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樹掩映,碧草鋪陳,古老的建築裡傳出朗朗書聲,課間,穿著白襯衣的少年們三三兩兩在走廊攀談,或者在綠色的海洋以及典雅的教室外散步,男生打著領帶,女生扎著蝴蝶結,青春的英氣蓬勃於歷史,也散發在今朝……這是潞河中學的一個平日場景。
潞河中學位於北京通州,創建於清同治六年,也就是1867年,最初叫潞河男塾,是由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創建的一所教會學校,後來發展成為集小學、中學、大學為一體的教育機構,並更名為「潞河書院」,建校史比北京大學(1898年)還要早31年。
自1895年到1951年的半個多世紀裡,儘管時局動蕩,朝序更迭,這裡始終瀰漫著書香。1918年,大學部遷出組建燕京大學,之後,學校先後數次更名,直到1988年,恢復「潞河中學」校名至今。
穿過歷史的塵煙,這裡沉澱出了豐厚的歷史人文底蘊,似乎每一塊磚瓦都散發著傳統文化的氣息,每一縷空氣都薰陶著讀書的少年。
隨意在校園走了走,優美風景自不必說,但是那院落的幽靜與整潔就足以令人心曠神怡,園內湖光山色,亭臺樓閣,每一條小路都曲徑通幽。
校園整體建築風格均為民國時期的近代折衷主義風格,灰樓拱窗、莊重典雅,極具傳統的中國建築手法,令人賞心悅目。
古樹參天的校園裡,至今還保留著兩棟民國時期所建的教學樓與一座圖書館,並且於1990年被列為北京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漫步綠樹成蔭的校園,仿佛行走在一幅優美的民國歷史畫卷中,難怪電視劇《水木清華》曾在這裡拍攝取景。
課間的時候,一群少年迎面走來,他們的青春朝氣瞬間將我包圍,腦海中不由得迴蕩起一句歌詞「聽青春迎來笑聲羨煞許多人……」當然,更多的是羨慕他們有如此優美的學習環境,和擁有如此厚重的學校人文。
春天的時候,幾乎每個角落都是拍照取景的好地方,食堂東側的桃花、人民樓前的玉蘭、博唐亭邊的迎春、紅樓南面的紫荊等等,而在秋天,解放樓東側圖書館前成排的銀杏,簡直就是拍照的「網紅」景點。同學們說,冬天雪後的潞河那才叫美呢,如果說「一下雪,北京就變成了北平,那這裡就變成了潞河書院」。
潞河中學是北京的重點高中,每一個在這裡生活過三年時光的少年,應該都是最值得銘記的時光吧。
歷史上,從這裡走出過不少各行業泰鬥級人物,比如孔祥熙(孔子的第75世孫,中華民國南京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兼財政部長,他改革了中國的錢幣制度,建設一套中國銀行體系等)、黃昆(世界著名物理學家、中國固體和半導體物理學奠基人之一)、劉紹棠(中國著名鄉土文學作家,「荷花澱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創立者)、王洛賓(中國民族音樂家,被稱為「西北民歌之父」、「西部歌王」)、侯仁之(中國著名歷史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等等。
作為北京城聞名遐邇的花園式學校,潞河中學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與濃鬱的現代校園氛圍,不僅給予此間少年以最深的薰陶,也帶給參觀者以最美的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