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面試沓無音訊,緣自一份粗糙的簡歷
今年某高校剛畢業的小A,以優異的成績順利通過了結業考試。本以為求職也能像考試那樣,一路開掛,卻沒想到因為簡歷的問題,讓他的求職之路變得坎坷不平。
求職期間,小A先是滿懷信心地通過線上分別向幾家知名的公司投遞了求職簡歷,然後,他又到當地人才市場看一看能否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並向幾家感覺不錯的招聘方遞交了個人簡歷。
經過線上與線下雙向遞交簡歷,在接下來的等通知過程中,小A自認為不出一周便會有消息。沒想到,兩周過去了,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求職的事兒都如同石沉大海一樣,毫無動靜。
事後,小A主動詢問招聘方才知道,問題就出在自己的求職簡歷上:千篇一律,沒有特色。本以為,寫成的簡歷可以成為求職的「敲門磚」,反過來,卻變成求職之路的「絆腳石」。
無論是正處在畢業求職的大學生還是想另尋他路的跳槽者,簡歷製作的如何,將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最終的求職結局,簡歷不過關,面試根本就無從談起,更不會有接下來的入職與提升。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求職簡歷的製作技巧,助你求職之路乘風破浪。
02 HR不願看到的簡歷,都長啥樣?
所謂簡歷,就是求職者生活、學習、工作、經歷、成績的概括。這些東西,都隱藏在你一張小小的A4簡歷上。
在求職的高峰期,HR主要是通過簡歷看應聘者的「大盤」,所謂的「大盤」其實就是我們所說的綜合素質,這些素質包括基本工作能力,目前職位的匹配程度和未來的潛力。
通常情況下,做得好的簡歷在HR眼中僅能停留一分鐘,做得不好的簡歷,像小A那種千篇一律的,能在HR眼中停留多久?5秒!原因很簡單,簡歷製作掉坑了,HR看不上眼。那麼,像這樣「掉坑式」簡歷,都有哪些「掉坑點」呢?
1、模版式,特色不明顯。說到製作簡歷,很多不屑於書面表達的求職者都會第一時間上網找模板。模板固然省事,不過HR在招聘時,都是根據所招聘崗位的特質與需求,找到與之相匹配的人,對於「萬能簡歷」他們並不感興趣,因為這並不能體現你比其他人更適合這份工作,HR又怎會給你打電話呢?
2、模糊式,重點不突出。楊瀾曾說過,沒有人會通過你邋遢的外表發現你優秀的內在。在應聘過程中,一份小小的簡歷,有些寫的洋洋灑灑,一堆流水帳的無用信息,有些乾脆就是一句話寫的不明不白。結果,讓人搞不清楚究竟應聘者究竟想表達什麼。沒有了重點,很容易讓HR摸不著頭腦,不要奢望HR當伯樂。
3、超長式,一眼不到邊。有的簡歷唯恐HR對自己了解得不全面,簡歷寫滿了四頁紙,內容龐雜,形式混亂,貪多求全,恨不得把所有的事情都寫上,密密麻麻的文字,關於工作的經歷倒是半天也找不到,HR哪會有時間一點一點拜讀完呢?
4、過薄式,內容不完整。雖然我們提倡你用簡單扼要的句子去編輯簡歷,但不代表就幾個字馬虎了之。比如工作經歷上只寫了工作年份、企業名稱、職位,這讓HR毫無再看下去的興趣。這樣的簡歷不僅看不出任何亮點,倒是把你隨便、不負責任的特點反映出來了,又如何讓HR去信任你呢?
