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2017年5月印發做好中小學生課後服務的文件,要求學校利用人員、管理、資源、場地等優勢,主動承擔學生課後服務,幫助家長解決「三點半」難題。從那以後,全國各地省市相繼發布文件,對學校開展課後服務工作進行部署。一年多過去了,各地中小學校課後服務工作都開展起來了。
但是,不少人發現,開展課後服務的學校,有的收費,有的不收費,很多人就不明白了,怎麼有的學校不收費,有的學校卻要收費呢?收費的學校是否涉嫌亂收費?
確實,全國大中小城市很多學校都開展了課後服務,不少大城市的學校,都是不收費的。於是,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大城市比較規範,嚴格執行政策,所以不收費。中小城市的學校操作不規範,執行政策不力,藉機收費,其實就是亂收費。
其實,這完全是個誤解,在教育部的文件裡,沒有涉及到課後服務收費的問題,只提到向當地黨委政府匯報,爭取資金支持,給予學校和教師適當補助。還特別強調不得以課後服務名義亂收費。
但是,全國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有的地區有財力支持課後服務,更多的地方,財政很難承擔這項費用,也未納入財政預算。在各地出臺的文件裡,很多就明確,按照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家長應該承擔成本費用。
這是天津市關於課後服務的規定,開展課後服務不收費,財政專項安排,每生200元。經費有了保障,自然也就不收費,再收費,那就是亂收費無疑,一定會受到嚴肅處理。
這是廣東省課後服務經費方面的規定,廣東全省的要求是家長分擔、社會資助、財政適當補貼。也就是可以收費,家長應當承擔。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社會資助和財政補貼基本是沒有的,所以只能由家長承擔。同樣,江蘇省也是這種情況,可以經過成本核算,向家長收取成本費用,用於教師補助。
綜上所述,學校開展課後服務,收費與否,地區有別。財政有專項經費的,就不收費,沒有經費來源的,就要收費,由家長分擔課後服務成本。所以,課後服務收費的學校,只要是根據成本核算合理收取費用的,就不是亂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