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6月以來,「粵港澳大灣區」成了大熱話題,風頭甚至蓋過雄安。
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目前還看不到,但據悉已上報國家發改委,目標是在2030年建成世界第一大灣區。
這目標是難是易?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得先比一比,中國第一經濟大省與美國第一大州。
廣東與加州(擁有世界三大灣區之一——舊金山灣區)有許多相似之處,也有不少距離。
山的那邊,海的那邊
在沃野千裡的美國,加州算是個與世隔絕的存在,周圍不是大山大海就是大漠,州內的發展空間也就那麼狹長的一塊。
而認真看地圖你會發現,南嶺留給廣東的好地方也只有珠三角一小塊而已。
由於崇山峻岭的阻隔,嶺南屬於中國開發較晚的區域,是古代官員被貶的常見目的地;而加州在淘金熱之前,也是鳥不拉屎的蠻荒之地,它倆頗有幾分同病相憐。
改變一切,讓兩地經濟地位極速提升的,是海運。於是,有了舊金山灣區,也有了粵港澳大灣區。
如今地狹人稠,但他們各自打出了一片天。
經濟總量
比較之前,先科普一個概念——一級行政區,也就是受中央政府直轄的行政區劃。
中國的23省5自治區4直轄市2特別行政區,美國的50州1特區,日本的1都1道2府43縣,韓國的1都9道6廣域市,都是一級行政區。
然後我們來看,全球一級行政區經濟總量排名:
不難看出,雖然都是世界前十,但廣東和加州顯然還差著一個梯隊。
加州GDP比法國(世界排名第6)還高,而廣東GDP約等於一個西班牙(世界排名第14)。
人均就更不好比了,廣東人口是加州的2.5倍。
當然,我們增速快,要比的是未來。
但我們也得清楚,加州不僅是美國經濟最強州,增速也是名列前茅,追起來不那麼容易。
如果兩省/州分別保持目前的增速,匯率也不變,那廣東(7.5%)追上加州(2.9%)大約要到2034年。
公司對比
想要超越,得先明白自己差在哪兒。通過一組公司名錄,我們就能找到答案。
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廣東省上榜11家企業,基本代表著該省的支柱產業:
以平安、招行為代表的金融,以萬科、恆大、碧桂園為代表的地產,以廣汽為代表的汽車製造,以美的為代表的家電製造,以華為為代表的高新製造,以騰訊為代表的網際網路產業,以正威國際為代表的有色金屬等。
加州呢?
500強上榜企業15家,個數差不多。
(當然我們還有更強大的北京,坐擁56家世界500強企業總部,世界第一;其中54家國企,另外兩家是京東和萬達)
這些企業則代表著加州:
以蘋果、惠普、英特爾、思科、高通、Alphabet(谷歌母公司)、Facebook、甲骨文為代表的IT產業(矽谷在北加州);
以迪士尼為代表的文娛產業(好萊塢在南加州);
以雪佛龍為代表的能源產業;以富國銀行、安進公司為代表的金融;以麥克森、Gilead Sciences為代表的醫藥保健……
不難看出,雖說這兩個省州均以科技製造和網際網路產業聞名,但加州有著更廣泛也更暴利的支柱產業(加州第三產業佔比80%),這些都是廣東可以參考的發展方向。
除了世界500強,我們再來看看或許代表著未來的獨角獸公司。
全球最新數據只到2016年初,彼時加州有101家獨角獸,涉及零售、共享經濟、金融科技、醫療科技等。
而到2017年初,根據科技部的《2016中關村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廣東有
12家獨角獸,都在深圳。不那麼容易追,沒那麼簡單。
粵港澳大灣區vs舊金山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在廣東省裡選中了9座城市,加上香港與澳門,共同組成了一個城市群。
這樣會使的上面的對比,加入位於香港的6家世界500強和1家獨角獸。
同時,當我們拿世界三大灣區來對比時,選取的範圍也和那些國家本身的行政區劃不同。
於是,數據上顯得粵港澳大灣區現在就特別棒。
例如之前有人做了這樣一組對比:
看起來,粵港澳幾乎已經全方位碾壓舊金山灣區。但通過上文對比,我們會覺得哪裡不太對勁——這個舊金山灣區的範圍是不是有點小?
的確,舊金山灣區本來就是加州很小的一塊區域。但表格中的舊金山灣區人口,還不如一個舊金山市人口(805萬)多,恐怕更沒有加上聖何塞、奧克蘭等地……不帶這麼比的。
小巴無比相信粵港澳大灣區的光明未來,也不懷疑我們會有超越對手的那一天。只是覺得,成績未到之時,先別急著膨脹吧?
粵港澳和舊金山灣區繁榮的背後,是抱團發展的城市群模式,而城市群的吸引力也決定了其中城市的房產投資前景。這份《2017房產投資城市100強》從城市群發展的角度,一次性告訴你包括粵港澳大灣區在內的全國297座城市房產投資前景。
文章來源: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責任編輯:何一華 HN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