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春驅車5個多小時,終於到達了在吉林省西北方向的白城市鎮賚縣坦途鎮紅崗村。走進金秋的紅崗村,乾淨整潔的村路,風中颯颯飄動的銀中楊,道路兩側筆直整齊的路燈、高低一致的鐵藝圍欄,讓人神清氣爽。
「這些路是(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幫我們修的」「這些樹是他們幫我們栽的」「這些圍欄是他們幫我們立的」……紅崗村黨支部書記尹長生如數家珍,不停地向記者介紹著,「幾年前栽的銀中楊,有的已經8米多高了,今年新栽的正在長個子呢。」
陽光下的銀中楊,翠綠的葉片閃著光亮,向著天空自由生長,似乎象徵著紅崗村的美好新生活,一天比一天旺盛。
2016年年初,脫貧攻堅戰正式打響。按照吉林省委、省政府關於脫貧攻堅工作的安排部署,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負責包保幫扶坦途鎮紅崗村和雙山子村兩個國家級貧困村。四年多來,在廳黨組高度重視和堅強領導下,在全廳各處室、直屬單位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廳扶貧辦精心組織、靠前指揮,駐村工作隊攻堅克難、具體實施,舉全廳之力,開展對兩個包保貧困村的精準幫扶工作。目前,兩村的「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已得到根本解決,村委會辦公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衛生室等硬體建設和黨組織建設高標準完成,村級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貧困人口參加新農合、新農保實現全覆蓋,光伏項目、土壤改良、庭院經濟助力貧困人口持續穩定增收,兩村已整體退出貧困村行列。
「本家兄弟對我可好了」
走進紅崗村前四家子屯,建檔立卡貧困戶孫玉蘭家的小院子裡,格桑花、美人蕉、土豆花和一些不知名的野花爭奇鬥豔。在不遠的菜園裡,豆角、南瓜、茄子、西紅柿長勢喜人。
今年76歲的孫玉蘭患有冠心病、高血壓,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廳長孫眾志成為了孫玉蘭家的包保幫扶人。幾年來,孫眾志12次深入包保村,每次都要到孫玉蘭家走訪慰問、噓寒問暖,還會帶些米麵油等生活物品。孫玉蘭知道來訪的領導姓孫,便十分自然地稱呼孫眾志「本家兄弟」。她逢人就講:「我這個大兄弟對我可好了,常常來看我,真比親人還親。」
孫眾志說,要帶著真情抓扶貧,只有多走動、多了解群眾需求和想法,才能把幫扶工作做好,要用真情實意為百姓做好事。
幾年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領導到包保村開展走訪慰問和工作調研40多次,歷任分管扶貧工作的廳領導切實履職盡責,充分發揮指導帶動作用,多次深入包保村幫助解決實際問題。與此同時,全廳選派248名黨員,與兩村224戶貧困戶結成幫扶對子,多次組織職工深入貧困村開展幫扶活動,確保工作有成果、見成效,贏得了群眾的廣泛認可。
打通群眾致富路
「這條路打通得太及時了。馬上就要秋收,運送糧食方便多了,買化肥再也不用跑冤枉路了。」紅崗村村委會主任王春旭告訴記者。
紅崗村不遠處有一條鐵路線。為了通行方便,當年建鐵路時,人們修了一座框構橋。由於年久失修,下穿涵洞夏季積水、冬季結冰,泥濘不堪、路況極差、事故頻發,嚴重阻礙了當地交通和經濟發展。這處涵洞是紅崗村等周邊7個行政村的重要通道,群眾要求維修的呼聲十分強烈。
孫眾志對此問題高度重視,明確要求徹底解決。2019年6月開始,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扶貧辦積極協調各方力量,開展了一系列複雜困難的前期工作,著力推進解決這項困擾當地多年的民生難題。通過不懈努力,他們得到了鐵路部門和產權單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鎮賚縣財政狀況頗為緊張的情況下,爭取到專項維修資金97萬元。今年,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努力克服疫情影響,及時履行工程開工前所有程序,5月下旬正式動工,9月末順利竣工通車,困擾當地多年的重大民生難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強弱項補短板
對標補齊短板,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包保幫扶伊始,針對包保村基礎設施欠帳多的問題,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在對標整村脫貧標準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自身建設能力和資源優勢,著力打造美麗鄉村。
記者了解到,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幾年來為兩村做了一件件實實在在的好事——先後完成165戶危房改造,並為這些房屋安裝了吊頂;協調道路項目建設計劃,修建了16公裡屯內道路;建設了4個文化廣場,栽種各類樹木,開展綠化美化和環境治理;打了50眼抗旱水源井,修建了院落圍欄14000延米;安裝了60個室內衛生廁所,配套了自來水房和自來水淨化設備,保證村民喝上安全飲用水……
一件件,一樁樁,村民們看在眼裡、暖在心頭。大夥由衷感嘆:「黨的扶貧政策真好!」
建立脫貧增收長效機制
按照脫貧攻堅「四個不摘」工作要求,2019年年初,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幫扶重點逐漸向提升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內生動力、提升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水平、提高產業帶動作用、實現由脫貧向致富可持續發展轉變,精選扶貧項目,確保持續增收。
協調有關各方,投入專項資金,幫助紅崗村改良100公頃鹽鹼地種植水稻,成立種植合作社,貧困戶入股分紅。幾年來,該項目創收近30萬元,戶年均增加收入800元。
為包保村購買豆種、小冰麥種,整村推進庭院經濟,戶年均增加收入1000元。
按照鎮賚縣光伏扶貧項目整體規劃,穩定發展光伏產業,戶年均分紅1000元。
積極爭取農業扶持補助資金,動員農戶在自家庭院建設大棚,發展棚膜經濟,戶年均增加收入1200元。
「為了脫貧攻堅無怨無悔」
幾年來,吉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先後選派駐村第一書記4人、駐村工作隊隊員6人,常年駐村開展包保幫扶工作。駐村幹部舍小家、顧大家,克服各種困難,義無反顧地投身包保幫扶最前線,為脫貧攻堅和包保幫扶工作作出了重要貢獻。
2019年4月以來,按照工作要求,駐村工作隊一直在村裡租住民房,夏天驕陽似火、蚊蠅肆虐,冬天寒風徹骨、物資匱乏,每天不僅要開展緊張的扶貧工作,還要兼顧柴米油鹽,所有駐村幹部都默默承受著,全身心投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
他們表示,為了脫貧攻堅,自己無怨無悔。駐村工作隊、村「兩委」以及所有黨員和群眾一道,共同學習國家脫貧攻堅政策文件,研究脫貧致富出路,活躍基層文化氛圍。通過開展活動和「志智雙扶」,不斷拉近與貧困群眾的距離,提振基層幹部脫貧攻堅的信心決心,激發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