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人士們得救了!聯想個人云存儲T1全新自動備份功能體驗

2020-12-20 驅動中國

NAS是個好東西,它不僅能夠解救現今日趨緊張的手機空間,也不用再看持續續費的公有雲盤臉色,並且還能讓自己的數據能夠得到隨取隨存的安心,讓NAS成為無形的移動硬碟,走到哪數據跟到哪。

對於市售的NAS產品,我們此前曾經評測過聯想旗下的NAS產品——個人云存儲T1 ,這款產品強大的雲端存儲能力和便捷性完全不遜於某些國外品牌,並且性價比十分突出。而據官方消息,近日該產品又迎來了一次功能上的大幅度軟升級,這項升級支持用戶通過升級設備固件和安裝最新的PC客戶端來獲得數據自動備份的能力。

顧名思義,自動備份的意義在於「自動」,這項功能意味著我們的數據可以在不用人工幹預的情況下自動傳入聯想個人云存儲設備中,先前聯想這款產品推出時便已經針對手機端具備自動備份的功能,但是對於那些每天在辦公室忙碌的人們而言,PC依然是主要的生產工具,而每天產生的各種報表、資料以及圖片不僅需要安放,甚是隨時隨地都可能會用到。

最典型例子的就是從今年春節前夕爆發的新冠疫情,不少公司在節後選擇在家線上辦公,但是工作材料卻只存放在公司的電腦中無法取得,這使得線上工作束手束腳。而即便在平日,我們在公司辦公時未完成的工作可能依然需要帶回家處理,而這種情形下,每天背來背去的筆記本電腦依然是個鬧心問題。

聯想個人云存儲T1提供PC客戶端的本意正是在於此,用戶可以將自己公司或者家中電腦的文件放置於NAS設備中,不僅確保數據得到備份,同時解決了數據轉移利用的問題,儘管這款產品擁有強大的文件歸檔、去重以及便捷檢索功能,不過先前客戶端需要用戶進行手動上傳多少還是有點麻煩,萬一偶爾忘記備份,使用時便有種抓瞎的感覺。而伴隨著全新自動備份功能的上線,自然就避免了忘記備份的現象發生,這將為那些每天對著各種文件資料面面相覷的辦公人士可謂善莫大焉。

小編身為媒體工作者平日同樣有大量的產品數據、資料、圖片以及文章需要隨時取用,對繁複的手動備份確實有些心生厭煩,所以,這次聯想個人云存儲T1迎來自動備份功能後,我們先行搶鮮體驗了一番。

這款設備支持自動備份功能的新固件版本為V5.2.6,PC客戶端為V1.0.9,所以開啟該功能前需要先確保這兩項升級到最新版本。開啟客戶端並連入設備後,界面功能的最下方的「文件備份」選項便是自動備份功能入口了。

其實,整個自動備份的設定過程非常簡單,總共不過三步便可實現。

聯想個人云存儲T1的自動備份是以文件夾為最終路徑,這意味著避免了整個盤區有用無用的文件都被傳入設備中。為此,設定的第一項就是先確定電腦上需要備份的文件夾路徑,我們可以在電腦的某個盤區下新建文件夾,也可以由PC客戶端默認新建一個名為backup的文件夾來作為備份來源。

下一步便是設定設備上的存儲文件夾命名,如果不幹預,設備會自動歸集到新建的「來自xx的PC備份」文件夾中。

建立好兩端的被備份和備份位置後,最後一步便是設定備份的模式。

聯想個人云存儲T1的PC客戶端為用戶提供了三種備份方式,分別為連續備份、手動備份以及定時備份,除了第二項手動備份外,其他兩者均為自動備份。其中連續備份的意思就是實時備份,即建立備份路徑後便會實時關注文件夾內的數據變動,當有新文件出現或者文件規格發生變化時都會自動備份到設備中,而定時備份則由用戶自定義備份的頻率,適合批量數據不斷產生的應用場景。事實上,手動備份也並非雞肋選項,由於文件路徑的指向確定,也就意味著用戶更為彈性化的來選擇需不需要隨時備份自己的數據,當然就日常體驗來說,第一項連續備份功能就已經足以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智能化備份需求了。

