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打就不聽話?失控的父母贏了孩子,平靜的父母贏得孩子

2021-01-10 小C育兒家

晚上小林剛上完班很疲勞,回到家裡面,只想癱著,但是這個時候孩子剛做完作業,想要看會兒電視,小林因為心情不好直接拒絕了,這個時候孩子鬧脾氣,以往小林都會儘量跟孩子講道理,但是今天他實在是太累了,再看著孩子這種無理取鬧的樣子,他的火突然一下子就上來了,忍不住吼了孩子,甚至還揍了孩子兩下。

這個時候孩子開始安靜了,小林覺得好無奈,他不想要對孩子發火,可是有的時候自己真的是很疲勞很累的時候,孩子又老是要來挑起自己的火氣,面對這樣子的情況,小林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好。

其實小林所遇到這種情況,相信很多家長也曾經遇到過,大多數家長都有被自己的孩子煩到特別想動手的時候,孩子「惹人煩」這件事情是確實存在的,但是父母的應對措施卻不一定只有「打」這條出路。

可能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不打他就會不聽話,甚至他們會覺得孩子的那種不聽話就必須要用打來讓孩子服從自己,這樣子他們以後才不會再放,其實這就是非常典型的棍棒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的不利。

01「棍棒」教育可能會帶來以下的幾種弊端

第一,損害孩子的自信心。

對孩子們來說,父母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而很多時候父母們所做的一些事情或者是所說的一些話,孩子們都會非常的當真,更不用說那些通過「打」孩子或者是言語上打擊孩子的方式了。這樣子的方式,很容易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一種嫌棄的想法,他們會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對,而他們所認為這種不對,這是由於他們對於父母們的崇拜所帶來的,他們會覺得父母們那樣做是有他們的道理的,肯定是為自己做錯了,所以父母們才會這樣子對自己,他們會把很多的原因都歸咎於自己,而這樣子的方式其實就是在損害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在損害孩子對自我的自信心。

第二,影響親子關係。

一個健康的好的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應該是,家人之間一起互相上來一起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有一方管理,另一方這樣子的方式更像是公司管理的方式,他們比較理性,不夠有「溫度」。這樣子的方式運用在孩子身上就很容易出現反效果,因為孩子他們現在所需要的肯定是父母們的耐心陪伴和父母們的關注,這些有溫度的事情所帶來的東西。

而一旦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採用的是管理的方式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親子關係的親密度,因為當初我們開始覺得自己是在管理孩子,是在命令孩子的時候,其實已經沒有把孩子放在一個比較特殊的位置,而這樣子的狀況很容易會讓孩子對父母所說的一些命令也好,指責也好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不願意聽父母所說的話,他們會想辦法去反抗父母,他們甚至於把父母當成了自己的敵人。

第三,影響孩子們對於親密關係的態度,同時容易變得很極端。。

其實孩子們跟父母們之間的關係,就是孩子們對於親密關係認知的一個縮影,而當父母們採用一些錯誤的教育手段,或者是通過打來讓孩子屈服的方式來抑制孩子「所謂」的壞習慣,壞行為,只會起到反作用,還會影響孩子們對於親密關係的認知。

02一個飽受壓抑或者是控制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兩種極端情況

第一種情況:他們變成一個逆來順受、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去爭取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面對很多機會,他們時常選擇放棄,他們因為父母的「打罵」而對自己不夠自信,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做這樣子的事情,這一類的孩子是沒有自信心,他們對自己不自信,同時對於他人進行接觸還會帶有「害怕」的心理。

而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可能會變得非常的「憤青」,一方面他們的內心會非常的想要別人的關心和理解,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會特別在意自己的自尊心,一旦有別人不順從自己的心意的時候,他們就會「暴跳如雷」,情緒時常處於陰晴不定的狀態。

這系列的情況其實也都是孩子們對於親密關係態度的一種體現,就是因為孩子們他們不知道如何去面對親密關係,所以導致於他們在面對很多關係或者是很多選擇的時候,他們會不知道如何去做,他們只能依靠自己以前的那「習慣」望來進行,要麼就是拼命反抗,要麼就是什麼都接受。

這兩種狀態都是非常「不健康」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最常出現在棍棒教育裡面,而這是因為實施「打罵」和「棍棒」教育的父母經常很少去顧及到孩子們內心所想的事情,他們只是依照自己的想法去「管理」孩子,這樣的方式真的是很傷害孩子的。

03父母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情緒」和保護孩子之間的衝突呢?