5、試探式,意向不明朗。很多人在寫簡歷時不懂如何體現自己過去經歷在新領域中的價值,毫無章法地堆積了很多東西,明明想做銷售,可羅列出來全部是翻譯的經歷和特質等等,在HR看來,這就是一份投錯的簡歷。
6、低級式,輸出不正常。就是出現了一眼就可以看到的低級式錯誤,讓HR難以理解。比如時間上的錯誤,明明前面的教育經歷時間到2020年止,但後面的工作經歷時間卻是從2019年開始的,這樣的錯誤讓人無法理解。 另外,就是發送簡歷時以附件方式發送及發件主題不清晰。比如主題上只寫個人簡歷、簡歷、應聘等等,都會讓HR將這份簡歷壓到最低才看,如果時間太緊張的話,也許連看的機會都沒有。
由些看來,當我們滿心信心地投出自己的簡歷卻始終未能得到及時的反饋消息時,要少一些通知的時間還早、HR還沒有看到等主觀臆斷,而是要及時反思個人在簡歷製作時出現的問題,少一些守株待兔,多一些主動出擊。
03 HR 相中的簡歷,都具備這3個特徵
簡歷,簡歷,就是自己的簡要介紹,儘管有些簡歷,在HR會一眼飄過,但有些簡歷還是會讓HR目光停留、將其截留的,而這樣的簡歷具備3個特徵:
1.精煉。精煉即語言精練、簡潔、簡單。合格簡歷最好一張A4紙就寫清楚,最好一張A4紙搞定。簡歷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內容:基本信息(姓名、民族、出身年月、性格、求職目標、聯繫方式等)、教育經歷、培訓經歷、工作經歷(職責、成績)、自我評價等。
2.精準。求職目標描述要精準。對於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求職目標可以有兩個;對於具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來說,求職目標只能有一個,求職目標精準才能幹出成績,多項目標,只能讓人覺得,你的就業動機不明確,還沒有搞清楚到底要做些什麼。
對於工作經歷的描述,對所獲成績要實事求是,不要出現大概、差不多等模糊詞語。如:建立健全了招聘管理體系並貫徹執行,使招聘成本降低了20%,要比概括地描述,「使得招聘成本得到大幅度降低」要好一些。
還有自我評價則要與工作經歷相對應,文如其人,不要有空話套話。如:「我對網際網路營銷工作有極大的熱情,做過2年的論壇版主;具備網絡推廣經驗,擅長策劃、數據收集和文案寫作。」讓人看上去比 較可信。
3.精彩。就是亮點頻出。一份簡歷除了打人的外表,更主要的還在於擁有「動人」的內容,在HR眼裡,你的過往經歷越是出色,比如,你可以寫出10W+的爆款文,即使簡歷製作格次低一些,也是瑕不掩瑜。再有,你的專業能力越是與公司所需崗位的匹配度相符合、相一致,同樣,你的通過率也將得到極大的提高。
可以說,精彩的簡歷一定會打動企業的心,精彩的簡歷更會贏得面試的機會。
總之,一份優秀的簡歷,雖不需要華麗的外表,但卻需有厚實的底蘊,也就是將可以入職的硬核與乾貨,能夠充分而又真實地加以表達。畢竟,對於一名應聘者,成功面試、入職,才是王道,而簡歷能否做到旗開得勝則顯得非常重要。
04 簡歷製作把握4項原則,助你求職乘風破浪
優秀的簡歷既是「做」出來的,也是「寫」出來的,一張優秀的簡歷總會讓HR有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首先是「誘人」的外表,然後就是「打人」的內涵,再就是「勾人」的話語,如此一來,才有可能打動HR的「芳心」。具體來講,應該把握4項原則:
一是目標導向原則,用數據說話。在簡歷裡,不要用一大堆形容詞來描述你做過的事。類似 「協助公司做過一個大型活動,活動非常成功,深受老闆認可」 這種話,除了湊字數,基本上沒有實際意義,取而代之的則是要用具體的數據來表達自己做過的成績。
如果你是產品運營,那麼幫助產品的用戶增長,留存和活躍率也許是你業績的主要衡量指標,如果你是個新媒體的內容編輯,你文章的閱讀率,點讚率,轉發率和公招粉絲等就是你工作的主要衡量指標,從維度來說,你可以描述在短時間內做出的一個好成績,凸顯出你上手快,出成績快。也可以把以前的數據和你現在的數據進行對比,來突出你在增長的貢獻。
如果你還是在校大學生或者應屆畢業生怎麼辦?同樣的原則,把實習經歷,做過的項目或者組織過的校園活動等都按照目標導向的原則來寫。無論對於HR還是部門leader,一看就知道你不是「稚氣未脫」的小白大學生,而是為踏入職場做過準備的。
