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期《妻子的浪漫旅行》裡,章子怡坦言:自己一直想要給醒醒生個弟弟。
雖然汪峰為了她的身體極力勸阻,但沒能改變不章子怡的決心。在今年的1月3日,章子怡如願以償地二胎生子,湊了個「好」字的幸福家庭。
據悉,2019年中國新生嬰兒規模達到1465萬,2020年分娩的媽媽群體預計達到1530萬。
而這麼多的寶媽,有個疑問:到底誰在帶這些可愛的寶寶呢?是自己?或是孩子父親?或是祖輩呢?
有個數據顯示,從2020年中國媽媽群體家庭育兒主力地域分布來看,一線城市58.7%媽媽群體家庭育兒主力是自己,二線城市62%媽媽群體家庭育兒主力是自己;祖輩為育兒主力的話,在一線城市家庭佔比23.8%,二線城市佔比8.5%;而父親為育兒主力則在一線城市家庭只佔比15.9%,二線城市佔比23.9%;至於其他的育兒主力,一線城市家庭育兒佔比1.6%,二線城市佔比5.6%。
可見媽媽們還是放不下自己生的孩子,想要帶在身邊撫養成人。而問題就來了:誰要掙錢呢?
答案肯定是孩子父親,但一個人的能力始終有限,也就遲遲不敢生二胎,原因很簡單,沒錢生。
面對父輩們的期盼生二胎,年輕夫婦們開始各種理由:「沒錢生、不想生、不敢生」等等類似理由。
這要是放在以前,肯定覺得不可思議。那個逃著都要生的年代,本著人多就是力量的思想,都會努力多生幾個孩子,一個家庭普遍五六個孩子,不像現在還主動拒絕生育。
然而,縱然有萬千理由,也逃不過被自己孩子催生的事,他們沒伴了,就想父母生一個出來陪自己玩。
同個單位的小芳幾年前就信誓旦旦說生完兒子後,就決定不生孩子。她說生孩子太痛了,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都沒有一萬塊錢,斷了奶就要匆忙出來工作,更別提什麼生二胎。
她覺得有了兒子,這輩子想都不敢想生什麼二胎。
沒想到,幾年後的今天,小芳突然說懷孕了,我就打趣說到她幾年的信誓旦旦了。小芳咳了一下,尷尬說:
「不是我想生,是被我兒子要求生二胎,一直嘮叨著。」
原來,現在的孩子自我意識比較早,小芳的6歲兒子看到別人家都有弟弟妹妹陪他們玩,自己就沒有,就整天吵著要自己媽媽也生一個,陪他玩。
本來小芳沒在意,覺得只是孩子的心血來潮。沒想到的是自己兒子到了最後開始慢慢出現孤獨的樣子,還有點自閉。這可把夫妻倆嚇壞了,連忙問兒子怎麼回事,他哭著說:
「我就想要一個弟弟或妹妹,可以陪我玩。有時候隔壁鄰居的孩子兩個人還會聯合起來欺負我一個,我才不想和他們玩。」
這時候,小芳和丈夫才莫名覺得心酸,感覺生一個對孩子來說太自私了,除了孤單一人,還有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欺負兒子時,都沒人幫他,難不成要大人出頭這種事?
夫妻倆商量了一下,還是覺得有必要為自己的孩子生個二胎,自己兒子說的真的是有道理,總不能給孩子一個被欺負或孤孤單單的童年。
於是,小芳和丈夫養好身體,積極備孕,終於懷孕了。夫妻倆也說不上開不開心的,反而是兒子最開心,到處跟人說:「我媽媽有小寶寶,我要做哥哥了。」
夫妻倆看到兒子的開心,有著一言難盡的複雜情緒,開心、心酸,還有著二寶出來後的經濟壓力。
聽完小芳的話,我沉默了。一個為孩子生二胎的家庭,值得我們去深思:父母堅持只生一個的思想,對孩子來說,是不是一種自私呢?