設置完成後,數據有電腦自動傳入設備的過程便立即開始了。值得一提的是,聯想個人云存儲T1本身是一款個人私有雲設備,所以無論內網還是外網都能夠實現自動備份,而備份的速度不僅取決於網絡的條件,同時文件的零碎程度也會影響備份時效。

我們大概一次性備份了接近18GB的文件,大多數為產品圖片和視頻,由於這款設備與電腦均為千兆LAN,所以整體的速度還是令人滿意的。

自動備份的意義就在於不知不覺中完成備份工作,所以日後的重要文件只需要放置在指定文件夾中即可,一切都會有客戶端自動代辦,完全免去了可以備份的動作,自然也就更為省心了。

客戶端在功能上還提供了備份日誌表,我們可以在這項功能中查看什麼時間備份了哪些文件,以此來作為參照。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我們在整個備份體驗過程中並未發生備份失敗的問題,但是聯想的這款客戶端還是非常貼心的提供了備份任務失敗重試的選項,這項功能顯然是為外網備份時,網絡條件不佳等種種因素到底備份中斷或失敗時繼續進行的彌補。

可能有小夥伴會問,如果看似備份成功,但是備份的文件數據有錯誤或者遺漏怎麼辦?其實這個細節問題聯想也想到了。在備份設置中,客戶端專門提供了手動校準和定時校準功能,這項功能可以一鍵檢測電腦本地與個人云設備數據之間文件名和字節數的差異,如果發生錯誤,會及時提示。

也有小夥伴會問,如果需要變動自動備份的來源和目標位置怎麼辦?客戶端的備份設置也同樣提供了路徑更改功能,用戶可以重新自定義本地和設備的數據存儲位置。

另外,聯想的客戶端還想到了用戶文件夾中一些非有用數據的傳輸,比如小體積的無用快捷方式或者大量的緩存文件和臨時文件等等,為此備份設置中提供了文件尺寸設定和文件後綴名識別,為此過濾掉一些無需備份的數據,進一步減少設備存儲的文件冗雜度,降低空間浪費和檢索的時間。

體驗小結:

從表面上來看,聯想個人云存儲T1自動備份功能整體並不複雜,簡單幾步便能一勞永逸的將需要時刻備份的數據進行在線傳輸,而正是這種簡單的體驗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試想一下,如果按照從前的工作方式,當我們需要將工作時間尚未完成的文檔報表需要帶回家中繼續完成時,無非是用移動存儲設備拷貝到家中電腦,或者上下班都背著厚重的筆記本,但是有了聯想個人云存儲T1的自動備份功能後,我們所有未完成的工作都會實時保存到私人云中,無論你到哪都能繼續展開自己的工作。這項功能不僅僅改寫了個人的辦公工作方式,同樣也能在在線辦公中充當多人編輯的角色,在企業安全存儲和高效辦公中發揮一定的作用。正如開頭所說,NAS是個好東西,未來聯想個人云存儲T1還有更多潛力待挖,帶給用戶更多高效便捷、安全無憂的新體驗。

