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30億傳銷案復盤!曾經一個危險信號她沒有警惕

2020-12-25 澎湃新聞

圖:庭審現場

專門成立軟體公司,開發能掩蓋傳銷本質的線上平臺。

不到兩年時間,發展會員460餘萬名。

為了增強會員黏性,拋出很多「概念」,開發各種返利模式……

截至案發,「悅花越有」吸納的會員僅用於升級的費用就近30億元!

2019年5月,濱州市霑化區法院作出一審判決,因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主犯劉玉龍被判有期徒刑7年,並處罰金2億元。

劉玉龍等人上訴後,濱州市中級法院依法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這起網絡傳銷大案,我們辦案歷時16個月,很有典型意義。」今年9月,案件承辦人、山東省濱州市霑化區檢察院副檢察長張甲良介紹了案件辦理的相關情況。

「他想以發展會員的方式賺錢」

圖:公安人員在北京抓獲劉玉龍

「一開始劉玉龍就和我說他想搭建一個平臺,通過我的市場團隊,想以發展會員的方式賺錢。」

張甲良介紹說,劉玉龍能發展如此多的會員,與他的合作夥伴宋平有很大關係。宋平有傳銷犯罪前科,手中有一支專業團隊,傳銷推廣經驗非常豐富。

兩人一拍即合,共同商量出平臺運營模式,即必須繳納註冊資金才能成為會員,會員推廣會員能夠拿上下各兩級的提成。

還確定了分成比例,對會員註冊資金,以劉玉龍佔25%、宋平團隊佔75%進行瓜分。

檢察機關查明,自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劉玉龍等人開發「悅花越有」平臺。

鑑定顯示,「悅花越有」平臺共註冊店主會員460.63萬個,其中一星店主391.88萬個,二星店主51.03萬個,三星店主17.38萬個,四星店主2229個,五星店主1207個。

先期推廣中,兩人決定通過預售北京中合農發企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合農發公司」)股權的方式發展會員,對入會者承諾該公司26個月內上市,否則數倍退還註冊資金。

為了增加平臺黏性,他們還設定了團隊收益。

宋平說,推廣目的就是讓每個會員都感覺能賺到錢。讓更多的人加入平臺成為會員,讓會員再發展會員,這樣盈利多,賺錢就多。

隨著會員數量越來越龐大,劉玉龍和宋平又推出了「消費全返」模式。

2016年11月,中合農發公司旗下的「悅花越有」1.0軟體正式上線,並在北京召開了盛大的平臺上線儀式。

2016年底,該平臺註冊會員就達到了數千人。

2017年初,中合農發公司舉辦春季獎勵大會,劉玉龍、宋平向包括劉佳麗在內的推廣會員最多的「市場精英」發放了紅旗轎車、金條等獎品。

而實際上,由於利益分配不均,劉玉龍更改了會員推廣模式。

隨之,劉玉龍、宋平的裂痕越來越大,最終在2017年3月分道揚鑣。

「悅花越有」1.0版平臺只有微信端和PC端,是一個簡單的會員登記軟體。

隨著會員數量不斷增多,劉玉龍委託山東一家公司開發了「悅花越有」2.0版平臺。

2017年6月,「悅花越有」全網起航大會召開,包含會員系統、購物、引流在內的「悅花越有」App正式上線。

新平臺豐富發展了「消費全返」概念,讓劉玉龍暢想的商業版圖得到補全。

該平臺將劉玉龍開展傳銷活動的真實面目隱藏在了正常的購物軟體、商業平臺的背後。隨著會員數量的急劇增加,引流、消費金額不斷擴大,劉玉龍自行成立軟體公司,開發了「悅天使」3.0版平臺。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圖:辦案人員查獲的涉案銀行卡、印章、U盤等物品。

