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上有個話題挺有意思,有人問:影院不開門時我們在看什麼?有人回答:看電影院什麼時候開門。
自從7月20日,全國的電影院相繼恢復營業後,不知多少人懷著激動又複雜的心情走進了電影院。有人說,手機和iPod都能看電影,為什麼還要去電影院看?但相信更多的人會說,一定要去電影院看,那是一種情懷,也是一次獨特的心靈之旅。就像記者在某影院的大屏幕上看到的視頻短片說的那樣:我們從來沒有像現在一樣分別這麼久。
8月1日,記者走訪了我市多家電影院,親身體驗了「好久不見,歡迎回來」的感覺。
有序開放 防疫不放鬆
隨著電影院的恢復營業,很多人早已按捺不住激動的心,走進電影院來一次「首映」。也有一些人,出於疫情的考慮,還抱有觀望的態度。
8月1日10時許,記者來到讓胡路區萬達廣場,親身感受了一次疫情後的「觀影初體驗」。
也許是時間尚早,記者來到萬達影城時,偌大的影城大廳並沒有其他人。記者環顧四周,沒有發現售票人員,於是選擇了網上購票的方式。與以往不同的是,記者在選完座位之後,頁面提示需實名制購票,在記者輸入了身份證號和姓名之後,購票成功啦!
記者隨後來到了自助取票機取票,完畢後,記者準備去買一杯果茶,但是沒有看到影城裡有出售飲品的服務人員。於是,記者到別處買了一杯。
很快,到了電影開場的時間,佩戴口罩的工作人員提醒記者說可以檢票了,但是記者卻被「攔」在了門口,原來,出於疫情防控的要求,按照相關規定,觀影的全程禁止進食、必須戴口罩,且必須在門口處測溫、登記體溫並留下姓名和手機號。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隨身攜帶的食品,可以存放到旁邊的儲物櫃中。
經歷全套流程過後,記者進入了觀影廳。與平時不同的是,每個座位都是分隔開的,大致保持1米的安全距離,而記者進入觀影廳的最直接感受,就是耳邊傳來了明顯的「呼呼」的通風聲,為了保證空氣流通,整個觀影過程都有這樣的通風聲。記者還留意到,影城上座率並不是很高,但是每個觀影的市民都自覺按照防疫要求就座並佩戴口罩。
電影院是種特殊情懷
觀影完畢,記者隨機採訪了高中女生小程。
小程對記者說,疫情宅家學習的半年裡,最想念的除了老師和同學外,大概就是電影院了。影院恢復營業的第一天,她就獨自跑來看了一場電影,那叫一個「過癮」。這和電影演得如何其實沒什麼關係,關鍵是「我的快樂又回來了!」小程還說,今天是閨蜜的生日,這不,她請了閨蜜再來看一場電影。
市民林先生對記者說,電影院在他心中的地位無可撼動,人們看的不僅僅是電影情節,更懷念的是一種情懷和青春。
我和你坐在一起,但是我在獨自觀影。相信對於愛到電影院觀影的人來說,都有這樣的感受。北京大學的學者這樣定義電影院:二十世紀留給我們最後的公共空間,是一個讓我們走出家、走出宅,卻和他人共享的一個空間。
觀影經濟不可小覷
記者的一位朋友蔣女士,與其說是電影迷,不如說是一位觀影迷。新片上映,她經常會第一時間去捧場,有時候和愛人,有時候索性一個人去。採訪中,說起為什麼喜歡去電影院觀影,她的回答讓記者很有感觸。
她說,她喜歡電影院觀影的氛圍,對於她來說,更似一種難以割捨的生活習慣。每次看電影前,買好了票後,她會和愛人習慣性地去影院附近的超市或者其他購物場所溜達一會兒,哪怕時間很短,也「不虛此行」。有時候是大包小裹地採購,有時候只是買一瓶飲料。「真的成一種習慣了,我們大學畢業幾十年了,一起看電影的時候,會突然覺得似曾相識,好像回到了大學時代,心情莫名地好。」
有時候,蔣女士和愛人會在觀影前去吃一頓大餐,有時也會去簡單吃一口愛吃的麻辣燙,但不管怎樣,觀影+逛吃的節奏,是雷打不動的。「當然,有時候沒打算看電影,但是逛了會兒超市,就突然想去看場電影歇歇腳。不能去電影院的時候,挺失落的,總覺得少點兒啥,飯可以在家吃,但是用其他設備看同一部電影,真不是一個味兒!」
而記者在觀影后也發現,從影院走出來的觀眾,幾乎全部都走進了附近的商鋪或飯店,這也為商場帶來了一定的客流。
數據顯示,大慶市電影票房從2015年到2019年連續4年突破億元,觀影消費在黑龍江省位居第二位,共有30家院線分享著大慶的觀影蛋糕。
影院「重啟」各出奇招
採訪中,市民童女士對記者說,影院重啟的第一天,她就帶著女兒觀影了,不為別的,就想收藏「首映」的票根,覺得蠻有紀念意義的。「沉寂了這麼久,影院的『重啟』也象徵著生活的新開始。」童女士說。
然而在記者的採訪中,也聽到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有人表示,以前愛看電影,自從疫情期間,才發現去電影院看電影不再是「剛需」,自己還可以在家追劇、追綜藝……很多東西是可以慢慢適應的。
一方面,觀眾在為影院的「重啟」欣喜著並買單和猶豫不決,另一方面,作為商家的電影院,也在為「重振雄風」而各出奇招。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不少影院也拿出了滿滿的誠意歡迎老朋友歸來。
在位於讓胡路區的中數金色陽光影城,記者看到這裡推出了「瘋狂8月免費觀影」的活動,限額30人,送完為止的活動,甚至還推出了辦理充值就贈送觀影5次的優惠。
位於開發區的中影星空影城,也推出了0元免費觀影的活動和復映影片10元起的活動。
焦慮有了安放之處
在與電影院闊別了近200天後,影院的忠實擁躉迎來了這次久別重逢。
誠然,電影裡有詩和遠方,也有童真和浪漫。記者的隨機採訪中,一位女士的話給記者留下了極深的印象。她說:「當我不開心或難過的時候,就會去看電影,而沉浸在電影情節中的跳脫與快樂,是真實的。」蔡康永曾這樣說電影院,「因為黑暗的庇護,看電影的人,平常不敢放肆大笑的,放肆大笑了,平時不敢放肆大哭的,放肆大哭了。在人生裡假裝矜持的假裝勇敢的,多仰賴著黑暗的庇護,得到了兩小時的假釋。」
這讓記者不由得想起了記者很多次難忘的觀影體驗:看《2012》時,忘不了情節最緊張處,手被同樣害怕的閨蜜的指甲抓得生疼;看《尋夢環遊記》時,當那句「在愛的記憶消失以前,請記住我」的臺詞響起,影院四周傳來低低的啜泣聲……
影院於你於我,不是屏幕有多大、音響有多棒、爆米花有多香、你身邊坐著誰,而是因為看電影,早已成了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