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是初中學習中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相比小學數學重點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初中數學更加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系統性等思維能力。在這樣基礎上,初中數學從具體計算延伸到抽象;題目從簡單文字、符號到更加複雜數學符號、圖形等數學因素構成;由數學思維從靜態到動態等等。
因此,一些剛剛升入初中的初一新生不能很好適應這種學習變化,情況嚴重的甚至影響數學學習。數學成績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法。
在小學階段學習科目少、知識內容淺,很多時候以老師教為主,學生被動學習較多。進入初中後,科目增加、內容拓寬、知識深化,學生認知結構發生根本變化。初一年學生剛進入初中,很多學生還沒有「擺脫」小學的學習方法,習慣被動的等著老師來教,加上初中知識結構發生很大變化,造成一些學生因「不會學習」而成績下降,嚴重的失去甚至學習信心和興趣。
因此,對於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對於數學學習無論是從思想上、習方法上,都要成分認識到初中數學和小學數學存在著巨大差別。那麼初一學生如何學好數學呢?
初一學生學好數學,首先要轉變學習方式,培養自己的數學學習能力,要學會採用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合作學習、體驗學習等多樣化的方式進行學習。
具體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學好、掌握好基本概念
首先在課堂學習過程中要參與知識產生、發展的過程,充分理解公式、定理、法則的推導過程,改變死記硬背的方法,這樣我們就能深刻理解知識概念,而不是僅僅停留在表面記憶上。
二、認識到「聽懂」≠「會做」
很多學生都有這樣體驗,課堂上都聽的很懂,但一拿到作業本就錯誤百出,究其原因就是簡單誤認為「聽懂」=「會做」。聽懂只是聽懂某個知識點,而解題是要運用這些知識點去解決問題問題。因此,在掌握基本知識概念的基礎上,我們要多做習題,要多思考、多探究、多嘗試,及時總結反思,遇到問題要和同學、老師及時進行交流。
我們只有不斷提高數學綜合能力,才能真正實現「聽懂」=「會做」。
三、學會及時反思總結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要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知識都有一個遺忘規律,新學知識過了一段時間,如果不去溫習很容易遺忘,數學複習更需要及時複習、反思。如對所學習的知識、方法有沒有徹底掌握;學了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如何運用這些數學思想;經常複習鞏固典型問題,不要同樣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錯
建議初一學生準備一本數學「錯題本」,把平時犯的「典型錯誤」記下來,想想錯在哪裡,為什麼會錯,怎麼改正,這樣錯誤題目、不會做的題目就會越來越少。
數學學習講究的是一個思維轉變的過程,但任何思維訓練並不能立竿見影,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們要在熟練掌握基本知識概念上,通過運用這些知識,達到深化理解、培養思維的目的,避免以「練」代「復」的題海戰術,學會舉一反三、熟練應用,最終提高數學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