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許多開發者將AR技術應用在創作上,比如:今年CES上Cupixel曾展示AR臨摹套件,通過AR投影和模塊化的畫板,讓用戶將照片/數字圖片畫成藝術品。另外,還有支持AR模式的填色簿,用AR在周圍空間中創作3D圖畫的應用等。
本周,谷歌創意實驗室(Google Creative Lab)也研發了一種相似的技術:Drawalong AR(一起畫AR)原型應用,可以讓你將YouTube繪畫教學視頻投射在白紙上,讓你跟隨著老師的畫筆一起學畫畫。
據青亭網了解,參與Drawalong AR項目的作者Jane Friedhoff最初的靈感是希望用AR來學習繪畫字,她表示:學習繪畫字很讓人放鬆,但難度也不小。掌握字裡行間的變化需要注意到很微妙的細節,比如:握筆的方式、力道、字體的弧度,總之你的上肢到紙張之間的每個部分都很重要。
因此,如果沒有老師手把手教你繪畫字,就只能通過字帖或者視頻來學,但它們並不能達到效果。比如字帖,儘管它能提供一步一步的指導,但是你get不到大師行雲流水的筆觸,而且她喜歡的一些繪畫字藝術家沒有出字帖。
而視頻教程的話,它的缺點是你需要一邊臨摹一邊看視頻,比較麻煩,效果還不夠好。
後來Friedhoff和同事討論這個問題,想到一個主意,就是利用AR技術,這樣就能把視頻變成字帖,同時給現有的YouTube視頻教程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
為了做出這樣一款原型AR應用,Friedhoff邀請了專業畫塗鴉畫的YouTube博主AmandaRachLee當顧問。據悉,Amanda的訂閱人數達130萬,她的頻道內容主要將如何攻克和簡化書法、繪畫、做手帳遇到的難題,很多人因為她的視頻而受益。
一、開發原型應用
在決定將YouTube視頻作為該AR應用內容來源之前,Friedhoff和團隊在UI和UX方面進行了許多技術性考量。
他們先是以HelloAR示例為基礎設置了一個新的Unity ARCore應用,原理是在HelloAR中用來識別和可視化平面,以及處理投射和錨點的代碼中,將默認prefab換成「tracing paper」(描圖紙)。
儘管設置視頻的投射功能不難,但是如何讓AR影像固定在紙張上,就比較複雜了。
相比之下,Cupixel通過將畫板拆分成9個左右的小模塊,就會比較利於你將AR影像與紙上的畫對齊,而且用戶還需要將開啟Cupixel應用的設備固定在腳架上。
二、保持穩定的追蹤
AR與繪畫結合,產生了一個難題。因為如果要畫畫,你會想在平滑的空白表面上完成,但是AR識別平面需要找到特徵點,最理想的就是具有紋理、輪廓和色差等特徵的環境。
追蹤對於臨摹來講至關重要,因此AR投影對於追蹤的要求很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Friedhoff和團隊想到了以下辦法:
1,將圖像鎖定在屏幕某處:這個技巧類似於投影描圖器,它要求攝像頭固定,因此你可能需要用三腳架來固定行動裝置。不過Friedhoff希望Drawalong應用的用戶能夠用手拿著手機,還能夠放大、旋轉AR圖像以及改變視角。
2,在畫板上設置AR標記:這種標記可以是手繪,也可以是列印的,關於標記的數量,則是越多越好。不過Friedhoff表示:這種方式比較繁瑣,而且用戶畫畫的表面就不是空白的了。
3,進步式AR標記、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技術:利用計算機視覺和機器學習算法,用戶畫的圖可作為進步式AR標記,也就是說AR應用可根據用戶的筆觸一步一步追蹤。不過這種方法過於繁瑣,Friedhoff暫時不希望將它用在實驗性應用中。
4,固定畫板:這個方法的原理是,將畫板固定在有紋理或色差的平面上,然後利用攝像頭來追蹤畫板下方的平面。