首先,拒絕傷害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要記得遵守下面的三個前提。

一、跟孩子之間的交流是平等的,父母們願意去傾聽孩子內心的人願意去去尋找孩子的需求。

二、在討論一些跟孩子有關的事情的時候,父母們不再是單純的把權力放在自己身上,而是會分出一些選擇權,讓孩子他們自己去做決定,讓他們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增加他們對「自己」的責任感。

三、不對孩子亂發脾氣,不因為自己剛下班情緒不好或者怎麼樣為藉口來對孩子們實施暴力,不管是語言暴力也好,還是行為上的暴力也好,因為這兩種暴力所帶給孩子的只有傷害和父母們的後悔。

其次,父母們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情緒調節機制。

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面,每個人都存在著壓力,父母們也不例外,他們不僅要贍養上一代人,同時也要想盡辦法的去照料好自己的下一代。

因為壓力而產生情緒,這件事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想辦法去解決這個,事情所帶來的問題,而一味的任由自己的情緒在發酵和「胡亂」釋放。

其實很多父母對於孩子都是非常的耐心的,只是他們沒有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情緒宣洩的途徑,所以,導致於有的時候他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再加上孩子的鬧騰而大發脾氣。

但是解決這一個問題就很簡單,就是要找到適合父母們自己宣洩情緒的途徑,比如說可以去KTV唱一首歌,狠狠的放鬆一遍,或者是給自己一個小時的時間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最後,父母也可以跟孩子們一起制定情緒調理方法。

父母們可以教會孩子們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父母們也要記得遵守!

非暴力溝通:先說一下自己因為什麼而情緒不好,然後說一下自己對於對方的期望是什麼,希望他怎麼做。

例子:我今天上班完回來很累,情緒很不穩定,現在可能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休息一下,希望你可以安靜一會兒,可以嗎?

04總結:

很多時候問題的產生都是因為情緒所導致的,不管是爭吵也好,「棍棒教育」也好,這些情況出現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為情緒的不斷升級,導致於父母和孩子難以從那樣子的分為有沒有脫離出來,寢室說到底就是父母和孩子沒有建立好一個好的情緒交流機制,在教育裡面摻雜了太多暴力的「溝通」,父母要做的就是減少暴力溝通,多些理智的「非暴力」的溝通。

