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紅軍中唯一的女師長!

2020-12-14 萌貨說文史

桐鄉市,位於浙江省北部、杭嘉湖平原腹地,隸屬於嘉興市。地處東南沿海,這裡溫暖溼潤,四季分明,雨水豐沛,日照充足。

這裡的烏鎮是典型的中國江南水鄉古鎮,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有六千年歷史,是全國二十個黃金周預報景點及江南六大古鎮之一。這裡的福嚴寺位於桐鄉市境內江南古運河左岸鳳鳴街道,創建於南朝梁天監二年,已有一千五百餘年歷史,歷來被視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清代同治十一年至光緒六年石門知縣餘麗元曾有詩曰:玉溪東去小溪通,路轉橋橫起梵宮。萬介修篁綠雲繞,一山縹緲落天中。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程立本:

程本立,字原道,號巽隱,明初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人,宋儒程頤之後。其父程德剛,負才氣不出仕。程本立從小就有大志,讀書不事章句。洪武中,太祖勉勵他:「子質近原,當志聖賢之學。」於是他更加努力。二十年春,任周王府長史。洪武二十二年(1389),周王棄藩國至鳳陽,程本立坐累謫為雲南馬龍他郎甸長官司吏目,在此任職期間,為官賢澤,民夷安業。三十一年後因學士董倫、府尹向寶推薦,徵入翰林,預修《太祖實錄》,遷右僉都御史。

張伯淳:

張伯淳,字師道,號養蒙,崇德(今浙江桐鄉)人。祖父張汝昌,官至迪功郎,與石門酒官張子修為鄰,兩家並有池館園林之勝,號東西園,結社觴詠,時稱東西二張。父張琥,南宋嘉定十三年(1220)進士,累官朝議大夫、崇德開國男。與趙孟為中表,人物相望。張伯淳9歲舉童子科,以父蔭銓迪功郎、淮陰尉,改揚州司戶參軍。

茅盾: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裡,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呂留良:

呂留良,明末清初傑出的學者、思想家、詩人和時文評論家、出版家。又名光輪,一作光綸,字莊生,一字用晦,號晚村,別號恥翁、南陽布衣、呂醫山人等,暮年為僧,名耐可,字不昧,號何求老人,浙江崇德縣(今浙江省桐鄉市崇福鎮)人。

順治十年應試為諸生,後隱居不出。康熙間拒應滿清的鴻博之徵,後削髮為僧。死後,雍正十年被剖棺戮屍,子孫及門人等或戮屍,或斬首,或流徙為奴,罹難之酷烈,為清代文字獄之首。

豐子愷:

豐子愷,本名豐潤,又名仁、仍,字子覬,後改為子愷,生於浙江省崇德縣(今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為中國現代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漫畫家、作家、書法家及翻譯家,是中國現代漫畫事業的先驅。

湯國梨:

湯國梨,字志瑩,號影觀,1883年出生於浙江烏鎮的平民之家。近代國學大師、思想家、革命家章太炎的夫人,湯國梨性情剛強,有丈夫氣概,且天資聰慧,能詩善書,胸懷政治抱負,為近代女子先驅、詩詞家、書法家。博學多才,其志自堅,有「曠代清才,直與賀、柳並轡」之美譽。1980年7月27日,湯國梨以97歲高齡病逝蘇州。1986年,遷葬於杭州西子湖畔南屏山麓章太炎墓側,沙孟海題寫墓碑。

趙汝愚:

趙汝愚,字子直,原籍饒州餘干(今江西餘干縣),生於崇德縣洲錢(今浙江省桐鄉市洲泉鎮)。南宋名臣、學者,南宋宗室,宋太宗趙光義八世孫、漢恭憲王趙元佐七世孫。

趙汝愚學務實用,常以司馬光、富弼、範仲淹、韓琦等自許。著有《忠定集》十五卷、《太祖實錄舉要》若干卷、《類宋朝諸臣奏議》三百卷等。《全宋詩》錄其詩八首。

徐自華:

徐自華,字寄塵,號懺慧,浙江桐鄉人。出身名門望族,是南社女詩人、秋瑾女俠的摯友,其一生由封建社會的大家閨秀轉變為革命志士的摯友,從哀怨命運多舛的舊式婦女成長為投身革命的文藝戰士。

張履祥:

張履祥,字考夫,又字淵甫,號念芝,號楊園,浙江桐鄉人,世居清風鄉爐鎮楊園村(今屬桐鄉市龍翔街道楊園村),故學者稱楊園先生,明末清初著名理學家,清初朱子學的倡導者。

張履祥生於下層知識分子家庭,少孤家貧,母以孔孟皆無父之兒教之。年十一,就館於陸昭仲,十五應童子試,補弟子員。後以教館謀生。又往藏山和靖書院,受業劉宗周。聞京師有變,遂棄諸生,隱居教授。道光時入祀太廟,同治時入祀文廟。

其著作因付梓較晚,清初影響不大,至清末被視為上接程朱之緒,下開清獻(陸隴其)之傳。志稱「朱熹後一人」。著有《讀易筆記》、《願學記》、《近古錄》、《補農書》等。後人輯有《楊園先生全集》。

吳徵:

吳徵,字待秋,名徵,以字行,別號抱鋗居士、疏林仲子、春暉外史、鷺絲灣人、栝蒼亭長、晚署老鋗,浙江崇德(今桐鄉)人。

吳徵與吳昌碩、王一亭為世交。與吳湖帆、吳子深、馮超然合稱「三吳一馮」,因年長,列「三吳一馮」之首。與吳子深、吳湖帆、吳觀岱稱為「江南四吳」。吳待秋一生憑藉頑強的意志,恆久的藝術追求,獲得了繪畫上的成就,成為民國時期影響海內外的著名山水、花卉畫家,又與趙叔孺、吳湖帆、馮超然同譽為「海上四大家」。曾任職於上海商務印書館,編審《古今名人書畫集》。出版有《吳待秋山水畫集》、《吳待秋花卉畫集》、《吳待秋畫集》、《古今名人書畫集》等。

金仲華:

金仲華,筆名孟如、仰山等,漢族,浙江桐鄉人,現代著名國際問題專家、社會活動家,抗日戰爭時期任《世界知識》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曾任上海市副市長。著作有《國際新聞讀法》、《戰時新聞閱讀法》、《婦女問題》、《婦女兒童保護問題》、《青年與生活》等。

沈澤民:

沈澤民,學名德濟,筆名成則人、風、羅美、李清揚,浙江桐鄉人,作家,翻譯家,是中共早期重要的領導人,也是中國早期女權主義理論重要的譯者,鄂豫皖邊區的創立者,沈德鴻(茅盾)之弟。1920年赴日本入東京帝國大學半工半讀。1921年5月加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後去安徽蕪湖中學任化學教師。同年底任上海平民女校教員。

嚴獨鶴:

嚴獨鶴,名楨,字子材,別號知我、檳芳館主,筆名獨鶴、老卒、晚晴。清鹹豐年間翰林嚴辰的侄孫,桐鄉烏鎮人。「獨鶴」是他早年喪偶後所取筆名。嚴獨鶴自1914年起,在上海主持《新聞報》副刊筆政長達30餘年,編有《快活林》、《新園林》,即以「獨鶴」之名,每天親撰一篇「談話」,積萬餘篇,多為針砭時弊之文,得到讀者的讚賞。嚴獨鶴富民族氣節。抗戰時期,汪偽欲借重他在新聞界的聲望,多次拉攏,均遭拒絕。嚴氏著有長篇小說《人海夢》、《嚴獨鶴小說集》及電影劇本數部。

孔另境:

孔另境,原名令俊,字若君,筆名東方曦,桐鄉烏鎮人。茅盾夫人孔德沚之弟。

有散文集《齊聲集》、《秋窗集》、《孔另境散文選》等。另有戲劇創作等著。其散文「樸實率真,寫人物並不誇張,無溢美之詞,亦不為親者諱,這是很難得的。寫地方使人身臨其境,既可了解民俗的一斑,也可略知民生的疾苦,沒有空洞的牢騷話,然而作者也對水深火熱中的不幸人民深有同情,對欺壓人民的惡魔極為憎恨」 。

張琴秋:

張琴秋,浙江桐鄉人,畢業於浙江省立女子師範學校,學名張悟。張琴秋是著名的紅軍女將領,192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留學莫斯科中山大學,長徵期間,曾任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員等重要職務。