Friedhoff和團隊認為第四種方法最簡單,也許以後還可以與YouTube正式結合,找到更多應用場景。
找到了合適的追蹤方法,他們便從Unity資源商店下載了YouTube播放器資源,在這個資源中你可以搜索YouTube視頻,然後以垂直或水平的方式投射到平面上。
三、尋找適合的UI/UX
像Amanda這樣的博主,已經上傳視頻5年了,積累了大量素材,如果給她過往的視頻添加支持AR的功能,肯定是步驟能越簡單越好。因此,Friedhoff和團隊找到了6種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1,將AR功能加在適合移動的視頻內容中:Friedhoff和團隊認為,AR臨摹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直接在紙上臨摹,另一種是將AR影像投射在已有的畫作上,然後再潤色,或者你可以將AR影像投射在已經有塗鴉的手帳上,在其中的空白處臨摹AR圖。
另外,對於那些不是從頭頂拍博主畫畫的視頻來說,也可以在AR應用中加入傾斜、變形和視角調整的功能,這種功能對於有點角度的拍攝來講會有效果。
2,讓視頻速度可調:有些新手可能慢一點,希望視頻也能跟隨他們的速度,有些專業點的觀眾也許希望視頻快一點,在有需要的時候再減慢速度,因此AR投影也能調整速度效果會很好。
同時,也可以在應用中加入方便用戶點擊的暫停鍵,你按下去的時候視頻會暫停,手鬆開就會繼續播放。
3,控制AR模式的時長:對於移動端AR來講,用戶長時間舉著手機來查看AR可能會很累。而通常繪畫視頻的長度在5到10分鐘左右,如果全程都是AR,用戶可能吃不消,因此可以在有需要的地方加入AR模式,以此來降低長時間舉手機給用戶帶來的疲勞。
Friedhoff和團隊做了一個全屏按鈕,可以讓用戶隨時在AR和非AR的全屏模式之間切換,切換過程很快,而且追蹤的效果不會受到影響。另外一種用法是,用戶還可以對著非AR視頻畫,然後再切換到AR模式進行對比。
總之,就是考慮到用戶的舒適度,以及他們希望使用AR模式的時長。
4,支持透明度和色度調整!!
如果直接將YouTube視頻投射在畫板上,用戶可能會看不到自己的畫筆和手,這就有點像閉眼睛畫畫,很難保證準確度。
透明度方面,Friedhoff和團隊做了一個透明度滑動器,支持完全透明到完全不透明(0到1)之間的調整。
然而這樣還不夠,因為繪畫視頻中的畫板也是白色的,屬於不需要的圖像,它只會遮擋用戶使用的畫板。但是,當你提高白色透明度的時候,視頻中的其他顏色可能會更加透明,不容易看到。
因此,他們決定嘗試色度調整的方式,他們稱之為「穿透」模式。色度調整功能可以讓你將圖像或者視頻中的特定色彩換成別的顏色,原理與綠幕差不多。也就是說,通過色度調整,你可以將白色替換成透明色,或者直接顯示用戶畫畫的動態像素。總之,這個功能大大提高了AR臨摹的效果。
此外,如果色度調整後,有些線條看不太清楚,也可以在AR應用中加入著色器,來補充缺失的線條色彩,或者調整對比度。
不過光是靠透明度和色度調整兩個功能,Friedhoff和團隊的應用就足以生成效果夠好,且方便使用的AR投影了。
四、AR臨摹的好處/用途
應用做出來之後,Friedhoff拿給Amanda體驗,得到了積極的反饋。Amanda表示,粉絲們可以通過AR視頻來模仿她畫畫的手勢和筆觸。同時,AR臨摹應用也可以用於學習外語的寫法。就像前不久,蘋果CEO蒂姆·庫克來訪中國的時候,就曾拜訪一家AR教育公司,用AR學習寫中文。
有了AR臨摹,你不需要字帖就能體驗到更好的效果,而且YouTube上的資源素材也很多。
對於博主來講,將YouTube視頻與AR結合的過程不複雜,而且也不會改變原視頻內容。而對於觀眾來講,Drawalong AR應用使用起來很方便,而且有一種老師手把手教你的感覺。
最後,Friedhoff表示:這是一個成功的實驗,我們很期待未來能有更多內容創作者將AR與教學視頻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