相關焦點

  • 孩子不打就不聽話?失控的父母贏了孩子,平靜的父母贏得孩子
    其實小林所遇到這種情況,相信很多家長也曾經遇到過,大多數家長都有被自己的孩子煩到特別想動手的時候,孩子「惹人煩」這件事情是確實存在的,但是父母的應對措施卻不一定只有「打」這條出路。可能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不打他就會不聽話,甚至他們會覺得孩子的那種不聽話就必須要用打來讓孩子服從自己,這樣子他們以後才不會再放,其實這就是非常典型的棍棒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的不利。
  • 父母:你到底聽不聽話!贏了孩子還是贏得孩子,尊重很重要
    孩子是不是經常會有這樣的想法?其實父母都是愛孩子的,誰也不想每天和孩子過得劍拔弩張、窮追猛打、兇神惡煞似的,而且在母親說出上述話的時候當下心裡肯定是著急、難過的,心裡也不好受的。你看這就是一個相互傷害的過程,孩子和家長的體驗都不好,長期以往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會越來越淡薄,同時孩子心裡會有很強的負罪心理。我們要做的是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 孩子脾氣差、不聽話?高情商父母是這麼引導的
    「我家娃不聽話,你好好和他講道理也沒用,真的忍不住想打他。」「我兒子一不高興就開始打人,情緒激動起來講也不聽的,真是拿他沒辦法。」這會讓孩子很恐懼,失去安全感,也做不到真正的調節情緒,單純是因為害怕才選擇了聽話。
  • 「我不吃了,你別打了!」孩子在超市跪地大哭:失控的父母太可怕
    人們常說「父母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因為父母不但要照顧孩子的衣食住行還要操心孩子的教育和學習。父母可以說是孩子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非常稱職,有些父母心情好的時候是孩子的好爸爸好媽媽,心情不好或者是孩子淘氣的時候就會情緒失控,成為孩子眼裡恐懼的對象。前兩天去逛超市的時候,親眼目睹了這樣一件事。
  • 孩子不聽話父母能打他一頓,父母要是「不聽話」孩子該怎麼辦?
    我進兒子房間的時候,他坐在凳子上生氣,我上前去抱著他,兒子的眼淚一下就忍不住了,抽泣的說:「為什么爸爸就可以看電視,我就不可以呢,爸爸說我不聽話還打了我,那爸爸不聽話怎辦呢?」簡單的安撫了一下他,我就離開了。坦白來說,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爸媽還能揍一頓制服他,但是如果我們為人父母做的不合格該怎麼辦。
  • 《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可是,衝孩子大吼大叫對嗎?有用嗎?吼完你後悔嗎?相信每個父母心中都有明確的答案。所以,《不吼不叫:如何平靜地讓孩子與父母合作》,就成了家庭教育中的一堂必修課。本書基於氣質研究和正念理論,為父母提供強有力的技巧,通過減少大吼大叫,從而避免家庭衝突,促進合作、尊重和相互理解。一、 吼叫的原因說到吼叫的原因,很多父母都會簡單粗暴的認為是孩子不聽話,做事拖拉等,其實引發吼叫的原因分為日常原因和深層原因。
  • 孩子一不聽話就想打?降低「原生家庭」傷害,父母平靜孩子才乖巧
    每個人都是有脾氣的,小孩子有大人也有,特別是做了父母之後,會發現脾氣這個東西真的不好控制,遇到小孩子不懂事、調皮搗蛋的時候,立馬就想給孩子來兩下制止孩子的行為。小孩子小時候都頑皮貪玩,這是天性,肯定不能指望他們像大人一樣世故講理,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小孩子一不聽話,還是忍不住想要動手打幾下給他們個教訓。
  • 容易失控的父母,養不出情緒穩定的孩子
    同事阿華是個火爆脾氣,平時對待孩子雖然挺嚴厲,可兒子在學校還是經常給她「惹麻煩」。昨天阿華的兒子和同學打架,阿華被從班上叫走。因為兒子出手比較重,把人家兒子的頭打破了。阿華到校後啥也不說,上去就是一頓臭罵,罵完還不解恨,還想當著老師的面打兒子。
  • 想讓孩子聽話,家長要學會「贏得」孩子,而不是「贏了」孩子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溝通」二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是往往在家庭生活中,我們都會不由自主地忘記這個要素,比如用「為你好」來讓孩子妥協。想讓孩子聽話,情感勒索沒有用,「贏得」孩子的關鍵在溝通,你知道嗎?《小歡喜》的播出讓更多人看到了家庭矛盾中的自己,就拿喬英子和她的媽媽宋倩來說,連看場電影兩個人都會吵架,媽媽覺得孩子看過了還陪她看浪費時間。
  • 孩子不聽話,和父母對著幹,該打嗎
    相信這些話各位爸爸媽媽們無數次地和自己的孩子說過,一忍再忍再再忍,又忍心動手打孩子,一遍遍地講道理孩子又不聽,想到這些是不是開始頭大抓狂了。那麼出現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又在哪裡呢?因此,他就會繼續之前正在做的事,也就是不聽話。