建國後,張琴秋擔任了紡織工業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在解放軍出版社出版的《解放軍將領傳》中,專門介紹了張琴秋,視她為沒有軍銜的紅軍將領;《中國軍事大百科全書》中,認定張琴秋為紅軍唯一的女將領;「文革」爆發後的1968年,因受殘酷迫害,這位傑出的女性毅然以死抗爭;1979年平反昭雪,徐向前元帥親自主持了她的追悼會。

當然,桐鄉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桐鄉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寧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寧鄉四髯」、「延安五老」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劉少奇:劉少奇,生於湖南省寧鄉縣,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 天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皖東地區唯一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朱壽昌:朱壽昌,字康叔,宋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人。《宋史》載有他棄官千裡尋母之事,他是流傳甚廣的所謂古代「二十四孝」中的一位。他是清代一位不可多得的多才多藝的文學藝術家和天才。少年時期,家境豐裕,且天資過人,勤奮好學。20歲,父母相繼去世。宣鼎一味讀書,家道開始中落。26歲時,入外家為婿。1858年,太平軍攻佔天長後,攜家離鄉,飄零四海。40歲時,開始創作《夜雨秋燈錄》。在戲曲創作上也有很高成就,代表作有《返魂香傳奇》等。
  • 紅軍時唯一的女師長,出身豪門畢業黃埔軍校,曾是彭德懷陳賡上司
    她是紅軍歷史上唯一的女司令,多位將軍元帥都曾是她的部下;她是出生豪門,畢業於黃埔軍校,才貌雙全的巾幗英雄。她雖為一介女兒身,但她用鮮血澆灌夢想,用生命捍衛信仰。雖然造化弄人,這位傳奇的女司令員英年早逝,但她卻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戰爭年代的中國女性做出了榜樣。
  • 她是中國歷史上首位女師長,畢業於黃埔軍校出身雖高貴,但卻死得很...
    歷史是說過和做過事情的記憶。——卡爾·貝克 在歷史劇中,大家可以看到紅軍中一般身居高位的都是男人,很少能見到領導者是女性,更何況是師長這樣重要的位置。
  • 習水土城古鎮裡的「女紅軍街」,中國唯一的一條女紅軍街
    歷史上商賈雲集,是赤水河中遊的政治、經濟中心。秦幣、漢磚、古陶、漢墓、宋酒窖、古鹽號、古船幫、張半擔宅等眾多的歷史文物古蹟,呈現出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積澱。入口旁小廣場上的大宋平南王袁世明雕像。據史料記載,袁世盟(亦稱袁世明)時任「正殿御前雄威一品將軍」、「領兵總制」,奉旨入蜀平叛。
  • 安丘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第一位女海洋學家!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吳金鼎:吳金鼎,字禹銘,山東省安丘市萬戈莊人。幼年家貧,由外祖母供應上學,先後就讀於安丘德育中學、濰縣廣文中學(今濰坊二中)和齊魯大學。1926年考入清華學校 (清華大學前身)國學研究院攻讀人類學專業。1930年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考古組任職。其間,參加了河南安陽殷墟、山東章丘城子崖、安陽後崗等著名遺址的發掘。
  • 高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物理學研究的「開山祖師」!
    房屋建築主要有宗祠、雨亭、大堂、官廳、客廳、民居六大類,被譽為「現實中的榮國府」,有民宅500餘棟,其中元、明、清古民宅300餘棟,保存完好且有堂號的119棟。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幸南容:幸南容,又名幸顯,字惕微,洪城(今江西高安華林山風景名勝區)幸村人。唐太常寺卿、國子監祭酒、太子賓客,桂巖書院創辦人。生於官宦之家,自幼聰穎,讀書過目不忘。
  • 洪江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現代戲劇批評之父!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一些歷史名人!王繼賢:王繼賢,字翰城,洪江黔城長坡村人。幼聰慧,12歲應童子試,曾兩度入長沙嶽麓書院受業,由稟貢生赴京都入國子監。受工部侍郎何凌漢的器重,延至其家授業子孫。不久以便補導援列入任中書科中書,前後達16年。
  • 永城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第一位太皇太后!
