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3 10:28:04 來源:中工網
中工網訊 進入暑假以來,福建各地工會開辦了形式多樣的職工子女暑託班,通過既「託」又「管」還有「教」的形式解決職工的後顧之憂。不少暑託班融入特色元素,通過個性化的課程設置更好地提供託管服務。
南安:定製課程陪孩子歡樂一「夏」
8月的綠蔭場上,南安豐州鎮西華小學的孩子們在綠茵場上盡情撒歡,無拘無束地奔跑,感受足球的快樂。教練帶著他們練習各種顛、運、控,場上傳來孩子們一陣陣歡呼聲。
胡慧婷和張雅婷是西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她們的家長都是外來工,平時在工廠上班,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在暑託班,她們表現優異,代表學校參加足球比賽獲得泉州市第11屆運動會足球賽女子乙組亞軍、南安市中小學學生足球賽女子組第二名。「參加暑託班足球興趣班,學到了很多,也獲得了一些成績,我很喜歡足球。」胡慧婷高興地說。
吳錦航、傅添宏、傅昱栩都是金淘鎮築巖小學的五年級學生,吳錦航是外來工子女,傅昱栩、傅添宏是留守兒童,此前一到暑假,電腦、手機、遊戲、電視機就成了他們的玩伴。自從參加了築巖小學暑託班足球興趣班,電腦、手機都靠邊了,他們每天認認真真上課,跑在綠蔭場上儼然成了足球健將,他們代表學校參加泉州市小學生足球聯賽總決賽榮獲男子組三等獎。
低吟淺唱、嫋嫋而來,一曲曲古樸幽雅、委婉深情的南音傳統曲從英都中心小學多媒體教室傳出,這是南安市總工會特色暑託班南音興趣班的老師在教學。教室裡35名外來工子女認真地跟著老師練習南音曲,他們來自五湖四海,雖然不會說完整流利的閩南話,卻快樂地唱著閩南特色的南音。
「讓孩子們能夠繼續聆聽我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古樂,吟唱優雅婉轉的曲調,保護民族瑰寶,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外來工黃女士說,這個暑託班很有意義,能讓外來工了解閩南文化,既解決了孩子暑期「看護難」的問題,又免收學費,減少家長的負擔。
蓬華鎮是個山區鄉鎮,大多數人長期外出創業、務工,家中留守兒童很多。為了關心關愛留守兒童,南安市總工會聯合蓬華鎮工會在蓬華中心小學開辦6個暑託班,開設書法、美術、笛子、排球等課程,讓163名留守兒童有了一個共同的「家」。
為了照顧留守兒童的親情缺失,暑託班對留守兒童進行摸底登記,建立聯繫卡,健全信息庫,確保建檔率100%。開通「親情視頻」「親情電話」,促進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情感交流。安排老師對留守兒童進行心理輔導、安全監護,並配備了圖書報刊、文娛器材等,讓暑託班真正成為留守兒童的「第二個家」。蓬華中心小學蓬島校區負責人蘇毅森說,要努力辦出「讓留守兒童滿意,讓外出父母放心,讓社會輿論認可的暑託班」。
今年,南安市總工會發動各級基層工會,聯合鄉鎮黨委政府整合資源,立足本地鄉土優勢,共發動各鄉鎮有條件的小學開辦21個特色暑託班,開設足球、排球、笛子、南音、小導遊特色班,並輔以閱讀、書法、美術、舞蹈等傳統課程,讓516名職工子女享受暑期的快樂生活。受疫情影響,暑託班採取小班化、錯峰錯開辦班地點上課、室外室內相結合的方式辦班,最大限度發揮暑託班服務職工群眾及其子女的作用。
莆田:莆仙戲走進暑託班傳播莆仙文化
婉轉的唱調,古香古色的表演,響起鄉音、唱出鄉愁。8月10日至14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莆仙戲走進莆田市總工會10餘個暑託班,為暑託班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不一樣的暑期生活體驗,以「戲」引人,讓「戲」服人,用「戲」育人,吸引小朋友們體驗傳統文化興趣,培養學習傳播傳統文化熱情,爭當文化傳播者、傳承人。
莆仙戲是莆仙地區的傳統劇種,它源於唐、成於宋、盛於明清,也閃光於現代。莆仙戲表演古樸優雅,富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其唱腔豐富,綜合了莆仙的民間歌謠俚曲、十音八樂、佛曲法曲、宋元詞曲和大曲歌舞的藝術特點,用方言演唱,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被稱為「宋元南戲活化石」。2006年被列入中國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市總工會暑託班將宋元南戲的活化石——莆仙戲搬進課堂,邀請藝校老師帶著專業團隊給暑託班孩子們講述莆仙戲歷史、進行現場演示等。課堂上,老師用「戲」訴說了莆仙美麗歷史和莆仙戲燦爛之美。小朋友們專注而認真地傾聽著,老師還繪聲繪色地介紹戲中樂器,不同的樂器表達不同的情緒。通過邊授課邊展示,吸引了小朋友們濃厚興趣。
教室內響起了婉轉悅耳的唱調,扣人心弦、盪氣迴腸,專業演員老師身著豔麗戲服,為小朋友們表演了《春草闖堂》片段,將劇目中春草的「勇敢、正直和機敏」表現的淋漓盡致,儘管情節充滿著巧合及偶然性,但始終展示了一種昂揚的進取、樂觀精神,表演手法專業且不失幽默風趣,劇情飽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小朋友們看得如痴如醉,聽得津津有味。
莆仙戲的「神、形、態」之美,散發的藝術魅力激發小朋友體驗的興趣與熱情,小朋友們饒有興趣地嘗試體驗劇中人物神態、形態,「抬轎、坐轎、步行……」不同的動作伴著不同的神態,小朋友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體驗了劇中人物的角色。天真可愛而又有趣的動作神情惹得現場笑聲連連,在歡樂中體驗傳統文化,挖掘莆仙文化魅力,感受戲曲之美。
莆田市總工會暑託班培養孩子們興趣愛好,促進小朋友們全方位發展。辦班過程中關注兒童發展特點,整合社會資源,設置國學課、經典誦讀課,引進扎染、莆仙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武術、圍棋、象棋等中國國粹,營造濃厚的傳統文化學習氛圍,以寓教於樂的形式,為新時代少年提供文化滋養,厚植新時代少年兒童的文化底蘊,提升文化自信,爭做非遺文化傳承人。(陳曉嵐 朱萍萍)
編輯:孫仕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