相關焦點

  • 改變NAS市場規則的新玩家 聯想個人云存儲X1體驗
    聯想個人云存儲X1的推出也進一步補全了聯想在智能存儲產品線的覆蓋。下面就帶大家來看看聯想個人云存儲X1能為我們帶來哪些新鮮體驗。 資訊時代,數據是無價的,聯想個人云存儲X1支持豐富的自動備份功能,用戶可以指定PC客戶端的某個文件夾,設定連續備份或者手動備份,並可根據用戶的需求,自定義備份原則,按照文件大小
  • 多平臺無縫共享 聯想個人云存儲A1讓數據存儲更簡單
    聯想個人云存儲A1上手一周多了,體驗還是不錯的,支持多個平臺數據備份,並且有公用空間和私有空間。具體來說,聯想個人云存儲A1內置一塊3TB硬碟,支持硬碟休眠。閒話不說,分享一下使用體驗。外觀時尚 散熱設計是最大亮點很多個人云存儲產品的外觀有些醜陋,沒有絲毫美觀可言。
  • 聯想個人云存儲上手:省心神器
    在行程中,我們可以隨時對手機相冊進行備份,這也是筆者個人日常使用最多的功能。只要在手機APP端(數據守護者)中設置好指定的備份文件夾,即可以自動對手機中的照片、視頻進行備份,從此無需擔心手機丟失而損失美好的回憶。
  • 打造私密家庭數據中心 聯想個人云存儲A1評測
    因此,組建個人網絡存儲伺服器也成為了不少用戶的選擇。8月25日,聯想旗下全新個人云存儲產品A1正式上市,這是一款定位家庭級數據中心的智能網絡存儲產品,可實現多設備數據集中存儲和智能管理,旨在為家庭和個人用戶構建專屬的私密數據生態圈。下面就帶大家來看看聯想個人云存儲A1能為我們帶來哪些新鮮體驗。
  • 聯想個人云存儲A1將於8月25日正式開售 標配3.5英寸NAS級西數紅盤
    聯想個人云存儲A1即將於8月25日正式開售。作為聯想個人云存儲的第二款產品,A1擁有全新設計更加時尚的外觀,同時標配3.5英寸NAS級西數紅盤、繼承前代產品高速穩定傳輸的特性、採用無風扇設計,總體來說較上一代T1都有著明顯變化。
  • 解決聯想小新輕薄本痛點,擴容3TB雲硬碟!聯想個人云存儲A1評測
    說來也巧,正好申請到了百度的聯想個人云存儲A1眾測,這個3TB容量的個人云硬碟,正好精準解決了我的痛點——通過無線網絡的方式,擴容聯想小新Pro 13的存儲空間。而且我平時需要把拍攝素材從iPhone傳輸到電腦上,個人云硬碟對我來說可以起到無損中轉的作用,這似乎是一個完美的解決方案。
  • 一機KO蘋果iCloud等雲存儲服務?聯想個人云存儲4T秀肌肉
    由於是初次體驗雲服務,直接從小米雲端刪除了不必儲存在雲端的照片和視頻後、結果手機端照片也跟著一併刪除了。簡直沒有一點點防備......還好小米雲服務還有個回收站功能,可以一鍵恢復數據,這點好評。我手上這臺小米手機儲存空間為256GB,但如果開啟自動雲備份,本地存儲的有些大容量照片、視頻自動同步到雲端,雲端空間又不夠用,再手動刪除,整個過程中將會耗費大量時間,此刻不禁要問一句:我要這雲服務有何用?蘋果iCloud免費雲端空間和小米一樣,也為5GB。
  • 面向工作室及娛樂發燒友 聯想個人云存儲X1支持五盤位多種RAID可達...
    在發布會上,聯想官方對該產品給出的相關信息並不多,但很明確的是,聯想個人云存儲X1採用了五盤位設計,不僅能夠帶來超大的存儲空間,並且憑藉5Pro盤位架構和智能AI算法,能夠提供多設備數據集中存儲和高效的智能管理方案,滿足用戶的數據進行實時備份與任意分享
  • OPPO雲,讓你手機數據存儲備份無憂,讓你安心每一天
    OPPO雲,讓你手機數據存儲備份無憂,讓你安心每一天有時候,你是不是也這樣,當你找不到手機裡的照片,找不到電話或者無意刪除了某些重要的信息,你是不是心急如焚,捶胸頓足?不過沒有關係,作為OPPO用戶,我們可以打開OPPO雲這項服務,在備份還原重要信息資料。OPPO雲是基於雲端的一個存儲系統,可以將用戶手機重要數據備份於雲端,當我們手機數據出現問題時,可以通過它來進行還原,顯然,在大數據時代,備份的重要性非常重要,而OPPO雲正是這樣一個數據備份空間。
  • 雲存儲升級 WD My Cloud 個人云評測
    多平臺共享可以將碎片文件集中化,例如我們可以將一些文件共享在個人云存儲My Cloud上,實現在任何地方、任何系統下對數據進行訪問和取用。在家庭使用中,你可以通過電腦下載TB級的電影、音樂、圖片等多媒體資料並備份進WD My Cloud,並在家直接通過WD My Cloud或WD Photos應用程式進行無線訪問個人云存儲設備,使得家庭娛樂變得更自由,更無線。