    形成於燕山中晚期,因漢高祖劉邦斬蛇起義而聞名於世,中國第一位農民起義領袖陳勝亦埋葬於此;孔夫子在此避雨講學留下了夫子崖、夫子山等景觀;中國最大的漢墓群漢梁王墓群星羅棋布,傳承千年的芒碭山古廟會每年在此上演,是豫東集山水、人文、民俗為一體的旅遊勝地。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朱敬則:朱敬則,字少連,亳州永城(今河南永城)人。 唐朝大臣、史學家。
  • 我的長徵 尋找最後的女紅軍
    【編者按】 長徵,這一偉大歷史事件,是人類軍事史上的奇蹟,在中共黨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長徵途中的女紅軍,是一個特殊而偉大的群體,她們理想信念堅定,英勇頑強。
  • 深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深州史上連中三元第一人!
    這裡的興隆寺是千年古剎,歷史傳說眾多,於2012年,常濟法師開始千年古剎興隆寺的恢復重建工作,現主體觀音殿等工程已經建造好,該寺已經成為華北地區最具有個性的佛教禪院之一。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紅軍師長劉疇西,擁有黃埔和伏龍芝「雙學歷」,唯左權可比
    75個紅軍師25 作者:卡迪羅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先後存在過三個紅8師,分別是紅16軍8師、贛西紅3軍8師和洪湖紅3軍8師,本文介紹贛西紅3軍8師。
  • 東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東陽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
    這裡的橫店影視城,是集影視、旅遊、度假、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場景成為國家重點旅遊景點。1996年,為配合著名導演謝晉拍攝歷史巨片《鴉片戰爭》而建,並對社會正式開放。這裡的東白山位於浙江省中部,主峰太白尖位於浙江金華東陽市虎鹿鎮。自古以來為浙中名山之首,是浙中地理上的「屋脊」,也是古越文化濫觴於會稽的崇高象徵。
  • 新泰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西晉建立的最大功臣!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鮑信:鮑信,字允誠,泰山平陽(今山東新泰)人。東漢末年濟北相,討伐董卓的諸路人馬之一。鮑信受何進徵召在外募兵,回到洛陽時適逢董卓進京,鮑信勸袁紹除掉董卓,袁紹不同意。後袁紹、曹操等人起兵對抗董卓,鮑信也起兵響應。
  • 曲阜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建安七子」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孔子: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後世尊稱其為「大成至聖先師」,並沿用至現代。
  • 明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朝開國六王之一!
    這裡的女山地質公園,坐落於明光市東北部女山湖鎮(原屬邵崗鄉)境內,從空中鳥瞰女山,恰似一隻玉環浮於水面,故又稱玉環山,山中擁有大小景點二十餘處,湖光山色,自然環境優美,人文景觀豐富,素有「三村環抱一份水,四月蔥蘢千畝田」之美譽。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他是紅軍師長,後來離開部隊回家種地,1955年當上農村小隊長
    在紅軍長徵時期,師長已經算是紅軍的高級軍事將領了,如果不斷歷練成長的話,肯定會取得很大的成就,最起碼也會名列開國將軍。不過,凡事都是例外,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紅軍師長,他在紅軍長徵勝利結束之後,選擇了離開部隊回家種地。
  • 被俘的紅軍師長讓國軍將領很吃驚:衣衫襤褸只比戰士多個破碗
    經激戰,紅21師師長胡天桃受傷被俘。胡天桃是一位紅軍高級將領,可翻遍軍史、戰史,卻很難找到這位紅軍高級將領的記載。他是哪裡人?何時出生?有何家人?都不知道。我們現在能夠提起他,最大的資料來源居然是國民黨將領王耀武的回憶錄。王耀武是黃埔軍校三期畢業,當時擔任國民黨補充1旅旅長。
  • 紅軍師長密謀叛變,3個團政委將其五花大綁,押後方槍斃
    75個紅軍師77 作者:卡迪羅 在工農紅軍歷史上,紅軍主力部隊先後存在過兩個紅35師,分別是江西紅12軍35師和閩西紅12軍35師,這回介紹江西紅12軍35師。
  • 吳法憲當紅軍稱升官快,正等著提拔時,才知師長因叛變未遂被處決
    獨立4師又稱廣昌獨立師、贛東獨立師,下轄第10、11、12三個團,分別由廣南獨立團和石城獨立團改編,這支部隊在在第二、三次反圍剿中也承擔了偽裝主力迷惑敵人的任務。由於紅軍擴編比較快,軍事人才缺乏,師長龍普霖同時兼任師政委和參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