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2日電 受冷空氣影響,中國中東部冰凍模式開啟,大部地區氣溫將下降6~10℃,黑龍江漠河現入冬最低溫零下41.5度。
23日夜間起,西北地區東部、黃淮西部和南部、江淮、江漢、江南北部等地先後有中到大雪,其中陝西東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雪,局地大暴雪。
資料圖 1月8日,遼寧瀋陽迎來2018年的首場降雪。中新社記者 於海洋 攝
來源:中央氣象臺
寒潮藍色預警 中東部冰凍模式開啟
中央氣象臺22日6時發布寒潮藍色預警。氣象監測顯示,受冷空氣影響,昨日青海東部、甘肅西部、內蒙古中西部及黑龍江北部等地出現6~8℃降溫,局地降溫10~12℃;內蒙古中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西部和北部、天津等地出現小雪,河北中部、天津中南部中雪,局地大雪。北京西部和北部為小雪量級,平原大部有飄雪,達到初雪標準。
中央氣象臺預計,受較強冷空氣影響,22日至26日,我國中東部大部地區自北向南將先後出現4~6級偏北風,陣風7~8級;氣溫累積下降6~10℃,局地可達10~14℃;日平均氣溫將由目前的偏高狀態轉為偏低2~5℃;期間,最低氣溫0℃線將南壓至江南東北部至廣西東北部、貴州南部等地,-10℃線位於黃淮東部-華北南部-西北地區東部一線。
預計未來48小時,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北地區自北向南先後有4~6級偏北風,陣風7~8級;內蒙古中西部、陝西大部、華北中西部、黃淮西部和東部、湖北大部、湖南西部以及遼寧東部、吉林東部等地氣溫將下降6~8℃,其中,山西北部等地局地降溫將達10℃以上;渤海、黃海、東海等部分海域將有8級、陣風9級大風。
雨雪方面,受冷空氣和切變影響,23日夜間起,西北地區東部、黃淮西部和南部、江淮、江漢、江南北部等地先後有中到大雪,其中陝西東南部、湖北西部和北部、河南南部、安徽、江蘇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部分地區有暴雪,局地大暴雪;最強降雪時段為24日白天至25日夜間。上述地區累計降雪量10~30毫米,局地40~60毫米,新增積雪深度8~30釐米,局地可達40釐米以上。
另外,今晨,山東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中部、湖南中北部、安徽中北部、江蘇中北部及四川盆地出現能見度不足1千米的大霧,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200米。預計,22日上午,河南南部、安徽、江蘇、湖北中東部、湖南北部、四川盆地南部等地有大霧或濃霧,其中安徽北部、河南南部、湖北中部、湖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低於200米的強濃霧,局地能見度不足50米。中央氣象臺今晨(22日)6時繼續發布大霧橙色預警。22日夜間起,受冷空氣影響,上述地區的霧將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消散。
來源:中央氣象臺
大霧橙色預警:黃淮江淮江漢有霧和霾
中央氣象臺22日6時繼續發布大霧橙色預警:預計,22日早晨至上午,河南南部、安徽、江蘇、湖北中東部、湖南北部、四川盆地南部等地有大霧或濃霧,其中安徽北部、河南南部、湖北中部、湖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低於200米的強濃霧,局地能見度不足50米。
今晨,山東南部、河南西部和南部、湖北中部、湖南中北部、安徽中北部、江蘇中北部及四川盆地出現能見度不足1千米的大霧,部分地區能見度不足200米。
22日早晨至上午,河南南部、安徽、江蘇、湖北中東部、湖南北部、四川盆地南部等地有大霧或濃霧,其中安徽北部、河南南部、湖北中部、湖南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能見度低於200米的強濃霧,局地能見度不足50米。
22日,山西南部、河南中南部、山東南部、安徽中北部、江蘇中北部、湖北北部、陝西關中等地的大氣汙染擴散條件仍然較差,有中至重度霾天氣。22日夜間起,受較強冷空氣影響,此次中東部持續性霧霾天氣自北向南逐漸減弱消散。
黑龍江漠河現入冬最低溫:零下41.5度
受冷空氣影響,21日黑龍江漠河氣溫降至零下41.5攝氏度,迎來入冬最低溫,並出現冰霧天氣,最大時能見度不足50米。街上車輛減速慢行,外出的行人全副武裝,羽絨服、帽子、口罩等保暖裝備齊上陣。室外作業的清雪工人在作業的過程中,很快就結了滿頭白霜。
冰霧是由懸浮在空氣中的大量微小冰晶組成的霧,又稱冰晶霧。冰霧常見於嚴寒地區的冬季,由於近地氣層溫度很低(多在-40℃以下),使空氣中的水汽凝華而形成。冰霧的顏色呈灰白色,如果伴有灰霾顏色會略深。冰霧是高寒地區人們鑑定極端氣溫的一種標誌。冰霧會對公路交通、民航運輸、電力、通信、生產活動、人們的日常生活和身體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
北京民眾疑惑初雪爽約 氣象局:降雪達初雪標準
昨日,內蒙古中南部、山西北部、河北中北部、北京西部和北部、天津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小雪,河北中部、天津中南部中雪,河北保定和天津塘沽、靜海、大港等局地大雪(5~9.1毫米)。今5時較昨5時,青海東部、甘肅西部、內蒙古中西部及黑龍江北部等地出現6~8℃降溫,局地降溫幅度10~12℃。
昨夜今晨,北京姍姍來遲的初雪再度被輿論聚焦。不少北京城區的市民抱怨未見氣象預報中的「全市性降雪」,不過,北京市氣象局今晨發布消息稱,昨夜開始,北京出現入冬以來首場較大範圍降雪天氣,全市多於10個人工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已達初雪標準。
根據氣象部門發布的北京地區「初雪」標準,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之一的第一個降雪日定義為該年北京地區的初雪日:全市20個人工站中多於10個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城區5站(朝陽、海澱、豐臺、石景山、觀象臺)均觀測到有降雪現象;或城區5站中的3個或以上站點觀測到有降雪現象,且至少一個站點降雪量≥0.1毫米。
今年入冬以來,面對了全國多地的雨雪天氣,遲遲未見降雪的北京可謂「干著急」。從2017年10月23日至2018年1月20日已經連續90天無有效降水。據介紹,有記錄以來,北京最長的連續無有效降水日數達114天(1970年10月25日至1971年2月15日),近十年最長為108天(2010年10月25日至2011年2月9日)。
就降雪來說,北京常年初雪日為11月29日(1981-2010年平均),今年冬天,北京的初雪比常年已經晚了53天。近十年來看,北京最晚出現初雪的是2010-2011年冬天,直到2011年2月10日才下當年冬天的第一場雪。
編輯:郝爽
本文為商業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用時性,本網不作任何保證和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糾錯電話:024—23500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