  • 是時候考慮個人云存儲了 雷克沙 M1 時光機體驗
    雖然我之前有定時把照片冷備進硬碟的習慣,但備份容易找起來難,特別是找以前堪景的時候拍下來的樣張需要翻好幾塊硬碟才能,非常不方便。 所以之前的解決方案是使用某款網絡相冊來雲備份圖片。
  • 用戶數據安全存儲 華為雲空間這些功能大顯身手
    來源:TechWeb.com.cn在我們日常使用智能機時,數據儲存功能極為重要。許多華為手機用戶都將個人數據保存在手機本地儲存中,卻忽視了華為手機自帶的雲空間這一項功能。「雲空間」擁有極具價值的核心功能:1、雲備份:重要數據定向備份雲備份是華為雲空間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 告別網盤會員制 這款個人云存儲好用多了
    在前不久剛剛結束的聯想消費秋季新品發布會上,聯想再度推出了針對更高階的個人云X1,這是繼聯想更加偏向於擁有龐大數據存儲需求的、對數據要求更高的用戶的個人云存儲產品。至此,伴隨X1的發布也補全了聯想智能存儲的產品覆蓋,而且比較有意思的是,它採用了5盤位設計。
  • 漫步你的個人云端 海康存儲個人私有雲H100正式發布
    作為海康威視的子公司,海康存儲將海康威視在視頻監控領域的技術運用到存儲介質產品中,而快閃記憶體應用產品不僅僅關注技術,同時也投入大量精力於產品的外觀設計和產品的用戶體驗上,比如隨身攜帶的產品隨身NAS設計得小巧精緻,讓用戶能夠自由帶著它外出辦公或旅遊,而主打家庭應用的產品在產品交互上做的更具人性化,更適合家居場景等。
  • 百度網盤「恰到好處」的個人云服務到底什麼樣?
    近日,百度網盤11.0新版本上線,對會員權益和網盤基礎體驗進行優化。新版百度網盤全新推出會員成長體系,超級會員用戶最高尊享16T超大空間、12G在線解壓等特權,體現了在存儲需求猛增的5G時代下,百度網盤在基礎功能服務上的再升級。
  • 個人網盤說關就關,未來照片雲存儲哪家強?
    一直以來,利用網盤存儲、分享個人或工作資料,已經是網友們非常方便的選擇。但是,近期網盤江湖波浪翻滾,自三月以來,國內已經有七家網盤關閉整體或部分業務,包括360雲盤、華為網盤、UC網盤、金山快盤、新浪微盤、騰訊微雲等等知名網盤品牌。說好的永久網盤永久免費呢?
  • 專為辦公應用設計!鐵威馬F4-NAS存儲體驗_鐵威馬 F4-NAS_企業存儲...
    對於源自美國存儲品牌TerraMaster(鐵威馬),筆者之前並不是十分了解,據悉在海量應用的高速存儲、海量存儲、家用存儲、NAS網絡存儲四大領域成功布局後,新推出了存儲一系列NAS新品,以架構與應用並舉的全新特點讓中國用戶體驗信息應用時代的便捷
  • 聯想個人云存儲A1評測自帶NAS紅盤不到千元
    你可以簡單地用一個路由器 移動硬碟完成最基本的功能,不用在乎穩定性和遠程的使用體驗;或者組一套高配置的NAS平臺去實現為細化的操控、方便的功能、穩定安全的存儲。群輝、威聯通、華芸等廠商都有這方面成熟的產品線,但它們一般售價不菲,同時還存在著操作成本高,APP不夠方便易用等問題。如果你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用戶,在需求對基礎的需求下,自然不會輕易接受這麼高的成本。
  • 左拉京東雲,右推全新備份商業模式,群暉的野心為幾何?
    群暉攜手京東雲推出企業備份新標準的混合雲備份方案,讓用戶兼顧本地存儲性能和雲上異地備份雙重優點,打造快速、低成本的異地備份。Synology 中國區CEO陳予建表示:「我們很高興和京東雲展開戰略合作,京東發力於雲市場,技術已經成熟且有完整的服務平臺。我們希望結合京東通路和京東雲服務的雙重優勢,將產品的銷售和雲服務垂直整合,推動 NAS 雲備份方案的實現。
  • 微信是怎麼樣吃掉存儲空間的?為什麼沒有雲備份?
    微信雖然軟體只有幾百兆,但是它卻能吃掉手機幾十G的存儲空間, 你的手機儲存只有 64GB,系統佔了 20GB,圖庫佔了 20GB,微信一個軟體也能佔 20GB。要知道,5年前的旗艦iPhone6s起步容量也才16G,那麼微信到底都吃了你多少存儲空間,是怎樣吃掉存儲空間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