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取名&34;的女嬰,一直牽動著網友們的心,因為她的媽媽,是一個如今68歲的婆婆。
去年,這位當時67歲的婆婆,不顧一雙兒女的反對,堅決去醫院生下了第三胎,並給她取了個好聽的名字&34;,預示著老天爺給他們賜予的孩子。
這位高齡產婦,當時生女兒時,面臨著多重壓力:
其一,高齡生育面臨身體機能下降,母子都面臨風險;
其二,社會輿論並不向好,因為兩口子都是60+的老年人,再養三胎,孩子長大的過程裡,隨時可能面臨父母亡故的問題;
其三,家庭意見並不統一,兩個老人沒有收到來自兒女的祝福,反而是兩個子女以斷絕關係為要挾,要求老人放棄三胎。
但這位山東棗莊的婆婆,真有一股韌勁,用&34;的氣魄,硬是排除一切問題,把女兒帶到了世間。
&34;女孩兒,是不是像網友們擔心的那樣,過得不如意,兩個60+的老人,帶三胎是不是艱難?
讓人意外的是,天賜的父親,那位今年69的老先生,終日開心,他說他覺得妻子年輕了最少有20歲。
而婆婆自己也說,沒生&34;前,三高問題都有,跑步也跑步動,還喘,現在反而都有好轉,跑不都不帶喘了。
簡直是有如神助,怎麼高齡生子,沒有帶來麻煩的後遺症,反而讓老太太身體向著良性發展了?
再看那個小丫頭,白白胖胖,健健康康。老人家的一雙兒女,也不得不接受這個年齡跨度幾乎是侄兒輩兒的妹妹,幫著帶孩子,一家人反而其樂融融,快樂的很。
@乘風破浪的婆婆:
還有這種好事?高齡生育,還讓身體變好了?反正我58了,我是不敢挑戰的,建議這位大姐繼續生,延年益壽新方法。
@我愛你祖國嗎
高齡產婦,還是要多掂量一下實際,這是一場壓上全家人的豪賭,萬一身體垮了,或者兒女不接受,以後一家人的日子怎麼過?
看來網友們對這家人還是擔心的多一些,更隱含著希望其他的高齡產婦不要盲目挑戰的意味。
網友評論中除了給一家人祝福的聲音外,還有些人表示,很想嘗試一下,說不定也能過得這麼幸福呢?多個孩子,給自己的家族多開條枝葉,沒什麼不好。
但這種思維,就是&34;。
二戰期間,英德兩軍空軍對戰,英國方面為了加強己方飛機的保護,考慮給飛機增加鋼板,但鋼板裝哪裡呢?
有專家出來調研,把那些回來的飛機身上的彈孔進行了統計,發現機翼、兩側機身中彈較多,決定加固這幾個部分。
其中一位統計學家,亞伯拉罕·沃爾德提出了反對意見,他說:能夠安全回來的飛機,說明機身中彈的部分,恰恰是不重要的部分,加固應該加固那些看似安全的地方,比如駕駛艙等,統計的時候,不能從倖存者的角度考慮。
這就是&34;。
同樣的道理,這家60+的老人,在媒體不斷報導的過程裡,體現出了積極的一面,這不表示&34;是沒有風險,甚至還能&34;的。他們算是&34;,大家可不要盲目跟風。
那有人就要懷疑了,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高齡產婦明明風險大,後遺症強,怎麼這家人還過得更好了?是不是炒作?
其實不是,仔細看後續的報導,我們就會發現,這位68歲的婆婆,之所以狀態越來越好,功勞真在他69歲的丈夫身上。
丈夫因為&34;的降生,對婆婆照顧的更是無微不至,從備孕到待產,到後來坐月子,可謂是盡其所能的呵護妻子。
妻子的狀態恢復的好,與丈夫的照顧有很強的關係。
另一方面,人的心態對身體有很強的指導作用,一個心情一直很開朗的人,往往比抑鬱的人健康的多。
丈夫照顧的好、三胎女兒身體健康、一雙子女接受了妹妹,他們一家人衝破了多重困境,心情當然舒暢,心理上的釋放,讓身體變得不那麼沉重,是合理的。
所以,這家人的幸福,是綜合性因素決定的,不是隨便哪家都可以複製的。
高齡產婦畢竟有許多問題要克服,想要挑戰的人,要想想清楚。
高齡產婦,在經濟條件、身體狀況、思想觀念等多方面,都落後於正常孕育,如果得不到家人支持,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還是不要輕易決定比較好。
要知道,孩子一旦出生,就是一輩子的事,生下她是希望她過得愉快,而不是背著包袱生活。
你支持高齡生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