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微課的時間短暫,老師在錄製微課時,字字句句都要斟酌。一節好的微課的秘訣之一就是深入淺出。深入淺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並不簡單。愛因斯坦說過:「如果你不能淺出,意味著你沒有很好地深入。「愛因斯坦本人就是一個深入淺出的高手,他曾經用最淺顯的方式向人解釋相對論:「假使你剛度過兩個星期的蜜月,到第三個星期你的丈母娘來了,在你那兒住了兩個星期。這前後兩個星期的時間雖然一樣,而你的感覺卻大不相同,這便是相對論。」可見,深入是淺出的基礎,但顯然,深入不等於就能淺出,在專業領域研究中如魚得水,站上講臺卻如說天書的專家、學者大有人在。
在微課的設計中,即便我們已經通過拆解和聚焦讓目標窄而深、通過收集和精煉讓乾貨深及學員痛點,在微課的短時間和小容量內「淺出」往往仍然是個問題。如何做到「淺出」呢?核心秘密在於聯繫「已知」,也就是通過在已知基礎上的微調,最大限度地減輕學員的認知負擔。
例如,要讓一個從來沒吃過牛油果的人認識牛油果,有三種介紹方法:
第一種:直接介紹相關概念,牛油果,又名鱷梨、油梨、樟梨,屬於被子植物門的樟科。果實為梨形、卵形或球形,長8~18釐米,黃綠色或紅棕色,外果皮木栓質,中果皮肉質,去皮後可食用,味淡,微香,果肉肉質比較硬,水分較少,有一股牛油的氣味。
第二種:在水果區找,它形狀像梨,比梨略小,外皮像鱷魚皮一樣凹凸不平。
第三種:直接展示牛油果的圖片。
第一種方法是引入全新的概念,雖然字詞並不難,但幾乎需要學習者完全重新建構和理解;
第二種方法是借用已知的「梨」和「鱷魚」,讓學習者快速聯想;
第三種方法是用更加直觀的呈現,讓學習者自己與已知建立聯繫。
其中第一種方式就是深入,第二三種方法就是淺出。在微課中,往往要做到是深入淺出的合理搭配,才能在短暫的時間內,讓學生理解相關的知識點。對於深入,可以直接搬運教科書上的知識點,但是對於淺出,需要老師利用各方面的知識並結合學生的生活環境、年齡特點等進行設計。常見的「淺出」有兩大類方法:一是「搭橋」,就是在新知識點和舊知識點或生活環境中建立聯繫的橋梁,比如打比方、舉例子、講故事,等等,由傳授者幫助學習者在「已知」和「未知」之間建立聯繫;二是「指路」,就是告訴學生可以從哪些地方學習到或感受過新的知識點,比如看圖片、視頻、示範、案例和現場體驗等。
做好深入淺出的搭配,讓一節微課變得不再枯燥乏味,讓一節課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喜歡,自然就會吸收所學的知識點,製作微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