然而,隨著二胎的全面開放,卻是遇冷,沒人願意要生。
2016年時開放全面二孩,出生的人口有1786萬人,出生率為12.9%。到了2017年時,這一年的出生人口只有1723萬人,竟然比2016年的數量還要少,說明每一年出生率有所下滑。
看到這數據,就能感受出現在的人越來越不想生孩子,越來越低下的出生率,更別提什麼二胎了。
曾經有個街頭採訪,隨機在街上採訪一些媽媽們,問到:「如果給她們100萬,她們願意生二胎嗎?」
每個人的理由各有不同,覺得太累、不止100萬粉費用等等回答,但是媽媽們的回答基本上都是「不會」。
可見生一個孩子的費用不低,先小算一下費用:單單奶粉尿布就要一兩千塊錢,加上住房各種費用,一個月沒有七八千塊錢都不行,再加上二胎的話,普遍家庭加上兩個大人,保守估計就要一萬塊錢的日常開支。
再加上後來的培養孩子費用,更是一筆不小的費用。
於是,大人們都不願生二胎了。但孩子不懂,在他們眼裡就認為就需要再生一個陪自己玩。
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隔壁鄰居的孩子,經常一個人孤孤單單的樣子。他的父母就是始終不願意生二胎的人,但別人家的孩子有時候就不願意跟他玩。
然而這個孩子也很「聰明」,經常拿零食出來給別人家的孩子吃,然後就要求一起玩。久而久之,這孩子每次都要一定拿零食出來,不然別家的孩子養成了習慣,沒零食就不跟他玩。
看似正常的樣子,卻是讓這個孩子在無形之中養成一種「討好型」人格。
所謂的討好型人格,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指的是喜歡討好別人,處處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即使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臨床心理學認為,討好型人格普遍具有向迎合型(討好型)人格障礙(Pandering personality disorder)轉變的趨勢。
《人間失格》裡的大庭葉藏是一個討好型人格的典型。他雖出身富貴家庭,但內向敏感,從來不敢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只知道一味違心地應承下別人的種種要求。如行屍走肉一般活著,找不到生活的價值與意義。
所以,為孩子生個二胎,是因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2019年時,應採兒就說自己想要二胎。但真正讓她下決心,是因為自己兒子Jasper的一句話。
應採兒本想徵得JASPER的同意,就問他:「如果有個妹妹,你能接受嗎?」沒想到,Jasper卻說:「自己想要個哥哥或姐姐,原因是妹妹會跟他搶玩具。」
此後,應採兒沒跟Jasper講道理,更沒有用別的方式而去強迫兒子接受自己生二胎。只是從此開始不再給Jasper買玩具。
後來,Jasper想了很久,終於說自己可以接受有個妹妹了。原來是他知道媽媽會給妹妹買新玩具,他也可以玩。
應採兒用方法,讓兒子懂得接受妹妹,也是對自己有好處,就讓兒子主動說出「想要妹妹」,從內心接受父母生二胎的決定。
從這裡可以看出應採兒的兒子,普遍代表了不少獨生孩子內心有著不願分享的小自私心理,在他們眼裡可能覺得要被分走了一半愛,從而是冷漠了自己。
突然想到有個獨生子同事說現在很後悔沒叫父母再生一個,同樣也是問了他要不要弟弟或妹妹,當時的他處於這樣子的小自私心理,就拒絕了。現在父母慢慢老了,只能他一個扛起一切,連個商量或搭把手的人都沒有。
寫到這裡,還是說幾句自己的見解:
就在大人在不敢生二胎時,大多數經濟問題,卻不想的是孩子也會面對同樣的問題,還是孤單一人去面對養老、婚姻等等經濟壓力。
與此同時,就現代複雜的社會來說,只生一個的家庭,孩子往往會存在性格的問題,如討好型人格、霸道任性妄為、孤僻等等,這也是每個獨生子女家庭所需要面對的內在問題。而將來的老去,就怕被巨大的養老壓力所「淹沒」了。
如果只是單單經濟關係,還是為孩子生個二胎吧!
還是願你三冬暖願你春不寒。
——感謝閱讀——
註: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