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王儲!新冠!陽性!
英國時間3月25日BBC新聞報導,查爾斯王儲新冠病毒檢測陽性
報導稱,71歲的查爾斯王儲新冠病毒檢測為陽性,目前有輕微症狀,他的夫人卡米拉也接受了檢測,結果呈陰性。
目前,查爾斯王儲和卡米拉正在蘇格蘭的的巴爾莫勒爾城堡進行自我隔離,目前無法確定王儲從何處感染病毒。查爾斯王儲最後一次接觸女王是在3月12日,目前女王在溫莎城堡的狀態良好。
英國受到新冠衝擊,政府做了一系列的政策調整。
為了維持經濟穩定,一連兩次降息,基準利率降至0.1%,創史上最低。
為了保護民眾,大規模的關閉商店、交通,呼籲人們社交隔離,降低病毒傳播概率,人們開始減少聚會、居家辦公。
一系列政策都對英國的房地產市場造成或大或小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香港四大家族之鄭家,看準時機出手了。
Bloomberg報導,香港富豪鄭家純決定在倫敦金融區泰晤士河沿岸興建出租房。他手下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將聯合另外兩家位於美國和英國的開發商,一起在倫敦興建500套出租公寓。
其公司表示,之所以做出這樣的投資,是因為十分看好倫敦極具潛力的出租市場。
的確,倫敦一直在不斷的吸引全世界的青年才俊和高淨值人士,吸引世界各地富豪們的資本注入倫敦的房產市場。
富豪們都青睞倫敦哪個區域的房產呢?
倫敦有30多個區,不用的區域有不同的style。郵編對於地道的倫敦人來說,是有執念的,有的社交老手從人的衣著打扮、談吐氣質還能推測出對方大概住在什麼位置,中國的成語「人以群分」到了倫敦要入鄉隨俗成「人以郵編分」。
在倫敦高端社交圈混,經常會被問【您住在哪兒?】,問這個問題不是因為想查你的戶口進而打聽你的隱私。在高端社交圈,你家住址的郵編就像一張隱形名片,是別人對你所處社會階層的第一印象。
倫敦郵編怎麼看
不同於美國zip code的叫法,英國的郵編叫做post code,由兩部分組成:
第一部分以字母開頭,根據倫敦的方位而定,後面的數字根據區域名稱而定;
第二部分由一個數字和兩個字母組成,根據具體街道名稱而定。
倫敦市內的郵編由倫敦方向開頭,有W、WC、SW、SE、NW、N、E、EC郵域8個,沒有S(南)和NE(東北)兩個方向,因為S給了謝菲爾德市,NE給了紐卡斯爾市;
8個郵域後面的阿拉伯數字則表明離市中心的遠近,離市中心越近,數字越小,反之數字越大。
再加上第二部分的數字和兩個字母,就可以定位到具體的街道位置了。
而在聊到郵編的時候,人們最在意的就是第一部分的區域了。
富人們中意的區域
英國有一句俗語叫做「the power in the west」,即「權貴在西」,倫敦的富人區也確實集中在倫敦西南。
市中心寸土寸金的梅菲爾(Mayfair)以W1開頭,那裡有高級奢侈品店、高檔餐廳、分分鐘進出帳幾千萬幾百萬磅的基金公司,吸引了不少富人來此居住。
另一個深受富人青睞的區域則是肯辛頓和切爾西(Kensington & Chelsea),作為倫敦富有聲望的皇家行政區(Royal Borough),該區域覆蓋了倫敦最貴的幾個郵編--W8的肯辛頓(Kensington)和SW7開頭的南肯辛頓(South Kensington)權貴富豪扎堆;SW3切爾西(Chelsea)安靜平和;W11的諾丁山(Notting Hill)文藝氣息濃厚;SW1貝爾格萊維亞(Belgravia)見證歷史。。
下面我們就來具體聊聊這些富人尤其中意的,那些風格迥異、各具魅力的黃金郵編區域~
W1 梅菲爾 Mayfair
old money老錢 VS new money新錢
梅菲爾得名於1686年後在此處舉行的五月集會May Fair,那時,這裡就是人群聚集的熱鬧地區。幾百年來,這裡為英國王室和貴族提供了豪宅和奢華的生活享受,是著名的「老錢old money」聚集區,隨著社會的發展,「新錢new money」也源源不斷匯集此處,這裡吸引了大量高淨值人士在此處落戶。
現如今,這裡到處都是歷經百年的歷史建築、老牌紳士俱樂部、精美的店鋪、五星酒店、餐廳、藝術畫廊。現在這裡更是英國乃至全世界富豪購物、社交和居住的繁華地區。
住在這裡,漫步在梅菲爾的大道上,聽著兩邊維多利亞風格的建築緩緩地訴說著倫敦的歷史;品嘗著老牌店鋪百年來沉澱下來的歷史韻味,感受著英倫的優雅氣質;聽著對衝基金、私募公司上下班的精英,打著電話討論著幾百幾千萬英鎊的生意;看著幾條購物大街上來來往往的熱鬧人群和豪華轎車,「old money老錢」「new money新錢」在這裡迸發出新的活力。
SW1 貝爾格萊維亞 Belgravia
見證歷史,見證精英權貴
貝爾格萊維亞區處在尊貴的地段,有寧靜優雅的古典建築,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這裡從古至今居住過大量來自政治、音樂、文化、藝術領域的翹楚。
