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時少,學分低。大學語文在高校地位尷尬,大學語文授課老師的處境也尷尬。
一位在湖北某綜合大學工作了13年的老師昨天接受採訪時說:「我兢兢業業幹了13年,現在還只是個講師,連副教授都評不上,真是覺得苦悶。」
課講得好有什麼用咧
講了13年還是個講師
張斌(應採訪對象要求,隱去真實姓名和學校名)是湖北某重點綜合性大學的老師,也是該校大學語文教研室主任。
從2000年開始,研究生學歷的張斌就在這所人文底蘊濃厚的高校裡教授大學語文,他也是這所大學大學語文課程變遷的見證者之一。
「最開始大學語文在我們學校是選修課,在部分院系開設,學時是54個。」張斌介紹,到了2006年的時候,變成了公共必修課,學時被壓縮到48個。
再到2010年,學校修訂了本科教學培養方案,大學語文被減到32個學時。
「今年,學校又要修訂培養方案,根據教務部門的意見,要在大學語文和應用寫作之間,讓各院系自主選擇一門。這就相當於間接取消了大學語文。」張斌說。
工作了13年,當初和他一起進校的專業課老師,現在大多都評了副教授、教授,但他的職稱仍然是講師。
其實,有這種遭遇的不只是張斌一個人,在他所在的大學語文教研室,一共有4位老師,3位是講師。其中一位女老師周丹(化名)在學校工作了17年,去年才評上副教授。這之前,她連續4次報評都沒有通過,領導說,還是讓專業老師先評吧。
「學生其實很喜歡我們的課,並不是我們教得不好。」周丹說,每年該校都會組織學生對老師的課程實行評價。他們4個人的課,連續多年在全校處在「優秀」之列。
為什麼評不上副教授?原因很簡單:大學語文只是一門課程,不是一個學科。不是學科,就沒有教學、科研項目。而評職稱,項目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一個沒有科研項目的老師,拿什麼去評?
其次,因為不是學科,就沒有相應的經費。周丹說,有時候他們在學生中搞個徵文比賽之類的活動,因為沒有一分錢的經費,只得老師自掏腰包。
語文老師在外國語學院上班
大學教授製作名片很尷尬
相對於張斌的大學語文教研室,湖北工業大學大學語文老師周金聲的日子要好過多了。不過,他仍然有自己的尷尬:自己所在的院系是學校外國語學院,在做名片的時候都覺得彆扭。
周金聲以前是專業教師,後轉教大學語文,除了學校的職務,他還有一些社會職務,如「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副會長」、「教育部、國家語委語文研究項目主持人」等。
2005年,湖北工業大學開設了對外漢語(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學校安排這個專業轉入到外國語學院。周金聲提了一個要求:「要轉過去可以,但外國語學院要改名為語言文化學院。」
當然,周金聲的要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和對外漢語專業的老師們還是到了外國語學院。因為對外漢語在該校是一個專業學科,在這裡,他還是專業老師,有自己的學科經費等支持。依託這個專業,老師們兼帶全校的大學語文。
在周金聲和其他大學語文老師的努力下,湖北工業大學還是比較重視大學語文的,這在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內部已無爭議。現在,該校文科生必修大學語文,理科生必修應用寫作。
儘管如此,周金聲還是感覺這個「外國語學院」讓他尷尬。「我在外面參加大學語文的研討會,人家問我是哪個院的,我都不好說自己是外國語學院的。」
在製作名片時,周金聲想了一個辦法,他的身份成了:湖北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對外漢語系教授。
據記者了解,有的高校將大學語文設在新聞傳播學院,有的設在人文學院。
大學語文邊緣化是全國話題
400語文老師QQ群找安慰
湖北省大學語文研究會會長楊建波教授介紹,目前有一個「全國大學語文教師群」,群主是被業界稱為「大學語文終身義工」的寧波大紅鷹學院大學語文研究所所長、杭州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何二元。
「我們這個群目前有400多個大學語文教師,也有一部分高校出版社的編輯及媒體編輯。」何二元接受採訪時介紹說,最初,他建了一個個人網站,專門和大學語文老師探討有關大學語文的話題。時間長了,越來越多的大學語文老師通過網站加他的QQ。
見好友越來越多,何二元乾脆建了一個可以容納2000人的QQ群,將這些老師都移到這個群裡。談及建群的目的,他說:「大學語文教師在各自學校都比較邊緣化,又缺少全國的活動,比較孤獨。我們要提供這樣一個平臺,讓大家不感到孤獨。」
本來,何二元為每個群員都修改了「群名片」,其中媒體編輯和大學出版社編輯的名稱都是「編輯某某某」,但「編」字的聲母是「B」,這樣一來,出現在群首頁的都是編輯,老師都落在後面了。
為了讓大學老師在群裡感覺到不被邊緣化,他又一個個將「編輯某某某」改為「語編某某某」,這樣「語」字的聲母「Y」比較靠後,老師們都自動排到前面來了。
記者進入群後發現,群裡的大學老師非常活躍,老師們所談的內容也不是簡單的調侃、惡搞,而是有針對性的學術討論。
去年,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發動了「首屆全國大學生徵文比賽」,藉助這個QQ群,消息很快發布出去。各大高校的老師們積極動員自己的學生參賽。
作為「大學語文的終身義工」,何二元對大學語文之所以被邊緣化有自己的理解。「30年了,大學語文對自己的定位還沒有搞清楚。」
他說,大學語文的開課對象是高校除漢語言文學外的其他專業學生,但現在的大學語文課往往開成了文學課,老師沒有照顧到各專業學生的需求。這就讓很多高校領導覺得大學語文不實用。
(來源:武漢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