劉玉龍「商業帝國」快速成長的背後,離不開他推廣的「推廣返利」和「消費全返」。

這兩個概念被其公司廣泛宣傳後,「悅花越有」平臺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關注。

推廣返利:會員推薦別人成為會員或者升級會員時,推薦者及其上線都會獲得入會費或者升級費一定比例的提成。

消費全返:會員通過平臺向其他會員在平臺開設的店鋪購物,買賣雙方共可獲得7.25倍手續費的凍積分,會員在線下消費後憑藉收據或者發票到平臺繳納一定比例的手續費,能夠獲得7.25倍或者10倍手續費的凍積分。

這些凍積分每天會按一定比例轉換成活積分,活積分則能夠提現或者消費。

截至2018年7月3日,該平臺凍積分餘額近2200億個,活積分餘額累計近8億個。

山東的王某經營著一個小超市,2018年初,她偶然間通過朋友得知了「悅花越有」。隨後,朋友帶她去北京參觀、培訓。「學成歸來」後,王某繳納入會費成為朋友的下線會員並積極向親戚朋友推廣「悅花越有」平臺。在數十名親友繳納了入會費後,王某獲得了數十萬元的提成。

後來,她利用平臺「漏洞」,找店鋪要空白蓋章收據,填寫十萬元的數額,隨後將蓋章收據上傳到平臺,繳納了手續費後,獲得了十萬個凍積分。隨著凍積分轉換為活積分,不長時間她就提現2萬元。

在高額利潤誘惑下,她將自己的全部積蓄和多張信用卡透支資金全部投入平臺。

2018年5月,平臺突然將最低提現金額由100元提高到了1000元。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但被暴利蒙蔽了雙眼的王某,在會員們集體持樂觀態度的情況下忽略了這個不利消息。

再往後,王某發現平臺的提現審批時間比以前長了很多。

她有些慌了。

每天都申請提現,可是提現額相對於投入金額來說只是杯水車薪。

最終,2018年7月3日,平臺「停服升級」,隨後就再也無法登錄了。

「推廣返利」是斂財支柱

「悅花越有」平臺設計很「精妙」。

如果只設計「推廣返利」的模式,在多級返利之下,平臺就是一個最簡單的傳銷平臺,很容易受到監管部門查處。

為此,劉玉龍用引流、購物作為障眼法。

這兩個模塊理論上的產出是投入的7.25倍。

即使每天返餘額的千分之一,在7.25倍的增幅之下,「收益」仍讓人震驚。採用返還比例最低的數據分析模型測算,每天返還餘額千分之一,170天就能回本,第一年的年收益達100%。

如果將本金和收益繼續購買凍積分,則兩年收益高達260%。這還僅僅是會員本人的收益,平臺需要支付的費用可想而知。

他們做什麼投資業務能得到如此高的利潤,進而支付會員高昂的投資回報?

「我們拿出1億來做基金投資,銀行給我配資9億,我就有了10億資金,我能獲得多少的收益率呢?我們按年利率30%計算,這意味著我投資10億,要回收13億。然後我就有了3億的利潤,我按照10%的利率還給銀行本息共計9.9億,我還剩下3.1億,再減去我1億的成本,純利潤達到2.1億,也就是我的年化收益達到210%。你們還用擔心餘額千分之一的返還嗎?」

「悅花越有」公司總經理張勇在培訓中如此解釋收益來源。

然而,事實上劉玉龍根本沒有將平臺收取的資金拿去做基金投資,而是拆東牆補西牆地支付給了凍積分的先行投資者。

劉玉龍等人真正的獲利來源,實際上還是會員繳納的升級費用。

截至案發,會員僅用於升級的費用就近30億元。

這筆錢除了用於向會員發放升級推薦獎勵,大部分購買了比特幣等虛擬貨幣。虛擬貨幣則成為其洗錢、轉移資產的工具。

平臺從哪裡拿錢去補窟窿?

經過分析,辦案檢察官認為,「復投」是維持該平臺短時間內不崩潰的支柱。

因為「復投」是用活積分購買凍積分,是積分內循環,不涉及轉化為金錢的問題。

如果沒有「復投」模塊,購物、引流模塊的凍積分轉化成活積分後的去向,只能是取現或者消費,不論哪個選項,到期後平臺都要至少按照引流、購物資金數額的兩倍返還。

平臺從哪裡拿錢去填補這個窟窿?

