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聯合報》今日刊載社論指出,蘇貞昌去年三月在保安宮宣布參選臺北市長,逼蔡英文照著他「雙城奇謀」的劇本參選新北市長;如今,蔡英文率先宣布參選2012「總統」,又回過頭來迫蘇貞昌照著她的劇本演出。面對這樣的黨內氛圍,蘇貞昌心中必是五味雜陳。
全文摘編如下:
傳說蔡英文方面的劇本是「贏的選總統,輸的拼國會」,亦即:蔡蘇二人在初選落敗者,擔任不分區「立委」第一名,率黨籍立委候選人拼「國會」過半。消息傳出後,蔡英文方面說有人曾提此議,卻非蔡英文自己的主張。不過,這不像是空穴來風。
民進黨中央突然表態不會特別反對「總統」、「立委」合併選舉,可以證實這套劇本確實存在。站在蔡英文方面設想,初選贏的選「總統」,輸的拼「國會」,即可跳出「蔡蘇配/蘇蔡配」的框架。初選蔡若贏,即可不要「蔡蘇配」;蘇若贏,蔡亦可拒絕「蘇蔡配」。再者,「總統」、「立委」若合併選舉,蔡蘇或蘇蔡二人被合併選舉的大局綁住,應可產生分進合擊的乘數效應;但若先選立委、後選「總統」,蔡蘇或蘇蔡的競合關係即可能出現難測的變量。何況,蔡英文方面應是估計蔡有可能贏得初選而構想出這一套劇本;也就是說,屆時可把蘇貞昌推到不分區「立委」,堵住「蔡蘇配」的「膏膏纏」;又以「總統立委」合併選舉,不讓蘇貞昌有作亂的空間,而不得不為蔡英文抬轎。再者,「總統」、「立委」分開選舉,民進黨若選得不如預期,可能影響「總統大選」的聲勢;「總統立委」同日選舉,同日揭曉,即不會有此顧慮。所以,「贏的選「總統」,輸的拼「國會」與「總統立委合併選舉」,是兼籌並顧的算計。
最令蘇貞昌吃不消的是,又有消息指出,民進黨中有人估計馬英九有連任可能,則如果蔡英文此屆有勝選的把握,民進黨就推舉她參選;反之,倘若蔡英文無勝選把握,就推舉蘇貞昌,以避免傷害蔡英文,為她保全2016的機會。蘇貞昌面對這樣的黨內氛圍,心中必是五味雜陳。
蔡蘇二人的對比關鍵在年齡。蔡可以選2012,也可以選2016;但2012應是蘇的人生最後一戰。蔡英文非但要與蘇貞昌爭「總統」初選,如今甚至表明若初選落敗也拒絕「蘇蔡配」,這不啻已使蘇貞昌失去轉圜空間。如今,黨內皆將蔡英文視為「西瓜的大邊」,且蔡在民間的聲勢亦有壓倒蘇貞昌的跡象;但是,看在蘇貞昌眼裡,蔡英文畢竟是民進黨的一個「遲到的黨員」,且她除了空泛的詞藻堆砌外,也未能提出什麼「超越」的主張或政見,憑這樣就要召喚「新世代」,推開「舊世代」,此對蘇貞昌而言真是情何以堪?
蔡英文說,她不夠政治,不會算計;但她先聲奪人、宣布參選,並傳出「贏的選總統,輸的拼國會」的劇本,再放出「不特別反對總統立委並選」的聲音,不啻是將「蔡蘇競合」的政治算計已算到毫釐分明、滴水不漏的地步。蔡英文算得很清楚:蘇貞昌希望「蘇蔡配」,至少要「蔡蘇配」;但她只有參選「總統」一個目標,不要「蘇蔡配」,也要甩掉「蔡蘇配」。她顯然認為,蔡可以不要蘇,蘇不能沒有蔡。
這一切的政治算計,對蔡英文來說,皆是理性而冷靜的擘劃。試問:撇開蘇貞昌個人的利害愛憎而言,「贏的選總統,輸的拼國會」,難道不是最公平且最具綜效的大戰略?何況,蔡英文若想當選「總統」,不僅要甩掉蘇貞昌或呂秀蓮,也須在執政後甩掉其它綠營老舊勢力的羈絆。
我們曾說,蔡英文面對的「三合一工程」是:世代交替、「總統大選」、路線轉型。其中,世代交替更是關鍵工程,蘇貞昌、呂秀蓮是她初選中的箭靶;進一步說,她若有朝一日當選而執政,倘不能進一步對綠營「世代交替」,以達成「路線轉型」,她也必將步上陳水扁「贏了選舉,輸了路線」的後塵。
瀏覽精彩評論 進入評論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