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老師在家長群點名批評,家長怒罵:不配為師
對於大多數家長來說,「家長群」儼然已經成為了大家生活中極其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孩子每天的作業,上課的狀態,學校近期安排的任務等重要內容都會在家長群中公布,家長們如果稍不留神錯過了家長群中的重要消息,那麼很有可能會被老師叫到學校直接溝通。所以很多家長即使工作再忙碌,為了不影響孩子的學習,也會時刻關注家長群的消息。
其實老師們最開始建立家長群只有一個簡單而直接的目的,那就是方便彼此溝通,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當初為了方便溝通的家長群也漸漸變了味。有的家長群變成了老師布置作業的工具,有的家長群成為了家長們討好老師的平臺,還有的家長群變成了老師推卸責任的利器。也正是因為家長群的逐漸變味,才讓家長群裡的家長和老師之間的氣氛變得越來越微妙。
1.學生上課狀態不佳,老師卻在家長群點名批評,家長怒罵:不配為師
小蔡現在是某小學六年級的一名普通學生,正面對著小升初的巨大升學壓力,雖然蔡爸爸經常囑咐小蔡上課要認真聽講,但是剛剛接觸網路遊戲的小蔡顯然並沒有把家長的話放在心裡,反而因為遊戲嚴重影響了自己的上課狀態。
周一的課堂上,小蔡因為遊戲的影響再次上課狀態不佳,注意到這一點的小蔡老師很生氣,於是言辭激烈地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了小蔡和蔡爸爸。讓人意外的是,面對小蔡老師的批評,蔡爸爸並沒有溫和接受,反而在群裡直接怒罵老師:「學生的上課狀態不好,最應該反思的不是任課老師嗎?反過來在群裡批評家長幹嘛?你這樣的人不配做老師!」
2.學生學習狀態不好,老師該不該在家長群中點名批評?
其實很多家長都被老師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過,有的是因為孩子作業完成得不好,有的是因為沒有按時完成老師的任務,也有些是因為孩子的學習成績退步。那麼,讓人值得深思的一點是,孩子在學校的學習狀態不好,老師究竟應不應該在家長群裡直接點名批評?
對於這一點,家長們直言,學生的學習狀態不好,雖然學生和家長需要負主要責任,但是這並不代表授課老師就應該在家長群裡直接點名批評學生和家長,這樣的做法不僅會讓家長和學生丟了面子,還很有可能會激化雙方的矛盾。老師的本意可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但是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更應該雙方心平氣和的溝通和積極調整,而不是一味埋怨對方。
現在像小蔡一樣的學生並不是一個兩個,那麼當家長們得知孩子不好好聽課的消息時,究竟該如做才對孩子的學習最有利?
仔細觀察孩子在家的學習狀態,找到孩子學習狀態不好的根源,早戀,沉迷遊戲,對老師產生牴觸心理或者逐漸惡化的家庭關係,都有可能影響的孩子的學習狀態
和老師積極的溝通,商量解決孩子問題的有效措施,並且認真執行
無論工作有多忙,都要留一部分時間和孩子溝通,溝通時注意方式和態度,不要非打即罵,引起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
當學生在學校出現問題時,你認為老師究竟應不應該直接在家長群裡點名批評?隨著家長群職能的轉變,家長群內出現的衝突也越來越多,不過現在很多地區都已經明確規定老師不準在家長群內布置作業,不準讓家長批改作業,相信我們的家長群最終仍然會回歸他最初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