於是,劉玉龍以7.25倍的凍積分誘惑會員用手頭的活積分購買凍積分,減緩平臺的資金兌付壓力。

「悅花越有」影響越來越大,受騙者不斷增多,社會上一些反傳銷、反詐騙機構也不斷對其犯罪本質進行揭露。

與此同時,很多熱心群眾也向公安機關報案。

濱州市公安機關受案後,發現濱州本地劉俊英、王方明等人積極宣傳推廣「悅花越有」平臺並發展下線會員牟利的線索。

後經進一步偵查,成功查清劉佳麗等上線,通過訊問,最終確認了該平臺涉嫌傳銷犯罪的事實,隨後將平臺頭目一鍋端。

本案的核心證據是存儲於某雲平臺的電子數據。

電子數據能否合法提取直接決定其是否具有證據能力,進而決定著犯罪指控的成敗。

為做好該項工作,檢察官認真研究電子證據的取證規則,指導偵查人員同步做好網絡遠程提取活動的同步錄像和屏幕錄像,確保證據準確可用。

隨後,檢察官根據已經掌握的案件情況,結合審查起訴和庭審需要,列明需要出具鑑定的問題清單。

由於電子數據體量龐大、需要鑑定的事項較多,超出很多鑑定機構能力範圍。審慎起見,檢察官同偵查人員一同前往瀋陽、廣州等地考察、選定鑑定機構,並在鑑定過程中保持與鑑定人員的溝通,提出鑑定需求,確保了鑑定意見內容明晰、針對性強。

聲明:本文轉自檢察日報,在此致謝!