二是強強聯合原則,注重細節制勝。一份工作除了一些必備能力,如果有自己的額外優勢一定有一些是加分項。如果你是一個產品運營,但是對Photoshop精通,會一些簡單的設計,那一定是加分項。如果你的工作是個偏創意的工作,例如策劃,廣告,市場類的,那麼有一些有趣的愛好,並且把愛好能做出一些小「成就」。比如,你去應聘新媒體運營,如果你自己在一些平臺上做過帳號,有過粉絲運營,內容運營的經驗,那一定是加分項。
除此之外,類似語言能力,表達能力,非技術崗位會一點技術語言等都是可以寫進簡歷的亮點。還有一些關於簡歷的小tips,雖然是細節,但只要是對本職崗位能起到助力作用的,都可以用恰當的方式表現出來,而這正是你與眾不同的地方。
可以的話,同時準備一份word,一份pdf 同時發送。簡歷保存發郵件時,請註明姓名-應聘崗位( 求職意向),特別中意和喜歡的公司,在求職信上多花點功夫,重點突出你為什麼要來這家公司,你有什麼能力可以勝任,真實真誠的表達,往往可以帶來意外的收穫。
三是換位思考原則,找準最佳匹配度。一般來講,HR在招聘的時候,一般都是根據用人部門的要求來篩選簡歷的,所以他們最關心的是用人部門要什麼樣的人,所以簡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容需要和招聘方的要求匹配。
對此,作為一名求職者,要時刻想著,如果自己是HR,你會優先選擇哪一位來面試?從而校對一下個人的簡歷內容呈現的側重點。在這裡有必要介紹一種法則,STAR法則,由此倒推簡歷的表述內容。
STAR法則,見於任康磊所著的《人力資源量化管理與數據分析》,即為Situation Target Action Result的縮寫,具體含義是:Situation:事情是在什麼情況下發;Target 你是如何明確你的目標的;Action: 針對這樣的情況分析,你採用了什麼行動方式;Result: 結果怎樣,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學習到了什麼。
舉一個例子,以便更好地理解STAR法則的實際應用。
成就經歷描述:小麗從大二開始擔任學校院級文藝部部長,組織學院的演出,其中三場演出被評為優秀活動。
Situation:通過無記名投票選舉,憑藉擔任部員時期所表現的熱情和工作能力,小麗被選為部長。
Task:有計劃性地組織文藝匯演,包括迎新晚會,畢業晚會,以及元旦晚會,擴大文藝部在學院內,甚至在學校的影響力,能吸引更多同學加入文藝部,吸引更多同學參加文藝部的演出,使文藝部成為優秀學生會部門。
Action:擔任部長期間,3場畢業晚會,場場座無虛席(500人以上會場),甚至有同學站在會場後排觀賞演出。
Result: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院文藝部,成員數擴大到15人。 院文藝部被視為學校其他學院文藝部的代表,並被邀請去跟其他文藝部部員分享組織經驗。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顯然,像這樣描述的方式會與公司的崗位需求更趨一致,從而,增加大幅度提升簡歷針對性,進而面試的機率將會更大一些。
四是適可而止原則,防止節外生枝。招聘專家吉德利(Katea Gidley)表示,招聘人員會對視覺上比較吸引人的簡歷感興趣。她指出,招聘人員一般會花1至3分鐘消化一份簡歷,並且更願意認真看以有趣視覺方式呈現內容的簡歷。
因此,求職者利用一定的時間在簡歷中製作一頁視覺較好的總結頁面,給人以美觀、大氣與特別的感覺是有必要的,但不建議過分包裝簡歷,特別是不要把自己沒做過的事情寫上去。
因為,有點經驗的HR問幾句就會露餡,即使被矇混過關了,你也會被業務leaders問倒。( 除非你已經做了100%的準備)但是,需要確認的一點就是,進公司才是真正的第一步,實際工作如果做不好,簡歷面試包裝的再好也是無用之物。
寫在最後
簡歷,如同一張濃縮版的名片,既可以增加成功面試的機會,又可以拉低個人的入職機率,對於想找工作的應聘者來講,無疑是一種剛需的環節,如何把握好這一環節,需要把握好四項原則,具體來講:
一是目標導向原則,用數據說話;
二是強強聯合原則,注重細節制勝;
三是換位思考原則,找準最佳匹配度;
四是適可而止原則,防止節外生枝。
總之,簡歷可以讓對方知道自己是一個很厲害的人,而真正如何厲害,最終解釋權還是要靠硬梆梆的工作能力,一張永不過氣的簡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