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圖書館
文學院2018級本科生 關爽爽
在每一個新的城市,認識每一座陌生的圖書館時,我都會放棄檢索,瀏覽每一層書架上的作者和書名,自己去定位書架坐標,歸納圖書類型。海子說,「給每一座山每一條河起一個美麗的名字」。通過名字或標識,人為建立與物的聯繫,可以把圖書館私有化,像影子一樣,變成獨一的珍藏。
大象無形。書冊禁錮了文字的篇幅,卻無法束縛思想的量度,越深邃的目光越能洞悉黑暗,越好的形象越高大宏遠。
大音希聲。圖書館的聲音,近似無聲,無聲中包含萬有,萬有中和而不同。我曾聽見一位離開圖書館的小孩兒說,這兒安靜得像墓地一樣。書本像墓碑一樣在沉睡在書架的土壤,序言是它們的墓志銘,鉛印的文字記錄著他們的一生。也許它們就是在沉睡著吧,無論新書舊書,都有沉靜肅穆的性格。但在指尖輕觸,書頁翻動的一刻,它們將一次次被賦予新的生命。
我在南開大學圖書館公眾號使用委託功能,在八裡臺遇見了陳放在津南圖書館的藏書,首先是陳虻為老百姓發聲的新聞改革,然後是霍金果殼裡的宇宙之王。什麼是「用人的體驗,丈量世界」,什麼是「所有能夠穿越時間的東西嗎,都該堅守」,什麼是「不變之物」,將一切快和變,護持在人類文明之軌。他們如同我們頭頂的蒼穹,日升月落,亙古如新。
這座古老的圖書館,包容著人類的影子。離開圖書館時,黑暗的夜裡無所謂陰影,但在明亮的白天,你會看見重合著他的她的,你的影子。
湖邊小樓
文學院2018級本科生 胡嶽彤
南開的新開湖邊有一棟小樓,小樓是如樹一般指向天空,湖水卻永遠凝視天空,所以湖看不見樓,樓也看不見湖。但路過的人,無論從哪兒,既能看見湖,又能看見樓。
其實觀樓和賞湖有共同的道理:不到高處,看不到湖的全貌;不入深水,不知倒影的虛幻。當然,這只是一種推測,新開湖可不讓潛水,湖離小樓也有一番距離,映不出樓的模樣。
我讀書向來隨心所欲,沒有章法,只是喜歡寫讀書筆記,記下一些心得感受。像我這樣的人,讀書不多且不深,本來是沒有資格談所謂的湖與樓的道理的。我所知道的,不過取自書中先人的智慧。
可我還是要不知天高地厚地說出王國維總結的成大學問、大事業的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
圖書館酷似中國古老的陰陽智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它把它儲存的部分借出去,然後收回更多的智慧,且源源不斷,生生不息。它幫助幼苗生長,不學不長,學則如春草,不見其生,日有所長。
我說不出圖書館對一個人的作用有多大,也道不明「獨上高樓」的境界。我只願可以靜靜地享受獨登小樓地尋常時光,靜看湖水微瀾。
我與圖書館的故事
商學院2018級本科生 祖麗皮亞·艾力江
在我大一學生工作和學習最高峰的時候,數不清的迎來送往,寫不完的總結報告和作業,讓我無數次感覺如沉入汪洋大海,一言一語都讓我苦澀而窒息。有很多夜晚,我回憶起讀書的年華,發現「讀書」這個曾經讓我苦不堪言的詞,現在卻殘留著最美好的回甘。我是幸運的,在這座巨大的城市裡,找到了只屬於我的寧靜——圖書館。現在想來,如果書籍是人生的明燈,那圖書館就是燈火通明的庇護所。
上初中時,一位表哥考上了大學。一次我在信裡問他:「如果中了彩票,有花不完的錢,你想做什麼?」他回信說:「如果有花不完的錢,我就做一名圖書管理員,每天撫摸著那些書脊,然後找一個角落讀書。」印象裡那是個深秋的周末,我來到圖書館。當時下著冰冷的毛毛細雨,但我感覺不到一點陰冷,反而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溫暖,這種溫暖就像在忙碌過後,鑽進被窩裡伸了懶腰一般舒服。於是我在同學中有了新稱呼:愛看書的呆子。
莫迪亞諾在《青春咖啡館》中寫道:在真實生活之旅的中途,我們被一縷漫長的愁緒包圍,在揮霍青春的咖啡館裡,愁緒從那麼多傷感和戲謔的話語中流露出來。願我們都能在圖書館中築建一個精神世界,疲憊時可以小憩,沮喪時給予支撐,休息後,亦能精神抖擻地回到生活之旅中。每當我泡杯咖啡拿起一本書坐在圖書館,那種在春天的陽光下吹著微風的感覺讓人陶醉。這是多麼歡樂的事情呀!