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4月27日電 為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實現高標準小康,自貢市大安區多方著手激發貧困戶脫貧內生動力,助力貧困群眾願脫貧、會脫貧、能脫貧。
「思想扶貧」行動,引導群眾「願脫貧」。該區對整戶為老人戶或家有老人(老人年齡60周歲以上)且子女(不屬於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積極履行贍養義務的已建檔立卡貧困戶(五保戶除外),以戶為單位,由村民推選、村組篩查,經村委會、幫扶責任人、鎮(街)政府、區級有關部門聯合審查、嚴格公告公示後,按子女贍養費總額的3%—5%,最高不超過300元/戶給予「獎補激勵」。藉由此舉倡導敬老孝親等良好風氣的營造,激發年輕勞動力主動創收增收改善家庭經濟狀況,形成「贍養—激勵—發展—贍養」的良性循環態勢。
「產業幫扶」行動,推動群眾「會脫貧」。依託3500萬羽肉雞一體化項目,以「公司+貧困戶」「公司+專合社+貧困戶」「公司+小康互助組」三種模式,將90%貧困戶集聚到產業鏈上,構建起「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432戶貧困戶直接「代養」肉雞,年戶均增收2.26萬元。38戶示範戶與113戶貧困戶結對「代養」肉雞,年戶均增收1.7萬元。在全區建立了80個扶貧專合社,將2219戶貧困戶通過專合社捆綁在肉雞產業鏈上,年戶均分紅約450元。深入開展「以購代捐」活動,推動形成讓購買者有回報、讓受助者有尊嚴的新型幫扶協作關係,2019年「以購代捐」263.4萬元,惠及貧困戶3600餘戶。鼓勵貧困戶通過自身勞動脫貧,對發展種養殖產業的給予一定的財政補助,每年兌現補助資金300餘萬元,惠及貧困戶4000餘戶。全方位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脫貧增收。
「職業培訓」行動,支撐群眾「能脫貧」。依託「農民夜校」「法治夜校」等平臺,加強農業生產技術、勞動就業技能培訓和感恩奮進教育,提升貧困群眾思想素質和技術能力。紮實開展「送培訓下鄉」「扶貧專班」等培訓活動110場,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763個,以崗位促就業、以就業促增收、以增收促脫貧。通過開展星級評定、積分超市等激發內生動力活動,針對評選出的36名脫貧先進典型每人予以獎勵1萬元,以典型示範力量催動脫貧決心。(曾嬌)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