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市,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隸屬於嘉興市。地處東南沿海,這裡溫暖溼潤,四季分明,雨水豐沛,日照充足。
這裡的烏鎮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有六千年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這裡的福嚴寺位於桐鄉市境內江南古運河左岸鳳鳴街道,創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歷來被視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清代同治十一年至光緒六年石門知縣餘麗元曾有詩曰:玉溪東去小溪通,路轉橋橫起梵宮。萬介修篁綠雲繞,一山縹緲落天中。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程立本:
程本立,字原道,號巽隱,明初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人,宋儒程頤之後。其父程德剛,負才氣不出仕。程本立從小就有大志,讀書不事章句。洪武中,太祖勉勵他:「子質近原,當志聖賢之學。」於是他更加努力。二十年春,任周王府長史。洪武二十二年(1389),周王棄藩國至鳳陽,程本立坐累謫為雲南馬龍他郎甸長官司吏目,在此任職期間,為官賢澤,民夷安業。三十一年後因學士董倫、府尹向寶推薦,徵入翰林,預修《太祖實錄》,遷右僉都御史。
張伯淳:
張伯淳,字師道,號養蒙,崇德(今浙江桐鄉)人。祖父張汝昌,官至迪功郎,與石門酒官張子修為鄰,兩家並有池館園林之勝,號東西園,結社觴詠,時稱東西二張。父張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累官朝議大夫、崇德開國男。與趙孟為中表,人物相望。張伯淳9歲舉童子科,以父蔭銓迪功郎、淮陰尉,改揚州司戶參軍。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裡,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呂留良:
呂留良,明末清初傑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又名光輪,一作光綸,字莊生,一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呂醫山人等,暮年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浙江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人。
順治十年應試為諸生,後隱居不出。康熙間拒應滿清的鴻博之徵,後削髮為僧。死後,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屍,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屍,或斬首,或流徙為奴,罹難之酷烈,為清代文字獄之首。
豐子愷:
豐子愷,本名豐潤,又名仁、仍,字子覬,後改為子愷,生於浙江省崇德縣(今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為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作家、書法家及翻譯家,是中國現代漫畫事業的先驅。
湯國梨:
湯國梨,字志瑩,號影觀,1883年出生於浙江烏鎮的平民之家。近代國學大師、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的夫人,湯國梨性情剛強,有丈夫氣概,且天資聰慧,能詩善書,胸懷政治抱負,為近代女子先驅、詩詞家、書法家。博學多才,其志自堅,有「曠代清才,直與賀、柳並轡」之美譽。1980年7月27日,湯國梨以97歲高齡病逝蘇州。1986年,遷葬於杭州西子湖畔南屏山麓章太炎墓側,沙孟海題寫墓碑。
趙汝愚:
趙汝愚,字子直,原籍饒州餘干(今江西餘干縣),生於崇德縣洲錢(今浙江省桐鄉市洲泉鎮)。南宋名臣、學者,南宋宗室,宋太宗趙光義八世孫、漢恭憲王趙元佐七世孫。
趙汝愚學務實用,常以司馬光、富弼、範仲淹、韓琦等自許。著有《忠定集》十五卷、《太祖實錄舉要》若干卷、《類宋朝諸臣奏議》三百卷等。《全宋詩》錄其詩八首。
徐自華:
