佔有欲過強的人看似是在感情中佔據了更為強勢的地位,實際上,卻是由於在根本上覺得對方比自己好,因為自卑而感到越發得無力。為了將伴侶牢牢地鎖在這段關係中,也就會提出更加嚴苛的要求。
KY作者 / Jojo
編輯 / KY主創們
隨著經典美劇《大小謊言》(Big Little Lies)第二季的開播,我這兩天突然興起,又重溫了一遍第一季的劇情。
再次走過這幾個家庭的生活,我又有了許多不同的體會。其中給我留下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要數Celeste和Perry這一對外表完美,卻充斥著家庭暴力關係的夫妻。
幾年前首次觀看此劇時,我簡單地以為,Celeste難以離開一段如此危險的家庭關係,只是因為她性格軟弱——雖然意識到了具有暴力傾向的老公Perry在控制她,卻也因為各種留戀,無法果斷乾脆地決定離開。
再次觀看他們之間的互動,我卻有了不同的感想。比如:當Celeste與Perry去見諮詢師時,她用了「我們很愛對方」等語言描述。這可能是她的真實想法,因為在她表達自己想要重回職場的需求時,Perry確實是這樣安撫她的——「我只是擔心你又像以前工作時一樣壓力太大」、「我才是一直陪在你身邊的人」、「我太愛你了,我們再生個女兒吧」。
這些理由聽起來如此浪漫,甚至可以讓Celeste即使遭遇著家暴,也相信對方是愛她的。而事實上,擁有「上帝視角」的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只是Perry為了讓妻子聽話而使用的甜蜜伎倆。
這個認知引發了我對於愛情中佔有欲的思考。人們常說,當局者迷,如果沒有了上帝視角,深陷愛情中的我們,能夠分清伴侶對於我們,到底是出於真愛,還是單純地想要佔有?
在日常生活中,這種一方管得很嚴、另一方妥協的感情模式並不少見。
事實上,很多人會認為,對方對自己的管束就是愛的表現——無論是男生對女孩子著裝的要求,或者女生規定男生不許和別的女性單獨吃飯一類行為。
難以分辨對方對自己,到底是真愛還是佔有欲?佔有欲和真愛能不能同時存在?真愛應該是什麼樣的?佔有欲會對關係造成傷害嗎?什麼樣的佔有欲是不健康的?
來看今天的文章。
不許穿短褲或者背心出門,你只能給我看。
不要出去工作了,外面世界太複雜,有我保護你就行了。
別跟朋友出去玩了,因為我太喜歡和你待在一起了。
我太愛你了,不能失去你,所以才控制不住自己翻你的手機。
不許出去健身、跳舞......,會和別的男/女生有身體接觸都不行。
沒有你,我都活不下去。
你不要和其他男/女生聊天好不好,我太喜歡你了,看到你跟ta們講話會吃醋的。
上面這些聽起來很「言情小說」的句子,滿足了我們內心中很多關於浪漫愛情的幻想。但是如果在你的關係中,你聽到上面的話超過了3句,那我們希望提醒你:
*「我愛你,我的人生不能沒有你」可能不是真愛,而是佔有欲
愛情具有專一性。在愛情中,我們對於對方有適當的佔有欲和依賴是正常的。甚至在一些時候,對方的佔有欲會令我們感到自己被珍惜,還會激勵我們持續為這段感情做出努力。
然而,如果一段感情僅僅是由單純的佔有欲驅使的,它卻會為我們的親密關係和個人發展都帶來傷害,甚至妨礙我們獲得真正的愛情。
那麼,我們要如何分辨佔有欲和真正的愛情呢?
首先,你要相信自己的直覺。
在一段充滿佔有欲的關係中,你會感到對方有超出尋常的依賴感和不安全感,關係的氣氛不知為何,總讓你感到十分「緊繃」、緊張,擔心出錯。
這是因為,這種關係在根本上,是由於佔有欲一方將伴侶看作是「自己的一部分」而產生的,並且,ta時刻恐懼著會失去這一部分自己。換句話說,在佔有欲式的感情中,其中一方是在利用伴侶來滿足自己的缺失和需求,而不是「兩情相悅」般的吸引。
我有個朋友曾經經歷過一段佔有欲主導的感情,對方要求隨時隨地突襲檢查她的手機。一開始說的是,不許她和任何男性朋友說話,後來變成最好女性朋友也不要聯繫,出門玩一定要帶著他。
所以她總是感到很緊張,因為有一些熟人之間正常的對話,都可能讓「很愛她」的男朋友要求她把對方拉黑:因為我是你的男朋友,他只是你普通熟人,我比他重要,你為了我把他拉黑為什麼不可以呢?
