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小林剛上完班很疲勞,回到家裡面,只想癱著,但是這個時候孩子剛做完作業,想要看會兒電視,小林因為心情不好直接拒絕了,這個時候孩子鬧脾氣,以往小林都會儘量跟孩子講道理,但是今天他實在是太累了,再看著孩子這種無理取鬧的樣子,他的火突然一下子就上來了,忍不住吼了孩子,甚至還揍了孩子兩下。
這個時候孩子開始安靜了,小林覺得好無奈,他不想要對孩子發火,可是有的時候自己真的是很疲勞很累的時候,孩子又老是要來挑起自己的火氣,面對這樣子的情況,小林不知道要怎麼做才好。
其實小林所遇到這種情況,相信很多家長也曾經遇到過,大多數家長都有被自己的孩子煩到特別想動手的時候,孩子「惹人煩」這件事情是確實存在的,但是父母的應對措施卻不一定只有「打」這條出路。
可能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不打他就會不聽話,甚至他們會覺得孩子的那種不聽話就必須要用打來讓孩子服從自己,這樣子他們以後才不會再放,其實這就是非常典型的棍棒教育,對孩子的成長非常的不利。
01「棍棒」教育可能會帶來以下的幾種弊端
第一,損害孩子的自信心。
對孩子們來說,父母們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而很多時候父母們所做的一些事情或者是所說的一些話,孩子們都會非常的當真,更不用說那些通過「打」孩子或者是言語上打擊孩子的方式了。這樣子的方式,很容易會讓孩子對自己產生一種嫌棄的想法,他們會覺得是自己做的不對,而他們所認為這種不對,這是由於他們對於父母們的崇拜所帶來的,他們會覺得父母們那樣做是有他們的道理的,肯定是為自己做錯了,所以父母們才會這樣子對自己,他們會把很多的原因都歸咎於自己,而這樣子的方式其實就是在損害孩子對自己的認知,在損害孩子對自我的自信心。
第二,影響親子關係。
一個健康的好的積極向上的家庭環境應該是,家人之間一起互相上來一起想辦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的有一方管理,另一方這樣子的方式更像是公司管理的方式,他們比較理性,不夠有「溫度」。這樣子的方式運用在孩子身上就很容易出現反效果,因為孩子他們現在所需要的肯定是父母們的耐心陪伴和父母們的關注,這些有溫度的事情所帶來的東西。
而一旦父母們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採用的是管理的方式的時候,其實就是在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親子關係的親密度,因為當初我們開始覺得自己是在管理孩子,是在命令孩子的時候,其實已經沒有把孩子放在一個比較特殊的位置,而這樣子的狀況很容易會讓孩子對父母所說的一些命令也好,指責也好產生逆反心理,他們會不願意聽父母所說的話,他們會想辦法去反抗父母,他們甚至於把父母當成了自己的敵人。
第三,影響孩子們對於親密關係的態度,同時容易變得很極端。。
其實孩子們跟父母們之間的關係,就是孩子們對於親密關係認知的一個縮影,而當父母們採用一些錯誤的教育手段,或者是通過打來讓孩子屈服的方式來抑制孩子「所謂」的壞習慣,壞行為,只會起到反作用,還會影響孩子們對於親密關係的認知。
02一個飽受壓抑或者是控制的孩子,長大後容易出現兩種極端情況
第一種情況:他們變成一個逆來順受、什麼事情都不願意去爭取的孩子,這樣的孩子面對很多機會,他們時常選擇放棄,他們因為父母的「打罵」而對自己不夠自信,會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去做這樣子的事情,這一類的孩子是沒有自信心,他們對自己不自信,同時對於他人進行接觸還會帶有「害怕」的心理。
而另一種情況就是:孩子可能會變得非常的「憤青」,一方面他們的內心會非常的想要別人的關心和理解,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會特別在意自己的自尊心,一旦有別人不順從自己的心意的時候,他們就會「暴跳如雷」,情緒時常處於陰晴不定的狀態。
這系列的情況其實也都是孩子們對於親密關係態度的一種體現,就是因為孩子們他們不知道如何去面對親密關係,所以導致於他們在面對很多關係或者是很多選擇的時候,他們會不知道如何去做,他們只能依靠自己以前的那「習慣」望來進行,要麼就是拼命反抗,要麼就是什麼都接受。
這兩種狀態都是非常「不健康」的狀態,而這種狀態最常出現在棍棒教育裡面,而這是因為實施「打罵」和「棍棒」教育的父母經常很少去顧及到孩子們內心所想的事情,他們只是依照自己的想法去「管理」孩子,這樣的方式真的是很傷害孩子的。
03父母們到底應該怎麼做呢?
如何去面對自己的「情緒」和保護孩子之間的衝突呢?
首先,拒絕傷害孩子,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們要記得遵守下面的三個前提。
一、跟孩子之間的交流是平等的,父母們願意去傾聽孩子內心的人願意去去尋找孩子的需求。
二、在討論一些跟孩子有關的事情的時候,父母們不再是單純的把權力放在自己身上,而是會分出一些選擇權,讓孩子他們自己去做決定,讓他們自己為自己的人生負責,增加他們對「自己」的責任感。
三、不對孩子亂發脾氣,不因為自己剛下班情緒不好或者怎麼樣為藉口來對孩子們實施暴力,不管是語言暴力也好,還是行為上的暴力也好,因為這兩種暴力所帶給孩子的只有傷害和父母們的後悔。
其次,父母們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情緒調節機制。
在現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裡面,每個人都存在著壓力,父母們也不例外,他們不僅要贍養上一代人,同時也要想盡辦法的去照料好自己的下一代。
因為壓力而產生情緒,這件事情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想辦法去解決這個,事情所帶來的問題,而一味的任由自己的情緒在發酵和「胡亂」釋放。
其實很多父母對於孩子都是非常的耐心的,只是他們沒有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情緒宣洩的途徑,所以,導致於有的時候他們在面對孩子的時候,他們會因為自己的心情不好,再加上孩子的鬧騰而大發脾氣。
但是解決這一個問題就很簡單,就是要找到適合父母們自己宣洩情緒的途徑,比如說可以去KTV唱一首歌,狠狠的放鬆一遍,或者是給自己一個小時的時間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最後,父母也可以跟孩子們一起制定情緒調理方法。
父母們可以教會孩子們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父母們也要記得遵守!
非暴力溝通:先說一下自己因為什麼而情緒不好,然後說一下自己對於對方的期望是什麼,希望他怎麼做。
例子:我今天上班完回來很累,情緒很不穩定,現在可能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休息一下,希望你可以安靜一會兒,可以嗎?
04總結:
很多時候問題的產生都是因為情緒所導致的,不管是爭吵也好,「棍棒教育」也好,這些情況出現的原因大多數都是因為情緒的不斷升級,導致於父母和孩子難以從那樣子的分為有沒有脫離出來,寢室說到底就是父母和孩子沒有建立好一個好的情緒交流機制,在教育裡面摻雜了太多暴力的「溝通」,父母要做的就是減少暴力溝通,多些理智的「非暴力」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