徐自華,字寄塵,號懺慧,浙江桐鄉人。出身名門望族,是南社女詩人、秋瑾女俠的摯友,其一生由封建社會的大家閨秀轉變為革命志士的摯友,從哀怨命運多舛的舊式婦女成長為投身革命的文藝戰士。
張履祥:
張履祥,字考夫,又字淵甫,號念芝,號楊園,浙江桐鄉人,世居清風鄉爐鎮楊園村(今屬桐鄉市龍翔街道楊園村),故學者稱楊園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理學家,清初朱子學的倡導者。
張履祥生於下層知識分子家庭,少孤家貧,母以孔孟皆無父之兒教之。年十一,就館於陸昭仲,十五應童子試,補弟子員。後以教館謀生。又往藏山和靖書院,受業劉宗周。聞京師有變,遂棄諸生,隱居教授。道光時入祀太廟,同治時入祀文廟。
其著作因付梓較晚,清初影響不大,至清末被視為上接程朱之緒,下開清獻(陸隴其)之傳。志稱「朱熹後一人」。著有《讀易筆記》、《願學記》、《近古錄》、《補農書》等。後人輯有《楊園先生全集》。
吳徵:
吳徵,字待秋,名徵,以字行,別號抱鋗居士、疏林仲子、春暉外史、鷺絲灣人、栝蒼亭長、晚署老鋗,浙江崇德(今桐鄉)人。
吳徵與吳昌碩、王一亭為世交。與吳湖帆、吳子深、馮超然合稱「三吳一馮」,因年長,列「三吳一馮」之首。與吳子深、吳湖帆、吳觀岱稱為「江南四吳」。吳待秋一生憑藉頑強的意志,恆久的藝術追求,獲得了繪畫上的成就,成為民國時期影響海內外的著名山水、花卉畫家,又與趙叔孺、吳湖帆、馮超然同譽為「海上四大家」。曾任職於上海商務印書館,編審《古今名人書畫集》。出版有《吳待秋山水畫集》、《吳待秋花卉畫集》、《吳待秋畫集》、《古今名人書畫集》等。
金仲華:
金仲華,筆名孟如、仰山等,漢族,浙江桐鄉人,現代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社會活動家,抗日戰爭時期任《世界知識》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上海市副市長。著作有《國際新聞讀法》、《戰時新聞閱讀法》、《婦女問題》、《婦女兒童保護問題》、《青年與生活》等。
沈澤民:
沈澤民,學名德濟,筆名成則人、風、羅美、李清揚,浙江桐鄉人,作家,翻譯家,是中共早期重要的領導人,也是中國早期女權主義理論重要的譯者,鄂豫皖邊區的創立者,沈德鴻(茅盾)之弟。1920年赴日本入東京帝國大學半工半讀。1921年5月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後去安徽蕪湖中學任化學教師。同年底任上海平民女校教員。
嚴獨鶴:
嚴獨鶴,名楨,字子材,別號知我、檳芳館主,筆名獨鶴、老卒、晚晴。清鹹豐年間翰林嚴辰的侄孫,桐鄉烏鎮人。「獨鶴」是他早年喪偶後所取筆名。嚴獨鶴自1914年起,在上海主持《新聞報》副刊筆政長達30餘年,編有《快活林》、《新園林》,即以「獨鶴」之名,每天親撰一篇「談話」,積萬餘篇,多為針砭時弊之文,得到讀者的讚賞。嚴獨鶴富民族氣節。抗戰時期,汪偽欲借重他在新聞界的聲望,多次拉攏,均遭拒絕。嚴氏著有長篇小說《人海夢》、《嚴獨鶴小說集》及電影劇本數部。
孔另境:
孔另境,原名令俊,字若君,筆名東方曦,桐鄉烏鎮人。茅盾夫人孔德沚之弟。
有散文集《齊聲集》、《秋窗集》、《孔另境散文選》等。另有戲劇創作等著。其散文「樸實率真,寫人物並不誇張,無溢美之詞,亦不為親者諱,這是很難得的。寫地方使人身臨其境,既可了解民俗的一斑,也可略知民生的疾苦,沒有空洞的牢騷話,然而作者也對水深火熱中的不幸人民深有同情,對欺壓人民的惡魔極為憎恨」 。
張琴秋:
張琴秋,浙江桐鄉人,畢業於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學名張悟。張琴秋是著名的紅軍女將領,192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長徵期間,曾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等重要職務。
建國後,張琴秋擔任了紡織工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在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解放軍將領傳》中,專門介紹了張琴秋,視她為沒有軍銜的紅軍將領;《中國軍事大百科全書》中,認定張琴秋為紅軍唯一的女將領;「文革」爆發後的1968年,因受殘酷迫害,這位傑出的女性毅然以死抗爭;1979年平反昭雪,徐向前元帥親自主持了她的追悼會。
當然,桐鄉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桐鄉歷史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