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都是一家人的掌中寶心頭肉,不管是在農村還是城市,不管是獨生還是有兄弟姐妹,從小都受到萬千寵愛,所以在這樣溺愛的環境中成長,大多數孩子並不知道有一些責任是自己必須要承擔的。
如果說一個孩子沒有責任心,那麼他在學習上將不能做到自覺,在工作上將不能做到自立,所以很難在社會裡站穩腳跟。而如果孩子落到這樣的地步,家長一定是首要責任人。
所以為了使他們能夠成為獨立的人,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這三個責任必須自己承擔。
第一、要學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要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許多孩子在犯了錯之後,父母都會擋在前面,替他承擔後果,這樣孩子就意識不到錯誤的嚴重性,也不會加以改正。但是勇於去擔當自己的行為後果是一個人生存的基本素養,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一生不犯錯,犯錯不可怕,怕的是不願意改正。
兒童只有在做錯了事,並且因為自己錯誤的行為而受到一定的懲罰之後,才會長教訓才會積累經驗。這樣下一次他在做這件事的時候,就知道怎麼樣做才是正確的,並且他在做其他事的時候也會再三進行思考,防止錯誤發生。
比如,在踢足球時,如果不小心把鄰居的窗戶給踢破了。家長不讓孩子主動去向鄰居道歉,反而是自己衝在前面賠禮。就會避免孩子直面對方的埋怨,無法意識到破壞別人東西的後果。可能在下一次他踢破別人窗戶遭到指責的時候會手足無措或者是跟對方起爭執,認為自己並沒有錯。
所以,承擔自己錯誤行為的後果,也能幫助兒童正確認識到事物黑白、是非曲直,這樣才能夠幫助他們建立起正確的認知觀。所以作為家長,一定有義務去告訴孩子,並且讓孩子自己去承擔犯錯的後果。
第二、要讓孩子獨自承擔起學習的責任
學習是一件終生的事情,而如果從小孩子都要靠著父母的監督去學習,則不能成大器。
在小的時候,大多數的孩子都會覺得自己是在幫父母學,所以很容易產生抵抗情緒,在父母監督他學習的時候還會認為是在逼他去做自己不願意的事情,所以這樣的孩子不僅不能承擔起自己學習的責任,甚至還不能理解父母對自己的良苦用心。
不能主動去學習的孩子,通常無法領略到學習的樂趣,也不會有很好的成績。甚至有的時候,他們都很難自覺準時地完成作業。在學習中遇到什麼困難,從來不會自己主動去思考,積極去解決,相反要推給父母,代為解決。
比如在有不認識的字時,第一反應不是去查閱字典,而是要讓自己的父母解答,這樣就會阻礙他的動手能力的提升。遇到不懂的問題,都要靠父母來解決,他也不會養成認真學習的習慣,因為在他的認知裡,覺得自己會不會無所謂,反正爸爸媽媽都會。
所以,從小家長就要給孩子養成獨立學習的習慣,這樣能夠使他自己肩負起學習的責任,不依賴於老師,也不過分依靠於父母。
第三、一定要讓孩子參與到家庭的家務活動中
做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家務活的時候能夠讓孩子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的重要性,也能夠使他明確自己的價值。從而讓孩子在集體當中能夠主動擔當起責任。
比如,通過讓孩子習慣承擔家務,可以讓其在班級進行大掃除的時候,主動肩負起任務,從而獲得老師或者同學的好感。在進入社會時,能夠在工作當中挑起大梁,從而使自己的能力得到充分鍛鍊。
讓孩子養成主動參與到家務活中的另一點好處是:能夠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在他以後進入到寄宿學校或者大學學習時,能夠很好地照顧自己的生活。並且通過做家務活,他們也更能體會到父母的艱辛與不易,從而更加敬愛爸爸媽媽。
3-6歲是孩子行為習慣和性格培養的關鍵期。父母可以通過繪本故事來引導孩子,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性格,這對於孩子的一生是非常重要的。
幼兒園老師推薦的這套彩繪注音版《兒童習慣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很不錯,最近一直在讀給自己的孩子聽,寶寶很喜歡,效果很顯著,分享給大家。
全套20冊原價200,現在只需69,平均一冊不到3塊5包括《養成好習慣》《培養好品德》《媽媽我能行》《勇敢做自己》《輸了沒關係》《分享讓我很快樂》《我不亂發脾氣》等。
由多名育兒專家聯合編寫,專門針對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用真實的生活題材來感染和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性格,能夠幫助父母解決20大早教難題。
參與家務,主動承擔後果,積極學習是孩子一生中必須要養成的三個基本習慣。作為父母,千萬不能因為心疼孩子而代勞。
一個有責任感的人,才能真正在社會上立足,必須要從小培養孩子承擔責任的習慣,這樣他不論是在工作中還是人際交往中,都能給人留下好印象。承擔責任對於孩子的長遠發展極其重要,甚至會影響到他一生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