還不知道這些事?快戳圖片

原標題:《涉30億傳銷案復盤!曾經一個危險信號她沒有警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涉30億傳銷案復盤!曾經一個危險信號她沒有警惕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截至2018年7月3日,該平臺凍積分餘額近2200億個,活積分餘額累計近8億個。山東的王某經營著一個小超市,2018年初,她偶然間通過朋友得知了「悅花越有」。隨後,朋友帶她去北京參觀、培訓。「學成歸來」後,王某繳納入會費成為朋友的下線會員並積極向親戚朋友推廣「悅花越有」平臺。在數十名親友繳納了入會費後,王某獲得了數十萬元的提成。
  • 【以案說法】涉30億傳銷案復盤!曾經一個危險信號她沒有警惕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截至2018年7月3日,該平臺凍積分餘額近2200億個,活積分餘額累計近8億個。山東的王某經營著一個小超市,2018年初,她偶然間通過朋友得知了「悅花越有」。隨後,朋友帶她去北京參觀、培訓。「學成歸來」後,王某繳納入會費成為朋友的下線會員並積極向親戚朋友推廣「悅花越有」平臺。在數十名親友繳納了入會費後,王某獲得了數十萬元的提成。
  • 涉30億傳銷案復盤!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截至2018年7月3日,該平臺凍積分餘額近2200億個,活積分餘額累計近8億個。山東的王某經營著一個小超市,2018年初,她偶然間通過朋友得知了「悅花越有」。隨後,朋友帶她去北京參觀、培訓。
  • 涉30億傳銷案復盤!不到兩年時間,發展會員460餘萬名
    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截至2018年7月3日,該平臺凍積分餘額近2200億個,活積分餘額累計近8億個。山東的王某經營著一個小超市,2018年初,她偶然間通過朋友得知了「悅花越有」。隨後,朋友帶她去北京參觀、培訓。
  • 「悅花越有」傳銷案復盤:「推廣返利」吸引數百萬會員 僅升級費就近30億 正義網
    為了滿足傳銷組織的發展需求,被告人劉玉龍專門成立軟體公司,開發能掩蓋其傳銷本質的線上平臺——「悅花越有」。不到兩年,發展會員460餘萬名。為了增強會員黏性,他拋出很多「概念」,開發各種返利模式。截至案發,該傳銷組織吸納的會員僅用於升級的費用就近30億元。
  • 曾經最大的微商團隊,涉傳銷被「一鍋端」,10萬人被騙100億?
    曾經最大的微商團隊,涉傳銷被「一鍋端」,10萬人被騙100億?提到微商,估計大家都不陌生,現在每個人的朋友圈裡基本上都有微商的存在。微商本身並不是一個貶義詞,很多人也通過做微商致富賺得盆滿缽滿。微商本身就是通過微信等方式進行交易,按理說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現在很多微商已經發展成了傳銷。他們並不是為了單純地售賣自己的產品,而是為了發展下線來積累資金,把自己手裡囤積的貨物,賣給自己的下家,完全不管產品的好壞。不斷地發展下線就是他們的任務,那這就和傳銷沒有任何區別了。
  • 一周輿情盤點:涉案14億元特大傳銷案告破;中脈被實名舉報傳銷!
    這也將社交電商傳銷再次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上了,近段時間相繼多家知名社交電商平臺(淘小鋪、斑馬會員、貝店)等屢屢涉傳被罰被查,整頓社交電商迫不急緩!南寧多部門聯合嚴厲打擊保健食品市場存在的違法生產經營、違法宣傳營銷、欺詐誤導消費等行為;安徽嚴打以微商、電商等為幌子的網絡傳銷;甘肅省規範直銷打擊傳銷再出拳…… 本周還有涉嫌傳銷和虛假宣傳的輿情事件依然成為關注焦點,如樂利來經銷商涉傳被罰2300多萬,被指「無牌直銷」多年涉虛假宣傳等多項違規;社交電商「名義初品」涉嫌傳銷被查等。
  • 湖南岳陽一審宣判一起特大網絡傳銷案 案涉33億餘元
    原標題:湖南岳陽一審宣判一起特大網絡傳銷案本報訊 (記者 陶琛 通訊員 李瑩)近日,湖南省嶽陽縣人民法院依法對張士玲等45名被告人及被告單位鄭州好聚點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市濱誠科技有限公司特大網絡傳銷案一審公開宣判。
  • 涉案金額超43億!廣西「斑美拉」特大傳銷案一審宣判,19人獲刑
    8月4日,玉林市玉州區人民法院,對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斑美拉」特大傳銷案進行一審宣判,該案偵查卷宗共550多卷,判決19名被告人,涉及會員3萬多人,涉案金額43億多元。法院經審理查明:2014年12月至2018年10月,被告人餘某容與閉某成經謀劃,在香港註冊成立了亞洲斑美拉美容養生機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斑美拉公司)、廣州斑美拉產品有限公司、廣州斑美拉產品有限公司南寧分公司、斑美拉生物醫藥科技(天津)有限公司(並以該公司名義申請註冊了「容璽」商標,推出了「容璽排毒套餐」、「容璽護膚套餐」美容產品)等涉傳銷企業
  • 為什麼PlusToken案中沒有受害者數十億美金為何收歸國庫
    幣圈矚目的Plustoken案終於落下帷幕。長達21頁的二審裁定書,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比起刑期,這次,話題聚焦在「贓款贓物處置」。根據二審裁定,涉案的數字貨幣、凍結扣押款項、查封房產汽車等均依法處理,沒收,並上繳國庫。不少媒體報導,涉案數字貨幣價值約42億美元。
