬥的光輝足跡。這裡曾創建了川陝革命根據地陝南蘇區、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漢中蘇區,更有紅四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九軍、紅七十四師等部隊在此轉戰。
  • 濮陽紅色教育培訓基地除清豐縣單拐革命舊址外,你知道的還有那些
    在2020年七月河南第一批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公布的名單中,濮陽有兩個紅色教育基地上榜,分別是冀魯豫邊區革命根據地舊址和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館。除了這兩個有名的紅色基地外,你知道的還有哪些呢。濮陽紅色教育培訓基地
  • 「五邊行動」築牢「北疆基層黨建長廊」
    近年來,呼倫貝爾市高度重視邊境地區的發展穩定和黨的建設,在邊境地區大力實施「五邊行動」,深入推進北疆基層黨建長廊建設,不斷拓展黨建工作領域、延伸黨建工作觸角,全力築牢祖國北疆安全穩定屏障。凝聚人心思想築邊在滿洲裡國門景區,一批批遊客走進紅色旅遊展廳、中共六大展覽館進行遊覽參觀,了解黨的歷史,感受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品格。
  • 黔西南州工商聯開展非公經濟人士紅色教育培訓
    為加強非公經濟企業家接受革命傳統教育,進一步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企業發展的信心,結合黔西南州非公經濟「兩個健康」發展實際,2019年12月2日至12月6日黔西南州工商聯在遵義紅色教育培訓基地舉辦非公經濟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培訓班,全州各縣(市)、州直各商會33名民營企業家參加培訓
  • 河南14個經典紅色教育基地
    中國共產黨人在實現革命歷史使命的進程中,在中原大地留下了眾多紅色遺址遺蹟。塑造了大別山精神、焦裕祿精神、愚公移山精神,湧現出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等著名革命先烈,樹立了一座座精神豐碑,留下了一處處獨具特色的紅色教育基地。
  • 新田:開學第一課 紅色教育基地成網紅打卡點
    紅網時刻永州9月4日訊(通訊員 許昌勝 鄭影靚)日前,正值全縣中、小學開學季,新田縣金陵鎮小源會議舊址迎來了縣內眾多中小學生,接受紅色教育洗禮。開學之際,小源會議舊址就成為中小學生開學第一課的打卡點。1934年8月,紅六軍團9000餘人在任弼時、蕭克、王震的率領下,退出湘贛根據地向南轉移。紅六軍團軍政委員會在小源村公祠召開了團以上幹部參加的緊急軍事會議,作出了擇路搶渡湘江,向新華、漵浦前進與紅二軍團會合的正確決定,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困,取得了突圍的勝利。
  • 川越教育城「閱讀寫作特訓課」教學研究
    閱讀陪伴成長 寫作豐潤人生川越教育城「閱讀寫作特訓課」教學研究四月是詩意的時節,銀杏樹新抽的嫩芽在春雨的愛撫下歡喜地雀躍著。在這美好的季節裡,川越教育城語文教師於4月21日齊聚川越總部,就「閱讀寫作特訓課」展開了一場閱讀與文字的美麗遇見。教研是教學的雙翼,讓教研的翅膀奮力飛翔,讓我們的教學和諧而充滿生機。
  • 長沙市黨員教育培訓示範基地再「擴編」 讓我們一起尋「初心」
    近年來,長沙市依託9個區縣(市)的紅色紀念館、紅色故居舊址、黨群服務中心以及黨建主題公園等,打造家門口的黨性教育基地,融入居民群眾15分鐘生活圈,讓全市1.98萬個基層黨組織和44.2萬名黨員就近就便接受黨性教育。
  • 樂昌:深入挖掘紅色資源 打造黨性教育培訓高地
    這一盛事,標誌著樂昌市以紅色文化教育為主導的黨性教育培訓高地建設即將產生集群效應。深入挖掘資源,打造紅色教育主陣地依託湘南起義革命活動遺址群、廊田鎮龍王潭黨員教育基地、五山鎮紅軍長徵臨時指揮所和坪石鎮華南歷史研學基地等紅色資源,廣泛搜集朱德、陳毅元帥策劃湘南起義取得坪石大捷,鄧小平同志帶領紅七軍血戰梅花,林彪、聶榮臻元帥帶領紅軍長徵過五山,國立中山大學地下黨組織在抗戰期間堅持教育救國等歷史資料,整理翻越大王山、開展「飽和光」鬥爭等紅色故事和李謙等紅軍戰鬥英雄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