這樣的關係裡,我的朋友後來跟我們說,覺得非常恐懼、非常孤獨。對方反覆表達自己非常愛我朋友,也確實在生活中對她各種付出,比如節日在整個房子裡放滿愛心氣球等等浪漫的舉動。因此她必須接受他的要求。
如果她想分手就是道德上對不起他。甚至在她下定決心離開時,對方沒有忍住對她出了手(暴力)。
通過這個故事,想讓大家理解:「找到缺失的另一半」或是「我的世界只有你」這些語句聽起來很美好,但它們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並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如果你在關係中時常感到一種束縛感(constrained),就要警惕,自己是否已經陷入佔有欲式的情感劇本。
而處在一段真愛的關係中,你的感受也會是截然不同的:
真愛是不同的。在真愛中,雙方都是因為主動選擇而與對方在一起的,關係中有更大的自由與空間。在感情中,雙方都是獨立的個體,但在需要時,也可以相互地依賴對方(interdependency),並從這段安全且親密的關係中汲取安慰和力量。
要判斷出一段關係到底是真愛還是單純的佔有欲,我們要從對方的甜言蜜語和「霸道總裁」式的施恩中跳脫出來,看看對方是如何行動的,又是如何將雙方的需求排序的。
例如:當對方說出「因為我太愛你了」的時候,ta所做出的行為,真的是出於為你考慮的結果嗎?還是只是滿足ta自己的意志呢?
無論嘴上說的多好聽,如果對方一切行為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令ta自己更滿意,那麼這不是真愛,只是單純的佔有欲。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警惕「霸道總裁」式的施恩。如果對方資源豐富,即使僅是出於佔有欲,ta也可能會願意主動為你提供一些幫助。
然而,這些所被提供出來的幫助,都是建立在ta自己不會受到損害的前提下,甚至只是為了保證你更加無法離開ta。
*而一段感情,究竟是出於真愛,還是單純的佔有欲,有一個非常簡單實際的判斷標準:
當你的需要和對方的需要產生矛盾的時候,ta會如何選擇排序你們各自的需求?ta會把你的需求看得和ta自己的需求一樣重要嗎?ta能夠在必要的時候,為你犧牲一些ta自身的利益,把你的需求放在ta的需求之前嗎?這樣的情況在你們的關係中出現地多嗎?
雖然會在短期內滿足我們對於浪漫愛情的諸多幻想,長期處在一段佔有欲式的感情中卻是有害的。
它可能會帶來如下後果:
在佔有欲一方不斷的要求升級下,你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就做出過度、甚至超越底線的犧牲行為。而這可能會在不經意間帶來嚴重的精神和身體傷害。
例如:原諒對方以愛為名的傷害行為,甚至為了對方傷害家人或朋友、孤立自己等。我的前文提到的朋友就曾經告訴我,離開那段關係後她才發現,自己已經失去了所有的朋友,且這種自我隔絕留下了某種慣性,又用了幾年的時間,她才恢復了自己的社交關係和社交習慣。
另一方面,雖然無法對佔有欲過強的一方說「不」,我們在關係中的需求和期待卻是不可能完全被壓制的。這些需求總會在一些時候爆發出來,引發戰爭。
需要注意的是:佔有欲過強的人看似是在感情中佔據了更為強勢的地位,實際上,卻是由於在根本上覺得對方比自己好,因為自卑而感到越發得無力。為了將伴侶牢牢地鎖在這段關係中,也就會提出更加嚴苛的要求。
而身為這段感情中的另一方,ta們的伴侶也會感到諸多限制,甚至覺得壓抑得透不過氣。最終的結果,是雙方在這段關係中都會「被拖累」。
在充斥著佔有欲的親密關係中,雖然感覺起來十分熱烈,甚至到了「非卿不可」的地步,但感情中的兩人卻並無法獲得真正的親密。這是因為,ta們一方(由於恐懼對方離開)正忙於想方設法將伴侶鎖在關係中,而另一方又忙於「守衛」自己、提防對方提出新的要求。
當兩個人都無法在關係中卸下防備的時候,我們很難想像「真愛」會存在於這種關係中,甚至可以說,保持這樣充滿佔有欲的關係阻擋了我們尋找真愛。