  • 英德法院宣判一起88人涉惡傳銷組織案
    9月11日,英德法院依法公開對一起特大涉惡的88人傳銷組織案作出一審宣判。被告人周瑞勇、韓強等19人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搶劫罪、非法拘禁罪,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個月至十年五個月,並處罰金10.8萬元至14萬元;其餘被告人分別判處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 涉10億網絡傳銷大案!主犯在長沙受審
    「貪婪蒙蔽雙眼,讓我們以電子商務之名,行網絡傳銷之實。」被告人席上,主犯彭娟垂淚作出認罪發言。曾經光鮮亮麗的所謂「董事長」「總經理」,如今一一坐在被告人席接受法律審判。這座牽涉10餘萬名會員、涉案金額將近10億的網絡傳銷金字塔轟然倒塌。
  • 瘋狂的比特幣傳銷!層級3000,案值超500億,兩百萬人捲入
    案件案值超500億,涉及31萬餘個比特幣、917萬餘個以太坊幣等數字貨幣,200多萬人參與,傳銷層級竟然高達3000多個。老套的作案手法,不同的交易媒介。這個「價值連城」的案件,就是由江蘇省鹽城市公安局破獲的「Plus Token」網絡傳銷案。
  • 揭秘特大數字貨幣傳銷案:200餘萬人參與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我國公安機關偵破的首起利用區塊鏈技術、以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的特大跨國網絡傳銷犯罪案。數字貨幣傳銷究竟有何不同?傳銷團夥何以能在一年多時間匯聚起相當於500多億元的數字貨幣?犯罪嫌疑人能通過區塊鏈技術逃避法律制裁嗎?「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驚人!
  • 涉案金額43億!「斑美拉」特大傳銷案一審宣判,19名被告獲刑
    涉案金額43億!「斑美拉」特大傳銷案一審宣判,19名被告獲刑8月4日,玉林市玉州區人民法院對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斑美拉」特大傳銷案進行一審宣判,餘石容等19名被告人因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其中餘春羽犯數罪,何春松犯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至二年不等,並處罰金人民幣總共
  • 特大傳銷案破了!案值超500億200多萬人參與3000多層級
    數字貨幣傳銷究竟有何不同?傳銷團夥何以能在一年多時間匯聚起相當於500多億元的數字貨幣?犯罪嫌疑人能通過區塊鏈技術逃避法律制裁嗎?「新華視點」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按案發時市場行情計算,這些數字貨幣折合人民幣總值500多億元。「Plus Token」平臺有「幣圈第一大資金盤」之稱,主犯被抓之時,比特幣價格一度狂跌30%。
  • 發展傳銷會員65層 涉資3億!監管持續收緊...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羅克關 肖婷婷 近日,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人民檢察院對外披露了一起特大網絡傳銷案起訴書。「iBank智能錢包」傳銷平臺借數字貨幣的名義,發展傳銷會員10萬餘名,涉案資金高達3億餘元。
  • 特大傳銷案破了!案值超500億,200多萬人參與,3000多層級……​
    公安部有關負責人介紹,這是我國公安機關偵破的首起利用區塊鏈技術、以數字貨幣為交易媒介的特大跨國網絡傳銷犯罪案。數字貨幣傳銷究竟有何不同?傳銷團夥何以能在一年多時間匯聚起相當於500多億元的數字貨幣?犯罪嫌疑人能通過區塊鏈技術逃避法律制裁嗎?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驚人!
  • 一特大涉惡,傳銷組織案一審宣判
    南方日報訊 (記者/鄧文燕 通訊員/陳敏 侯立軍)9月11日,英德法院依法公開對一起特大涉惡的88人傳銷組織案作出一審宣判。被告人周瑞勇、韓強等19人犯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搶劫罪、非法拘禁罪,被分別判處有期徒刑13年6個月至10年5個月,並處罰金10.8萬元至14萬元;其餘被告人分別判處10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上述被告人退賠非法所得給被害人合計48.4萬元。
  • "悅花越有"傳銷案復盤:"推廣返利"吸引數百萬會員 僅升級費就近30億
    為了滿足傳銷組織的發展需求,被告人劉玉龍專門成立軟體公司,開發能掩蓋其傳銷本質的線上平臺——「悅花越有」。不到兩年,發展會員460餘萬名。為了增強會員黏性,他拋出很多「概念」,開發各種返利模式。截至案發,該傳銷組織吸納的會員僅用於升級的費用就近3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