  • 情緒失控的父母養不出幸福的孩子:你什麼脾氣,孩子就是什麼命運
    和人交往過程中脾氣暴躁易怒的孩子,他的父母肯定也是同一類型的人。再這種情緒容易失控,喜歡衝孩子發脾氣的父母的教育之下,孩子很難能夠擺脫父母的負面影響,成為一個與父母截然不同的人。爸爸每次在工作上不順利的時候,都會把這股情緒發洩在自己和媽媽的身上。「要是沒有生下你,爸爸根本不用這麼累!」「你是怎麼當媽的?連個孩子都教育不好?讓開,打他一頓就聽話了!」
  • 孩子不聽話怎麼辦?最笨的父母才打孩子,聰明的家長都這麼做
    子女如何教育一直都是很多家長心裡的一個大問題,每個父母在孩子剛出生的時候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棟梁之才,可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會慢慢發現孩子身上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讓父母十分頭疼。以前很多家長在面對搞破壞、調皮搗蛋的時候,很多父母都會忍不住去打孩子。
  • 聽話的孩子都是打出來的?孩子不乖,該不該打?
    面對孩子不聽話,大部分家長都會先吼一頓,甚至不分青紅皂白的打罵,這樣真的有用嗎?還會讓孩子誠惶誠恐,想要趕快逃離家庭,逃離父母的管束。若孩子太小,心智發展不成熟,缺乏規則意識。作為父母,你打孩子對於孩子來說,沒僅沒警示作用,反而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也許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煩惱,孩子犯錯不能打,也管不住可怎麼辦?
  • 父母「情緒失控」,在孩子眼裡是什麼樣子?《吵架的父母》告訴你
    短片雖然更為突出的是有關於「恐怖」,但其核心所要講的卻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經常會出現的情緒失控,而父母的情緒失控對於孩子來講,卻是具有近乎毀滅性的打擊,例如在片尾變成怪物的父母堵在了女孩房間的門口。 1.父母的情緒失控導致孩子缺乏安全感 父母的情緒失控總是會毫無徵兆的突然到來,雖然在動畫短片中所講述的是父母之間的爭吵嚇到了孩子,而在現實生活中雖然在有些家庭中夫妻吵架的情況會更多,但在大多數的家庭中,夫妻其中一方的情緒失控更多的還是會被歸因到孩子的身上。
  • 沒有不聽話的孩子,只有不會溝通的父母
    >文:超媽後臺有家長留言說,孩子越長大越不聽話很多家長總是在抱怨孩子不聽話,不懂事,往往忽略了孩子其實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認知,如果只是一味的「聽話」,沒有自己的獨立想法,這無疑是家庭教育的失敗。所以,孩子不「聽話」也很正常,與父母之間出現認知偏差也屬正常。這些所謂的「問題」,其實都屬於溝通的問題。
  • 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
    導讀: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越「不聽話」,父母越「有問題」?為什麼?!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媽媽"失控」打了孩子一巴掌,孩子的「一句話」讓媽媽情緒奔潰
    一:討好型人格,失去自我父母經常對孩子發脾氣,孩子會認為是不是自己不乖,或者自己哪裡不好,惹父母討厭。心理學上稱孩子這種想法叫「自我歸因」。孩子就會在事後想辦法讓父母開心。這就是家長們老說的「打一打,能消停聽話幾天」。
  • 不聽孩子說話的父母,養不出聽話的孩子
    回國後,遭到父親的強烈反對,說她不聽話。我們總習慣讓孩子聽話,按照父母的理想人生去走,卻忘了不是聽話就能養出優秀的孩子。我們習慣以父母的權威去要求孩子聽話,按照我們的方式方法來行事,卻忘了傾聽一下孩子內心的需求,忘了允許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需求。
  • 「以愛之名」的打罵,都是情緒失控的父母!別怪孩子越來越叛逆
    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孩子不聽話,不打怎麼弄?有些人說,好好說。那麼,好好說孩子不聽怎麼辦?那麼,大家想一想,這個「好好說」為什麼會失效?有些人會說:「孩子不聽,孩子不怕」。那我就又要問一下:孩子為什麼不聽?另外,為什麼一定要孩子怕?
  • 父母為什麼經常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做到3點,父母能掌控情緒
    在孩子的教育中,相信每個當父母的都不希望自己情緒失控,尤其在孩子面前情緒失控,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傷害。可父母為什麼總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01、對孩子的過高的期望和現實的差距,讓父母產生無形的壓力,如果孩子表現不好,父母就容易情緒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