莫扎特8歲的時候,在貝區奧伯裡街180號停留居住過一段時間,並在這裡寫下了人生第一部交響曲—《降E大調第一交響曲》;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柴契爾夫人曾在切斯特廣場居住。
格羅夫納家族擁有倫敦市中心最貴的兩塊地,一塊是上文要到的梅菲爾區,另一塊就是貝爾格萊維亞區。貝爾格萊維亞區現在的基本架構在1820年代就由格羅夫納家族聘請著名設計師託馬斯?丘比特設計完成。
這裡最出名的建築形態就是傳統的白色原漿塗料外立面(white stucco fronted)的聯體別墅,以及由此類聯體別墅形成的新月形的街道和廣場。如今,Belgravia的290多座建築物被列入英國國家遺產保護名單,其中18座屬於一級保護建築。
貝爾格萊維亞區也是世界頂級富豪購房熱衷區域之一,這裡緊鄰海德公園和白金漢宮花園綠地,還有著古典優雅的聯排別墅,還有各種豪華酒店,走在貝區街頭,隨時能感受到這裡流淌著上流階級尊貴優雅的氣息。
見證了眾多精英權貴,見證了眾多精英權貴所生活過的大英帝國,古典、尊貴而優雅的貝爾格萊維亞區依然矗立在倫敦中心,繼續見證大不列顛的輝煌。
SW7、W8 肯辛頓 Kensington
錢堆出來的地方,到處散發著金錢的味道
Kensington所處的肯辛頓·切爾西區的英文是Royal Borough of Kensington and Chelse,從名字裡就能看出來這是個皇家的地盤兒。這裡不僅聚集了倫敦眾多的皇室成員,也吸引了全球頂級富豪,在這裡住的人,不是富就是貴,不然就是又富又貴。
威廉王子一家居住的皇室宮邸肯辛頓宮(Kensington Palace)就在肯辛頓,在某種程度上,肯辛頓就是皇室的代名詞。
英國媒體曾這樣報導:肯辛頓是用錢堆出來的,住在這裡的只有億萬富翁,百萬富翁只有參觀的份兒。
肯辛頓宮附近的肯辛頓王宮花園大街(Kensington Palace Gardens)因其地理位置優越又蓋有皇室的戳兒,吸引了各國各國富豪名人在此購買房產居住。肯辛頓王宮花園大街也成了英國最貴的一條街,被譽為億萬富翁大道(Boulevard of Billionaires)。
咱們的「國民公公」萬達老闆王健林就在此處擁有房產,除了他,沙烏地阿拉伯皇室、汶萊蘇丹、印度鋼鐵大亨米塔爾、F1掌門人Bernie Ecclestone的千金、英超豪門切爾西老闆阿布,也都住在肯辛頓王宮花園大街的豪宅中。
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巨富選擇在這裡購買房產,看中的不僅僅是豪宅本身,更是將擁有一棟肯辛頓豪宅作為身份的象徵,用作自己進入英國上流社會的入場券。
SW3 切爾西 Chelsea
鬧中取靜,大隱於市
雖然同在一區域,肯辛頓Kensington皇室富豪雲集,與其相比,切爾西Chelsea更加低調和內斂、安靜和平和。
切爾西是倫敦少有的城市中心地帶地區,人口密度卻又沒那麼高,這裡居住更多的是富有的中上產階級,像一個富有的中產階級聚集的社區。戴森創始人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在切爾西就有一套聯排別墅。在這裡長大的小孩家庭條件都很好,從小讀私校,即使大學沒有上牛津和劍橋,也會去Durham,Bristol或St.Andrews。
選擇居住在肯辛頓的超級富豪們看重的是肯辛頓的社會地位和名聲,那麼選擇居住在切爾西的富豪們則是更享受這裡的生活品質。
W11 諾丁山 Notting hill
文藝聖地,藝術家的搖籃
說到Notting hill,大家都會想起1999 年茱莉亞·羅伯茨和休·格蘭特主演的愛情電影《諾丁山》。電影講述了一個身份懸殊的愛情故事:一家書店老闆與好萊塢當紅女明星邂逅相戀於諾丁山。從此以後,諾丁山就成為了浪漫邂逅與勇敢追愛的代名詞。
諾丁山既古典又時尚,既穩重又活力。這裡也許暗含著某種魔力,讓人能夠勇敢投身夢想之中。也許電影《諾丁山》裡的愛情正在這裡的某個角落上演著。
和切爾西相比,諾丁山更加小資,隨意,具有波西米亞風情,吸引了眾多網紅來此處打卡。 在諾丁山的街道中,坐落著許多時髦café和精品店,周末總會有許多漂亮的歐洲年輕人喝著咖啡、吃著brunch。這裡是許多電視製片人、廣告狂人、時尚編輯等創意產業人士都中意的文藝之地,包括設計師Stella McCartney,超模Laura Bailey、Claudia Schiffer,,哈利王子的文藝派前前女友Florence Brudenell-Bruce也居住在這裡。
富豪文藝咖們選擇居住在這裡,每天出門,走在充滿活力的大街上,沐浴著濃厚的藝術氛圍,這裡能給他們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意靈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