每個人都有可能會遇到以真愛為名的佔有欲式親密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即使意識到了自己在這種關係中感到不舒服、壓抑,也很難以離開這段感情。
ta們通常有如下特徵:
1. 恐懼衝突
恐懼衝突感的人,會盡力去避免生活中一切有可能遭遇衝突的情境,包括需要ta們表達自己的合理需求或是期待時。
無論索求的是什麼,ta們都害怕自己的此項舉動會令伴侶感到受傷、憤怒。因此,ta們習慣性地選擇壓抑自己的想法,全力去滿足對方的要求。
2.「享受」照顧他人
在一段健康的親密關係中,伴侶之間相互的照顧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關愛、照顧對方的最終目的並不在於令對方感到舒適,而是通過過度的照顧,使對方對自己產生依賴,並以此來確定對方不會離開自己。
例如:明知對方的佔有欲過強、要求過分,仍然選擇一味地服從對方所有的要求。這種縱容的行為無形中促使了對方保持這些不良習慣、甚至變本加厲,也因此變得更加不可能離開自己。
3. 缺乏獨立感
沒有在成長的過程中成功培育出完整獨立感的人,雖然表面上也可能看起來十分成熟冷靜、甚至經常照顧他人,實際上,卻並無法真正地做到自主(autonomy)。
這是因為,ta們將本應由自己滿足的自尊需求,依賴在了他人的接受和認可上——對方的反應與ta們的存在價值直接相關。
除此之外,缺乏獨立以及思想上的不自主,還容易造成底線和個人邊界的模糊——不知道要堅持什麼,也不知道如何堅持。這意味著,ta們更有可能在不經意間,陷入不斷升級的佔有欲式要求中,最終,不知不覺地做出過度的自我犧牲。
看過今天的文章,如果你懷疑自己也陷入了一段充滿佔有欲的親密關係中,可以試試以下tips,
1.自我覺察,判斷關係
覺察自己的即時想法,可以幫助我們發現一些根深蒂固、但平時不易被注意到的認知,例如:ta是因為愛我才會這樣做的、我能找到ta這麼好的伴侶已經很不容易了等。
而在發現了這些想法後,我們就可以去「挑戰」這些想法背後的默認認知:一直勉強你做你不喜歡的事真的是因為愛你嗎?這樣的關係真的能帶給你幸福嗎?
提升了自我覺察度的你,會對這段關係的走向有更加清晰且準確的認知。而在此時,你就擁有了選擇的自由:這段關係是你想要的嗎?是繼續留在這段關係中,還是及時抽身?
2.修正認知,嘗試溝通
如果你從小生活在一個逃避問題、邊界模糊、或不重視表達的環境中,那麼很有可能,經過多年的耳濡目染,你也在成年後「學會了」一些不健康的關係運作模式,甚至認為親密關係就應該是這樣緊繃的。
幸運的是,我們可以通過有意識地調整。
例如:你可以試著邀請你的伴侶進行溝通,告訴對方你的感受和想法,雙方共同嘗試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你們了解並照顧對方的情感需求,甚至可能會使你們的感情更進一步,獲得真正的親密感。
然而,如果你發現伴侶總是拒絕你發出的溝通邀請,或是對你的需求根本不感興趣,那麼你或許需要思考,這段親密關係是否真的適合你。
3.提升自尊,完成一些「小型挑戰」
無論是仍處於一段佔有欲式的關係中,還是剛剛走出一段類似的關係,提升自尊感,是戒掉並預防再次陷入佔有欲陷阱的最重要因素。我們可以通過適當地走出舒適區,完成一些「小型挑戰」來提升自尊與自信心。
小型冒險,是指那些令你感到有一點害怕、牴觸,但是又知道自己有這個能力完成、也一直想去做的事。例如:學習一門新語言、和朋友去一直想去的地方旅行等。
這些微小的挑戰不僅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驚喜的小刺激,還可以幫助我們逐漸認識到,通過自己獲得自尊感的提升,才是更加有效且長久的方式。
最後,我們想要強調的是,適當的依賴在親密關係中必不可少。為對方付出是沒有錯的,偶爾為對方犧牲自己的需求也是沒有錯的。不能被接受的,是單方面的、無底線的退讓。
而需要你一直做出這種退讓的,也不會是真正的愛情,只是單純的佔有欲。你值得真正地被愛,而不是淪陷在充滿佔有欲的虛假浪漫劇本中。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